《金属钠与水反应》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主要性质。以钠和水反应这个实验为基础,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思考与交流,自主学习,丰富有关金属的知识。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内容,新人教版打破了旧教材的编排格式,将原本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内容调放到元素周期律之前进行学习,体现了金属的特性,不过相比旧教材而言系统性降低,因此在进行授课时要合理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指导和总结。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活泼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也是高中化学的一大重点,这一部分的的学习不仅是前两章《从实验室学化学》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验和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后面铝、铁等金属性质的学习也有着铺垫的作用,并且为化学必修二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1.学生们在初中的学习中掌握了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了解钠位于金属的活动顺序的位置。
2.通过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迁移,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及判断出反应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大,钠与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课堂任务高效实施;学生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学习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规则和技能,为实验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4.学生存在着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全面、不能用化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化学现象以及知识迁移有难度等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理解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能正确写出钠与水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能判断反应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锻炼运用各种感官捕捉信息的能力,掌握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钠与水的反应,迁移钾等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进行实验时一丝不苟的实验精神,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分析
2、教学难点:钠与盐反应的情况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有利于知识的接受。
演示—观察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储存,调动课堂氛围。
谈论—讨论法: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大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2min
【讲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钠与非金属的反应,老师在实验室准备钠与氧气的反应时,切取好一小块钠,正准备往石棉网上放的时候,一不小心将钠掉到了未干燥的烧杯里,结果出现了神奇的现象,发现啊,钠竟然在烧杯中溅出了火花。老师就在想,钠是不是还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钠是否可以跟水发生反应。
聆听,猜想
通过老师在实验室的一个小失误引出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启发了学生从失误中寻找机会的精神。
过渡
2min
【讲述】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就带着自己的猜想来进行实验。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实验前安排
1min
注意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观察并记录好实验现象(从金属钠和溶液两方面进行观察)
做好实验准备
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迅速进入实验角色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实验
10min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步骤:在100mL烧杯中加入40mL水,滴加1-2滴酚酞试剂【提问】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滴加酚酞试剂?实验后给出答案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用小刀切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提问】为什么只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轻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5人一组进行分工进行实验记录问题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钠与水的反应
过渡
0.5min
【提问】通过实验,同学们的猜想得到论证了吗?钠与水可不可以发生反应啊?
齐答
经历猜想-实验-得出结论这个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学习模式
实验现象
讨论
3min
【讲述】给大家3min的整合和讨论时间,大家整理一下自己记录的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完善,并且对老师实验时提到的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相互进行讨论完善
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
回答
3min
两组同学中各抽一个同学进行回答,补充并板书回顾导入时的钠与少量水溅出火花用同学们的回答进行解释
实验现象:浮在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撕响声,溶液变红问题回答:滴入酚酞可以检测生成物有无碱性物质,金属钠太大会导致局部过热,实验有危险性
培养学生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现象的解释
讨论
2.5min
提示从钠的物理性质入手,联系生活解释实验现象
相互讨论
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回答
2.5min
从另外两组同学中各抽一个同学进行回答,补充并板书
浮:密度比水小熔:熔点低,反应放热游:生成了气体响:反应剧烈红:生成了碱性物质
培养学生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化学方程式
提问
3min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生成新的物质,在钠与水的反应中生成了一种气体和碱性物质,我们猜想一下生成的这两种物质是什么呢?试着写出化学方程式提示:元素守恒和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并思考写出化学方程式抽一个同学上台写
培养了学生从宏观到符号的过渡,检查学生氧化还原知识的掌握
氧化剂及还原剂,离子方程式
提问
2min
请大家在自己写好的化学方程式上标出氧化剂、还原剂和电子转移。
讨论抽两个学生上台书写
同时对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
提问
2.5min
现在大家知道钠为什么用煤油保存了吧?那么如果钠起火,我们该如何灭火呢?
讨论并抽一个同学进行回答
让学生了解性质决定保存方式,将化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
3.5min
如果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能置换出铜吗?你还会看到哪些现象呢?板书化学方程式
推测可能的现象并实验验证。写出反应方程式。
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合理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小结
3.5min
【讲述】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种活泼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进行一下小结我们这节课学到的重要内容
一位同学小结,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让同学回顾一堂课的内容,把握住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练习
3min
在ppt上显示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
巩固新知识
布置作业
1min
完成课后练习题查阅资料,获得生活中钠的用途
巩固新知识,培养查阅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加强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感觉
七、板书设计
3.1.2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一、实验现象及原因
浮—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游—钠在上面上游动—反应产生了气体
熔—钠慢慢地熔成了小球—反应放热并且钠的熔点低
响—发出嘶嘶的响声—钠与水反应剧烈
红—溶液慢慢变红—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
化学方程式
2Na
+
2H2O=2NaOH+H2↑
还原剂
氧化剂
离子方程式
2Na
+
2H2O=2
+2
+H2↑
钠与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2Na+CuSO4+2H2O=Cu(OH)2
↓
+Na2SO4+H2↑
教学设计特点
导入新颖,用老师的失误进行导入使学生不仅意识到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也意识到失误有时候也是难免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失误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作为辅助手段,使学生清楚地记住了繁多的实验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小组分工合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知识得到有效迁移,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迁移过来,并且对之前的知识又是复习巩固,一举两得。
对学生的原有图式进行了冲击,钠的金属活动顺序处于铜之前,但是却不能在铜盐中置换出铜。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建立了新的图式,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