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新高考模拟预测卷(四)
高三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与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两者运营网络的空间竞争范围越来越大。如图示意高铁与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高铁与民航的竞争最先开始于(
)
A.核心与核心城市间
B.核心与省会城市间
C.核心与边缘城市间
D.省会与边缘城市间
2.相比于民航,高铁的竞争优势为(
)
A.便于兼顾边缘城市
B.扩散发展速度较快
C.长途运输时间较短
D.获取长期稳定收益
我国某地农牧交错带的聚落空间分布具有普遍性,该地气候由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如图示意我国某地聚落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该地聚落空间形态多呈现(
)
A.团块状
B.放射状
C.条带状
D.棋盘状
4.除水源外,影响该地聚落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温
②地形
③土壤
④光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图示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四川西部
B.湖北西部
C.黑龙江西部
D.内蒙古南部
贵州省晴隆县三宝乡地处高寒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脱贫攻坚任务重。贵州省委、省政府通过精准调研和科学决策,提出三宝乡决胜脱贫攻坚可行路径为整乡搬迁,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目前,三宝乡为全国唯一正在实施整乡搬迁的彝族乡。据此完成6-7题。
6.三宝乡整乡搬迁最直接的影响是(
)
A.实现了地区脱贫致富
B.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
C.改变了当地传统文化
D.促进了地区城镇化进程
7.整乡搬迁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
)
A.资金缺乏
B.居民意愿
C.文化冲突
D.道路曲折
上下游产业链又叫延伸产业链,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上游厂家主要生产下游企业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等。下游企业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和改性处理,并将原材料转化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产品。下图是我国某上下游产业链分布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越靠近该产业链上游(
)
A.企业规模越小
B.企业数量越多
C.附加值越低
D.环保措施完善
9.该产业链下游多转向东南亚等地,有利于(
)
A.提高东南亚城市化水平
B.改善东南亚空气质量
C.缓解东南亚人口老龄化
D.增加东南亚劳动力数量
降水日变化是大气热力、动力过程对水汽循环影响的综合反映,同时也对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反馈,对地球气候系统各圈层的水分、能量、物质等循环以及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造成重要影响。下图为2008—2014年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平均降水量(a),降水频率(b)和降水强度(c)的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0-11题。
10.青藏高原降水频率和降水量的日变化(
)
A.呈现单峰特征
B.相互差异较大
C.呈现双峰结构
D.正午出现峰值
11.夏季青藏高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
)
A.降水频率的影响
B.降水强度的影响
C.降水时长的影响
D.降水范围的影响
下图为夏至日北京时间12时我国部分城市的物体影子方位示意图。甲地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线段示意同高度木棍的影子朝向与影长比例。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日至处暑期间(
)
A.地球运行至近日点附近
B.长春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C.西安昼长先变短后变长
D.海口昼夜变化幅度变大
13.图中(
)
A.甲地位于23°26′N,116°E
B.台北的木棍影子朝向东北方向
C.正午太阳高度角北京比武汉大
D.同高度木棍影长上海比香港短
河三角洲由多个舌状小三角洲组成。黄河流出三角洲后,河水与海水的交汇处往往形成狭窄的过渡带,但在特定季节则呈现黄蓝两水界线分明。下图为我国“黄河入海口故道示意图”完成14-16题。
14.黄河流出三角洲后,河水与海水呈现蓝黄两水交汇分明现象的季节最可能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5.黄河河口出现多处舌状小三角洲的原因是(
)
A.
海水运动变化
B.
黄河径流变化
C.
黄河多次改道
D.
泥沙来源变化
16.图中甲河道保持为河流的时间大约在(
)
A.
1885年以前
B.
1885~1972年
C.
1972~1976年
D.
1972~1996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2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中欧班列全长9826km,运行时间11天,目的地为欧洲。TCL波兰工厂专门从事欧洲地区液晶电视的生产和销售。中欧班列开通前,该工厂采用"刚性大规模生产"方式,海运过来的原材料及生产的成品需依托仓库存储。中欧班列开通后,该工厂采用"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方式,工厂依据欧洲市场订单即时响应,产品也拓展到了液晶电视、手机等系列产品,产品需经严格质量验证后及时投放市场。如图示意TCL波兰工厂在中欧班列开通前后生产方式的主要流程。
(1)指出波兰工厂"刚性大规模生产方式"存在的弊端。
(2)说明波兰工厂"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
(3)请从交通角度分析中欧班列开通后对波兰工厂的有利影响。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余脉,山体大部分海拔3000m以上,年均降水量1134mm,年均温6.5℃,研究发现表层土壤黏粒含量较高且随土层向下逐渐减少。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是指能通过0.45微米微孔滤膜的土壤有机碳,主要源于腐殖化的有机质和植被凋落物,土壤黏粒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同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也能很好的溶解于水中。某研究团队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600m至4300m范围内研究了色季拉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如图示意色季拉山研究范围内不同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
(1)分析该区域内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幅度小的原因。
(2)地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试从坡向、坡度、海拔三个角度进行说明。
(3)推测全球气候变化会对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可能带来的影响。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19、2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9.
【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10分)
2020年11月10日,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深度达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奋斗者"号在海底停留了6个小时,带回了矿物、沉积层、深海生物及深海水样等,并完成了和水上的通话。其研制及海试的成功,对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叉。下图为"奋斗者"号宣传海报。
指出“奋斗者”号在万米深海面临的海洋环境挑战,并说明其成功海试对我国今后海洋开发利用的意义
20.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冬虫夏草,是由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身躯僵化,并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的。冬虫夏草及其寄主蝙蝠蛾生长在海拔3000
-4250m范围内的高山灌丛草甸中,对温度、湿度、植被及土壤等环境条件要求严格。青藏高原东北缘及祁连山东端是我国野生冬虫夏草的重点产区。冬虫夏草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价格逐年上涨。受经济利益驱使,近年来冬虫夏草资源采挖和破坏程度不断加大。
(1)分析无序采挖对冬虫夏草资源破坏的影响。
(2)就冬虫夏草资源的保护,请提出合理建议。
地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D
C
A
D
D
B
C
A
C
A
12
13
14
15
16
B
B
B
C
B
17.(1)产品类型单一;仓储成本较高;零部件运输时间长。
(2)订单模式,精益生产;准时加工;生产精准化(产品更具针对性)。加入要点产品类型多样;产品质量提高。
(3)缩短了原材料采购运输时间;实现了原材料与产品零库存;增强产品与市场的联系;增强了灵活适合市场的需求,减少了中转运输环节(或产品流通周期缩短)。
18.(1)土壤表层黏粒多,易形成黏层吸附了更多的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下移较少;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受淋溶作用影响小;地底土壤黏粒少,可溶性有机碳吸附少。
(2)阴坡太阳辐射少,土温低,生物分解作用弱,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多(或阳坡太阳辐射多,土温高,生物分解作用强,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少);海拔高,气温低且缺氧,氧化作用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坡度大的地区由于重力作用随地下水流失的有机碳多,造成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布少。
(3)气温升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解加快;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增多,随流水流失,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减少。
19.挑战:超高水压;完全黑暗(无光照);水温低;复杂的海底地形。意义:深海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能源,有利于开发深海资源;带动深海材料、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开发的技术:研究海底环境,有助于提高深海科研水平:利用特殊的深海环境,拓展海洋开发的新空间。
20.(1)过度采挖,冬虫夏草资源量大幅减少,加剧了资源枯竭;乱采滥挖,加剧了冬虫夏草生存环境的退化,严重影响了冬虫夏草的生长繁殖。
(2)建立冬虫夏草生境保护区,保护冬虫夏草生长环境;注重人工培育研究,促进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大退化草地改良力度,改善冬虫夏草生存条件;严格采集管理制度,规范采集经营行为;加强冬虫夏草资源的保护宣传,提高公民保护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