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模块测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3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90分;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2分)
A.龟裂 (jūn) 红缯(zēng) 浸渍(zé) 贮藏(zhù) 玉醅(pēi)
B.日啖(dàn) 地壳(qiào) 譬如(pì) 铁臼(jiù) 谂知(rěn)
C.掺杂(chān) 老趼 (jiǎn) 揾泪(wèn) 鼓枻(yì) 疱疹 (pào)
D.琥珀( bò ) 船坞 ( wù ) 栏楯 (shǔn) 愠色(yùn) 赁屋 (l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2分)
A. 喋血 绯红 吓马威 拾人牙惠 远见卓识
B. 暇想 气馁 扫描仪 共商国是 名门旺族
C. 耸峙 脉搏 亲合力 鞭辟入理 和颜悦色
D. 拖沓 凝练 协奏曲 言简意赅 味同嚼蜡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2分)
(1)2009年底曹操墓在安阳的发现,使各种猜测就此尘埃落定了吗?似乎不是。 之声四起,河南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曹操墓六大证据,也被指非铁证。21世纪教育网
(2)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往往特别 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3)《关于小区治安管理的规定》在小区管委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4月1日开始 ,届时原暂行规定停止使用。
(4)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课程设置, 教科书。
A.质疑 贯注 施行 审定 B.质疑 关注 实行 审订
C.置疑 关注 施行 审定 D.置疑 贯注 实行 审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央视主持人赵普在播报汶川灾情之时哽咽落泪,在直播镜头前失态,有人认为这与新闻主播冷静、沉稳的要求南辕北辙。
B.“十一”黄金周期间来青岛旅游的客人们赞叹道:“青岛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是人间的又一天堂。”
C.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分)
A.我国自主研发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不辱使命,标志着我国宇航员在太空行走的难题已得到成功破解并逐步走向成熟。
B.药监总局公布制定三聚氰胺限量值,目的是便于各地部门在乳制品行业整顿中掌握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判定。
C.记者报道了地方政府治理污水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当地官员进行干涉,给报社领导施加压力,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D.近日沈阳某中学将“向学生回敬鞠躬问好”写进了修订后的《教师守则》中,师生见面时互相尊重鞠躬问好使整个校园气氛更为和谐。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8题 (8分)
(1)城市从发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2)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
(3)多元文化同时影响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其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4)“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论语·子路》记载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在社会学上,“和谐”是指一种社会安定平和的状态。如《左传》所言:“八年之中,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社会的图景。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6)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的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展开,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城市的明天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7)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选自百度《上海世博主题问答》)
6.下列有关“和谐”与“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2分)
A.城市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城市和谐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
B.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
C.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历史和未来的多元文化状态,制定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并融合其中的个性。
D.“和谐”与“文化”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数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开始的一系列理论、主张和模型都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等方面的平衡与和谐。
B.随着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都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展开。
C.作者强调了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建立和谐城市中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这些是建立多元文化“和谐城市”的根本。
D.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是和谐城市的表现形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礼记》中“大同社会”中描绘出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中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完全一致。
B.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说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即通过事物内部的对立斗争,产生矛盾的各种因素或者说各方力量的均衡,从而诞生统一而又稳定的和谐。
C.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和谐的重要意义。
D.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大悦,赐战袍、金钱。 21世纪教育网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三十里。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和好成,累疏乞归田里,赐诏不允,除保康军承宣使,降诏奖谕,寻令带职奏事,提举佑神观。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选自《宋史 列传一百六十一》,原文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招抚司克日进兵 克:能够(当天)
B.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 假:借(道)
C.逐北三十里 北:逃跑的人
D.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 绝:渡过,横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会倪以书抵孝庆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21世纪教育网
B.诸军乃可安行无虞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而母立于兹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毕再遇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 )(3分)
①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
②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
③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 ④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
⑤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 ⑥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毕再遇的父亲经多次提拔,最后升到武义大夫。毕再遇则是借父亲的恩荫做的官,而后来又因武艺出众,受到孝宗皇帝的喜爱和赏赐。
B.毕再遇用声东击西、分化瓦解等策略,很快攻下泗州的东西两城。当上级奖赏他时,他却表现出一种以国事为先、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和气度。
C.攻打宿州的郭、李部队出师不利,毕再遇听说后赶快引兵驰援,与陈孝庆部会合,截击前来追赶的金军,杀敌众多,使金军溃败。然后火焚灵壁,安全撤离。
D.战事平息,宋金讲和,毕再遇屡次上疏,表达告老还乡的愿望;可是南宋皇帝对他仍是极力挽留,不仅表彰奖励,还多次为其加官晋爵。
第Ⅱ卷 (共90分)
四、(2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3分)
(2)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3分)
(3)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泊 歙 浦①
[宋] 方 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注】① 歙(shè)浦:地方名。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雁落客愁边”是公认的名句,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 ,每个填空1分,共6分)
⑴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⑵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 。
⑶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 ?总是离人泪。
⑷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五、表达交流: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
16.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请你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分)
在重庆库区,国家决定初步纳入规划保护的文物点为754处,到目前为止,在510处地下文物中已开展工作的项目仅42处,不足10%;已经完成发掘面积4.85万平方米,不足发掘总面积的4%。地面文物244处,由于规划滞后,文物搬迁选址工作举步维艰,至今搬迁工作无法实施。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移民迁建区的施工建设与开发,大量古墓葬、古遗址、古民居、石刻等遭破坏;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事件屡有发生,也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标题:
17. 仿照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3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望;个性就是 ; 个性就是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种风度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
[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21题。 (13分)
淡 竹 苏沧桑
⑴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⑵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21世纪教育网
⑶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
⑷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⑸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⑹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⑺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⑻真的是空的吗 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⑼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⑽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⑾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阴,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⑿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⒀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⒁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
⒂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散文》2009.12)
18.文章⑶一⑸段,用不少笔墨写淡竹之外的一些事物,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2分)
1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2)他可以很入世……他可以很出世。
20.第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这一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分)
21.文中多次写到淡竹是“植物中的另类”,作者在文中写到他哪些特点 请你联系全文,分条概括。(4分)
七、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树如果长在森林中,往往又高又直,最终成材。因为只有快速、笔直地往上长,才能享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而如果一棵树孤零零长在山顶上,往往会生长缓慢,树形歪斜。因为周围没有约束,没有竞争,而且处处都有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所以尽可慢慢悠悠、随意散漫地成长,结果往往不成材。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语文试题答案
一、(10分,每小题2分)
1.C . A、浸渍(zì) B、谂知(shěn) D、琥珀(pò)
2.D.(A下马威 拾人牙慧 B、遐想 名门望族 C、亲和力 鞭辟入里)
3.A.(“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用于否定式,如“不容置疑”。“贯注”,精神、精力等集中。“关注”,关心重视。“施行”,法令、规章制度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而执行。“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审定:审查决定:~计划。审订:审阅修订:~书稿)
4.B.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A、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与语境不合。C、“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不适合语境。D、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词。不能表示缺乏谋略。望文生义。)
5.D.(A项搭配不当,“难题”和“走向成熟”不能搭配;B项成分残缺,应在“判定”后加上“的准则”;C项句式杂糅,删去“在作怪”。)
二、(共8分)
6.D.(D项错在偷换概念,将原文“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换成了“和谐与文化”;A项根据第一段第一和第二行的内容概括而来;B项见第二段后半部分;C项见第三段后半部分。) (2分)
7.B.(B项错在将原文“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换成了“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都围绕”;A项见第六段前半部分的叙述;C、D项见第七段。) (3分)
8.A.(A项见原文第四段,《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中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并不完全一致。)(3分)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克:限定,约定)
10.C.(两个“被”均作介词,表被动。A前一个“以”,介词,表凭借;后一个“以”,介词,因为。B第一个“乃”,副词,才;第二个“乃”,副词,却,竟然。D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同“尔”代词,你的。)
11.D.(③说明毕再遇心系国家,不计名利,④说明毕再遇以身许国,视死如归)
12.C.(此时陈孝庆已接到班师命令,毕再遇决心“自御之”,所以两部会合截击金军不合实情)
四、(共22分)
13.翻译:(共9分)
(1) 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士兵,进军逼近泗州城。(3分。注意“飨”“薄”的词义,把握“激以忠义”的语序)
(2) 很快就有淮平知县用绳子吊下城墙请求投降,于是东西两城都被攻克。(3分。“旋”意为“马上”;“缒”意为“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见《烛之武退秦师》])
(3) 宿州虽然没攻下来,但兵家胜败并不一定,怎么能马上就自认失败。(3分。注意“虽”“遽”两个虚词的义项。“常”意为“固定,确定”[见《师说》“圣人无常师”];“挫”意为“失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父亲毕进,积累官阶做到武义大义。毕再遇靠父亲恩荫补授官职,隶属侍卫司马,武艺超人。孝宗召见他,十分高兴,赏赐给他战袍、金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开禧二年,下诏进行北伐,让殿帅郭倪招抚(收复)山东、京东,派遣毕再遇与统制陈孝庆攻取泗州。毕再遇请求挑选新刺字的敢死军作前锋,郭倪将八十七人交给他。招抚司限定日期进军,金国人听到消息,关闭榷场、堵塞城门加以防备。毕再遇说:“敌人已经知道我方出师的日期,打仗要出奇制胜,应当提前一天出其不意。”陈孝庆听从他的建议。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士兵,进军逼近泗州城。泗州有东西两座城,毕再遇命令将兵器旗帜船只在石屯下排开,像是要攻打西城,自己却带领手下士兵从陟山抄近首到达东城南角,率先登城,杀敌数百人,金国人大败溃散,守城的人打开北门逃跑。西城还在坚守,毕再遇立起大将旗帜,喊到:“大宋毕将军在这里,你们是中原的遗民,应该赶快投降。”很快就有淮平知县用绳子吊下城墙请求投降,于是东西两城都被攻占。郭倪来犒赏士兵,拿出加盖皇上印玺的刺史牙牌授给毕再遇,毕再遇推辞说:“国家在黄河以南有八十一个州,如今攻下泗州两座城就得到一个刺史的职位,在这以后拿什么来奖赏?况且招抚能从朝廷得到几个牙牌来?”坚决推辞不接受。不久授任环卫官。
郭倪调遣李汝翼、郭倬攻取宿州,又派遣陈孝庆等增援他们。命令毕再遇带领四百八十名骑兵做先锋攻取徐州,到达虹地时,遇到郭倬、李汝翼的士兵裹着伤口回来,询问他们,回答说:“宿州城下大水漫延,我军失利,统制田俊迈已被敌人捉住。”毕再遇督促士兵急速前进,到灵壁驻扎,遇到陈孝庆带兵驻留在凤凰山,正准备撤回,毕再遇说:“宿州虽然没攻下来,但兵家胜败并不一定,怎么能马上就自认失败!我奉招抚的命令攻取徐州,从这里经过,宁愿死在灵壁的北门外面,也不愿死在南门外。”恰好郭倪有信送达陈孝庆,命令撤退,毕再遇说:“郭倬、李汝翼的部队溃败,敌人必定追击,我应当自带部下阻击他们。”金军果然派五千多骑兵分两路追来,毕再遇命令二十名敢死士兵守卫灵壁北门,自己带领士兵冲入敌阵中。金国人见到他的大旗,喊叫说“毕将军来了”。于是逃遁。毕再遇手中挥舞双刀,渡水追击,杀死敌人特别多,铠甲衣裳都染成了红色,将败军追杀了三十里。各路军离开灵壁,只有毕再遇留下不动,估计大军走出二十多里,就放火烧了灵壁。将领们问:“夜里不烧,今天白天烧,为什么?”毕再遇说:“夜间火光会照见我军虚实,白天时浓烟尘埃弥漫什么都看不见,敌人已经溃败不敢靠近,各路军马才可以安全行军不用担忧。你们哪知道进军容易撤退却难呢?”
嘉定元年,授任左骁卫上将军。和议达成以后,多次上疏请求退休归乡,皇上赐诏书不允许,授任保康军承宣使,下诏奖励表扬,随即命令他兼领职务奏论政事,提举佑神观。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从武信军节度使职位上退休。去世时,享年七十岁。赠官太尉,累积赠官为太师,谥号忠毅。
14.诗歌鉴赏:(共7分)
(1)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意象至少答出4个,得1分;“凄清”“孤寂”各得1分) (3分)
(2)羁旅漂泊,举目无亲,只有南归的大雁好似同情旅人的孤寂,暂时停下相伴。(1分)“雁落客愁边”是景语,也是情语。羁旅之愁是无形的,抽象的,秋雁是有形的实物。(1分)诗人说雁落到了“客愁边”,把具体的形象与抽象的情感结合起来,情景交融,使抽象的客愁也好像可触可及了。(2分)(4分)
15、名句名篇默写:(每个填空1分,共6分。)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
(2)桂影斑驳,珊珊可爱。
(3)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4)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五、(共5分)
16、(2分) 重庆库区文物保护现状令人担忧 21世纪教育网
17.(3分)示例:个性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那蔑视权贵的不羁与洒脱;个性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蹈死不顾的英勇与豪迈。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18、(2分) 作者运用了对比(或反衬)的手法。用其他事物对名利的欲望和拼争,反衬出淡竹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坚贞自守的品格。
19、(4分)
(1) “空”,指的是竹笑忘功名利禄。“盈满”,指的是淡竹满怀坚持、智慧、感恩、爱和友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入世”,是指淡竹身为济世良材,不论活着还是死后,都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出世”,指淡竹超脱俗尘,融于自然,优雅散淡。
20、(3分)
运用了排比、引用、比拟等修辞方法。(1分)作用:①表现了淡竹不慕 富贵名利、坚贞不屈、自守高洁的品格,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爱天下的士大夫风范。②象征历史上自守高洁、不被世俗所容的人,深化了主题,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2分)
21、(4分。答出4点即可。)
①外形清瘦且憔悴,与众不同。 ②身为济世良材,笑忘功名利禄,与世无争 ③不被世俗所容,但坚守自我,爱憎分明(有节而直,不愿费心机) ④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爱天下(可以很人世,可以很出世) ⑤淡泊功利,身处孤寂,融情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快乐(其表面虚空,实则盈满)。
七、作文 (50分)21世纪教育网
22、审题立意探究:
1、竞争话题。“向对手敬礼”“生活因竞争而精彩”“竞争展现生活之美”“在竞争中成长”
2、环境话题。“逆境造就别样人生”“别样环境别样人生”
3、忧患话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素材积累展示:
1、政治方面:奥巴马和希拉里的故事。美国总统竞选的过程中,奥巴马不断发现对手希拉里的演说口才和外事才能,从而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竞争方向,赢得大选。担任总统之后,任用希拉里为国务卿。奥巴马赢得大选首先应该感谢强大的对手希拉里。
2、经济方面: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故事。百年老牌饮品可口可乐公司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出亚洲市场,给对手一席之地。两家饮品公司从此不断改进配方和管理模式,不断调整市场和营销方式,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在饮料市场开放出两朵绚烂的花。
同样还有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故事、海尔和海信的故事、360和腾讯QQ上演的故事。
3、体育方面:网坛巨星李娜和莎拉波娃的故事。2011年6月2日晚,李娜战胜世界巨星莎拉波娃进入决赛,在顽强拼搏和竞争中成长和提高,中国网球进军世界的号角从此吹响。同样还有瑞士天王费德勒和西班牙天才纳达尔的故事。网球高手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勇攀高峰,带来赛事精彩看点,各位高手会师过招,给我们奉献精彩的文化体育盛宴,推动事业巅峰层出。
4、自然方面:鲶鱼效应、美国阿拉斯加鹿群引进狼以增强鹿竞争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