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2.4
致云雀
雪莱
第一单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人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雀表达什么。
新课导入
英国
雪莱
致云雀
01
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02
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03
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学习目标
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作者简介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
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
关于诗歌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
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
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
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
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写作背景
飞禽(
)
酣(
)畅淋漓
雕(
)
衷(
)心
蔚(
)蓝
沐(
)浴
犀(
)利
婉(
)转
洋溢(
)
甘霖(
)
闺(
)阁
萤(
)火虫
晶莹(
)
摧(
)残
花蕾(
)
醇(
)酒
迸(
)涌
摈(
)弃
憎(
)恨
富饶(
)
炽(
)热
qín
hān
zhuó
zhōng
wèi
mù
xī
wǎn
yì
lín
guī
yíng
yíng
cuī
lěi
chún
bèng
bìn
zēng
ráo
chì
字音词语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
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霞蔚云蒸:比喻景物绚烂缛丽。
甘霖:形容久旱以后所下的对庄稼十
分有利的雨。霖:连下几天的雨。
消融:雪原、冰川、海冰等形态上的雪、粒雪(nēvē)或冰的损耗。或指物体消失、融化。
闺阁:①内室小门,借指内室。②特指女子卧室。
荫蔽:①(枝叶)遮蔽;②隐蔽。
凯旋:战胜归来。
贫乏:贫穷;缺少;不丰富。
绝缘:跟外界或某一事物隔绝,不发生接触;隔绝电流,使不能通过。具有极高电阻的物质可以用来绝缘。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
解题
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以食地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有高昂悦耳的声音。
听朗诵;自由朗读,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整体感知
(1)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
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解读意象
(2)《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②诗人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轻云、星星、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的巨大力量。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永远被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过云雀。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
(2)“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3)《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第21节“熟知的欢欣”的含义?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
这三个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作出评价,突出了各省的音乐之美。
2.“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3.《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4.如何理解第21节“熟知的欢欣”的含义?
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又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致云雀》一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主旨归纳
1、雪莱名言
1.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3.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4.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5.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6.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
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7.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拓展延伸
2、西风颂(节选)
雪莱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
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
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
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
把我的话传播给全世界的人,
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
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诗的结束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已成耳熟能详的名句,请作赏析。
运用了象征手法。这句话表面是说冬天到来了,春天也会很快来的。其实是在说一切的难事都会过去的,希望和成功也就要来了。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
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