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二年级调研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识教育在当下有重要的意义。经典阅读是通识教育常见的一种形式,从表面看,经典
阅读对于建构学科传统与形成对基本问题的理解有很大帮助。但从更深层次看,经典文本
实际上往往包含了一些对于比较重要的人性问题的共同思考。例如莎士比亚和柏拉图的经
典文本虽然相隔很长时间,在历史环境和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重大差异,但相隔几百年、并
且文化背景与欧洲迥异的中国当代阅读者同样会产生共鸣。这种经验对于理解不同的思想
与文化,甚至对于思考我们今天的生存处境来说都非常重要。阅读者会意识到,在今天遭遇
的特定历史社会处境中的许多经历,可能是人类文明在不同处境下不断遭遇的共同困境,以
前的各种智慧、制度与思想的努力都与此有关。
在此基础上,学习者会对理解今天人类的各种处境有一个更深入的文明视野,这对于现
代中国来说更为重要。我们知道,中华文明传统在近代遭到很强的质疑,而且新来的文明传
统直到今天还与中国人的生活有很多隔膜之处,现代中国的文明处境在今天是未定的。这
才需要通识教育给我们在面临今天的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所有问题时提供一个更大的
视野,使专门化甚至琐碎的学术研究与大的问题能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另外,经典阅读并非高高在上,它同样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以经典阅读为主的通
识教育,能够提供一个将个人日常生活经验与文明背后的传统问题连通起来的交汇点。这
是通识教育更大的意义,但它只能落实在非常具体的文本阅读与文本问题的研究上。经典
中的某一文本之所以费解,既有可能是文字不通或具体论证的环节难以把握,但也有可能是
读者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个问题不明白。
一个文明没有能力让人类的智慧和学习者的生活发生关系,是这个文明本身的弱点。
在中国,过去一度对其文明的道理与生活的关系相当认同,但到了近代,不少人认为是因为
太相信了传统中的道理,以至于没法在现代社会中幸存下来,所以慢慢会把原来文明中建立
的读书、智慧和生活的关系给斩断了。所以现代中国得找到办法把它们重新联系起来,这种
联系的方式,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教育中,都需要许多尝试和探索。通识教育的努力,特别是通过深入到经典这个层面的努力,有助于实现这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学科对经典阅读的看法可能并不一致。经典阅读的通识教育
方式,人文学科的同学可能比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更习惯。研究科学史的学者常说,成熟的
科学都是能忘记祖先的,比如今天研究物理学的很少会去读亚里士多德和牛顿,研究几何学
的也很少会去读欧几里得。总的来说,自然科学是围绕最新的学术研究文献建立的学科体
系,教科书与专业研究文献成为阅读的主体。通识教育在理科要怎么做?可能还需要自然
科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一起来探索。
(摘编自李猛《经典阅读、通识教育与美好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当代读者对柏拉图等人的作品产生共鸣的根本原因是,这些作品表达了对较为重
要的人性问题的共识。
B.以经典阅读为主的通识教育定能让人们找到日常生活与传统文明的关联,从而形成更
深入的文明视野。
C.-些经典文本难以理解,并非都是源于经典自身的文字和论证,也和读者对日常生活
的理解程度有关。
D.有些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不习惯经典阅读的通识教育方式,他们主张阅读教科书和专
业文献,反对阅读经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分析了经典阅读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强调经典阅读在当代社会仍有现实意
义,具有启发性。
B.文章第二段指出,面对中国文明现状我们需要借助通识教育来扩大文明视野,这增加
了论述的针对性。
C.最后一段就不同学科对经典阅读的看法进行了具体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理科如何开展
通识教育的问题。
D.文章结构清晰,从理解人类处境、扩大认知视野、关联生活与传统等角度探讨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今天遭遇到的一些困境,有可能在人类文明不同处境下也出现过,阅读经典或许
能让我们找到解决之道。
B.中国文明自身也存在着弱点,这导致相信传统的中国人无法适应现代生活,以致产生
对中国文明的怀疑。
C.深入到经典阅读层面的通识教育,有助于人们恢复读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深入地理
解自己国家的文明。
D.阅读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经典哲学著作,对于理解西方思想和文化、思考我们的生
存处境会有一些帮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自主创新是以人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独立的发现、发明、创造的活动,它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
天,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通过自主创新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形成独有的经济、文化体系,才能让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
人才培养支撑自主创新。在实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构建科学合理、激发潜能、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
科技人才机制,这样自主创新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摘编自《正确理解自主创新的含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自主创新是中国蓬勃发展的时代节奏,各类创新指数显著提升,中国正
在逐步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大国。进入新世纪以
来,我国科研人员的数量保持着逐年增长态势。万名就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数从2010年的
33.6人/万人上升到2019年的56.0人/万人,年均增长高达6.4%。在一些关键领域,我国不断有重大自主研发成果问世。基建领域,国产“复兴号”成功运行标志中国成为少数几个
拥有高铁自主标准体系的国家之一。在通信领域,华为、中兴等成为国际新5G时代的领军
者。“中国创造”开始惊艳世界。
自主创新并不是意味着闭门造车,也要博采众长,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近年来中外自主
创新交流愈加频繁,很多国际前沿科技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为保障自主创新,我国加大了法制建设。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执法
体制,创新执法方式,并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行政协同的综合执法优势,尤其加强了对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源头上为企业自主创新筑牢制度屏障。
(摘编自《自主创新勇立潮头》)
材料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
建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国未来将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
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目前,我国的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短板和弱项较为明显。正视这些问
题,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这一目标。创新型企业、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主管部门,都应立足国情,在助推创新发展、科技腾飞的道路上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摘编自《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材料四
据海关统计,今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紧盯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不断
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力的同时也拉动了我国外贸出口增长。
在深圳金进科技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一批出口意大利的咖啡机。该款
产品盯准了疫情后“宅经济”市场,针对消费者偏好进行了优化,体积更小,还具备自清洁功
能。今年这些自主研发的小家电产品出口销量持续增加。
(摘编自《民营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拉动我国外贸出口增长》)
4.下列对材料中“自主创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能够为自主创新提供
强大动力。
B.自主创新有助于我国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形成独有的经济、文化体系,推动我国成为世界强国。
C.自主创新离不开法制保障,执法方式的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它能为自主创新
提供必要保障。
D.自主创新需要立足国情,自强奋斗自主发展,也需要与国外交流合作,博采众长,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产“复兴号”高铁是目前我国的一项重大自主研发成果,体现了我国正逐步实现由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创新指数显著提升,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短
板弱项,不断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C.为落实“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一决策,我国将在人工智能等前
沿领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D.如果我国民营企业不盯准疫情后“宅经济”市场,不针对消费者偏好进行产品优化,那
么今年我国的外贸出口就无法实现增长。
6.目前我国企业可抓住哪些机遇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神仙府
韩少功
马桥上弓的一幢老屋还残存了一角,本地人把这幢无主的楼房叫做“神仙府”,有一种戏
谑的味道。我后来才知道,神仙是指几个从不老实作田的烂杆子,又名马桥的“四大金刚”——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里就住在这里。
我到神仙府去过一次,是受干部的派遣用红黄两色油漆刷写毛主席语录牌。我去的时
候,知道神仙府的金刚们或是谢世或是出走,现在只留下一个马鸣;他不在家,我在老屋右
厢找一个地方做了一块语录牌:即“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平时半干半稀”一句,希望对这里的主人有所教育。
我听得身后有人感叹:“时乱矣。”
我身后有一个人,不知何时冒了出来。他瘦得太阳穴深陷,笼着袖子冲着我微笑,想必
就是马鸣了。
我问他刚才说什么。
他再次微笑,说这简笔字好没道理。汉字六书,形声法最为通适。繁体的时字,意符为
“日”,音符为“寺”,意日而音寺,好端端的改什么?改成一个“寸”旁,读之无所依循,视之不堪入目,完全乱了汉字的肌理,实为逆乱之举。
文绉绉的一番话让我吓了一跳,也在我的知识范围之外。我赶忙岔开话题,问他刚才到
哪里去了。
他说钓鱼。
“鱼呢?”我见他两手空空。
“你也钓鱼么?你不可不知,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道。大鱼小鱼,有鱼无鱼,钓之各有其道,各有其乐,是不计较结果的。只有悍夫刁妇才利欲熏心,下毒藤,放炸药,网打棒杀,实在是乌烟瘴气,恶俗不可容忍,不可容忍!”他说到这里,竟激动地红了脸,咳了起来。
“你吃了饭没有?”
他捂着嘴摇了摇头。
我很怕他下一句就找我借粮,没等他咳完就抢占话头,“还是钓了鱼好。好煮鱼吃。”
“鱼有什么好吃?”他轻蔑地哼了一声,“食粪之类,浊!”
“那你……吃肉?”
“唉,猪最蠢,猪肉伤才思。牛最笨,牛肉折灵机。羊呢,最怯懦,羊肉易损胆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种说法我真是闻所未闻。
他看出我的疑惑,干干地笑了,“大地之大,还怕没什么可吃?你看看,蝴蝶有美色,蝉蛾有清声,螳螂有飞墙之功,蚂蟥有分身之法,凡此百虫,采天地精华,集古今灵气,是最为难得的佳肴,啧啧啧……”他滋味无穷地搭嘴搭舌,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取来一个瓦钵,向我展示里面一条条黑色的东西。“你尝尝,这是我留着的酱腌金龙,可惜就这一点点了,味道实在是鲜。”
我一看,金龙原来就是蚯蚓,差点翻动了我的五腑六脏。
“你尝呵,尝呵。”他热情地咧开大嘴,里面亮出一颗金牙。一口黄酱色的溲气扑面而来。
我赶快夺路而逃。
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见他,几乎没有机会碰到他。他是从不出门做功夫的,他们
四大金刚几十年来是从不沾锄头扁担一类俗物的。谁饿了,就不见了,回来时抹着嘴,可能
已吃了什么野果野虫,或者已在人家的地上偷了一个萝卜或者包谷,生生地嚼下肚而已。若
是烧上一把火煨熟来吃,已经算是辛苦万分劳累不堪的俗举,要被其他的金刚耻笑。他们整
日逍遥快活,下棋、哼戏、观风景,登高远望,胸纳山川,腹吞今古,有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的飘逸之姿。在地里做功夫的人当初看见他们“站山”,免不了笑。他们不以为然,反过来笑村里的人终日碌碌,怎比得上他们邀日月为发,居天地为宅,尽赏美景畅享良辰!
四大金刚中的胡二去过县城讨饭,县里发了话来,说马桥的人选城讨饭影响太坏,实在
有困难的就应该扶助救济。老村长罗伯无法,只好叫会计马复查从仓里出了一箩谷,给神仙
府送去。
马呜是很硬气的人,瞪大眼睛说:“非也,人民群众血汗,你们拿来送人情,岂有此理!”
他反倒有了道理。
复查只好把一箩谷又扛了回来。
马鸣没有为村里的井打过石头,挑过泥巴,就决不去井边汲水。他总是提着他的木桶,
去两三里路以下的溪边打水,一桶水压得全身几根骨头胡乱扭成一把,走几步就要歇三步。
有人见此情形有点同情,说全村人的井,就少了你的一口水?他咬紧牙恨恨地说:“多劳多
得,少劳少得。”
他时常在外面露宿,说人生最要紧的就是梦。睡在蚁穴边可做帝王梦,睡在花丛里可做
风流梦,睡在流沙前可做黄金梦。他一辈子什么都可少得,就是梦少不得。他最可怜世人只
活了个醒,没有活个觉,觉醒觉醒么,觉还在前。不会做梦的人等于只活了一半,实在是冤天枉地。
他的这些话,都被人们当作疯话,当作笑话。确切地说,他是一个与公众没有关系的人,
是马桥的一个无,一块空白,一片飘飘忽忽的影子。
(节选自《马桥词典》,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地人戏谑地把马鸣的住处称为“神仙府”,小说中也多处使用戏谑的语气来表现马鸣
的生活状态,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
B.小说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塑造马鸣的形象,如“钓翁之意不在鱼”这样文绉绉的话语,与
其生活处境形成反差,强化了小说的批判力量。
C.小说没有用连贯发展的情节来塑造人物,而是剪辑多个生活场景,将其有机地组合起
来,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人物独特的个性。
D.小说对另外三个“金刚”形象着墨不多,主要采用群像塑造的方式进行简笔勾勒,有利于突显马鸣的小说主人公地位。
8.马鸣这一形象复杂,具有两面性,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结尾为什么说马鸣“是一个与公众没有关系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二)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裎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
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乡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兔刑戮,除收帑污秽之罪,使备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备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无当赋
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穷困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
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困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无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穷困/而主弗收恤/
B.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无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穷困/而主弗收恤/
C.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无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穷困/而主弗收恤/
D.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官/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无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穷困/而主弗收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伍,指古代的兵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因此以“行伍”来代指军队。
B.七庙,历代天子与诸侯为供奉祖先而设置的宗庙,“七庙隳”是指国家灭亡。
C.缟素,白色织物,古代丧服尚白,故以缟素为丧服代称,文中特指服丧期间。
D.公侯,指爵位,古代的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是其中的第一等,侯是第二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材料一中将陈涉分别与山东之国、秦王朝进行对比,揭示出“仁义不施而攻守
之势异也”是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B.作者在材料二中表达了国家安危取决于民的思想:国君重视、关爱人民,则国家安定;
反之,国家就会混乱危险。
C.作者在材料二中阐释了秦二世若实施仁政,狡猾之民、不轨之臣就无可趁之机的道
理,表达了对秦朝覆灭的哀痛之情。
D.作者在材料一二中都对陈涉虽然身份低微却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响应,最终使强大
的秦国走向灭亡的史实进行了分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5分)
(2)发仓廪,散财币,以振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哀江头(节选)①
杜甫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②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释】①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秋天,安禄山攻陷长安,第二年春,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有感而作此诗。②清渭:杨贵妃埋葬在渭水之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以设问开篇,“今何在”与“归不得”彼此呼应,感情深沉悲痛。
B.第三句写渭水向东流去而剑阁深远,借此指李杨二人的生死相隔。
C.第六句感叹“江水江花”没有“终极”,大自然不随人事变化而变化。
D.最后两句描写战乱的紧张场面,胡骑从城南攻向城北,长安一片混乱。
15.本诗五六两句构成反衬,表达出深沉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以行路为喻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荀子·劝学》中说“
,____”。
(2)李白《行路难》中的“
,
”两句,用渡河登山之难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3)白居易的《琵琶行》从听者的角度,用“
,____”两句表现出琵琶演奏“声暂歇”
之时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人们
。它或被用来证明文学文本
意指的不确定性和意蕴的丰富性。这句话
的是一种空间向度的阅读差异,阅读差异
还存在另一向度——时间的向度。时间向度的阅读差异为什么会存在?因为人的“理解视
野”是生长的。阅历构成了理解视野的先在结构,自我成长带来阅历的丰富,(
)。这样,
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形成不同的阅读体验,时间层面的阅读差异性就出现了。产生这
种阅读差异的客观条件是文学文本意蕴的丰富与否,对于那些意蕴单薄的文学文本,是很难
让读者产生差异化的阅读理解的。但是,这种文本在时间层面的阅读差异会以另一种形式
表现出来,那就是人们原来很喜欢这样的小说,但是阅历增长了,再读这样的小说就会
,转而渴望读到新的、更好看的小说。古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这个道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耳熟能详
凸显
即使
索然寡味
B.耳濡目染
突现
虽然
索然寡味
C.耳熟能详
凸显
虽然
味同嚼蜡
D.耳濡目染
突现
即使
味同嚼蜡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阅历丰富既能使这个先在结构更加丰富,读者的理解视野也将会随之扩大
B。先在结构丰富来源于个人阅历的丰富,进而它最终使读者的理解视野扩大
C.阅历丰富使这个先在结构更加丰富,先在结构的丰富最终使理解视野扩大
D.先在结构影响读者理解视野的扩大,它与读者的阅历丰富和自我成长有关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产生这种阅读差异的客观条件是文学文本意蕴的丰富与否,那些意蕴单薄的文学文
本,是很难让读者产生差异化的阅读理解的。
B.产生这种阅读差异的客观条件是取决于文学文本有丰富的意蕴,对那些意蕴单薄的
文学文本,读者很难产生差异化的阅读理解。
C.产生这种阅读差异的客观条件是文学文本意蕴的丰富,对于那些意蕴单薄的文学文
本,是很难让读者产生差异化的阅读理解的。
D.产生这种阅读差异的客观条件是文学文本有丰富的意蕴,那些意蕴单薄的文学文本,
是很难让读者产生差异化的阅读理解的。
20.下面的文字是李华给小学班主任张老师发的微信,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修
改。(5分)
张老师,明天是您五十岁华诞,作为您的高足本应到场庆贺,但因我工作较忙,无法拨冗前来,务必见谅。我惠赠您一份电子贺卡,感谢您陪伴我走过小学那段纯真的岁月。祝您生日快乐!
21.请概括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
字。(6分)
11月28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胜利返航。今年10月以来,“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开始深潜试验,先后多次下潜到万米,在11月10日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奋斗者”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在关键技术和重要材料等领域,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国产化。这次“奋斗者”号的深潜试验和胜利返航,宣告着中国人“全海深”科考终梦圆,中国人驾驶自己的潜水器可以自由到达大洋任何深度并开展科学考察,探索深海奥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网红”事件层出不穷。新闻主持人教“普通话”,大学教授直播“国防教育”,医生开微博趣聊“生活保健”,乡村姑娘拍摄视频宣传田园生活,藏族小伙说“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获赞无数……然而也有“网红”篡改经典歌曲获取流量,遭到封杀,还有“网红”调侃历史吸人眼球,备受谴责。
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以“‘网红,的责任”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成都市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二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3分)C(A项“对较为重要的人性问题的共识”的理解有误;B项“……定能让人们找到日常生活与传统文明的关联”理解绝对化;D项“反对阅读经典”理解错误)
2.(3分)C(“就不同学科对经典阅读的看法进行了具体地对比分析”分析有误)
3.(3分)B(推论错误。“中国文明自身也存在着弱点”无法推论出“相信传统的中国人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结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3分)C(“执法方式的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理解错误,材料一对“自主创新”进行了界定,“执法方式的创新”不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更谈不上是其重要内容)
5.(3分)D(推论不成立,无法推出“如果我国民营企业不盯准……就无法实现增长”的结论)
6.(6分)①抓住国家制定的最新规划和政策的机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②抓住中外交流的机会,从国际前沿科技里找到新思路;③紧盯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结合市场或消费
者的需求。(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7.(3分)B(B项“强化了小说的批判力量”分析有误,在他“文绉绉的话语”和生活处境形成的反差中,作者对马鸣既有讽刺批判又有肯定赞赏)
8.(6分)①他一方面保守迂腐、懒散不好劳作。他认为简笔字乱了汉字的肌理,是逆乱之
举,保守迂腐;他不从事生产劳动,沉迷于做不切实际的梦,行为懒散。②另一方面他坚守生活原则、有自尊心。他钓鱼在乎自得其乐,反感利欲熏心的做法,坚守白己的生活原则;
不收救济粮,不肯取用不劳而获的井水,维护白己的尊严。(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若
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6分)①马鸣的言行独特,他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与大家迥异,他不愿如村民一样去生活;
②村民们难以理解马鸣的言行,也不认同他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③马鸣与村民之间存
在着精神的隔阂,他们彼此都不理解,马鸣的存在被马桥所忽视。(每点2分,意思相近
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B
11.(3分)B(“历代天子与诸侯为供奉祖先而设置的宗庙”有误)
12.(3分)C(“表达了对秦朝覆灭的哀痛之情”错)
13.(10分)(l)(5分)然而秦凭借着它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落实“区区”“致”“朝”的含义各1分,大意2分)
(2)(5分)打开仓库,散发财物,以赈济处境艰难窘迫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来帮助解除百姓的急困。(落实“发”“振”“佐”的含义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3分)D(“胡骑从城南攻向城北”理解错误)
15.(6分)①本诗第五句写人是有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②第六句写大自然是无情的,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终极,大自然不随人事的变化而变化;③诗人以大自然的无情反衬人
的有情,传达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6分)(l)(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3)别有
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每空1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共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A(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凸显:清晰地显露。突现:①突然显现;②突出地显现。即使:和后文的“也”搭配,表示假设关系。虽然:往往和“可是、但是”搭配,表示转折关系。索然寡味:形容枯燥,没有趣味。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
18.(3分)C(根据括号前面的“自我成长带来阅历的丰富”可以推知,括号里应以“阅历丰富”为主语,排除B、D两项;A、C两项相比较,C项第二个分句的主语与前句衔接更好,所以选C)
19.(3分)D(A项“文学文本意蕴的丰富与否”不恰当,可改为“客观条件是文学文本有丰富的意蕴”;B项“客观条件是取决于文学文本有丰富的意蕴”句式杂糅;C项滥用“对于”
导致该句缺少主语)
20.(5分)示例:①“华诞”改为“生日”。②“高足”改为“学生”。③“拨冗”改为“抽出时间”。④“务必”改为“请您”。⑤“惠赠”改为“敬赠”。(修改恰当,一处1分)
21.(6分)示例:①11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胜利返航;②此次“奋斗者”号完成了万米深潜试验,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宣告着中国人“全海深”科考终梦圆。(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四、写作(60分)
22.(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
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
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