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一单元测试卷(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一单元测试卷(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9 16:2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第一单元测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簇新(cù)
阎罗(yǎn)
丰功伟绩 
伤恒累累
B.干瘪(bǐ)
装饰(shì)
消声匿迹
取义成仁
C.捷报(jié)
翡翠(fěi)
束手无策
血雨腥风
D.喷薄(pèn)
火焰(yàn)
隐天蔽日
包罗万像
2.(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书画因诗文而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相得益彰。
B.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文轶事,断章取义,终于写成了《史记》。
C.冬天到来,匠师们精心打磨的冰雕作品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D.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深圳中考)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4.(郴州中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志,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
B.“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是最基本的定则。
D.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什么是好诗(武汉中考)
①什么是好诗呢?
②大自然的景物是人所共见的,如果只是将外界的景物写下来,不见得是好诗;只有同时将心中感动的情意也传达出来,才是好诗。
③先看这两句诗:“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再看另一句:“群鸡正乱叫。”哪是好诗,哪是坏诗?
④“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一条鱼跃过像白绸一样的水面,如同一根玉尺抛在白绸子上;黄莺穿过像丝一样的柳条,像一枚金梭在许多条丝线中穿织。你看,多么漂亮,而且对仗工整,但只是描述风景外在的形象,没有内心的感动。这样,即使写出再漂亮的句子,也只有文字和技巧,缺乏诗歌应有的生命。
⑤“群鸡正乱叫”是杜甫的诗句,只看这一句,好像不是好诗。但读诗不能只看一句,要看整体的传达。《羌村》整组诗,表现的是诗人历经战争离乱,与妻子儿女长期分别后回家重逢的情形,“群鸡正乱叫”这句诗就有了一种朴实真切的叙写,更有一份亲切热烈的感情。
⑥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美的字,而是要找合适的字;不是写几个漂亮的诗句,而是要写出诗人自己的感动。
⑦我曾经告诫学生“修辞立其诚”,真诚是作文与做人的基本要求。学生感动于女朋友寄给他一片红叶,创作了诗句“红叶枕边香”。诗句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但我却无法从他的诗句中感受到他的感动。
⑧陆游的《菊枕》诗,是思念他被迫离异的第一任妻子的:“记采菊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当年他的妻子采了菊花,把菊花的花瓣缝入枕囊,如今在曲折的屏风和深重的帷幕间还留有菊花的幽香。每一闻到这香气就让他忆起四十三年前的往事,可是现在在昏暗的灯光下,向谁去诉说这使人断肠的感情呢?这样,《菊枕》的“香”就使无数的后人感动了。
⑨所以,诗歌除了要有真诚的感动,还要将这种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感动。
⑩真正伟大的诗人,是用他整个的生活乃至整个的生命来写诗的,这样诗歌才有兴发感动的生命。这种兴发感动的生命是生生不已的。内心有了感动,是这个生命孕育的开始。把这份感动写出来,使之成形,能让读者感动,甚至能让千百年后的读者都受到感动,诗歌的生命,从此生生不已。
?学习诗歌,要能体会诗歌中这种美好的生命,养成品味诗歌兴发感动之生命的能力,这是读诗最为宝贵、最可重视的价值和意义。
(基于命题需要根据叶嘉莹讲稿改写)
5.作者认为“群鸡正乱叫”是好诗的理由有哪些?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描写了人所共见的景物,使群鸡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B.诗句注重的是诗歌应有的生命,而不是漂亮的文字和技巧。
C.诗句恰当地表达了诗人经过战争离乱与亲人久别重逢的感动。
D.诗句是一种朴实真切的叙写,更有一份亲切热烈的感情。
6.作者将“红叶枕边香”与《菊枕》作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好的诗歌应该“修辞立其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真诚的感动。
B.好的诗歌往往源于真实的故事,表现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
C.好的诗歌能将自己真诚的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这种感动。
D.好的诗歌具有生生不已的生命,内心有了感动就是一首诗歌生命孕育的开始。
7.本文在品读诗歌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读诗要体会诗中触动人心的真情实感。
B.读诗要把诗句放在整首诗中来品味欣赏。
C.读诗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命状态。
D.读诗要理解诗歌美好生命的生生不已。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③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⑤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②扶风:与后文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⑥忭:高兴,快乐。
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民方以为忧(刚才)
D.甲子又雨(下雨)
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  雨麦于岐山之阳
B.而不知人之乐  思而不学则殆
C.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邪
D.以为休息之所  不以己悲
10.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与民同乐。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甲】文第一段是交代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文言文阅读(共7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12.【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诗歌鉴赏(共5分)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释】①白日:喻指君主。出自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3.【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五、默写(共5分)
15.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苏轼的《定风波》中的“


”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四海之内皆兄弟,即使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的诗句是:


(5)人民教师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的诗句“

”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六、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38分)
(一)名著阅读(5分)
16.(1)(广东中考)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2分)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八戒仔细看时,原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②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甚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③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甚么贬书,也不曾赶我。”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节选自《西游记》)
选文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
;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

(2)下列回目不属于《西游记》的一项是(
)(3分)
A.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B.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C.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D.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8分)
低头见花
①有些东西,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丽。就如尘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球,又似回首时,眷恋着的,总是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寻常点滴。
②在夏日的山岭间攀爬,至顶,四望都是起伏峰峦,长风浩荡,单调的苍凉与沧桑漫卷心头。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那些幽幽的花儿,就在这样不期然的时刻,与我的目光猝然相连。于是,高处的寂寞与孤独消于无形,那些年年开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种心绪点亮,把一种感动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远超众人,于是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喟叹。其实那只是一种性情上的缺失,他们过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从而错过了许多开在尘埃里的花。可那些在低处默默的东西,却是无比的宽容,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要低下头,就会与美好相遇,它们就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极远极淡处,天之蓝与草之绿交融于一处。驰心骋怀间,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此情此景之中,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同行的旅伴却惊喜地叫:“看,脚下的草里有花!”于是都低下头,那些狭长的草叶间,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没有指甲大,黄白两色,此时却是如此地装点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⑤而更多的人,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叶之下的小小花朵,终其一生的平凡,就连那花儿也是毫不张扬,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抱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会在某个时间,落入别人惊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够了。就算无人用温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儿轻抚,只要绽放过,就是无悔。
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每一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我们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双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温暖。我们与那些花儿的距离,我们与那些美好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低头的空间,只隔着一低头的瞬间。
17.阅读全文,谈谈文题“低头见花”的含义。(3分)
18.理解下列加点词的语境义。(3分)
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
19.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装点”一词的表达效果。(4分)
2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21.结合文中的语句,从下面的链接材料中任选一人,写出此人低头所见之“花”的深刻内涵。(4分)
【链接材料】 A.杨绛: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选自《老王》)
B.梁启超: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选自《敬业与乐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11分)
痛定思痛说“戾气”(达州中考)
陈鲁民
①这些天,最使人悲痛而无语的消息,莫过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真相浮出水面:一名女乘客因自己不慎错过下车点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多次用手机殴打司机头部,司机还击之余来不及控制方向盘,致使车辆失控冲断护栏坠入江中,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
②其实,像这样的人并不罕见。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坐过站、袭击司机”以及“抢方向盘”等关键词,搜索结果居然达40多起。就在万州公交车坠江惨剧发生仅仅一天后,北京也有一名坐过站的乘客拿着一个装满牛奶的包装箱直接砸向了正在开车的公交车司机,还要抢司机方向盘!幸好司机及时刹车,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除了公交车,还有在飞机、高铁上闹事的……
③痛定思痛,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痛悲剧?除了肇事者的目无法纪,漠视规则,极端自私任性,还有一条就是戾气太重。戾气的主要成分是火气、怒气、怨气、恶气,而这四种气在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带来好结果。从字形来看,“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因为关太久了,一旦放出来,就会乱咬乱叫。这位女乘客,明明是自己没注意司机报站而错过下车点,却丝毫不顾公共安全,不考虑其他乘客的安危,大吵大闹,大打出手,疯狂挑衅,结果就如同网友形容的那样:“本来只多坐了一站车,却一下子坐到了人生终点站”。面对区区小事,一个戾气十足的人撒泼,胡搅蛮缠,甚至因此闹出人命,全车无辜者陪葬,其戾气惊人至此,是典型的“垃圾人”。
④毫无疑问,戾气已成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
⑤戾气的产生,虽有客观原因,譬如受到不公正待遇,受种种不良现象影响,工作环境不好,生活压力太大等,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素质太差,缺乏教养,缺乏公德意识,缺乏法治观念。因而就会戾气十足,不管不顾,见谁怼谁,不计后果,并把这种恶劣情绪常态化,弥漫在一切空间,浸淫在每一个细胞,迁怒于觉得束缚自己的任何规则。其结果是毁掉了自己的心情,破坏了他人的幸福,影响了自己的情绪,毒化了他人的生活,早晚必定酿成严重的事故。
⑥平心而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不尽如人意处总会存在,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动进步力量克服那些消极现象,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调节心情,提高修养水平和文明素质,不要堕入戾气的陷阱,不当危害社会的“垃圾人”。譬如说,遇事冷静一些,决不跟人瞎起哄,被人当枪使;与人和善一些,宽以待人,严以责己;吃亏时大度一些,看轻身外之物,不必过于计较;争执时谦让一些,少发偏激之语,不干极端之事。如果人人如此,戾气自然就无发生之源,亦无藏身之地,“垃圾人”也会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⑦戾气是人精神上的可怕病灶,“垃圾人”是和谐社会的大敌。我们如果不及时遏制戾气的蔓延滋长,不打击形形色色的“垃圾人”,正常的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幸福指数就要大打折扣。拒绝戾气,不做“垃圾人”,既是保护他人,也是爱护自己,更是净化社会,端正风气,真真是善莫大焉!
(选自《成都晚报》2018年11月6日,有删改)
22.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3.文章第①②段有何作用?(2分)
2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妙处。(3分)
从字形来看,“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因为关太久了,一旦放出来,就会乱咬乱叫。
25.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③段结尾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无辜者”的看法。(4分)
材料: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七、语言运用(共5分)
26.(百色中考改编)综合性学习。(5分)
(1)如图中包含“文化基础”“健康生活”“劳动意识”等多个短语,试从中任选一个短语,表述其在图中的从属关系。(3分)
(2)学生会召开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假如你作为代表发言,请从以上关系图中选择一个关键词作为演讲的题目。(2分)
题目:
第Ⅲ卷 (作文 共60分)
八、作文(共60分)
27.作文。(60分)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满眼的绿意,这绿意,是希望,是活力,是温暖,是欢喜……成长路上,一切美好的追求与陪伴,都是绿意的生活。
请以“绿意的生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少于600字。
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簇新(cù)
阎罗(yǎn)
丰功伟绩 
伤恒累累
B.干瘪(bǐ)
装饰(shì)
消声匿迹
取义成仁
C.捷报(jié)
翡翠(fěi)
束手无策
血雨腥风
D.喷薄(pèn)
火焰(yàn)
隐天蔽日
包罗万像
【点拨】A项,“阎”应读yán,恒—痕;B项,“瘪”应读biě,消—销;D项,“喷”应读pēn,像—象。
2.(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书画因诗文而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相得益彰。
B.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文轶事,断章取义,终于写成了《史记》。
C.冬天到来,匠师们精心打磨的冰雕作品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D.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点拨】“断章取义”指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深圳中考)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点拨】B项,重复累赘,应删去“约”或“左右”;C项,成分残缺,乱用介词使主语缺失,应删去“通过”或“使”;D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得”或“必须禁止”。
4.(郴州中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志,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
B.“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是最基本的定则。
D.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
【点拨】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不仅为了表达观点。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什么是好诗(武汉中考)
①什么是好诗呢?
②大自然的景物是人所共见的,如果只是将外界的景物写下来,不见得是好诗;只有同时将心中感动的情意也传达出来,才是好诗。
③先看这两句诗:“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再看另一句:“群鸡正乱叫。”哪是好诗,哪是坏诗?
④“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一条鱼跃过像白绸一样的水面,如同一根玉尺抛在白绸子上;黄莺穿过像丝一样的柳条,像一枚金梭在许多条丝线中穿织。你看,多么漂亮,而且对仗工整,但只是描述风景外在的形象,没有内心的感动。这样,即使写出再漂亮的句子,也只有文字和技巧,缺乏诗歌应有的生命。
⑤“群鸡正乱叫”是杜甫的诗句,只看这一句,好像不是好诗。但读诗不能只看一句,要看整体的传达。《羌村》整组诗,表现的是诗人历经战争离乱,与妻子儿女长期分别后回家重逢的情形,“群鸡正乱叫”这句诗就有了一种朴实真切的叙写,更有一份亲切热烈的感情。
⑥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美的字,而是要找合适的字;不是写几个漂亮的诗句,而是要写出诗人自己的感动。
⑦我曾经告诫学生“修辞立其诚”,真诚是作文与做人的基本要求。学生感动于女朋友寄给他一片红叶,创作了诗句“红叶枕边香”。诗句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但我却无法从他的诗句中感受到他的感动。
⑧陆游的《菊枕》诗,是思念他被迫离异的第一任妻子的:“记采菊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当年他的妻子采了菊花,把菊花的花瓣缝入枕囊,如今在曲折的屏风和深重的帷幕间还留有菊花的幽香。每一闻到这香气就让他忆起四十三年前的往事,可是现在在昏暗的灯光下,向谁去诉说这使人断肠的感情呢?这样,《菊枕》的“香”就使无数的后人感动了。
⑨所以,诗歌除了要有真诚的感动,还要将这种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感动。
⑩真正伟大的诗人,是用他整个的生活乃至整个的生命来写诗的,这样诗歌才有兴发感动的生命。这种兴发感动的生命是生生不已的。内心有了感动,是这个生命孕育的开始。把这份感动写出来,使之成形,能让读者感动,甚至能让千百年后的读者都受到感动,诗歌的生命,从此生生不已。
?学习诗歌,要能体会诗歌中这种美好的生命,养成品味诗歌兴发感动之生命的能力,这是读诗最为宝贵、最可重视的价值和意义。
(基于命题需要根据叶嘉莹讲稿改写)
5.作者认为“群鸡正乱叫”是好诗的理由有哪些?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句描写了人所共见的景物,使群鸡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B.诗句注重的是诗歌应有的生命,而不是漂亮的文字和技巧。
C.诗句恰当地表达了诗人经过战争离乱与亲人久别重逢的感动。
D.诗句是一种朴实真切的叙写,更有一份亲切热烈的感情。
6.作者将“红叶枕边香”与《菊枕》作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C)
A.好的诗歌应该“修辞立其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真诚的感动。
B.好的诗歌往往源于真实的故事,表现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
C.好的诗歌能将自己真诚的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这种感动。
D.好的诗歌具有生生不已的生命,内心有了感动就是一首诗歌生命孕育的开始。
7.本文在品读诗歌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D)
A.读诗要体会诗中触动人心的真情实感。
B.读诗要把诗句放在整首诗中来品味欣赏。
C.读诗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命状态。
D.读诗要理解诗歌美好生命的生生不已。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③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⑤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②扶风:与后文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⑥忭:高兴,快乐。
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民方以为忧(刚才)
D.甲子又雨(下雨)
【点拨】方:才。
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名之者谁  雨麦于岐山之阳
B.而不知人之乐  思而不学则殆
C.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邪
D.以为休息之所  不以己悲
10.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与民同乐。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甲】文第一段是交代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点拨】“【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错误,应为“【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文言文阅读(共7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2)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12.【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__与民同乐
四、诗歌鉴赏(共7分)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释】①白日:喻指君主。出自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3.【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乙】诗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点拨】“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表述错误。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没有写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对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读后令人神情激奋。
五、默写(共5分)
15.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苏轼的《定风波》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四海之内皆兄弟,即使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人民教师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六、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名著阅读(5分)
16.(1)(广东中考)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2分)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八戒仔细看时,原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②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甚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③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甚么贬书,也不曾赶我。”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节选自《西游记》)
选文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花果山;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黄袍怪。
(2)下列回目不属于《西游记》的一项是(A)(3分)
A.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B.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C.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D.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点拨】《水浒传》第三十四回。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8分)
低头见花
①有些东西,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丽。就如尘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球,又似回首时,眷恋着的,总是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寻常点滴。
②在夏日的山岭间攀爬,至顶,四望都是起伏峰峦,长风浩荡,单调的苍凉与沧桑漫卷心头。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那些幽幽的花儿,就在这样不期然的时刻,与我的目光猝然相连。于是,高处的寂寞与孤独消于无形,那些年年开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种心绪点亮,把一种感动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远超众人,于是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喟叹。其实那只是一种性情上的缺失,他们过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从而错过了许多开在尘埃里的花。可那些在低处默默的东西,却是无比的宽容,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要低下头,就会与美好相遇,它们就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极远极淡处,天之蓝与草之绿交融于一处。驰心骋怀间,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此情此景之中,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同行的旅伴却惊喜地叫:“看,脚下的草里有花!”于是都低下头,那些狭长的草叶间,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没有指甲大,黄白两色,此时却是如此地装点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⑤而更多的人,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叶之下的小小花朵,终其一生的平凡,就连那花儿也是毫不张扬,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抱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会在某个时间,落入别人惊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够了。就算无人用温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儿轻抚,只要绽放过,就是无悔。
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每一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我们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双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温暖。我们与那些花儿的距离,我们与那些美好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低头的空间,只隔着一低头的瞬间。
17.阅读全文,谈谈文题“低头见花”的含义。(3分)
表层含义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张扬、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与暖意。
18.理解下列加点词的语境义。(3分)
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
“灿烂”是“光彩鲜明耀眼”的意思。这里指山谷间开得非常亮丽的小花。
19.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装点”一词的表达效果。(4分)
“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无边的单一的绿色映衬下,突然看见无名花的美丽,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和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
21.结合文中的语句,从下面的链接材料中任选一人,写出此人低头所见之“花”的深刻内涵。(4分)
【链接材料】 A.杨绛: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选自《老王》)
B.梁启超: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选自《敬业与乐业》)
示例一:从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温暖。”一句可以看出杨绛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老王不忘情谊,临终前还送她香油、鸡蛋,这种行为体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那份朴实的真情。可见杨绛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示例二:从文中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可以看出有的人虽然职业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就能把事情做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见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11分)
痛定思痛说“戾气”(达州中考)
陈鲁民
①这些天,最使人悲痛而无语的消息,莫过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真相浮出水面:一名女乘客因自己不慎错过下车点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多次用手机殴打司机头部,司机还击之余来不及控制方向盘,致使车辆失控冲断护栏坠入江中,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
②其实,像这样的人并不罕见。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坐过站、袭击司机”以及“抢方向盘”等关键词,搜索结果居然达40多起。就在万州公交车坠江惨剧发生仅仅一天后,北京也有一名坐过站的乘客拿着一个装满牛奶的包装箱直接砸向了正在开车的公交车司机,还要抢司机方向盘!幸好司机及时刹车,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除了公交车,还有在飞机、高铁上闹事的……
③痛定思痛,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痛悲剧?除了肇事者的目无法纪,漠视规则,极端自私任性,还有一条就是戾气太重。戾气的主要成分是火气、怒气、怨气、恶气,而这四种气在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带来好结果。从字形来看,“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因为关太久了,一旦放出来,就会乱咬乱叫。这位女乘客,明明是自己没注意司机报站而错过下车点,却丝毫不顾公共安全,不考虑其他乘客的安危,大吵大闹,大打出手,疯狂挑衅,结果就如同网友形容的那样:“本来只多坐了一站车,却一下子坐到了人生终点站”。面对区区小事,一个戾气十足的人撒泼,胡搅蛮缠,甚至因此闹出人命,全车无辜者陪葬,其戾气惊人至此,是典型的“垃圾人”。
④毫无疑问,戾气已成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
⑤戾气的产生,虽有客观原因,譬如受到不公正待遇,受种种不良现象影响,工作环境不好,生活压力太大等,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素质太差,缺乏教养,缺乏公德意识,缺乏法治观念。因而就会戾气十足,不管不顾,见谁怼谁,不计后果,并把这种恶劣情绪常态化,弥漫在一切空间,浸淫在每一个细胞,迁怒于觉得束缚自己的任何规则。其结果是毁掉了自己的心情,破坏了他人的幸福,影响了自己的情绪,毒化了他人的生活,早晚必定酿成严重的事故。
⑥平心而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不尽如人意处总会存在,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动进步力量克服那些消极现象,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调节心情,提高修养水平和文明素质,不要堕入戾气的陷阱,不当危害社会的“垃圾人”。譬如说,遇事冷静一些,决不跟人瞎起哄,被人当枪使;与人和善一些,宽以待人,严以责己;吃亏时大度一些,看轻身外之物,不必过于计较;争执时谦让一些,少发偏激之语,不干极端之事。如果人人如此,戾气自然就无发生之源,亦无藏身之地,“垃圾人”也会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⑦戾气是人精神上的可怕病灶,“垃圾人”是和谐社会的大敌。我们如果不及时遏制戾气的蔓延滋长,不打击形形色色的“垃圾人”,正常的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幸福指数就要大打折扣。拒绝戾气,不做“垃圾人”,既是保护他人,也是爱护自己,更是净化社会,端正风气,真真是善莫大焉!
(选自《成都晚报》2018年11月6日,有删改)
22.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戾气已成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或答“戾气是人精神上的可怕病灶,‘垃圾人’是和谐社会的大敌。”)
23.文章第①②段有何作用?(2分)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2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妙处。(3分)
从字形来看,“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因为关太久了,一旦放出来,就会乱咬乱叫。
分析了“戾”字的构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戾气的可怕,表达了作者对有戾气之人的强烈憎恶之情。
25.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③段结尾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无辜者”的看法。(4分)
材料: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无辜者,即无罪之人,因为别人的无知、缺乏修养、法律意识淡薄而受害直至丧命,这结果确实令人同情;但当别人已经危害到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仍无动于衷,正如鲁迅笔下看枪毙中国“犯人”的留学生,无所作为,不仅麻木,更显无知,其恶果自己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七、语言运用(共5分)
26.(百色中考改编)综合性学习。(5分)
(1)如图中包含“文化基础”“健康生活”“劳动意识”等多个短语,试从中任选一个短语,表述其在图中的从属关系。(3分)
文化基础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很重要的一项,而人文底蕴是文化基础中的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人文积淀又是人文底蕴的基础。
(2)学生会召开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假如你作为代表发言,请从以上关系图中选择一个关键词作为演讲的题目。(2分)
题目:论乐学善学的重要性
第Ⅲ卷 (作文 共60分)
八、作文(共60分)
27.作文。(60分)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满眼的绿意,这绿意,是希望,是活力,是温暖,是欢喜……成长路上,一切美好的追求与陪伴,都是绿意的生活。
请以“绿意的生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