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
古往今来,春天一直是众多诗人笔下乐于描写的季节,因为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先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甫描写春天的古诗——《绝句》。
生平介绍: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曾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主要作品:《登高》《春望》《春夜喜雨》等。
杜甫(712—770)
鸳
鸯
yuān
yāng
我会认
鸟,外形像野鸭而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于游泳,翅膀长,能飞。雄鸟有彩色羽毛,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的长冠毛,嘴红色。雌鸟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雌雄多成对生活在水边。
书写指导:左右等宽,左下部分里面只有一横。
音序:R
部首:鬲
组词:融化
消融
造句:春天来了,冰雪融化,大地生机勃勃。
融
rónɡ
笔顺:
书写指导:中部紧凑,下部四点间距匀称,第一笔点向左倾斜,中间两点略小,末点稍长且向右倾斜。
音序:Y
部首:灬
组词:燕子
海燕
造句:春天的大自然,到处都是莺歌燕舞的景象。
燕
yàn
笔顺:
书写指导:上扁下长。上边的左右两部分分居竖中线两侧,“鸟”的竖折折钩要宽。
音序:Y
部首:鸟
组词:鸳鸯
造句:一对鸳鸯在水面上悠闲地游着。
鸳
yuān
笔顺:
书写指导:“央”的横稍长,撇、捺要写舒展。
音序:Y
部首:鸟
组词:鸳鸯
造句:这床漂亮的红被面上绣着一对鸳鸯。
鸯
yānɡ
笔顺:
听课文朗读
边听边注意诗歌的节奏。
绝
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读第一、二句时,句尾的“丽”和“香”要读得饱满而充分,可以适当延长,从而展现画面的明快、艳丽。
读第三、四句时,“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点落在“燕子”一词。
朗读指导
1.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请你回忆一下。
示例:借助注释、插图,边读边想象……
2.借助上面的方法,学习《绝句》。
(1)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在诗中圈画出来。
答案: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等。
(2)“迟日”是什么意思?
答案: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在这里,指春日。
(3)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山啊,水啊,会呈现一种怎样的状态?想象画面,说一说。
示例:①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柔柔的春风轻轻地吹着,五颜六色的花儿争相开放。
②春天里,温暖的太阳出来了,远处的山上冰雪消融,很多小鸭子下水嬉戏玩耍,人们也迫不及待地出来晒太阳呢,到处欣欣向荣。
(4)在诗人眼里,春天还藏着好闻的气味呢!想象一下在“春风花草香”这句诗里,会有怎样的春风、怎样的花和怎样的草呢?
示例:(
)的春风
(
)的花
(
)的草
温暖柔和
初放
嫩嫩
(5)下面三幅图中,有春天鲜花盛开,绿草茵茵,还有江水流淌,你能想到“春风(
)香”。
花草
(6)读三、四句,借助注释说说“泥融”的意思。
答案:“泥融”指泥土变湿软。
(7)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示例:①我仿佛看到小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一边唱着歌儿,一边忙着筑巢。
②我仿佛看到了太阳出来后,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几只鸳鸯在沙滩上悠闲自在地休息呢。
示例:①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歌唱一遍筑巢,多快乐呀!
(8)如果你就是这只小燕子,你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②眼看着既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多开心呀!
点拨:燕子和鸳鸯一动一静、一上一下,对比鲜明,使画面更加广阔,意境更加生动。
(9)远处的燕子快活地飞来飞去,再看看池塘边,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答案: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慵(yōng)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经绍珍《找春天》
(10)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示例:高兴、快乐……
②看到这样的春天,你的心情会怎样?
(11)由此可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①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它给世界带来了生机。
迟日
江山
丽
泥融
飞
燕子
春风
花草
香
沙暖
睡
鸳鸯
色彩明丽
心情舒畅
重在春景
重在渲染
理层次
绝
句
诗人抓住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等富有春日特色的景物,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炼主旨
诗人笔下的春光是那么美丽!辛勤劳作的小燕子在为自己筑巢,慵懒的鸳鸯在沙滩上睡觉,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让人忘记了烦恼。
一、读一读,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融化
(
)
鸳鸯
(
)
燕子
(
)
杜甫
(
)
√
√
√
√
chóng
róng
yàng
yāng
yàn
yān
fǔ
bǔ
.
.
.
.
二、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写了怎样的景象。
示例:明媚的阳光中江山显得如此壮丽,暖暖的春风送来花草的香气。勤劳的小燕子衔着湿润的泥土来回穿梭,原来它们在筑巢;暖和的沙滩上,慵懒的鸳鸯正在睡觉。
描写春天的古诗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共23张PPT)
1.古诗三首
第3课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
世界上的道路,形态万千。有开阔的大路,也有狭窄的小路,有平坦的公路,也有陡峭的山路。今天的浙江衢州一带有个地方古称三衢,这里山很多,风景优美,宋代有位诗人途经此处,写下了一首经典的古诗《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
“道”是路的意思。”
“三衢道中”即走在三衢这个地方的路上。
生平介绍: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南宋诗人。他学识渊博,诗作风格清新活泼、明快流畅。
主要作品:《茶山集》。
提示:“曾”字用作姓氏时,读作zēng。“几”也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一声jī。
曾几(1084—1166)
我会写
梅
溪
泛
减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母”中间的横从“木”的点下起笔,在横中线右端下侧收笔。
音序:M
部首:木
组词:梅花
梅子
造句:美丽的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绽放。
梅
méi
笔顺: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紧凑,“溪”的第六和第八笔都从竖中线起笔,第十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音序:X
部首:氵
组词:溪水
小溪
造句:一条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奔向远方。
溪
xī
笔顺: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乏”的撇稍平,捺有力。
音序:F
部首:氵
组词:泛舟
泛泛而谈
造句:当你泛舟漓江时,你会为大自然的美景所倾倒。
泛
fàn
笔顺: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咸”的斜钩从竖中线起笔,撇穿插至“口”下。
音序:J
部首:冫
组词:减法
减少
造句:你太胖了,得减减肥了。
减
jiǎn
笔顺: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边听边注意诗歌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听课文朗读
第一句:“日日晴”中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些,稍重一些,“晴”的语调可以上扬,读出意外之喜。
第二句:诗人改走山路,游兴高涨,读出开心之态。
第三句:可以加快语速,把重音落在“路”上,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显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第四句:以轻松且稍快的节奏朗读,读出韵味。
朗读指导
1.诗人是什么时间在三衢游玩的?天气如何?
答案:梅子黄时、日日晴。
点拨:江南梅子成熟季节一般多雨,恰逢连续晴天,此时诗人非常开心。
拓展: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杜甫《梅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2.如果你在黄梅时节遇到这样的好天气,心情怎么样?
答案:高兴。
3.诗人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答案:诗人先乘小船泛游小溪,再在山中步行游览。
答案:在回来的路上,浓密的绿阴丝毫没有减少。不仅如此,还多了几声黄鹂的鸣叫。
4.诗人在回来的路上都看到、听到了什么?
5.如果你是曾几,当你游玩了一天,从山上下来,抬头看到眼前这一片翠绿中突然多了这一抹鲜亮的黄色,你的心情如何?如果你是同行的伙伴,正当你疲惫时,突然听到这样清脆的鸟声,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答案:喜悦
6.如果你与诗人同行,你可能还会听到什么?
燕子
青蛙
牧童
溪流
示例:叽叽喳喳的燕叫、咕咕呱呱的蛙鸣、牧童清脆的短笛、溪流的淙淙流淌等。
时令
沿途景观
江南五月
绿阴不减
黄鹂啼鸣
三衢道中
行程
乘船、山路
山路溪边
游兴浓郁
理层次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梅子成熟时节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游玩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炼主旨
阴雨连绵的梅雨时节迎来了晴日,黄鹂的鸣叫声给绿树成荫的山间小路增添了无限生机。漫步在这美丽幽静的山林中,怎能不心旷神怡?怎能不流连忘返?
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春天来得比较晚,所以诗人说“迟日”。
B.“泥融”在诗中是“泥土变湿软”的意思。
C.“小溪泛尽”的意思是“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
D.“却山行”中的“却”是“再,又”的意思。
A
泛:
①漂浮;
②广泛,一般地;
③水向四处漫流;
④浮浅,不深入。
1.小溪泛尽却山行。
(
)
2.请你不要泛泛而谈。(
)
3.我们要治理好黄河,以防洪水泛滥成灾。(
)
.
.
.
①
④
③
.
二、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三、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衢道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示例: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我坐着小船来到小溪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成荫,与来时一样浓密,空气清新,幽静的山林中偶尔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叫。
书法欣赏(共28张PPT)
1.
古诗三首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
这些国画中均有题诗。这些题写在画上的诗就叫做“题画诗”。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首题画诗,作者是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
生平介绍: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在古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方面,他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书法方面,他与黄庭坚、米芾(fú)、蔡襄合称“宋四家”。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等。
苏轼(1037—1101)
huì
chóng
tún
惠
崇
豚
我会认
前鼻音
翘舌音后鼻音
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我会写
惠
崇
芦
芽
书写指导:上横短,“日”扁宽,横画等距。“心”的卧钩呈月牙形,向左上出钩,末点写在钩外。
音序:H
部首:心
组词:实惠
优惠
造句:这个超市里的商品都很实惠。
惠
huì
笔顺:
书写指导:上小下大。“山”下边是“宗”不是“示”。
音序:C
部首:山
组词:崇高
崇敬
造句:他特别崇拜他的爸爸。
崇
chónɡ
笔顺:
书写指导:“艹”的横要长,“户”的撇要写舒展。
音序:L
部首:艹
组词:芦芽
芦苇
造句:洁白的芦花随风飘荡。
芦
lú
笔顺:
书写指导:上小下大。“艹”的横要长。
音序:Y
部首:艹
组词:豆芽
嫩芽
造句:春天来了,柳枝抽出了嫩芽。
芽
yá
笔顺: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听课文朗读
边听边注意诗歌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朗读指导
读第一、二句时,“竹外桃花”时一气呵成,将重音落在“花”字上;“三两枝”速度放慢,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春江水暖”略微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
第三、四句时,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欲上时”节奏放慢,给人想象的空间。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示例:①诗题中“春江”点明了时节。
③“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冰雪消融,江水回暖。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满地,芦苇抽芽,这预示着春天来临。
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是在春天开放的。
⑤“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在春天溯游产卵。
示例:①有的景物刚刚萌发,比如粉红的桃花才开了三两枝、春水回暖不久、芦芽破土而出;有的景物生机盎然,比如鸭子在戏水、蒌蒿很茂盛、河豚为了繁育后代逆流而上,显示出春天朝气蓬勃的景象。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②这些景物色彩分明,有红色的桃花,有翠绿的竹子、蒌蒿和芦芽,还有碧青的江水。
③竹子、桃花、蒌蒿、芦芽是静止的,江水、鸭子、河豚是活动的,他们一起构成了春天的美景。
看图片,边读诗边想象春江晚景图。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示例:①丛丛翠竹沐浴着春风,随风摇曳。竹林旁,桃树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汩汩的春江水啊缓缓地流淌着,几只鸭子扑楞着翅膀在江中嬉戏……
3.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②满地的蒌蒿正翠,芦苇也开始抽出嫩芽,嫩嫩的,绿绿的;我们仿佛听见芦苇拔节和河豚逆流而上的声音……
小结:很遗憾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已经失传,但我们可以通过读苏轼这首诗,想象出这幅古画中美好的春景。这也就验证了“诗中有画”。
4.诗歌所写的内容中哪些是惠崇画中有的?哪些是画中没有的、诗人想象的?
答案:竹子、桃花、江水、鸭子、初生的蒌蒿和刚发出嫩芽的芦苇是惠崇画中有的;水的温度、鸭的知觉、河豚欲上是画中没有的、诗人想象的。
点拨:长江一带的当地人食河豚,用蒌蒿、荻笋、菘菜烹煮。荻笋就是芦芽。
5.江里的鱼很多,苏轼为什么偏偏想到了河豚呢?蒌蒿、芦芽和河豚有什么关系呢?
6.下面两句诗是苏轼关于美食的诗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感情?
(1)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
(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答案: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写实
想象
竹林
桃花
河豚欲上
富有生机
充满情趣
惠崇春江晚景
江水
鸭子
蒌蒿
芦芽
理层次
这首诗是诗人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诗人捕捉到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再现了画中生机勃勃的江南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炼主旨
青翠欲滴的竹林,红艳艳的桃花,戏水的鸭子,还有初生的蒌蒿和刚发出嫩芽的芦苇,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带给人们奋发向上的激情。少年们,奋斗吧,用你们的热情和活力,书写人生的春天!
一、读《惠崇春江晚景》,回答问题。
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
),我是从“(
)”这个词语看出来的。
2.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和动态的景物分别有哪些。
春季
春江
静态的景物:竹、桃花、江水、蒌蒿、芦芽;
动态的景物:鸭、河豚
二、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惠崇春江晚景》写了怎样的景象。
示例:春天到了,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桃花只开了两三枝,但是依然美丽。江水变暖,鸭子们最先知道春天来了,它们争先恐后地下水游泳。蒌蒿长了满地,芦苇开始长出嫩芽。我想:这应该是河豚逆江而上的时候吧!
有脚阳春
唐朝名臣宋璟在地方上当官时,为政清廉,每到一处,都尽力为当地做好事,使民风变得淳朴起来,家家户户都安居乐业。
宋璟任广州都督时,广州一带的人都用竹子建屋,屋子经常发生火灾,他便教当地人用砖瓦修建房屋,大大减少了火灾的发生,造福了百姓,百姓非常感激他。于是人们都称赞他为“有脚阳春”,即长了脚的春天,他到哪里,就会给哪里带来温暖。
宋璟任宰相期间,辅佐唐玄宗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成为唐代的贤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