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单元《唱歌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五四学制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单元《唱歌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29 20: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州音韵——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介绍的是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黄河船夫曲》并非一领众合、节奏感非常强的劳动号子,而是船夫在平水行船时抒发内心丰富情趣的歌曲,塑造了黄河船夫的粗犷豪放的形象。歌曲为单一部曲式,全曲由“5 6 1 2”四个音发展而成,全曲在一个八度之内进行,第一乐句与结束句曲调高亢悠扬,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其余的四个乐句采用旋律重复的手法,使音乐形象集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课标解读】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并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用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的地方特色,并积极参与齐唱、合唱。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陕西代表性的民歌《黄河船夫曲》,体验其风格。由本课民歌的学习泛化至对本土、本地民歌的了解,弘扬民族民间音乐。
【课型说明】
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感受其地方特色,初步体验歌曲合唱。
【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教唱的歌曲是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它旋律跳跃性强,采用了旋律重复的手法,倚音与下滑音的运用充分体现了陕西民歌质朴、粗犷豪放的地域特点。歌曲描绘了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及陕北人民在恶劣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兴趣为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感知陕西民歌的演唱风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黄河船夫曲》的合唱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
【学情分析】
现今的学生,对流行歌曲比较痴迷,而对于民间传统音乐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于民歌的了解基本上仅限于音乐教材。但同时六年级学生心理趋向成熟,感知理解能力相对于小学阶段更加丰富,抽象思维能力、探索创造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他们也往往比较乐于接受他们认为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事物。本节课要学习的这首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非常短小简单,而民歌的演唱更多的是方言特色及演唱方式的特色,所以在这方面下功夫,一抓演唱特色,二要吸引学生的演唱兴趣。基于以上这几点,只要教师用心设计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形式,学生对这首民歌一定也会乐在其中。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歌曲的能力,但是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喜爱音乐。这首歌曲比较短小、简单,把歌曲唱会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难点,而把歌曲唱出地方韵味,在歌曲教学中增加合唱及音乐创造活动,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就比较具有挑战性了。所以我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
【教学目标】
1、在欣赏中初步感受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粗犷豪放的风格特点;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体验与感受陕西民歌的音乐风格。
2、通过倾听、对比,从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对比,探究两首同名《黄河船夫曲》风格特点及表达内容的区别。从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的学习中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手法的运用,正确地在演唱中运用装饰音的唱法。
3、进行简单的合唱尝试,协调好合唱中的声部配合,能够用恰当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合唱。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陕西音乐风格与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了解旋律重复及作用。
【教学难点】
力求准确而有韵味地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评价设计】
随时评价,学生自评、他评、教师评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师:同学们喜欢旅游么?老师也是一个旅游爱好者,喜欢把途中看到的有特色的景物用相机记录下来。看,照片中展现的是哪里的景象呢? 生答。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来自黄河的歌——
——播放《黄河大合唱》之《黄河船夫曲》。
2、师:⑴这首《黄河船夫曲》听起来是紧张激烈的还是自由舒展的?
⑵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3、师总结:刚才我们听到的气势恢弘的乐曲是由著名爱国音乐家冼星海作曲、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交响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从视频中我们感受到了汹涌澎湃的黄河,滔滔的黄河水深浪急,而歌曲展现了黄河船夫们齐心协力摇桨划船,与风浪搏斗的豪迈气概。
作品的创作年代是1939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请同学们思考:音乐所要表达的是爱国音乐家的怎样一种情感?乐曲在当时的作用又是什么?
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黄河”为题材的音乐作品还有很多,有一首同名的《黄河船夫曲》,它又能带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一起来听——
(播放陕西民歌的《黄河船夫曲》)
【设计意图】视频感受波涛汹涌的黄河,聆听介绍《黄河大合唱》之《黄河船夫曲》;转而聆听同名的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通过这一环节的聆听,让学生对比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带给我们不同的歌曲感受,为下面的学唱环节打下基础。
二、学习歌曲《黄河船夫曲》
1、听后提问。(大屏幕)
2、提问:
⑴音乐是紧张的还是自由舒展的?(自由舒展)
⑵歌曲的速度怎样?(中速)
⑶听了这样的歌曲,你脑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答,师总结)
作为地道的陕西民歌,这首黄河船夫曲产生于黄河艄公的世代传唱中。歌曲描绘了黄河船夫在行船时的悠然自得、自然歌唱的画面,表达了黄河船夫豪放乐观的性格和平水行船时的舒畅心情。
3、带着这种画面感让我们对照歌片再来聆听一遍这首歌曲。
你有没有发现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师:不要着急,请对照屏幕认真听老师的演唱,或许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
(对照歌片放《黄河船夫曲》歌曲录音。)
(生答:重复)
师:重复的是哪一句呢?重复了几遍?
师结:旋律重复是一种音乐发展手法,有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歌是?(完全重复)这种完全重复的作用是既节省了素材,又可统一风格加深印象,起到强化音乐形象的作用。
4、唱一唱旋律重复的乐句,关注前倚音和下滑音。
师:歌曲由地方方言发展而来,把这种方言用音乐的手法表现出来,就是用装饰音来表示。
(师生共同体验有无装饰音带来的不同。)
手势配合、开头(起航,结尾船要靠岸了)、结尾口风琴演奏熟悉旋律
5、随伴奏试着把歌词填唱进去
6、同学们唱的真不错,想不想听一听原汁原味陕西方言的演唱?
播放石占明方言版的演唱。
小结:它是一首地道的陕西民歌,产生于陕北地区黄河艄公的世代传唱中。所以方言演唱是它的特色。
7、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化为陕西人,也用方言来唱一唱。
8、除了咬字之外,陕西人唱歌还有一大特色,什么特色呢?
生讨论回答老师抛出的问题。
师:是的,陕西民歌演唱的特色是:调门高、气息足、声音洪亮。
这种演唱方式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播放微视频)——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咆哮的黄河和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赋予了陕西人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高地阔的黄土高原上,喊话或者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所以调门高、演唱时气息足、声音洪亮也就成为陕西民歌的演唱特色。
看看咱们能不能模仿出这种陕西的韵味——唱的时候注意身体坐直、打开口腔,让气息更通畅,一起来——
(随师伴奏演唱。)
9、歌曲的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我有一个简单的问题要问大家:这首歌有几段词?两段歌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答)
是的,这首歌歌词采用了上段问、下段答的方式,使歌曲更生动。
下面我们所有的男生就穿越到几十年前的黄河岸边当艄公,你们的任务就是要摆渡女生过黄河,当然,我们女生就是渡河人,要用响亮的歌声来回应艄公。(学生分男女演唱。)
9、尝试合唱。
师:歌对的不错,但是艄公们只动嘴还真不像,咱们缺少了——(划船的动作)一起来划船,动作,划船很费劲,嘴里还喊着号子“嘿咗”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分析剖析歌曲,把握好“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装饰音的演唱;聆听、演唱歌曲,再利用方言、唱腔等唱出歌曲的韵味;最后加入以“嗨咗”为主调的号子声,共同演绎合唱。
三、拓展
1、师:作为一首劳动号子,《黄河船夫曲》以其质朴的语言、粗犷的声调、展现了_é??è??_人民在恶劣生活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出了陕北人民对于黄河的深深热爱,对自己的深深自豪。
2、欣赏我们的近邻荣成的《渔民号子》片段,简要介绍,提及民歌的传承。
休息一下,我这里有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看到了什么?对了,这是流传在我们的近邻荣成市的渔民号子。渔民号子是渔民们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的极富区域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出渔民们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形象地展示了沿海渔民豪放、乐观和战天斗海的精神风貌,2011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发出号召:作为一个在祖国的土地上幸福生活的文登人,我们也要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家乡。在我们文登也有很多隐藏在民间的民歌,请同学们利用网络和其他资源,深入到民间搜集整理我们文登的民歌,下节课在课堂上唱一唱,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的总结以及对本土荣成《渔民号子》的欣赏,感受本土音乐的魅力,唤起学生对民歌传承的责任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