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9 21:4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检测内容:第六单元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骊山四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2.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__。(夏完淳《别云间》)
3.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朝天子·咏喇叭》中形象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老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生就是一次远行,路有多遥远,脚步就有多远。与其一味眺望远方,不如奋斗求索。两千多年前,大诗人屈原发出感慨:“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8分)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曹刿(guì)    感慨(kǎi)    尴尬(gà)    夙夜忧叹(sù)
B.昳丽(yè) 拮据(jù) 佝偻(gōu) 视其辙乱(zhé)
C.窥镜(kuī) 期年(qī) 归省(xǐng) 望其旗靡(mǐ)
D.单于(chán) 襁褓(qiáng) 阙漏(quē) 皆朝于齐(cháo)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C.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在“黄冈红色旅游”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促进传统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活动。
B.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进程。
C.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12.(2019·十堰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极目远眺,连绵的群山鳞次栉比,气势磅礴,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为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真是无所不为。
C.川流不息的汉江水滚滚而来汇集于丹江口水库,又经南水北调中线渠道缓缓北上,润泽了干渴的北方。
D.“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著作等身的金庸大侠已离我们而去,然而他为我们创造的侠义江湖将永存世人心间。
13.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歌词“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中的两个“梦”词性相同。
B.短语“形貌昳丽”“门庭若市”“小信未孚”“英雄末路”的结构相同。
C.“九十多年来,嘉兴南湖上那艘船一直指引着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船指引方向。
D.“悲观的人只看到自己的失去,而乐观的人则更加看重自己的获得。”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1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称作“风骚”。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曹刿论战》出自该书。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
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一位老先生为学徒留下了一段精彩的题词:“待人应守________,治事应持________,创业酌用________,养心可奉释家之超脱,行文当如________,读书当如________。”如此博采百家学问而集于一身,必能成为贤者。
①兵家之权变 ②儒家之忠诚 ③纵横家之灵活 ④墨家之兼爱 ⑤法家之严明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④①⑤③②      D.②③⑤①④
16.语文实践活动(4分)
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现在,班级举行“古诗文诵读”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做主持】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2)【帮同学】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习总书记的话,写几句鼓励的话给他。(2分)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2分)
(一)(2019·荆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7—18题。(4分)
“谭波儿小姐也像斯凯契德小姐那样对你很凶吗?”
一提到谭波儿小姐的名字,她那严肃的脸上掠过了一丝温柔的微笑。
“谭波儿小姐非常善良,她不忍心严厉对待任何人,哪怕是学校里表现最差的学生。她看到我的错处,就温和地给我指出,要是我做了点值得称赞的事,就大加赞扬。我非常珍视她对我的赞扬,但就连她的赞扬,也没能激励我经常做到遇事谨慎、考虑周全。”
“很了不起。人家对你好,你也对人家好,这正是我一直想要做到的。要是大家对那些残暴不公的人一味宽容顺从,那坏人就要任着性子胡来了。他们就不再有什么顾忌,也就永远不会改好,反而会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一定要狠狠回击。我要说我们一定得这样——要狠狠回击,好好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要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
“我想,等你长大一点,你会改变这种想法的。眼下你到底还是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小姑娘。”
“不过,我是这样想的,海伦。有的人,不管我怎么想讨他们喜欢,他们还是一个劲地讨厌我,对这种人,我不能不讨厌。还有,对那些毫无道理地责罚我的人,我一定要反抗。这是很自然的事,正如有的人爱我,我也会爱他,或者我自己认为该受罚,我就心甘情愿地受罚。”
“最能克服仇恨的并不是暴力,最能医治创伤的也不是报复。”
(节选自《简·爱》第六章)
17.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简·爱的言辞中折射出她怎样的生活经历。(2分)
18.选文写了谭波儿小姐对简·爱影响深远的一件事,请简述这件事。(2分)
(二)阅读下面这则议论文,完成19—20题。(4分)
担当的力量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把像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轻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19.选文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0.简析选文第②-⑤段的论证思路。(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1—25题。(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陈留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①苍头②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③,宣于夏门亭候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⑤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⑥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⑦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
(选自《后汉书·董宣传》)
【注释】①湖阳公主: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下文称“主”。②苍头:奴仆。③骖乘:在车右边陪乘。④帝:即汉光武帝。⑤黄门:指太监。⑥文叔:刘秀的字。⑦班:分发。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民弗从也(    )
(3)而纵奴杀人(    ) (4)宣悉以班诸吏(    )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B.使宣叩头谢主  长跪而谢之
C.公将鼓之 大言数主之失 D.何以战 欲何言
2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2分)
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
24.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2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甲乙两文都有君臣相对的场面。面对鲁庄公,平民曹刿为鲁庄公指明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作战取胜的条件,鲁庄公请曹刿同行参战;面对光武帝,县令董宣据理力争,誓死不认罪,光武帝____________。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2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26—28题。(8分)
【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6.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场面之热闹。
B.甲诗“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乙诗的第一、二句除了勾画出惜别的画面外,还烘托了南方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环境气氛,从中可触摸到诗人内心的忧郁之情。
D.乙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虽然只字未提送别却饱含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
27.甲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分析。(2分)
28.古人评点这两首诗,认为两首诗结尾处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请分别加以说明。(4分)
(二)(2019·荆门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2题。(14分)

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④小伟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他还知道,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习惯了,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⑦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⑧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⑨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楞。
⑩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
?父亲说,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父亲说,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5期,有删节)
2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小说善于设置悬念,第③段开头的四个问句既表现了小伟的复杂想法,也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实意图的猜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小说第⑤段是景物描写, 交代了父亲捉鱼的地点、时间以及昏暗的环境,其中“不安分”一词赋予江水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状态。
C.“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在本文中指的是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情景,父亲以此情景启示小伟,让他明白为官不贪的道理。
D.小说最后一段运用对比手法,将没有路灯的黑暗与小伟走得踏实不会迷路作对比,写出了父亲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儿子的内心,引导儿子走正确道路,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30.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4分)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31.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文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3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4分)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3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有一种色彩属于我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山东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郑志超6月3日与两位朋友到崂山北九水风景区游玩。他们在景区的小河边戏水纳凉时发现有人落水。他本来不太会游泳,他等了五秒左右见没有人行动,便立马下水,将落水者拖至岸边,在众人帮助下救上岸。
救人之后,郑志超处理得十分低调,只同警察做了最基本的笔录就离开了救人现场。他一直瞒着这件事情,直到收到家属发来的感谢信,学校才了解到事情经过。
尽管做好事不留名,但是郑志超的事迹还是传遍了朋友圈。家人、老师、朋友们都给了他很多鼓励和支持。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勇气”“低调”“爱心”“舍己救人”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2.谁言天地宽
3.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4.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5.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6.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7.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8.吾将上下而求索
9.A 10.C 11.B 12.D 13.A 14.D 15.B
16.(1)中国一直以文明之国著称,古诗是中华文明的最好体现。无论是唐贤还是今人,都被古诗的魅力深深吸引,现在就让我们在古诗苑中漫步,一起体会古诗的美好吧! (2)小明同学,古诗文对于一直讲现代汉语的21世纪的我们来说是有一些难度,但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就探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了。阅读古诗文还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人的思想内涵。(围绕劝说言之合理即可)
17.寄宿在里德舅妈家的简·爱,极力讨好她们一家人,可是骄横的表哥总是欺负她,冷酷的里德舅妈总是打击她,简·爱对他们充满了怨恨。
18.简·爱当众受罚,在她绝望时,谭波儿小姐宽慰她,并给劳埃德先生写信,证实她是无辜的,为她洗刷了冤情。
19.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写出一种即可),举了孟子、林则徐、陆游、于谦有担当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全文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20.首先提出“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这一问题,然后从“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21.(1)虚夸,夸大 (2)服从,听从 (3)纵容 (4)全,都
22.C
23.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
24.(1)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2)董宣两手撑着地,终究不肯低头。
25.取信于民 将其赦免(或“称他为“强项令”“赐钱三十万”)
【乙参考译文】董宣做了洛阳县令。湖阳公主的奴仆大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在公主家,官吏不能捉到他。等到公主出行,让这个奴仆在车右边陪乘,董宣在夏门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拉住马,用刀在地上一画,大声列举公主的过失;呵斥这个奴仆下车,就地处决了他。公主立即回到宫中向皇帝诉说,皇帝大怒,叫来董宣,想要用棍棒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让我说一句话就死。”皇帝说:“你想要说什么?”董宣说:“陛下您有圣明道德使国家中兴,可是放纵奴仆杀人,将要凭什么治理天下呢?我不用棍棒打,请允许能够自杀!”他立即用头撞柱子,鲜血流了满脸。皇帝命令小宦官抓住了他。皇帝让董宣磕头向公主道歉,董宣不听从;小宦官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着地,终究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你当百姓时,敢藏匿犯死罪逃跑的人,官吏都不敢到你家来查。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严还不能制服一个县令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不能跟百姓一样!”于是下令:“硬脖子县令出去吧。”赏赐了他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26.B
27.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28.甲诗“雪上空留马行处”,写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无限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无限惆怅的心情。乙诗“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29.C
3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身影”比作“一座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伟心中父亲形象的挺拔、沉稳,表达了小伟因为有父亲这盏“灯”为自己照路内心所感到的踏实,也表达了小伟对这如山的父爱的感激以及对父亲的深爱。
31.①命运坎坷,爱家爱子:父亲早年丧偶,尝尽艰辛;靠捕鱼供“我”上学,将“我”养大,时时关注“我”的朋友圈,担心“我”犯错,借用蛤蟆鱼来劝说。②勤劳独立,有情有义:不愿跟“我”进城,仍在农村劳动;不愿离开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的家。③不爱张扬,富有正气:支持“我”下乡扶贫等,劝“我”不能太招人眼。
32.①“灯塔发出的光”指引人走向光明,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蛤蟆鱼身上的光”是为了诱捕食物,象征着自私和张扬。这句话是指人应该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太张扬和自私。 ②这句话既表明了父亲对小伟的谆谆教导,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文章主题,同时也照应了小说的标题“灯”。 ③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无私奉献的人,不能做自私张扬的人。(能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言之成理即可)
3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