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内容:第一单元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__________________,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写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着风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以西汉魏尚自况,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
6.《满江红(小住京华)》中最能体现词人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纳兰性德在《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中卒章显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美好乡村生活场景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8分)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迷惘(wǎng) 喷薄(bó) 镌刻(juān) 血雨腥风(xīng)
B.纤绳(qiàn) 蹊跷(xī) 殷红(yīn) 伤痕累累(lěi)
C.绯红(fēi) 胚芽(pī) 湖畔(pàn) 狂风暴雨(bào)
D.澎湃(péng) 旌旗(jīng) 捷报(jié) 鲜为人知(xiān)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近年来,共享经济热潮迭涌。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呢,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B.为继续引领量子通信研究,潘建伟团队居功至伟。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C.蓟县下营镇常州村、穿芳峪镇毛家峪村、官庄镇砖瓦窑村、渔阳镇东果园村等18个旅游特色村被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D.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抑或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
B.长江文明馆的筹建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没有以“大河流域”为主题的博物馆的空白。
C.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市推行高考招生新政,该“阵容”包括由上海、浙江等省市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的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
D.“黄冈市见义勇为奖”近日揭晓,获奖者中首次出现两位农民,并代表获奖者发言。
12.(2019·连云港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连云港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化,各类学校创文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些活动既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又丰富了学校的发展内涵。
B.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由连云港某单位主办的“有一种幸福叫‘我陪爸妈去远足’”大型孝行活动,大力弘扬了“孝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C.锦屏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D.在第七届连云港读书节系列活动“名家讲坛”中,著名学者蒙曼教授以生动幽默的措辞、鞭辟入里的品析,使听众全方位领略了唐诗之美。
13.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这个句子中“我”“破旧”“水车”的词性分别是代词、形容词、名词。
B.“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这个句子中“花开叶落”是动宾短语,“我们的遐想”是偏正短语。
C.“老孙头早就相中了拴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老孙头相中小儿马。
D.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流派,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驱者为代表。
14.(2019·北部湾经济区中考)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
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
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15.(2019·湖南永州)语文实践活动(6分)
新世纪中学新星文学社为喜迎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文学沙龙活动,你作为学生嘉宾被邀请参加。请你完成下面相关任务。
(1)【活动一:专题讲座】文学社拟于6月20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我和我的祖国”文学创作专题讲座,准备邀请市作协主席沐曦老师担任主讲人。请你代表文学社前去邀请沐曦老师。见面时你该怎么说?(2分)
(2)【活动二:名家访谈】沐曦老师即将来校。在讲座前,学校文学社拟向沐曦老师开展一次访谈。请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围绕此次活动主题预设两个访谈问题。 (2分)
(3)【活动三:文学创作】讲座结束后,文学社成员婷婷同学作了一篇讴歌邓稼先心系祖国、鞠躬尽瘁精神的文章,请你点评。她的文章里引用了以下诗句,你认为不切合邓稼先人物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B.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2分)
(一)(2019·孝感中考)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6—17题。(4分)
【片段一】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6.【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2分)
17.【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2分)
(二)阅读下面这则议论文,完成18—19题。(4分)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王开林
①一位熟识的读者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前兆——空虚和迷茫。于是他主动应对,阅读了一些书。忽然悟到,大家人云亦云,反复强调“有志者事竟成”,那个“事”通常都指大事,然而天下大事太少,小事如麻,倘若我们一味地想做大事,别说良机有限,贵人难遇,就老实地掂量自己的才智吧,也未必够用。悟到这一层,他当机立断,确定了一条崭新的座右铭——“日成一事”。这个“事”只限于小事和微事,但必须做得有条不紊,有始有终。一段时间后,他走出困境,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可见,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②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把细节顾全。读一本书,就把这本书读明白,不“杀书头”(国学家黄侃的说法,只读个开头,就将书撂下抛弃)。写一封信,就把这封信写周详,慎勿差池。见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见清楚,莫留疑惑。植一棵树就把这棵树植成活,勿使枯萎。诸如此类。日成一事,既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久而久之,不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至少也能集腋成裘。
③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可谓快人“慢语”:“好人半自苦中来,莫贪便宜;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我说曾国藩是“快人”,其意并不难解,他是近代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头号典型人物,大家都认定他是快刀斩乱麻的顶尖高手。殊不知,他经常劝人要慢工出细活,天下事非从容而莫办。无独有偶,民国元勋黄兴也是“快人”,半生戎马倥偬,但他好整以暇,最爱对人说的四个字是“慢慢细细”(长沙方言,意为做事不求快而求精)。大德高人,我们学不来,但其言之要义值得留心,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单纯地追求快速都不行,急就章靠谱的总是太少,精心之作则须仔细打磨。
④也许有人会犯嘀咕:日成一事,这是否要求太高而又逼迫太紧?首先,日成一事,是专指小事;其次,日成一事,是专重细节;此外,日成一事,是要快人减速;还有,日成一事,是要懒人提劲。虽是小事和细节,你若日日慎意而为,精心而为,你将具备过人之处。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8.选文开头从一位读者的经历写起,有什么好处?(2分)
19.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孔子辞不受( ) (4)今说景公( )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生于忧患 B.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景公未之行
C.是亦不可以已乎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乡为身死而不受 辞而行
22.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2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3.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24.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2分)
(1)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
(2)乙文中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这可以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2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25—27题。(8分)
【甲】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乙】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是一首律诗,乙是一首词,体裁虽不同,却都把自然之景、家国之恨、身世之悲融于一体。
B.甲诗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C.甲诗尾联中“风霜”一词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D.乙全词围绕“闲”来写,从洛阳旧游到如今江南登阁之“闲”,写出词人看透世事沧桑后内心难得的豁达。
26.甲诗颔联思昔抚今,忆“________”融入厚重历史感,说“________”渗透个人怅惘情。(每空填两个字)(2分)
27.乙词中“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2019·衢州)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第28题。(4分)
鸟笼
非马
打开
鸟笼的
门
让鸟飞
走
把自由
还给
鸟
笼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
28.凝视诗歌的形式,仿照示例,从加点的诗句中选择一处,品味诗歌分行的意味。(4分)
示例:分行让“门”字凸显出来,吸引读者凝视这个字,让读者产生种种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蕴。这道“门”仿佛一副枷锁,而“门”字中间的空白又像是广阔的天空,鸟儿在笼子里一定久久地注视过它,眼中满是向往与绝望。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9—31题。(10分)
除法
周锐
一个房间里有一个人和十二只蚊子。
十二只蚊子咬一个人。
12÷1=12
这个人觉得吃不消。
他就又去找一个人到这房间里来。
十二只蚊子咬二个人。它们分成了二队。
12÷2=6
人觉得比原先好受一些了。
但还可以更好受一些。
这二个人又找来第三个人。
12÷3=4
好极了,再找第四个。
12÷4=3
第五个人跑来了。
12÷5=?
大家叫第五个人别进来,因为这样蚊子不好分了。
但第五个人硬要进来。响起“啪啪”声。第五个人打死了二只蚊子。
10÷5=2
OK,这下好分了。
大家正高兴,又听“啪啪”声,第五个人又打死了二只蚊子。
8÷5=?
又不好分了。
大家觉得第五个人老是添麻烦,就齐心合力地把他赶走了。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
29.第五个人被赶走了,他会怎么想?请写出他的内心独白。(2分)
30.对于小说的标题“除法”,你有哪些理解?请简要阐述。(4分)
31.小说中的“蚊子”让你想到上文《鸟笼》中的哪个意象?为什么?(4分)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3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这就是我的舞台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两个徒弟向师傅求教:“师傅,我们工作太痛苦,求您指点迷津。”师傅冥思半天,在纸上画了一碗米饭。两人看完画后,若有所悟,一个辞职回家种田,一个仍待在公司。
十年后,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成了农业专家;待在公司的任劳任怨,成了经理。两人相遇,农业专家说:“师傅画的不过一碗饭吗,识时务者为俊杰。”经理说:“不过一碗饭吗,何必见异思迁。”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转身”“坚持”“答案不止一个”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会挽雕弓如满月
2.一轮秋影转金波
3.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4.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5.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6.身不得 男儿列 心却比 男儿烈
7.古今幽恨几时平
8.示例: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9.A 10.D 11.B
12.C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用在此处形容树木不合适。)
13.B
14.A (应该先有“记录”才能有“承载”等。)
15.示例:(1)沐老师,我们文学社将于6月20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我和我的祖国”文学创作专题讲座,我代表校文学社诚心邀请您担任主讲人,不知您意下如何? (2)①您觉得我们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取得辉煌的原因是什么?②在“我和我的祖国”关系中,您最佩服的具有爱国精神的人士是谁? (3)B
16.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喊他们“喂”,而应该称呼“同志”(或“小鬼”“红小鬼”)。
17.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这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18.引出中心论点;由生活事例谈起,增强文章说服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
19.首先由一个读者的经历,引出中心论点:日成一事,方可有为。接着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论述了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最后总结全文,突出中心论点。
20.(1)益处 (2)同“德”,感恩、感激 (3)推辞 (4)游说
21.C
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3.(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2)我听说君子应当凭借功劳而接受俸禄。
24.(1)对比论证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乙参考译文】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的供养之地。孔子拒绝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听说君子应当凭借功劳而接受俸禄。现在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
25.D
26.吴蜀 徙倚
27.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借杏花疏影、美丽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游乐的情形。
28.示例一:诗歌的分行和跨行,让“走”字独立成段。凝视这个字,“走”字四周皆空,与笼子里的狭小形成对比,让人想象鸟儿挣脱牢笼,飞向天空的样子,也许翅膀有些僵硬,也许飞行的姿态不够完美,但投向自由的心情如此急切。“走”字四周的宽广空间也让联想的时间延长——人一直注视着鸟儿飞走的过程,在久久的凝望中体验鸟儿重获自由的欣喜。 示例二:诗歌的分行,让“鸟”字独立成段。在对前一句“把自由/还给”的期待中,“鸟”字凌空而出,无羁无绊。凝视这个字,让人产生联想:得到自由的鸟儿会怎样?是呼吸自由的空气,张望四周,还是梳理羽毛,准备振翅飞向自己的天空?读者内心的欣喜与鸟儿一般,不禁也想到,自己是否也该挣脱羁绊脱笼而去。 示例三:诗歌的分行,让“笼”字独立成段。在前一句鸟得到自由之后,带领读者把目光从远飞的鸟身上收回,落在“笼”字上。凝视这个字,鸟去笼空,孤孤单单,仿佛满是失落,但转念一想,把自由还给鸟儿的同时,笼子不也获得了解脱吗?不知鸟儿是否回望过笼子,但当“鸟”与“笼”打破了囚禁与被囚禁的关系,“自由”在彼此间传递。诗歌给人以哲理思考,让人生出许多感慨。
29.这些人真是不可理喻,为什么不齐心合力把蚊子打死,而是忍受蚊子的叮咬呢?难道平均分担比彻底消天蚊子好吗?这是怎样的逻辑呀!我是来解决问题的呀,反而把我赶走!呜呼,哀哉!
30.标题“除法”照应文中平分蚊子时的多个除法算式:除法指人的计算行为和过程,表现人斤斤计较的心理,揭示了自私自利的本质;除法指赶走第五个人,除掉实干家的方法,讽刺求平均、推卸责任思维的荒谬。
31.示例一:小说中的“蚊子”让我想到诗歌中的“鸟笼”。蚊子和鸟笼一样,都有超越具体事物的丰富意蕴,承载各自的寓意,两篇文章虽然短小,但都通过这样的文学形象来丰富主题。
示例二:小说中的“蚊子”让我想到诗歌中的“鸟笼”。蚊子看似是烦恼与痛苦的原因,但真正让人痛苦的是转嫁痛苦的自私想法:鸟笼看似囚禁了他人,实际上也囚禁了自己,真正让鸟儿痛苦的是囚禁鸟的人。“蚊子”和“鸟笼”都让人审视人性的弱点。
3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