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训练(十一) 课内外古诗词曲分类阅读
(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
★课内鉴赏
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从内容上看,上片用 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 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2020,湖北咸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词人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3.(2020,湖北襄阳)古诗赏析。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的妙处。
4.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5.(2020,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作者将一个“狂”字贯穿全词,对“狂”字内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志得意满,此一狂也。
B.太守出猎而须“报”知百姓跟随去看,此二狂也。
C.出猎必须射虎,自比孙郎,英姿勃发,此三狂也。
D.词人将自己写成弯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此四狂也。
(2)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将叙事、用典、言志融为一体,风格豪放,豪迈洒脱。
B.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由虚而实,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C.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心系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D.这首词通篇押“阳韵”,音调铿锵高昂,表现出词人意兴飞扬的气派。
6.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课外鉴赏
7.(2020,湖北荆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①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②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③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④远。
【注】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生于仕宦之家,相传因对婚姻不满抑郁而终。②阑干:栏杆。③与:比不上,还不如。④芳草:喻指词人思念之人。
(1)请结合上片,谈谈你对“十二阑干闲倚遍”中“闲”字的理解。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原因。
8.(2020,湖北随州)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洛阳人,此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②历乱:烂漫。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意盎然的春景图。
B.第三句不直言愁重难遣,反怪“东风”无情,不肯吹走他的愁绪。
C.“惹”字写“春日”将诗人的“愁恨”拉长,赋予“春日”以人的情感。
D.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深愁苦恨衬良辰美景,构思新奇。
9.(2020,山东滨州)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 甫
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②子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 ”“ ”“ ”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10.(2020,山东德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责 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
(1)下列诗歌与本诗体裁最接近的是( )
A.《次北固山下》 B.《十五从军征》
C.《登飞来峰》 D.《卜算子·咏梅》
(2)“纸笔”代指 ,“志学”用《论语》的典故代指 ,“杯中物”代指 。?
(3)对于本首诗,杜甫认为是批评儿子,黄庭坚认为是舐犊情深,你怎么看?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碎砚诗
张锦芳
已坠同遗甑①,深耕愧寸田。
试当初洗日,摔碎未焚前。
正有文章劫②,甘辞翰墨缘。
谁能并投笔,抱璞③保天全。
【注】①遗甑:东汉孟敏扛着瓦甑走路,不慎打破,他头也不回继续前行,说:“甑已经破了,看又有什么用呢?”②文章劫:指乾隆时期的文字犹。③抱璞:保持本色。璞,包含着玉的石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说砚台已打碎了,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了。
B.第二句说“我”过去用这方砚写文章,努力取得成就,对它有不舍之情。
C.颔联说得到砚就洗净用来试笔,现在幸好碎掉了,免得与诗人同遭厄运。
D.颈联说写文章已经成了很危险的事,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12.(2020,山东东营)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①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765年,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举家自成都乘船东下。此诗写于漂泊途中。
(1)本诗“书怀”“沉郁凄婉”,试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2)本诗展现出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创造力,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限时训练(十一) 课内外古诗词曲分类阅读
1.(1)缺月疏桐,漏断人静 不肯随意栖息
(2)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3)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词人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2.(1)C 解析:“实写”不准确。
(2)结语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遂。现实与上文的梦境形成鲜明对照,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词人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3.(1)C (2)示例:“凌”有升、登之意,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4.D 5.(1)A (2)B 6.D
7.(1)“闲”,“悠闲”之意,暮春时节,词人悠闲地倚栏赏景,看似是轻松之态,实际上表现了词人精神得不到寄托、愁怀难遣、百无聊赖的心境。
(2)暮春时节,见满院落花而惜春伤怀、叹年华易逝;“莺莺燕燕”成双成对而自己形单影只,触发孤寂之愁;因所思之人在远方,而引发对离人的思念之愁。
8.D
9.(1)杨花 溪 荷叶
(2)“傍”,本指靠近、依靠,诗句中写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态,流露出词人对这幅宁静、温馨画面的喜爱之情。
10.(1)B (2)学习,读书 十五岁 酒
(3)我认为是舐犊情深,夸张诙谐写法,表面是责其不争,实则爱之甚切。(或我认为是批评众子不求上进,不学无术,深感忧虑)。
11.(1)D (2)尾联说要是真正通达的高人,就该连笔也丢弃掉。像玉璞一样,不雕不琢,保持本色,默默无闻,而得以全身避害。
12.(1)示例:基调凄凉悲怆。本诗刻画了一个独立于天地间的飘零者形象,不但写出了诗人当下旅途情景和孤寂、悲怆心境,而且高度概括诗人一生的坎坷旅途,凝聚了壮志难酬的凄怆之情。
(2)示例一:善于选取和组织意象,营造意境。如由草、风、岸、樯、舟、夜构成的特写镜头与由星、月、江、野构成的远景画面,形成微渺与阔大、孤寂与旷远相融为一的意境。(或如诗人将自我融入自然之境,构成雄浑阔大、孤独凄凉的审美意境。或如将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意境。在“孤独”的统领下,近岸见风草,暗夜见樯舟,两者联系在一起,构成萧瑟、凄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