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训练(十四)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
一、(2020,湖南衡阳)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而已,罢了)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又)
D.冕小儿,恬若不见(好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即更刮目相待 是日更定矣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每至晴初霜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策之不以其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二、(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
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悄怆幽邃 邃: ?
(2)而犹不忍去 去: ?
2.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游 人 坐 欹 岩 下 望
4.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的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
5.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性行淑均( )
(2)拥大盖,策驷马( )
(3)身相齐国( )
(4)晏子怪而问之(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愚以为宫中之事 晏子荐以为大夫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其夫为相御 其后夫自损抑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5.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
(1)诸葛亮的标准:?
(2)晏子的标准:?
四、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春 玩 其 华 秋 登 其 实。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②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约束)
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沟通) 遏其生气(抑制)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连词,即使)
B.是马也(代词,这,这样)
C.其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
D.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
3.下列关于【甲】 【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③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③乌:哪里。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B.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
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适:到、往
D.窃会计之余功 窃:偷得,这里指“利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
B.览物之情 无丝竹之乱耳
C.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绩。
B.乙文以“江”字先行,运用铺陈的手法,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使得小巧玲珑的亭台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
C.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都体现出了旷达的人生态度。
D.乙文把张梦得与骚人思士面对同样景色的态度作了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快乐与甲文中的“乐”内涵是一致的。
4.翻译下列句子。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①暱:同“呢”,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
1.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寓 山 之 胜 不 能 以 寓 山 收 盖 缘 身 在 山 中 也。
2.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
(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4.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
限时训练(十四)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1.B 解析:“异”应该是“诧异”的意思。
2.B 解析:B项中的“旦”均译为“早晨”。
3.(1)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获得的好处很多。
(2)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想做的事呢?
4.D 解析:王冕面对神像“恬若不见”,所以D选项中说他内心惊惶不正确。
二、1.(1)深 (2)离开
2.(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3.游人/坐欹岩/下望
4.清 伟(或“奇”) 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5.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1.(1)善良公正 (2)驾御(驾着) (3)担任相国(当国相) (4)感到奇怪(对……感到奇怪)
2.B
3.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4.(1)都拿来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将士们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德才高低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
(2)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离婚)。
5.(1)忠贞纯正;忠诚报国;能干公正;久经锻炼与考验。
(2)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知错能改)。或:做人谦恭,不张扬。
四、1.C
2.(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讲解谈论文章(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事(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3.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1)重要 目的
(2)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五、1.D 2.C 3.A
4.(1)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
六、1.C 2.C 3.D
4.(1)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忧虑。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2)在他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
七、1.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2.(1)居高面下
(2)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
3.(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2)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
4.祁彪佳认为在此亭不仅能欣赏妙景,还能有神清气爽的奇妙感受,所以将此亭命名为“妙赏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