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1.B
A
“因而显得更为重要”,无中生有,原文只是陈述通名与专名。并举例并未对二者重要性进行比较。C
“暗含着物产丰富分布、文化发展、灵物崇拜情结等文化内涵”,张冠李戴,蚌埠、炎陵、黄鹤楼分别暗含着物产分布、始祖传说、灵物崇拜情结文化内涵。D"最为深厚"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为"尤其深厚"。
2.A
没有假设论证。
3.B原因不仅是历史悠久,更因其串联了文化史,改变恐失去文化载体和缀体,无法对中华文化进行解读和还原。
4.B
“音乐美术考试主要包括素质测评、统一考试和展示活动”,不是只有3个部分组成。
5.B
“就必定引发新的不公平”过于绝对,原文是“还可能引发新的不公平”
6.①课程开设方面,在“开齐开足”的基础上,要“上好”体育、美育课程,严格落实学校体育、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
②统筹整合社会资源,解决师资短缺、场地器材不足,地区、城乡和校际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③评价机制方面,一是要遵循体育美育自身的教育与评价规律;二是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三是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科学、慎重论证,稳步推进实施。
7.D
体现了作者对社会风气败坏的揭露”错,原文中父亲说的“没有一人给他让座,让他一直站到终点”是父亲在餐桌上说的笑话,表现父亲对自己不显老的自豪之情;三个青年在车上抢劫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现父亲见义勇为,并非为了揭露与批判。
8.①性格倔强,坚持自我。父亲不听劝阻坚持买拐杖、用拐杖,并且每次出门都拄上,连喝喜酒也不例外。
②身手矫健,动作灵敏。父亲遭遇黄狗袭击和对付三个欲抢劫的青年,不费吹灰之力将其制服。
③见义勇为,充满智慧。当父亲发现三个青年在公交车上抢劫,其他人都被吓住的时候,他巧用计策,骗青年下车将他们制服,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④予人机会,劝人向善。对三个犯错的青年,父亲两次劝他们回去改正做好人,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9.①人物形象:拐杖塑造、丰富了父亲的形象,(1分)说写父亲一意孤行买拐杖、我行我素用拐杖,在遭遇黄狗时用拐杖打退黄狗自保,在乘车遇到抢劫时用拐杖巧施妙计,并用拐杖制服歹徒等情节,都表现了父亲的品质,丰富了人物形象。(2分)
②文章结构:拐杖是小说行文的线索,(1分)全文故事围绕拐杖展开,不论是家人不理解父亲买拐杖,还是父亲拿拐杖打狗,与小青年搏斗等,都离不开拐杖,作者以拐杖为中心
写人叙事,使文章结构严谨。(2分)
10.C
11.D.A.及冠,
男子满二十岁。B.布政司,长官为布政使。C.周朝时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12.B.姚启圣让自己的儿子姚仪招募士兵,耿精忠手下的猛将曾养性为姚仪败。
13.(1)论功应该得到上赏,督抚憎恶讨厌他,反而用通海的罪名诬陷他,并且将要治他的死罪。
(2)耿精忠用酒食招待姚公,他的宾客在旁边侍奉,姚公吃饱喝足,指点江山,慷慨激昂。吃完饭,行礼后径直离开,说:“王爷自己决定!”???
14.D.尾联直抒胸臆,情感由悲凄沉郁到昂扬愤激。
15.①思乡之情。“雁行频”,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落叶他乡树”,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②孤寂之情。"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寒灯显出夜长难捱,孤独更感到寒气逼人。"孤壁野僧邻",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
③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久居荒郊,内心充满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
16.(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7.
B
态势:指事物发展的状态及形势,往往强调是当前的状态和形势;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更强调未来走向和发展方向,此处“从不同机构每年发布的”来看更强调当前的状态和形势。
大浪淘沙: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此处强调一些语词的精华经过竞争后被筛选出来。潜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二者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的意思。“耳濡目染”,强调经常耳听目视所受到的影响。“潜移默化”,强调悄悄受到影响后所发生的变化。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内容丰富,花色繁多。这里强调种类繁多,且有好有坏。
18.C
A主语残缺
B中途易辙
D从与下文“他们”衔接来看,“网络语言”做主语不妥当
19.
D
与“记录仪”的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A特定称谓
B表示引用
C表示强调
20.①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
②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录
③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21.
嫦娥五号震寰宇,万众一心战疫情。(符合要求即可)
22、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姚公名启圣,字熙止,性格豪放不羁。刚成年,凭借诸生的身份游学通州,最终做了知州事。到任以后,立即杖杀土豪,不久弃官而去。归家在萧山一带游历。有两个健卒,带刀驱赶着两个女子走,一个老翁哭着在后面跟随,是这两个女子的父亲。公假装叫两个士兵和他们说话,并且劝他们给老翁一点儿钱,最终士兵答应了。公出其不意夺下了他们手中的刀,连杀两人,对老翁说:“快快带着你的女儿离开!”康熙二年,掌管香山县。刚一到任,澳门贼人霍侣成非常猖獗嚣张,督抚都不能够管制约束,公用计策活捉了他。不久又逃跑,又率兵捉住他,澳门才平定。论功应该得到上赏,督抚憎恶讨厌他,反而用通海的罪名诬陷他,并且将要治他的死罪。公夜里去见平南王尚可喜说明实情,尚可喜上书说明里面的冤情,督抚都因此自杀,而公也被罢免官职。客居在粤中,并且没有用来谋生的手段。当时年已五十,看见的人都感叹他的不得志,但是公的志向高远。
当时和硕康亲王讨伐耿精忠,从浙江进军,公以前和亲王有交情,于是让自己的儿子姚仪招募士兵,自己亲自率领着投奔亲王,请求在军前效力。亲王很高兴,立即命令公跟随出征。攻击枫桥的贼人,大败之。亲王就在军中升迁姚公为温处分巡道佥事,驻扎在吹台,大量招募士兵,自成一军,攻破石塘,夺取杨梅冈。耿精忠手下的猛将曾养性到了温州,公让姚仪迎击,大败之。耿精忠已经夺取仙霞关,姚公做先锋,就派人劝说耿精忠:“郑氏的祸害一天天加深,为什么不归附天子来求得生存,反而被郑氏活捉吗?”耿精忠疑惑,姚公独自骑马到耿精忠的军营劝说他。耿精忠用酒食招待姚公,他的宾客在旁边侍奉,姚公吃饱喝足,指点江山,慷慨激昂。吃完饭,行礼后径直离开,说:“王爷自己决定!”耿精忠说:“这人大概就是李抱真之流啊,一定不会欺骗我。”于是就投降。评定功劳就让姚公做了福建布政司,仍然跟随王爷征战,进兵讨伐郑氏。
后来姚公用密计教施烺攻占台湾,七天就打败了郑氏,朝廷诏封施烺为靖海侯,姚公自言没有功劳,因此也没有得到赏赐。这一年,姚公背疮发作而死,归葬在越地。上饶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座位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地名的结构威分包括通名和专名,在构成上大部分是“专名+通名”的形
通名是指普遍
存在的有明显共性的地理实体、人文景观、行政区划等,如
台”等。专名是枘成地名的修饰限定部分,是区别共性地理实体的特定名称,如“西安市、双峰县
泰山、伊水、老山界
在汉语地名中
着定类
用,标注地名词组所指称区域的地理类型;专名则是对该名所指代区域地理历史特点的简要记录、说
明、描写
地名,特别是其专名,因具有对指称区城的地形地貌、方位距
物产、历史源流等进行概
述、描写的功能,而承载了社会意义,具有了别样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如“盐城、蚌埠、铜陵
矿山”等地名勾勒了一幅中华物产分布图;“涿鹿、炎陵、昆仑山、祝融峰”等地名记栽着中华
始祖传说;“安阳、威阳、洛阳、南阳”等地名承载肴一部中原文化发展史;“安化、怀化、新化、
新宁、绥宁”等地名书写了一部南方民族融合史;“仁舞、平乐、吉安、泰顺、阜新”等地名寄寓了
广大民众的美好生活落愿;“九龙湾、回龙庄、金鳳
鸡塄、黄鹤楼”等地名中蕴含了中华民族
独特的灵物崇拜情结
鉴于地名中包含丰富的地理文化信息,一经产生,获得认可后,一般以不变为宜。在我国的地名
录中,有着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的地名数不胜数,如“邯郸”“蓝田
掖”“临淄”“洛
等地名均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以“洛阳”为例,定名于魏,除明朝光宗为讳“洛”字改为“雒”外,
后世沿用至今。洛阳地处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城,其地名承载的历史文化尤其深厚
阳纸贵
典故,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洛阳城里见秋凤,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春日最繁花,红
绿荫中十万家”“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等诗文,一个地名串联了一部文化史,如果轻
易变更,恐将失去载体和缀体,无法对中华文化进行解读和还原
地名不可轻易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实体的变化,行政区划的变迁,有些区域更名势在
必行,如重名乱名必须变,侮辱性、不雅类地名应该变,用字生僻和不规范地名可以变。如何变
讲求
雅、吉、通四原则。实,是指在更名中要名实相符,实现有效指称。雅,是指命名用词要」
雅,力避污秽、粗俗。吉,是讲求美好、吉利:通,是指不宜取怪名、洋名。总之,地名是一种公众
性符号,其命名应平易祥和,符合大众价值观和审美观
地名是一种广泛而鲜活的文化符号,对它多一份了解,也就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明、悠久历
史多一重细臘而真切的感知,多一份深切而热烈的情感,由此激发出的自信与自豪最终会升华成为传
承和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
选自姜珍婷《地名何以成为话题王》)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名是枃成地名的修饰限定部分,是区别共性地理实体的特定名称,因而显得更为重要
B通名定类,专名有概述、描写功能,汉语地名在构成上大多数是“专名+通名”的形式
C蚌埠、炎陵、黄鹤楼等地名,暗含着物产分布、文化发展、灵物崇拜情结等文化內涵
D.从“洛阳纸贵的典故到丰富的诗文可看出,洛阳作为古都承载的历史文化最为深厚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