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第六单元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 7 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扇形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信息,体会扇形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分
钟
左右
活动一:提出问题
(一)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提问:请你读一读下面的信息,为了购买新书,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吗?
预设:同学们喜欢读什么书?每类图书分别购买多少本?
讨论:先研究哪个问题,再研究那个问题?
11
分
钟
左
右
活动二:
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1)讨论:六年级(1)班的同学们喜欢读什么书?
小结:先收集数据,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更直观的了解同学们喜欢读的图书情况。
(2)交流:
①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②整理数据
③描述数据
预设1:
预设2:
讨论:这两种描述数据的方式,哪种方式能帮助我们解决购买图书的问题呢?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看出全班同学喜欢读每类图书的人数,能帮助我们决定哪种书多买,哪种书少买。
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一眼就能看出喜欢读童话故事的人数最多、然后是科普读物、中外名著、动漫故事、其他书目。
小结:通过分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知道哪类书多买,哪类书少买。但是如果买200本书,每类图书分别购买多少本呢?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不能直接告诉我们答案。大家还有其他描述整理和表示数据的方法吗?
预设3:
预设4:
④分析数据
提问:认真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了解哪些信息?
预设1:
从这幅图上,我知道喜欢童话故事的人最多,然后是科普读物、中外名著、动漫故事,其他书目。条形统计图上得到的谁最多、谁最少等信息,这幅统计图上也能看到!
预设2:
这幅统计图上有圆形、扇形还有百分数。圆形表示全班人数、每个扇形表示喜欢读每类图书的人数、百分数表示喜欢读每类图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我给大家举例子说吧
比如黄色的扇形,表示扇形面积占圆形面积的37.5%,同时表示喜欢童话故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7.5%。
绿色的扇形,表示扇形面积占圆形面积的15%,同时表示喜欢中外名著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5%。
蓝色的扇形,表示扇形面积占圆形面积的30%,同时表示喜欢科普读物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
总结:
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在扇形统计图中圆表示整体、扇形表示部分、百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就是说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知道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解决第二个问题:
添置200本新书,如果按照这幅图呈现的百分比,每类图书分别购买多少本?大家动笔算一算吧!
小结:用这种方式解决每类图书分别购进多少本,就是求购买总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现在,再看这幅统计图,又多了一层理解,比如紫色的扇形,表示扇形面积占圆形面积的12.5%;表示喜欢读动漫故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2.5%;如果按照这个百分比就能得到购进动漫故事的本书占购书总数的12.5%。
4.回顾总结
解决了“每类图书分别购进多少本”的问题,回头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3
分
钟
左
右
活动三:
实践练习
实践练习
读下面的信息,思考并解决问题
预设1:
小结: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了用统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我们就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的问题了!
预设2:
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发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山形水系占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3.5%,其他设施占地面积最小,占总面积的14.4%; ?
中心区的占地面积和自然景观的占地面积相差不多 ;?
中心区占地面积和自然景观占地面积合起来大概占总面积的。
小结:扇形统计图不仅能看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能看出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呢! ?
2分钟左右
活动四:
对比总结
(四)对比总结
提问:学到这里,你有那些收获呢?
预设:
扇形统计图由圆、扇形、百分数三部分组成,圆表示整体、扇形表示部分、百分数表示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条形统计图能看出各个项目数量的多少。
用统计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结: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了扇形统计图,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不同的统计图描述数据,从而准确的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决策。
10秒
活动五:
布置作业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数学书82页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