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习目标
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隋的统一
1
3
2
4
东晋
十六国
齐
梁
9
10
5
东魏
北齐
6
西魏
7
8
魏
蜀
吴
西晋
北魏
北朝
南朝
宋
陈
北周
统一全国
北
周
隋
一、隋的统一
1.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年
号: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2.隋朝的建立
开皇
589年,隋军越过长江消灭陈朝,统一南北。
3.隋朝的统一
出生时间:541年
出生地:弘农郡华阴
家世:父亲杨忠西魏时是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时任柱国大将军、大司空,封随国公
婚姻:557年娶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第七女为妻
个人履历
568年,袭隋国公。
577年,进封柱国
578年,长女被封为皇后。
580年,以大丞相的身份辅佐八岁的静帝。
581年,迫使静帝退位,建立隋。
隋文帝小档案
隋朝统一南北的原因?
想一想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后来出现南北朝对峙,政权更迭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
民族融合
陈的衰弱
人民渴望
杨坚自身因素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4.隋朝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5.隋的发展
(1)措施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
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人口
3000多万
4600多万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洛口仓
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材料一: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隋文帝初一统天下,就实现了两汉初年高、惠、文、景三代四帝六十年休养生息才达到的目标,文帝的遗产则足够以后五六十年的政务开支。
——钱穆《国史大纲》
史料研读
藏富于国
开通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一份赞美,一份批判。隋炀帝开运河、坐龙舟、下江南,繁盛一时的隋朝在他手上烟消云散……这千年流淌的运河,究竟是造福了百姓还是为他自己掘了坟墓
隋炀帝下江南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
琼花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1)中国河流走向如何?
(2)魏晋南北朝以来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3)在古代运输粮食的交通工具主要有?
(4)隋朝在哪个政权基础上建立的?
探究
2.概况(人物、时间等)
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起止点:北达
(今
)
?????????南至
(今
)
涿郡
北京
余杭
杭州
隋炀帝
(604—618年在位)
五河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四段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三:大运河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大运河使继隋而兴的唐、宋王朝,由于南北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密切而愈趋稳固,从而也加强了全国的统一。
——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史料研读
作用(意义):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评价隋朝大运河(影响)
消极: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
积极:加强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风光
隋朝大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申遗成功
在2014年6月22日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姓名
张有才
李富贵
考试成绩
180
120
学历
本科
高中
家庭背景
父母均为农民
父母均为某地高官
推荐人
无
某地最高长官
结合教材思考假如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考官,你会选谁去做官?说说你的理由。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标准是什么?
门第出身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权力由谁垄断?
上层权贵
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1)隋文帝:
(2)隋炀帝:
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特点:公开公平竞争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映的现象与( )的推行直接相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2.科举制的创立
高门权贵子弟:
寒
门
学
子: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朝廷):
失去凭出身做官的机会。
失去选官的权力。
得到选官的权力和大批人才。
得到凭才学做官的机会。
3.选官制度变化
门第
才学
地方
中央
选官标准:
选官权力:
思考: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给社会各阶层带来什么变化?
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材料一:“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
——郭施拉《开放的中国》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的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史料研读
材料二: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材料三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唐诗的繁荣。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隋朝的灭亡
【杨广其人】
隋炀帝(杨广)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
——《谥法》
谥号:“炀”
唐高祖李渊为何将“炀”字作为杨广的谥号?
四、隋朝的灭亡
一百万
三百万
营建东都
用时十个月
修筑驰道
修建长城
营建东都洛阳
四处巡游
三征辽东
暴政
【杨广其人】
【杨广其人】
开凿大运河
增设新仓
重开丝路
确立科举制
三访流求
隋朝由此走向极盛时期
【杨广其人】
开凿大运河
增设新仓
重开丝路
确立科举制
三访流求
修建长城
营建东都
多次巡游
修筑驰道
三征辽东
隋炀帝所做的这些事情,真的是荒淫无道,纯属享乐的吗?
有的工程成为千秋伟业,可为什么隋炀帝在历史上却留下千古骂名?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隋炀帝
隋
朝
的
统
一
与
灭
亡
繁盛
一时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大运河的开凿
二世而亡
38年
(
581—618年)
589年
开创科举制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