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学校 教者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出发,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数学中三角形面积公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变量的运用方法,在完成公式计算的过程中熟悉“数值与逻辑运算”模块的运用。
学情分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六课,是学生在初步掌握了scratch脚本基本编写流程后展开的学习。从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到舞台背景及角色的建立都是学生已知的部分;变量的设置和脚本编写思维是学生未知的部分,也是学生想知的部分;根据公式编辑脚本是学生能知的部分;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理念 通过讨论和驱动型任务的发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中学习,在阅读中学习,在愿望驱动下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变量的概念,掌握创建变量的方法,掌握“数值与逻辑运算”模块的应用。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变量的使用的方法。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养成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与数学知识的整合,激发学生对Scratch软件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完成三角形面积计算脚本的编写。
教学难点 完成其它图形面积计算脚本的编写,形成知识迁移。
教学方法 演示法、类比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
讲授部分 1.请同学们讨论微课内的思考题。
2.能不能用Scratch编写出一个面积公式计算器呢?
模块一
1.演示背景、角色、及变 开始讨论,认知变量。
思考,初步建立学习任务感知。
观看记录。 变量的概念前提,节约课内时间。
驱动任务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引领操作。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学部分
探究部分
讨论总结
作业布置 量的创建。
2.提示全局变量与局部变量。
模块二
1.阅读教材,完成三角形面积计算脚本编写。
2.观察学生操作行为,归纳共性问题。
3.解答共性问题,引导讨论脚本编写流程。
模块三
1.引导学生初步展示作品。
2.组织学生完善作品。
3.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运算”模块中的两种形态。
模块四
1.选择一种面积计算公式完成脚本设计。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叙述设计流程。
以梯形面积公式编写为例,讨论逆向思维在脚本设计中的应用。
平衡作品的美观与实用性。
阅读后操作。
演示并表述
观察和归纳
完成脚本编写
展示并表述
讨论
记录 模仿操作,建立学生自信。
通过类比,是学生形象理解变量的设置。
回归教材,训练阅读能力。
有意识的分析脚本编写流程,体会逆向思维。
训练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述能力。
感知运算的范畴。
知识迁移
训练语言表述能力。
建立编程的思维模式。
在探究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Scratch程序设计
第六课 面积计算
S=πr2 (变量与常量)
S=(a+b)h/2 (逆向思维)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过通过设计的活动掌握学习目标,理解教学重难点。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长基本达到全课的75%,都能够完成教学设计中的操作部分。学生能够对变量和逆向思维两个知识点有感性的认知。
教学环节与教法的预设基本合理,学法指导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部分语言略显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