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17 公输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导学——17 公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08 21:4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五 单 元
17 公 输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输盘( )/郢( )/胡不见我与王( )/犀兕麋鹿( )( )
宋无长木( )/守圉( )/禽滑厘( )/鼋鼍( )( )
文梓( )/楩楠( )/公输盘诎( )/敝舆( )
2. 墨子,名 ,是 之际 学派的创始人,其言行辑录在《 》一书中。
课内达标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起于鲁( )
(2)愿借子杀之( )
(3)请献十金( )
(4)请说之( )
(5)不可谓仁( )
(6)知而不争( )
(7)不可谓知类( )
(8)胡不见我于王( )
(9)此为何若人( )
(10)宋无长木( )
(1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12)以牒为械( )
(13)楚王问其故( )
(1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15)不能绝也( )
4.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于:①胡不见我于王( )
②今有人于此( )
③起于鲁( )
④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
(2)为: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 )
②此为何若人( )
③为与此同类( )
(3)然:①然胡不已乎( )
②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4)以:①将以攻宋( )
②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5)之: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②请说之( )
③宋何罪之有( )
④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5.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标注停顿节奏。
(1)荆 之 地 方 五 千 里。
(2)吾 知 子 之 所 以 距 我。
6.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公输盘不说 ( )通( )义:
(2)子墨子九距之 ( )通( )义: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通( )义:
(4)公输盘诎 ( )通( )义: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夫子何命焉为?

(2)吾义固不杀人。

(3)然胡不已乎?

(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5)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8.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请简要概述这三个步骤。


9.填空。
(1)本文选自《 》,通过 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 和
的阴险狡诈。这个事件告诉我们,只有把 和 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2)墨子最终制止了一场战争,他善用 ,层层说理,在说理中运用大量
句,增强了说服力。
扩展阅读
(一)非攻
选自《墨子》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①。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②,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③,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④,抱其衣裘⑤、取其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为大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注释] ①亏:损。 ②攘(rǎng):抢。豕(shǐ):猪。豚(tún):小猪。 ③兹:就。 ④辜:罪。 ⑤扡(chǐ):同“褫”,抢夺。
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众闻则非之( )
(2)是何故也( )
(3)今至为大不义( )
(4)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亏人自利也。| 将以攻宋。
B.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其不仁兹甚。
C.以其亏人愈多。|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D.众闻则非之。| 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2)从而誉之,谓之义。

13.墨子主张“非攻”,提倡“兼爱”,在当时的社会上曾经产生广泛的影响,墨家学说因而成为当时的显学。课后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墨子的思想主张还有哪些重要内容(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二)齐将伐鲁
选自《墨子》
齐将伐鲁,子墨子谓项子牛曰①:“伐鲁,齐之大过也。昔者吴王东伐越,栖诸会稽②;西伐楚,葆昭王于随③;北伐齐,取国予以归于吴④。诸侯报其雠⑤,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以国为虚戾⑥,身为刑戮也。昔者智伯伐范氏与中行氏⑦,兼三晋之地⑧。诸侯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大国。”
子墨子见齐王曰:“今有刀于此,试之人头,猝然断之,可谓利乎?”王曰:“利。”子墨子曰“多试之人头,猝然断之,可谓利乎?”王曰:“利。”子墨子曰:“刀则利矣,孰将受其不祥⑨?”王曰:“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子墨子曰:“并国覆军⑩,贼杀百姓,孰将受其不祥?”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
[注释]①项子牛:齐国大将。 ②栖诸会稽:指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将越王勾践困在会稽山上。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会稽:指会稽山,在今绍兴。 ③此句指春秋时吴国军队攻入楚国的都城郢,楚昭王奔随,受到楚人的保护。葆:保护。随:楚国地名。 ④此句指春秋时吴国攻打齐国,俘虏了齐国的大将。国子:指齐国大将。 ⑤雠(chóu):通“仇”,仇恨。 ⑥虚戾(lì):国破人亡。 ⑦春秋时后期晋国出现了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赵、魏氏五卿把持朝政的局面,后来智伯先后灭了中行氏和范氏,又联合韩、魏两家灭赵氏,进而独吞晋国。不久被韩、赵、魏联军所灭,智伯被赵襄子擒杀。三晋,指韩氏、赵氏和魏氏,因为后来是这三家瓜分了晋国,史称“三晋”。 ⑧兼:吞并。 ⑨不祥:灾祸。 ⑩并:吞并。覆:消灭。
1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齐将伐鲁(攻打) B.齐之大过也(过去)
C.过必反于国(通“返”) D.孰将受其不祥(谁)
15.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取国子以归于吴。| 今有人于此。
B.取国子以归于吴。|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C.齐之大过也。|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D.王俯仰而思之。| 邻有穅糟而欲窃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是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大国。

17.选文体现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三)贵义
选自《墨子·贵义》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①:‘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子为之乎②?’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③,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④,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⑤,何故止我?”
[注释] ①今:如果。 ②为:愿意。 ③争:争论。相杀:相斗。 ④处:闲居。 ⑤如:宜,应当。劝:勉励。
1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给)
B.子墨子自鲁即齐(到)
C.过故人(经过)
D.何故止我(制止)
1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万事莫贵于义。| 胡不见我于王?
B.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C.子为之乎。| 有子十人。
D.必不为。| 此为何若人?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21.墨子的言行使人看到了一个“铁臂担道义”的崇高形象,你认为墨子的精神品质中有哪些可贵之处?

(四)墨子两则
选自《墨子》
【甲】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①,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②。须臾斫三寸之木③,而任五十石之重④。故所为功⑤,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乙】公输子谓子墨子曰:“吾未得见子之时,我欲得宋;自我得见子之后,予我宋而不义,我不为⑥。”子墨子曰:“翟之未得见之时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见子之后,予子宋而不义,子弗为,是我予子宋也⑦。子务为义,翟又将予子天下。”
[注释]①公输子:即公输盘(鲁班),见课文注释。辖:古代插在车轴两端孔内、用来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的键。 ②斫(zhuó):削。 ③任:承受。 ④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⑤功:事情,工作。 ⑥此句意思是说,自从我见到您之后,如果把宋国给我,但不符合道义,我是不接受的。 ⑦是我予子宋也:意思是公输盘懂得了道义,比得到宋国还要有价值。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
(2)利于人谓之巧( )
(3)我欲得宋( )
(4)是我予子宋也( )
23.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不如匠之为车辖。
A.吾未得见之时。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而任五十石之重。
D.子墨子九距之。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

(2)子务为义,翟又将予子天下。

25.这两段选文都是墨子对公输盘的评论,其中墨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课文知识链接
1.《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 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语录,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善于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规
2.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民间称之为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今天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属重武器)、钩钜(现在还在使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鲁班被称为“机械圣人”。此外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
参考答案:
17 公 输
1.bān;yǐng;xiàn;xī;sì;zhàng;yù;gǔ;yuán;tuó;zǐ;pián;qū;yú 2.翟;春秋战国;墨家;《墨子》 3.(1)出发,动身;(2)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3)相当于“请允许我”;(4)解说;(5)友爱,对人亲善;(6)谏诤;(7)事理,道理;(8)引见;(9)什么样的;(10)多余;(11)虽然如此;(12)木片;(13)原因;(14)入侵;(15)尽,杀尽 4.(1)①向;②在;③从;④到;(2)①替;制造;②是;③以为,认为;(3)①然而,但是;②这样;(4)①用来;②认为;(5)①助词,的;②代词,这件事;③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1)荆之地/方五千里。(2)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6.(1)“说”通“悦”,高兴;(2)“距”通“拒”,抵抗;(3)“诎”通“屈”,输了,屈 服;(4)“圉”通“御”,抵挡 7.(1)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我奉行道义,绝不能(平白无故地)杀人。(3)然而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4)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比装饰华美的车辆与破车相比。(5)我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不说。 8.①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②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③模拟攻 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9.(1)《墨子》;墨子止楚攻宋;公输盘;楚王;道义;实力;(2)比喻;排比。l0.(1)指责,谴责;(2)原因;(3)干;(4)区别ll.C(更加)(A因为;用来;B超过;严重;D代词,他;助词,的) 12.见译文。 13.如“节用”(勤俭节约)、“非乐”(反对享乐)、“尚义”、“节葬”等。 14.B(错误,过失) 15.C(助词,的)(A介词,到;介词,在;B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来;动词,认为;D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表转折的连词,却) 16.见译文。 17.反对发动战争的“非攻”思想。 l8.C(造访,拜访) 19.B(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然而)(A介词,比;介词,向;C您;儿子;D动词,做;判断词,是) 20.见译文。 21.示例:重视人的生命;主张服从正义。身体力行,不畏艰难,勇于践行自己的理想。 22.(1)极,最;(2)称作;(3)得到;(4)给予 23.B(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助词,的;C助词,的;D代词) 24.见译文。 25.(1)判断工匠的巧与拙是看他做的事情对人们是否有利,有利的叫“巧”,不利的叫“拙”;(2)对一个人来说,追求道义比追求物质利益更重要,有道义的人天下无敌。
《非攻》参考译文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指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至于偷人家鸡狗大猪小猪的,他的不道德又超过进入人家果园偷桃李了。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1)如果损人越多,他就更加不道德,罪行就更重。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至于进人家牛栏和马厩,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狗大猪小猪又更加不道德了。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如果损人越多,他就越是不道德,罪行更加重。至杀不辜人也,抱其衣裘⑤、取其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至于杀害无辜的人,抢夺人家的衣服皮袄和戈剑的,这比进人家牛栏和马厩牵走马牛又更不仁义了。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如果损人越多,他就越加不仁义,罪行就更大。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现在,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道理并且指责这些行为,说这些是不仁义的行为。今至为大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现在(有人)做极不仁义的事情,攻打(别人的)国家,(人们)却不知道谴责,(2)(反而)跟着别人称赞这种事,说它是正义的。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齐将伐鲁》参考译文 齐将伐鲁,齐国将要攻打鲁国,子墨子谓项子牛曰:“伐鲁,齐之大过也。墨子对项子牛说:“攻打鲁国,是齐国的大错。昔者吴王东伐越,栖诸会稽;从前吴王夫差向东攻打越国,(将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西伐楚,葆昭王于随;向西攻打楚国,楚国人在随地保卫楚昭王。北伐齐,取国子以归于吴;向北攻打齐国,俘虏齐将押回吴国;诸侯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后来)诸侯国替这些国家报仇,百姓疲惫不堪不肯替(吴王)效力。是以国为虚戾,身为刑戮也。因此吴国国破人亡,(吴王)自身也被杀了。昔者智伯伐范氏与中行氏,兼三晋之地。从前智伯攻打范氏与中行氏.(又想)吞并韩、赵、魏三卿的土地。诸侯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诸侯为他们报仇,百姓苦于劳役而不肯替(智伯)效力。是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大国。”因此大国攻打小国,这是互相残杀,过错必定落到大国身上(人们要归咎于大国)。”
子墨子见齐王曰:“今有刀于此,试之人头,猝然断之,可谓利乎?”墨子对齐王说:“现在这里有一把刀,试着用它来砍人头,一下子就砍断了,可算锋利吧?”王曰:“利。”齐王说:“锋利。”子墨子曰“多试之人头,猝然断之,可谓利乎?”墨子又说:“试著用它砍好多个人的头,一下子就砍断了,可以说是锋利吧?”王曰:“利。”齐王说:“锋利。”子墨子曰:“刀则利矣,孰将受其不祥?”墨子说:“刀确实锋利,谁将遭受灾祸呢?”王曰:“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齐王说:“刀得到好处,被试的人遭受的灾祸。”子墨子曰:“并国覆军,贼杀百姓,孰将受其不祥?”墨子说:“吞并(人家的)国家,消灭(它的)军队,残杀(它的)百姓,谁将会遭受灾祸呢?”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齐王头低下又抬起,思考他的话,答道:“我(将)遭受不幸。”
《贵义》参考译文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道义更重要的。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如果对一个人说:‘给你帽子和鞋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做这样(的变换)吗?’一定不愿意。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什么原因呢?因为鞋帽不如手脚贵重啊!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又说:‘给你天下但杀死你,你做这样(的变换)吗?7一定不干。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什么原因呢?因为天下不如生命重要啊。争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人们)为了争论一句话而大动干戈,是因为道义比他们的生命重要啊!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所以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道义更重要。”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墨子从鲁国到齐国,造访老朋友。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人追求道义,你(何必)独自一人辛苦地追求道义,你不如停止罢。”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那么耕种的这个不能不更加努力啊。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为什么呢?是(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现在天下没人追求道义,那么你应该勉励我(努力追求道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
《墨子两则》参考译文 甲: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盘削竹子和木头做成鹊,做成后让它飞起来,三天不落。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公输盘自己认为极精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墨子对公输盘说:“你做的鹊,不如工匠做的车销子,(1)一会儿就削成三寸的木头,却能够承受五十石的重量。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所以(人们)所做的事情,对人有用的叫做巧,对人没用的叫做拙。”
乙:公输子谓子墨子曰:“吾未得见子之时,我欲得宋;自我得见子之后,予我宋而不义,我不为。”公输盘对墨子说:“我没有见到你的时候,我想得到宋国。自从我见了你之后,给我宋国,但是不符合道义,我不会接受。”子墨子曰:“翟之未得见之时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见子之后,予子宋而不义,子弗为,是我予子宋也。墨子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你想得到宋国。自从我见了你之后,给你宋国,但是不符合道义,你不会接受,这说明我把宋国送给你了。子务为义,翟又将予子天下。”(2)你努力维护道义,我还将把天下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