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统编历史·8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统编历史·8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学习目标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起来?
认识改革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是立足国情,除旧布新,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变。
三、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有哪些变化?
结合所学史事开展社会调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并谈谈这些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统编历史·8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故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1
为什么会认为,家养鸭超三只,那就会姓“资”?
影视情景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故事
问题2
当时认为怎样才算是社会主义经济?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政社合一,土地公有
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
一是
二是
三是
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特点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故事
公有化程度愈高, 规模愈大, 就愈是社会主义
公有制结构愈单一就愈能保持社会主义的纯洁性
小生产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温床, 应该尽早取消
当时认为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当时农村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
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故事
问题3
农村旧体制有哪些弊端?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最好的年景每天9斤粮食,收入0.11元,最差的一年每人每天2.8斤粮食,收入0.04元。小岗村当时一共20户人家,115人,除了1户外,其他户每年都要外出讨饭。
——摘自赵海均《30年》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前
农村景象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978.秋
安徽省一些地区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省委决定在农村放宽政策,把土地借给农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生产自救。
1978.9
安徽省肥西县山南公社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结果麦子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增产1435万斤。后周围不少村仿效。
1978.11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
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79.秋
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粮食产量达到六万七千多公斤,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二)“包产到户”的故事
问题4
有人说农村的改革是“逼出来的”,阅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二)“包产到户”的故事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权
责
利
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保证国家、集体的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5
为什么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生产力大大发展了?
大包干后,群众干活“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一个比起一个能”、“早上工,天不明;晚收工,黑蒙蒙。早晚两头见星星,一天当成几天用”
政社合一,土地公有
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980.5
邓小平指出:“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
1982.1
中共中央(1982年中央1号文件)承认“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的,是一次认识上的大突破。
1983.1
中共中央(1983年中央1号文件)。全面彻底地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二)“包产到户”的故事
问题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过程中,群众有何担心?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四川
安徽
内蒙古、贵州、广东
全国
(二)“包产到户”的故事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农村经济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二)“包产到户”的故事 → 乡镇企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体制的改革→解放了大批农业劳动力,他们投人乡镇企业和城市→又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二)“包产到户”的故事 → 农村改革后的变化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三)“冰棍涨价一分钱”的故事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问题7
为什么冰棍涨价一分钱也要得到上级部门的层层批准呢?
企业没自主权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 间
史 事
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79.7
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等五个文件。
1982.1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着重强调:整顿和完善责任制,改进企业经营管理……
1984.10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8
说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又突破了什么观念?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管得太多
国家
企业
工人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吃大锅饭
没有经营自主权
→给企业松绑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的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984.10《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企业
个体企业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三)“冰棍涨价一分钱”的故事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是40年前的多少倍?
算一算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起来?
春天的故事 → 邓小平南方谈话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 间
史 事
1989年
东欧剧变
1991.4
《当代思潮》杂志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
1991.7
《真理的追求》杂志发表《重提姓“社”与姓“资”》一文
1991.12
苏联解体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1
为什么又问姓“社”姓“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起来?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起来?
春天的故事 → 邓小平南方谈话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 间
史 事
1992年春
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10
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2
邓小平南方谈话怎么解决姓“社”姓“资”认识问题?
走自己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政社分开,统分结合
2.土地公有,两权分离
3.包产到户,生产自主
4.自负盈亏,多劳多得
农村
1.企业自主经营
2.公有制为主体
3.按劳分配为主
城市
学苏联的路
1.政社合一
2.土地公有
3.集中劳动
4.平均主义
农村
1.政企职责不分
2.单一的公有制
3.平均主义
城市
解放
思想
改革
体制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思维导图
三、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有哪些变化?
◆ 身边的故事 → 课外调查
开展调查访问,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并谈谈这些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主题
调查访问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三、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有哪些变化?
2018.5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