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下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章末精编复习题(word版含解析)
“精准扶贫”是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治贫方式,下图为中国贫困县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贫困县的分布特点是( )
A.东南多,西北少 B.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C.山区多,平原少 D.集中在北方地区
2.关于甲、乙、丙三个区域贫困县的原因,正确的是( )
①甲地人口数量大②乙地水土流失严重③丙地地表崎岖④三地交通都比较闭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年3月12日,中国政府派遣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救治及防护用品等物资,从上海飞赴罗马,协助意大利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如图是世界部分地区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罗马位于(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4.罗马位于(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的地带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地带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的地带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地带
5.我国协助意大利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推动了( )
A.南北对话 B.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C.南南合作 D.国家间体育交流与发展
6.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即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是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下列不属于这些挑战的是( )
A.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B.区域发展很不平衡 C.海洋权益面临挑战 D.粮食产量严重不足
7.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A.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B.沿海各省发展极不平衡
C.各城市间发展极不平衡 D.内地各省发展极不平衡
8.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是(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俄罗斯
9.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做负责任的大国,与此相关的是( )
A.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B.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开展中非合作论坛
10.为缩小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西部地区投入,东、西部地区对口支援 B.扩大西部地区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C.把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促进资源开发 D.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污染后治理
11.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主要是因为( )
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②经济增长较慢
③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④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力逐步增强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2.关于中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
B.中国的地理区域差异不明显户
C.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占有量大
D.中国自然灾害比较少,利于经济发展
13.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资金、技术不足 B.矿产资源贫乏 C.水资源不足 D.劳动力匮乏
14.李老师刚买了一辆轿车。该车由美国设计师设计,发动机采用德国技术,控制系统中的部分零件来自日本。这辆汽车的生产,反映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
A.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各自独成一体 B.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不明显
C.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 D.地区冲突持续,矛盾不断激化
15.为了明天更加美好,保护资源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是
①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②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③毁林开荒 ④节约用电 ⑤节约用水 ⑥植树造林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16.有关中国在世界中地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
C.大部分工农业产品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前列
D.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7.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能源紧缺 B.国防兵源不足
C.环境污染 D.生态环境恶化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 出行方式。如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8.与图中智能出行低于500万人次/年以及高于500万人次/年的地区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
A.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人口地理分界线
19.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
A.经济落后 B.出行习惯 C.地表崎岖 D.气候湿热
20.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资源不足 B.劳动力匮乏
C.矿产资源贫乏 D.资金、技术不足
21.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B.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
读世界卫生组织3月11日发布的世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灰色区域表示未出现确诊病例的国家,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 )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南极洲
23.下列地区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国家数量最多的是( )
A.东南亚 B.拉丁美洲
C.大洋洲 D.欧洲西部
24.全球疫情爆发后,中国先后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展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中国是发达国家,物资丰富 B.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C.应对新冠疫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D.中国的抗击疫情经验相对丰富
25.伴随“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胜利召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成为当前中非关系主题.读图回答.
(1)丙图表示的类型主要分布在甲图中________? 地(填字母),到该地区的游客经常可以看到的动物是________?(单项选择).
A.猩猩、河马?????? B.长颈鹿、斑马??? C.袋鼠、鸭嘴兽????? D.大象、鸵鸟
(2)有人认为非洲是一个“热带大陆”,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3)我国“Q优”6号水稻在尼日利亚试种成功,必将缓解当地的粮食紧缺问题.根据甲、乙两图分析尼日利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4)安哥拉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进口国,乙图中箭头为我国某油轮运输石油的起始航线,目的地是浙江宁波镇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请写出该油轮海上运输线(必须写出经过的海上重要交通要道的名称).
(5)简述非洲国家应当如何处理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答出2条即可)
26.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兰新高铁穿越了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全长1776 km。兰新高铁沿线既有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又有沙砾满地的戈壁沙滩;既有新兴的工业城市,又有历史悠久的古镇;既有瓜果飘香的原野,又有海市蜃楼的幻景。她将草原、雪山、湿地、戈壁大漠穿成一线,被称为中国最美高铁线。
材料二 兰新高铁示意图和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
(1)兰新高铁穿越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中,_______在D区域;C区域地处大陆内部,_____是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而河西走廊水草丰美,水源主要来自于山地降水、________和地下水。
(2)C区域的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景观东西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D区域的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地壳活跃,_______能源丰富;该区域草原面积广大,主要畜种有_______、藏山羊、藏绵羊等,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三江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河流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指的是图中的(__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位于⑤_____(河流)处,大峡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_____(至少写两种),该河流南面是世界最雄伟的__________山脉。
(4)三江源地区草原退化严重,其治理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长江源头河流流量有所减少,有些支流出现干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地区建成通车的铁路线A是____,修建该铁路时,在某些地段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制约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_,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8.同学们计划暑假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旅行,请帮助他们完成旅游攻略。
信息准备: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地高天寒,雪山连绵,牛羊成群,青稞飘香。右图为铁路沿线景点分布。物品准备:羽绒服、登山鞋、氧气袋、药品、照相机。
(1)西宁是__________省的行政中心,西宁到拉萨之间的铁路线是________铁路。
(2)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由于海拔________,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
(3)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为此他们还需准备的物品有________等。
(4)在铁路沿线可以游览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____________湖,参观拉萨著名的藏传佛教建筑________,品尝高原特有农作物________酿造的美酒。
(5)该地区因地势高而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将下列代表地理现象的字母填入下图中相应空格内,完成结构示意图。
A.江河之源 B.高寒气候 C.光照强烈 D.耐寒动物
E.河谷农业
(6)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同学们在旅行途中应该注意什么?
29.把下面内容的代号,填入图中恰当的方框内,完善框图。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砍伐森林,开垦草原
③粮食短缺
④贫困
⑤土地荒漠化
⑥自然灾害频繁
30.你是否具备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保护环境的意识。请自测。
(1)你们家平常可以减少哪些物品的使用量?
(2)重复使用哪些物品?
(3)“抵制”哪些物品?
(4)回收哪些废弃物?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8年4月8至11日,博鳌亚洲论坛会议在海南博鳌召开。本次会议拟设置“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开放的亚洲”、“创新”、“改革再出发”等四个板块,还将就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设置专题讨论。下图为海南岛水系分布示意图。
(1)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中间_____,四周_____。海南高铁线路呈环状分布,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家住淮北的张先生计划于会议期间去海南旅游,并写好了“备忘录”,其中合理的是(多选)
A.从淮北乘坐飞机直达海南 B.手机下载百度地图APP
C.携带遮阳帽、雨具等用品 D.利用网络了解海南旅游景点并预定酒店
(3)从本次会议设置的板块中,提取有关我国当前发展理念的四个关键词:合作、________、创新、________。
32.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________,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读图a,我国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是________.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正大力实施________大开发、促进________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江西属于图a中的________地区.
(3)在发展道路上,我国面临诸多挑战,图b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短缺,图c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必须坚持走________发展的道路.
(4)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请你列举一条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
33.中国在世界中。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1978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此后开放地区不断扩大.
(1)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诸多挑战有:①______关系不够和谐;②区域发展______;③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2)2005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的“_____”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参考答案
1.C
2.D
【分析】
1.
由图可以看出,贫困县呈西部多、东部少的特点,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及二、三阶梯交界处;山区多、平原少,集中在西部地区,故选C。
2.
甲、乙、丙三个都是贫困县较集中的地区,主要是由于三地区交通都比较闭塞,甲地区是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农业落后;乙地区是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丙地区由于地表崎岖,耕地少,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贫困县分布有关知识。
3.B
4.A
5.B
【分析】
3.
罗马是意大利首都,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意大利所在的大洲是欧洲,B正确。故选B。
4.
读图可知,罗马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的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A正确。故选A。
5.
题干中,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协助意大利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体现了当今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位置、大洲的分布及国家合作。
6.D
【分析】
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所以,发展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中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是发展中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面临诸多挑战:我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地关系不够和谐;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粮食产量稳定,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D正确。故选D。
7.A
【详解】
受地理位置、资源、基础条件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表现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根据题意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理解即可。
8.A
【详解】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根据2009年世界贸易组织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超过德国和美国,故选A。
9.B
【详解】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积极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我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开辟人类更加繁荣、更加安宁的美好未来;其他三个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无关。故选B。
10.A
【分析】
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各地区差异显著,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大,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为缩小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大西部地区投入,东、西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水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不能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小,不能把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先污染后治理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A正确。故选A。
11.C
【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加上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促使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故选C。
12.A
【分析】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少;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显著。
【详解】
中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区域差异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我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故选:A。
【点睛】
13.A
【详解】
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农业不发达,水资源不足,发展经济的资金和技术不足,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人口较多且廉价,故选A。
14.C
【详解】
由题目可知,辆汽车的生产,反映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故选C。
15.C
【分析】
本题考查保护资源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详解】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为了保护资源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养成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用电、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的好习惯。故选C。
16.A
【详解】
2010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783亿美元,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2位。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482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粮食产量达到54648万吨,比1978年增长79.3%; 棉花产量596万吨,油料产量3230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1.8倍和5.2倍。中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绩。2010年, 钢、煤、水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制造业总产值居世界第2位,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迅速成长起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故A正确;中国工业发展快,并不是最发达的工业国,故B错误;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口多,人均并不在世界的前列,故C错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的国际地位。
17.B
【分析】
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人口的增长,增加人口基数,人口数量的增加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如果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二孩政策,主要是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应对劳动人口不足而实施的一项政策。
【详解】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人均占有量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需求量大,能源短缺紧缺,环境污染加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虽人口老龄化严重,但由于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国防兵源充足,故选:B。
18.D
19.A
【分析】
18.
根据所学结合图示可知,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故选D。
19.
根据材料,“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因此,“智能出行”与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等息息相关。图中R省区为贵州省,其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经济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重庆,故R省的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分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0.D
【详解】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资金、技术不足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水资源不足,但不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1.A
【分析】
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少,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显著。
【详解】
我国疆域辽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故A叙述正确;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故B叙述错误;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很少,故C叙述错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多,故D叙述错误。故选A。
【点睛】
22.C
23.D
24.A
【分析】
22.
读图可知,图中的灰色区域主要分布在非洲以及中亚地区,因此C正确,故选C。
23.
读图可知,确诊国家最多的大洲是欧洲,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故选D。
2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是发达国家,因此A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新冠肺炎在全球的传播。
25.(1)B ;B
(2)赞同.因为非洲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赤道穿过中部,故有热带大陆之称
(3)尼日利亚沿海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热量充足;水源充足;
(4)大西洋(安哥拉)→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宁波).
(5)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解析】
【分析】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详解】
(1)读图可知,丙图表示的类型主要分布在甲图中B 地,到该地区的游客经常可以看到的动物是长颈鹿、斑马。
(2)有人认为非洲是一个“热带大陆”,我很赞同,因为非洲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赤道穿过中部,故有热带大陆之称。
(3)我国“Q优”6号水稻在尼日利亚试种成功,必将缓解当地的粮食紧缺问题.根据甲、乙两图分析可知尼日利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尼日利亚沿海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热量充足;水源充足。
(4)安哥拉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进口国,乙图中箭头为我国某油轮运输石油的起始航线,目的地是浙江宁波镇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该油轮海上运输线是大西洋(安哥拉)→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宁波)。
(5)非洲国家应当处理好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要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26.青海省 干旱 高山冰雪融水 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土地荒漠化 地热 牦牛 河谷地区海拔低,气温高,热量较为充足
【解析】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兰新高铁穿越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省级行政区,其中青海省在D青藏地区;C西北地区地处大陆内部,降水稀少,干旱是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河西走廊水草丰美,水源主要来自于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2)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景观东西差异的原因是该区域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该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3)D青藏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地壳活跃,因此地热能源丰富;青藏地区草原面积广大,主要畜种有牦牛、藏山羊、藏绵羊等;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27.怒江 澜沧江 长江 黄河 C 雅鲁藏布江 地热能、太阳能、水能 喜马拉雅 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等 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不合理活动 青藏铁路 保护生态环境(野生动物) 热量 水源
【解析】
【详解】
(1)读图可知,①是怒江②是澜沧江③是长江④是黄河。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境内,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指②澜沧江、③长江、④黄河。
(3)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位于⑤雅鲁藏布江处,这里有丰富的地热能、太阳能、水能;该河南面是世界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
(4)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区内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剧烈发展,其治理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草、休牧育草等。
(5)近年来,长江源头流量减少,有些支流出现干涸现象,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鼠害猖獗、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这一地区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湖泊骤减、沙化严重,生态恶化。
(6)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在某些地段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便于野生动物安全迁徙。
(7)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成为制约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因此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淡水资源短缺。
28.(1)青海 青藏
(2)一 高
(3)防晒霜
(4)青海 布达拉宫 青稞
(5)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分别为B、C、D、E、A。
(6)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保护野生动物等。
【解析】
【详解】
(1)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城市,西宁到拉萨之间的铁路线是青藏铁路。
(2)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由于海拔高,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
(3)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烈,旅游时需准备的物品有防晒霜、遮阳帽等。
(4)在铁路沿线可以游览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参观拉萨著名的藏传佛教建筑布达拉宫,品尝高原特有的农作物青稞酿造的美酒。
(5)由于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属于高寒气候,有许多耐寒动物,如牦牛、藏山羊等;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其地表特征是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多,是江河之源;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光照强,喜凉作物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属于河谷农业。
(6)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在旅行途中应该注意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保护野生动物等。
29.
【解析】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和农业生产落后,加剧了人们的贫困,造成粮食短缺,在种植区开始破坏森林和开垦草原来增加耕地,结果使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又使粮食更加短缺,形成了恶性循环。
30.(1)平时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 (2)重复使用水资源(一水多用:洗米水可以浇花); (3)抵制使用一次性筷子; (4)废弃电池、废弃塑料、玻璃瓶可回收利用
【解析】
(1)平时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
(2)重复使用水资源,纸张可以重复使用等。
(3)抵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路边烧烤等。
(4)废弃电池、废弃塑料、玻璃瓶可回收利用。
【点睛】本题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1.(1)高 低 岛屿中部多山,周围地形较平坦,有利于铁路建设 (2)BCD (3)开放 改革
【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知,水系是有中心流向四周,所以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岛屿中部较高,而四周为低平的平原、台地,利于施工建设,所以海南高铁线路呈环状分布。
(2)由材料可知:张先生是于会议期间去海南旅游,所以较合理的应该是B、C、D。
(3)读材料可知:有关我国当前发展理念的四个关键词:合作、开放、创新和改革。
32.(1)日本 (2)东部沿海地区 ;西部 ;中部 ;中部 (3)资源 ;环境污染 ;可持续 (4)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节能减排;人工造林;开发新能源等措施.
【解析】(1)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由图a可知,我国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是东部沿海地区,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正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江西属于中部地区。
(3)在发展道路上,我国面临诸多挑战,图b反映的问题是资源短缺,图c反映的问题是环境污染,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节能减排;人工造林;开发新能源等措施。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33.(1)人地 ;不平衡 (2)和谐世界
【解析】(1)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诸多挑战有: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受到严峻挑战。
(2)2005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提出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