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下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章末精编复习题(word版含解析)
2020年1月24日晚8点,“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北京主会场与郑州分会场、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场三地隔空联动,为观众们献上了一道精彩纷呈的精致文化大餐。下图为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三地会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北京仍然寒风刺骨,而粤港澳大湾区却已入初春,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差异 C.公转导致的季节变化 D.自转引起昼夜更替
2.《中国诗词大会》点燃国人对诗词的热情。以下诗词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乙区域——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C.丙区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D.丁区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下列描述与下图所示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①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③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④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
A.甲与乙 B.丁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甲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与其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丁﹣﹣﹣温和多雨 B.甲﹣﹣﹣水热充足 C.丙﹣﹣﹣高温干燥 D.乙﹣﹣﹣河网密布
6.秦岭和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下对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②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1月0℃等温线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⑥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7.下列关于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1月份0℃的等温线 B.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C.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D.是我国400mm的等降水量线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十分显著。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8.关于中国地理事物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线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B.乙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
C.丙线以西地区人口稠密,以东地区人口稀疏
D.丁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9.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河结冰期长,航运价值高
B.①④两河春汛的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C.③④两河支流众多,水流量大
D.②③两河流经我国三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
读我国沿106°E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甲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1.关于秦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秦岭以北地区降水量大 B.秦岭以南河流结冰期长
C.秦岭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秦岭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12.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景观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地高天寒,雪峰连绵
13.下列界线不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的是( )
A.1月0℃等温线 B.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C.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4.下列属于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的是( )
①我国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②我国半湿润与半干旱的分界线
③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界线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⑤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15.下列语句中,描述西北地区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16.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A.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7.如图的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18.下列能体现我国南方地区自然特色的是( )
A.漓江水,琼海风,水天一色 B.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C.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 D.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我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多千米,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著名歌手韩红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耶,带我们走近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她所唱的地区是(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20.下列关于图中斜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C.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界线 D.是我国人口的分界线
21.图中字母所在地区与下列民俗文化相关错误的是( )
A.藏袍是①地的民族服饰 B.②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
C.③地喜欢吃麻辣的食物 D.④地有傣族庆典泼水节
22.下列四地民风民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端午赛龙舟 B.乙~那达慕大会
C.丙~迎宾献哈达 D.丁~庆典泼水节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气候正常年份,图中甲地1月份的平均气温可能是( )
A.5℃ B.8℃ C.16℃ D.-3℃
24.古人游记所记载的“北顾”是我国某高原的深秋景色,该高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林地 B.草地 C.旱地 D.水田
读四大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下列关于四大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为西北地区②乙图和丙图主要位于季风区内
③丙图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④丁图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A.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26.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干旱 B.乙图——洪涝 C.丙图——热量 D.丁图——高寒
27.读图“中国东部局部地区略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线是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界线 ;是我国一月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是湿润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线 ;是暖温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线。
(2)图中铁路线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
(3)图中铁路线③连接了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4)如果发生地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立即出动,他们主要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
A、铁路 B、公路 C、海运 D、航空
(5)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被称为“从门口到门口”的是(_____)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6)“要致富,先修路”,在建设新农村中提出的这一口号表明(_____)
A.建设新农村就是修好乡村公路
B.我国交通运输业非常落后
C.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D.“修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务工赚钱机会,使农村致富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9
(1)图中数字代号位于第一级阶梯的是________,位于阶梯交界处的是________。
(2)地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交流旅游体会。小华、小明、小丽分别谈了各自的最深感受。你能猜出他们去了图中哪个地形区吗?请把地形区填在图中数字代号后面的横线上。
小华:“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数字________所代表的地形区;
小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数字_________所代表的地形区;
小明:“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⑤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___。
(3)A线大致经过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此线是_____带(温度带)与______带的分界线。
(4)B线的东南一侧受________影响明显,所以称为季风区。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___灾害。
2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B区域与D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图Ⅱ所示气候分布在_____(填字母)区,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为主。
(3)A区域的糖料作物是_____,C、D两区域农业以____为主。
(4)图中①是_____山脉,C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
(5)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依次出现在黄河流域的一组是(_____)(填选项字母)。
A.酥油茶—吊脚楼—蒙古包—四合院 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
C.坎儿井—那达慕大会—信天游—四合院 D.蒙古包—土楼—窑洞—京剧
30.读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划分依据是____与____的差异。
(2)写出图中代码A、C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A____、C____。
(3)A和B之间的界限大致沿着____山脉和____河一线;C和D之间的界限是____山脉和____山脉。
(4)北京市所在的区域是____;拉萨市所在的区域是____。(填写代号)
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线大致经过我国的___一线,此线以北河流冬季___(填“有”或“无”)结冰现象。
(2)图中B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东段吻合,则此线大致是____和____(填干湿区)的分界线。
(3)B线的东南一侧受___影响明显,所以称为季风区。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季节)。
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___。
(4)地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交流旅游体会。小华、小明、小丽、小玲分别谈了各自的最深感受。你能猜出他们去了图中哪个地方吗?请把图中正确的数字代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小华:“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___。
小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___。
小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___。
小明:“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___。
32.油莱是一种油料作物,花期大约为一个月。读图回答问题。
(l)图甲,三级阶梯的界线中B为___山脉,其北部的D是塔里木盆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全称)。
(2)图乙,E、F两地分别在7月和4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E地油菜开花时间更迟的原因主要是____;而图丙,造成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由南向北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
(3)图乙,E地区是___族(少数民族)聚居地、本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其特有动物____被称为“高原之舟”。
33.从上海到西藏友谊桥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被誉为“中国景观大道”。下图为318国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18国道是我国连接了最多省份的公路。它东起上海市,向西经江苏省、____、____、____等个省级行政区。
(2)318国道沿线自然景观类型齐全、多样。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地形角度:它东起于海平面,向西经过被称为“地球之巅”的____(山峰)附近,从我国地势的第____阶梯到第____级阶梯,沿线地势落差巨大;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____盆地再到____高原,地形种类丰富。气候角度:其与____纬线大致平行,跨越了我国____气候区和____气候区。从高温到高寒,从____到干旱,温度、湿度差异显著。
(3)318国道还是一条人文巡礼之路。其沿线人口密度变化大,A线以东为人口____(稠密/稀疏),A点以西则人口____(稠密/稀疏)。它还经过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游览山河美景的同时,我们还能感受到____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
(4)318国道,钟自然之大美,显人文之深奥。结合所学谈谈,若沿318国道去旅行,能看到、感受到哪些美丽风景、特色风俗。
34.下面是小云和她的同学暑假期间到我国不同地区观光旅游所拍摄的照片,根据照片及相关介绍回答问题。
小云:领略了雪域高原的神奇,布达拉宫的雄伟壮观。
小军:奔驰在美丽的草原上,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象白莲花!
小刚: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闻到收获的气息。
小红:倘佯于青山碧水,鱼米之乡。
(1)小云所说的“雪域高原”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请列举此地区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的人文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条)。
(2)小军看到的美丽草原是我国__________族(少数民族)的聚居区。简要说明该区域发展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小刚所看到的一望无际的麦田,其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我国旱地和水田的分布大致以______一线为界。
(4)小红所到的鱼米之乡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地区,根据照片说出该地区在自然或人文方面的一个特点。
35.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请用直线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图中字母所示)与其主导因素连接起来。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我们家乡所在的是____地区;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___地区,原因是该地区____。
(4)在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东部湿润、半湿润区的是____地区和____地区,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林地和____(土地利用类型)。
(5)界线C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多于____毫米,其耕地类型主要为____。
3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线,该界线也是__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1月___________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又是干湿地区中半湿润区和___________区的分界线。
(2)在A、B、C、D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牧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
(3)从传统民居来看,A区域的房屋屋顶坡度_________,B区域的房屋屋顶坡度_________(大、小)
参考答案
1.A
2.B
【分析】
1.
由题目可知,1月24日这一天北京寒风刺骨,而粤港澳大湾区却却已入初春,这是由于北京与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北京的纬度高、气温低,而大湾区纬度低、气温高,故选A。
2.
甲区域是东北地区,这里冬季时是冰天雪地的景观,故A错误。乙是南方地区,有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景观,故B正确。丙是西北地区,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观,故C错误。丁区域是青藏地区,有冰川广布、雪山连绵的景观,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区域有关知识。
3.A
【详解】
“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描述的是①表示的北方地区,是指 北方地区种植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故A正确。“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描述的是③表示的青藏地区,故B错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④表示的南方地区,故C错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②表示的西北地区,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4.A
5.B
6.C
【分析】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甲南方地区与乙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其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故选A。
5.
读图分析可知,甲为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乙为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丙为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丁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故选B。
6.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有关知识。
7.D
【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是1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也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经过的地方,故选D。
【点睛】
8.B
9.D
【分析】
8.
由图可知,甲线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故A错误。乙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故B正确。丙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故C错误。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故D错误。故选B。
9.
①松花江和②黄河两河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不高,故A错误。①松花江的水源来自大气降水,④塔里木河水源来自于冰雪融水,故B错误。③长江支流众多,水量大,但④塔里木河的水量小,故C错误。②黄河和③长江两河流经我国三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及河流的水文特征。
10.B
11.C
【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
10.
读图,根据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可知,甲地是四川盆地,位于图中秦岭以南,云贵高原以北.故选:B。
11.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以北地区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以南地区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以南地区河流没有结冰期,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岭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秦岭不是阶梯分界线。故C正确,AB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点睛】
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要理解记忆.
12.C
【详解】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上四个诗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述的是南方地区景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地区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西北地区景观,地高天寒,雪峰连绵是青藏地区景观,故选C。
13.C
【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1月0℃等温线经过,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根据题意,故选C。
【点睛】
1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该线以南是我国南方地区,该线以北是我国北方地区,①正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②错误。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③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吻合,也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④正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该线以南属于亚热带,该线以北属于暖温带,⑤正确。结合题意,故选C。
【点睛】
15.D
【详解】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是北方地区的景观,A错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B错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描写的是青藏地区的景观,C错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D正确。故选D。
【点睛】
16.B
【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以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为界。故选:B。
【点睛】
17.D
【详解】
根据图中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可知,①是湖南省,②是山西省,③是甘肃省,④是山东省。湖南省位于南方地区,山西省、山东省位于北方地区,甘肃省主要位于西北地区,据此可知图中四个省级行政区中位于北方地区的是②④,D正确。故选D。
【点睛】
18.A
【详解】
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琼是我国的海南省,都位于南方地区;泰山和壶口瀑布、龙江豆谷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特色。所以根据题意选A。
【点睛】
本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分析解答即可。
19.D
20.D
21.A
22.A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9.
天路指的是青藏铁路,它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稞酒酥油茶是青藏地区人民的饮品,故该地区是指青藏地区,据图可知,图中甲是南方地区 ,乙是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 ,丁是青藏地区。故选:D。
20.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图中斜线为黑河-腾冲一线,该线以东地区人口多,以西地区人口少,该线以东部分地区的面积是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该线以西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故选:D。
21.
据图可知,藏袍是青藏地区地区居民的服饰,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民族是蒙古族,故A叙述错误;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②地位于黄土高原,故B叙述正确;③地位于四川盆地,该地居民为了祛除体内寒气,喜欢吃麻辣食物,时间长了就养成了吃辣的习惯,故C叙述正确;④地位于云南省,该地的傣族传统的节日是泼水节,故D叙述正确。故选:A。
22.
据图可知,图中甲是南方地区 ,乙是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 ,丁是青藏地区;端午赛龙舟是南方地区地区的民俗,那达慕大会是指西北地区蒙古族的节日,迎送宾客献哈达是青藏地区藏族人的民风民俗,泼水节是位于南方地区的云南省的傣族传统节日。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人口的分布、民族的文化,理解解答即可。
23.D
24.B
【分析】
23.
图中①是秦岭,该地是1月份0°等温线通过地方,其中甲位于秦岭以北,1月份的平均气温小于0℃,甲地1月份的平均气温可能是-3℃,故D符合题意。选D。
24.
黄土高原的北部是内蒙古高原,该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我国四大牧场之一,故其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特征。结合图分析解答。
25.D
26.C
【详解】
1.根据图中甲乙丙丁的轮廓、经纬度位置可知,甲是我国的西北地区,①叙述正确;乙图是我国的南方地区,丙图是我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②叙述正确;丙是我国的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二阶梯上,③叙述错误;丁是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阶梯,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④叙述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叙述正确,对应题中四个选项中的D,D正确,故选D。
2.甲是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降水稀少,干旱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A叙述正确;乙是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B叙述正确;丙是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800毫米之间,降水较少,加之这里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工业发达,人口密集,使得这里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大,更加剧了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所以制约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C叙述错误;丁是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寒是这里气候的典型特征,也是制约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D叙述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一项,故选C。
【点睛】
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综合地形地势、气温、降水等方面的因素,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每个地理区域都有显著的地理特征,平时学习时应当注意区分。
27.秦岭 秦岭 淮河 有无结冰期 0℃ 半湿润区 亚热带 京沪 京九 京广 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 D B C
【分析】
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均有各自的运输工具和线路,因而各有特点。我国形成了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铁路干线;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分布在沿海地区。
【详解】
(1)图中甲是秦岭,秦岭与淮河形成了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的分界线,也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2)图中①是京沪线,是从北京发往上海的铁路线;②是京九线,是从北京发往香港的铁路线,③是京广线,连接北京和广州。
(3)图中③是京广线,连接了我国的京津唐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4)如果发生地震时,国家的紧急救援 队立即出动,主要采用的运输方式是航空,故选D。
(5)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能够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是公路运输,是最灵活的运输方式,故选B。
(6)建设新农村包括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故A选项错误;我国已拥有十几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和几万公里的高速铁路,路网逐渐完善,人民出行逐渐便利,故B选项错误;“要想富,先修路”强调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只有道路通了,外面的资源才能进来,农村的产品才能卖出去,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故C选项正确;修路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不是为了务工赚钱,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28.④ ⑤ ① ⑥ 横断山区 亚热 暖温 夏季风 水旱
【分析】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详解】
(1)我国的第一级阶梯的主要是位于位于青藏地区,用代号④表示;第三级阶梯主要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西为我国的第三阶梯,③⑥主要位于第三阶梯;⑤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吃瓜”主要是因为昼夜温差较大,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用序号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主要是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在图中用⑥表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是指我国的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用序号⑤表示。
(3)A线大致为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B线是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东部受夏季风影响,为我国的季风区。东部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由于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受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逐渐减少;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洪涝灾害。
【点睛】
29.400 B 旱地 甘蔗 畜牧业 昆仑 高寒 B
【分析】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
(1)图中B为北方地区,D为西北地区,两区域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图Ⅱ所示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为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B北方地区,该区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之间,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3)图中A为南方地区,糖料作物是甘蔗,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4)图中①是昆仑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C表示的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突出特征是高寒。
(5)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四条路线中,酥油茶、碉楼是青藏地区的饮食和民居,蒙古包、马头琴、那达慕大会会出现在内蒙古,窑洞、信天游会出现在陕西,四合院、京剧会出现在北京,兰州拉面会出现在甘肃,吊脚楼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坎儿井是新疆的一种古老的水利设施,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故依次出现在黄河流域的一组是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 。故选B。
【点睛】
30.气候 地形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秦岭 淮河 昆仑山 祁连山 B C
【分析】
我国根据各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的特征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其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以气温为划分依据,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以降水为依据,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以地形为依据。
【详解】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各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的特征不同,其中其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以气温为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以降水为依据,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以地形为依据,故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划分依据是气候和地形的差异。
(2)读图可得, C是青藏地区, D是西北地区, B是北方地区, A是南方地区。故A是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
(3)B是北方地区, A是南方地区,C是青藏地区, D是西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体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一致。我国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大致经过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故A和B之间的界限大致沿着秦岭山脉和淮河一线;C和D之间的界限是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
(4)北京市所在的区域是北方地区,代号B;拉萨市所在的区域是青藏地区,代号C。
【点睛】
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内容。
31.秦岭-淮河 有 半湿润 半干旱 夏季风 夏季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① ⑥ ② ⑤
【分析】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详解】
(1)由图可知,A线大致经过了我国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北冬季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河流会有结冰现象。
(2)图中B线大致沿着400毫米一线,是我国四大干湿区中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3)由图可知,B表示的大致与我国季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东南一侧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降水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分布特点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①所示的西北地区现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②所示内蒙古高原景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述的是⑤横断山区景象。
【点睛】
32.昆仑山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海拔高气温低 纬度因素 藏 牦牛
【分析】
考察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我国四大地理分区,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
【详解】
(1)读图甲可知,B是我国第一、二阶梯分界线,该线是由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组成,B是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北侧的D是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读图乙可知,E是青藏地区,F是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因海拔高气温低,油菜花开花时间较晚。纬度因素使得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读图丙可知,造成我国南、北方油菜开花早晚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
(3)图乙中E地区是青藏地区,是藏族同胞的聚居地,设有西藏自治区,本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其特有动物牦牛,适应低温低氧的环境被称为“高原之舟”。
【点睛】
33.(1)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
(2)珠穆朗玛峰;三;一;四川;青藏;30°N;亚热带季风;高原高山;湿润
(3)稠密;稀疏;藏
(4)江南水乡风景、安徽徽派建筑、品尝到湖北热干面或成都小吃、雪域高原景观、藏族民俗风情等
【分析】
地球上30°N纬线穿越的是一个神秘地带,许多奇迹和奇异现象分布在该纬线南北200千米范围内,我国318国道大致沿30°N纬线延伸,如图自西向东经过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湖北市、安徽省、浙江省、上海市,景观也极为丰富,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详解】
(1)318国道自西向东经过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湖北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8个省级行政区。
(2)318国道沿线东起于海平面,向西经过被称为“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附近,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到第一级阶梯,沿线地势落差巨大;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四川盆地再到青藏高原,地形种类丰富,该国道与30°N纬线大致平行,跨越了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高山高原气候区。从高温到高寒,从湿润到干旱,温度、湿度差异显著。
(3)318国道沿线人口密度变化大,A线以东为人口稠密,A点以西则人口稀疏;它还经过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游览山河美景的同时,我们还能感受到藏族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
(4)沿318国道去旅行,能看到、感受到的美丽风景、特色风俗有:江南水乡风景、安徽徽派建筑、品尝湖北热干面、雪域高原景观、藏族民俗风情等。
34.(1)高寒 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民居、服饰、歌舞、宗教活动)、高原牧场、布达拉宫等藏传佛教圣地
(2)蒙古族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广阔的天然草场,适宜放牧
(3)旱地 秦岭—淮河
(4)南方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河网密集、屋顶坡度较大、水运为传统交通运输方式等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及界线,重点考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
(1)青藏高原冰川广布,有“雪域高原”之称,该地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青藏高原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著名旅游景点,壮阔的高原牧场,以及如锅庄舞等独特的藏族风情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
(2)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上。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广阔的天然草场,适宜放牧。
(3)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以秦岭—淮河为界,该线以北的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主要是旱地,该线以南的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
(4)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这里气候温暖湿润;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河网密集;屋顶坡度较大;水运为传统交通运输方式等。
35.(1)
(2)A-③;B-②;C-①
(3)北方;青藏;海拔高
(4)北方;南方;耕地
(5)800;水田
【分析】
根据图面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对照上图填注。
(2)由图可知,A是北方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分界线,大至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这条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B是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大至于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确定这条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C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至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一月份0℃等温线一致,确定这条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我们家乡(河北省)所在的是北方地区;夏季气温最低的是青藏地区,原因是该地区海拔高。
(4)在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东部湿润、半湿润区的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林地和耕地(土地利用类型)。
(5)界线C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多于800毫米,其耕地类型主要为水田。
36.秦岭—淮河 800 0℃ 湿润 A、B C、D 大 小
【分析】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A表示的南方地区与B表示的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分界线也是8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和1月0摄氏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又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2)图中A、B、C、D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A和B,牧区主要分布在C和D。
(3)从传统民居看,A区域降水丰富,房屋屋顶坡度大,B区域的降水较少,房屋屋顶坡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