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下
第九章青藏地区章末达标复习题(word版含解析)
读“我国四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地理区域是( )
A.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四地中,丙地夏季气温最低,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 B.纬度低 C.身居内陆 D.靠近沿海
3.“玉米黄,高梁红,大地笼罩青纱帐”这样的风光景色所在地是( )
A.西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读西藏自治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山脉甲是( )
A.喜马拉雅山脉 B.昆仑山脉 C.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
5.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 )
A.北多南少 B.西多东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南多、东北少
6.当地居民主要( )
A.以湖泊而居 B.分布在河谷地带 C.依牧草而居 D.分布在山麓地带
7.下列农业类型与地理区域组合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灌溉农业 B.北方地区水田为主的农业
C.西北地区旱地为主的农业 D.青藏地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
川藏铁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外媒戏称其是“一辆巨大的过山车”下图是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①四川盆地
②横断山区
③青藏高原
④云贵高原
⑤江南丘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9.图示区域
A.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印度洋
C.河流水量丰富航运价值大 D.自然景观以高寒荒漠为主
10.川藏铁路沿线建了很多高桥和隧道,其主要目的是
A.增强“过山车”刺激性 B.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克服地形的高度差
C.尽量少占良田 D.便于欣赏沿途的风光
如图是小云和爸爸暑假期间观光旅游时拍摄的照片,根据照片及相关介绍,完成下题:
11.小云所说的“雪域高原”指的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12.旅行中小云的爸爸曾出现了呼吸急促等缺氧状况,可能的原因是( )
A.纬度增高 B.纬度降低 C.海拔升高 D.海拔降低
13.“中国那么大,我想去走走”,以下是玲玲同学在朋友圈写的旅游计划。合理的是( )
A.想去四川盆地体验“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
B.想去黄土高原看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观
C.想去华北平原观赏“稻花香开池鱼肥”的鱼米之乡风光
D.想去青藏高原一览那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纯净世界
14.我国的藏族同胞大多信仰的宗教是( )
A.喇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饮食。读图判断,回答下列小题。
15.下列特色饮食属于西北地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①所在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高寒 B.干旱 C.湿热 D.冷干
读“青藏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7.青藏地区南部地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降水少,气候干燥
C.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 D.海拔高,光照强
18.暑假中乘火车从青岛到拉萨旅游,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带上厚衣服—当地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大
B.了解当地风俗—观摩藏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
C.查铁路图—经过胶济—京沪—沪昆—青藏铁路到达拉萨
D.熟悉基督教的教义—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习俗
19.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D.柴达木盆地
20.一天中,藏族同胞穿藏袍的方式不同,主要是因为( )
A.多年的风俗习惯 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C.为了接受更多的阳光,进行日光浴 D.青藏高原气候寒冷
21.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作品《高原之舟》中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 )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2.“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
A.蒙古 B.澳大利亚 C.阿根廷 D.哈萨克斯坦
23.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人类活动各具特色。读黄土高原地区和青藏地区及相关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地区地区相关资料
材料二 青藏地区相关资料
(1)读图可知,黄土高原属于_____(填南方、北方)地区。
(2)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地农作物代表是____。
材料三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剖面示意图,左图为某高原景观图,右图为实验探究图。
(3)上图所示的黄河景观,出现在下游河段,该河段素有 “___”之称。
(4)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右图,甲、乙、丙的烧杯中沙土最多的是_____。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因此,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
24.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进行精确帮扶与管理的治贫方式。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其中“沙棘扶贫”是多地“精准扶贫”中采取的成功策略之一。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沙棘是一种沙生植物,耐寒、耐旱、耐贫瘠,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好帮手。其果实加工成的沙棘油、果汁、食品和药品等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沙棘也被誉为“高原圣果”,海拔越高,其营养和药用价值越高。
材料二 2017年我国贫困地区分布图(图1)及沙棘主要生长地区分布图(图2)
(1)据图1说出我国贫困地区的分布特点_____。图中黑河﹣﹣腾冲线是我国的_____界线。
(2)据图2说出A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_____。
(3)B地区种植沙棘对环境的积极作用是_____;当地利用沙棘脱贫致富的方式有_____。
(4)C地区海拔高,其沙棘果营养和药用价值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5.读图我国两大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 分)
(1)两大地区比较,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是_________(填地区名称)。
(2)左图中①河流 3—5 月份的径流量明显增多,其原因是________。
(3)右图所示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__________地带。
(4)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5)限制两大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相同的是______,并分别说明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图,根据小欣暑假在微信朋友圈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乌鲁木齐的古丽照片晒出的坎儿井,其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与南京小欣的家乡相比,由于______因素的影响,当地降水稀少,自然环境特征表现为________。古丽说:“令人担忧的是家乡山上的冰雪每年都在减少”,简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拉萨与南京纬度大致相同,但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扎西精心制作的美食,是以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__________为原料制作的,多种植于青藏地区的_________地带,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带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小欣分享的南京水乡民居反映了当地___________的气候特点。
(4)暑假期间,古丽应小欣之约来南京游玩。她乘火车从乌鲁木齐出发,沿途经过的主要铁路干线有兰新线、陇海线和______线。
27.(研学之旅)暑假期间,某中学学生沿着青甘大环线开展了研学活动,沿途欣赏到许多美丽景观。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一位同学记录的片段,请补充完整。
旅程 研学记录
行前准备 考虑到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的特殊性,要提前准备① 、② 等物品。
第一站 从青海省的省会③ (城市)出发,到达我国最大的湖泊④ 湖。
第二站 行驶中发现该区域牛羊很多,看到了被称为“高原之舟”的⑤ ,沿途经过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⑥ ,到达敦煌莫高窟。
第三站 继续前进,到达中国万里长城西起点嘉峪关,沿着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⑦ 山脉,最后回到青海省的省会。
(2)图中所示山脉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 地区和 地区的分界线。
(3)同学们在第1站记录的中午气温为18℃,在第3站记录的中午气温为32℃,请解释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4)同学们在第3站品尝到了当地香甜多汁的瓜果,请分析该该区域瓜果香甜的原因。
(5)图中所示的青海省建立了一个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一点即可)保护措施有 (一点即可)
28.地处青藏地区的青海省是我国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为青海省的发展绘就了蓝图。读“青海省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海省地形以_______、______为主。
(2)湟水谷地是青海省主要的种植业区,该谷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
(3)近年来山东青岛等地把盐化工产业转移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原因是该地发展盐化工产业的________。
(4)A地附近建设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9.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左图为“青藏地区简图”、右图为“青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铁路穿行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级阶梯;青藏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图中①是_________(山脉),②是_________(地形区)。
(2)青藏铁路大体是____________走向,受地形地势影响,铁路修建过程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写出一点)。
(3)青藏铁路的开通给西藏自治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
30.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4月30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目前国际上对“2015年尼泊尔地震对珠峰高程是否产生影响”存在争议,中国测绘科学家将给世界一个答案。5月27日,队员们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随后展开测量。
(1)珠穆朗玛峰所在的青藏地区处于我国的_______(方位)部,地势的第_______级阶梯上,其边界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_______山脉和_______山脉等山脉组成,可见,划定青藏地区范围的主导因素为_______。
(2)珠穆朗玛峰为_______山脉的主峰,处于我国和_______(国家名称)边境上。我国上一次测量珠峰高度是在2005年,当年测量其高度为_______米。本次展开对其高度再次测量的目的之一是_______。
(3)为顺利完成此次任务,队员们从1月就开始了高强度集训。登珠峰前,队员们首先来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适应这里_______、_______等恶劣环境。右图为登山装备,请你任选其二说明其作用:装备一_______(填图中物品)作用是_______;装备二(填图中物品_______作用是_______。按照降水量、气温、风向及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季节变化,珠峰北坡大体上可分为干季(又称风季,11月~次年3月)和雨季(6~9月)。
(4)测量任务定在4~5月进行,原因是该时段珠峰风雪天气相对_______(较多/较少)。但队员们还会时常遭遇到_______(双项选择)等天气,时时会威胁队员们的生命和健康。
A.狂风 B.沙尘 C.降雪 D.暴雨
(5)登山队的食物配给要科学_______和_______等为队员们登顶过程中的主要食物,它们能保证登山队员体力充沛,_______因容易冻坏腐烂只能少量携带_______可以就地取材不用携带。(选择填空)
A.肉干 B.绿叶蔬菜 C.巧克力 D.饮用水
(6)由于这里常年覆盖着_____,且其厚度会随着_____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登山队员登顶后,需要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探测珠峰顶岩石面。
31.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间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之间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之间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选项:季风因素、地形因素、气候因素)
(2)你的学校位于图中的__地区,由于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较__(填“多”或“少”),属于__(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本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
(3)图中的“高原之舟”主要分布在__地区,该地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被誉为“__”。
32.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赶花人”指的是逐花而居的蜂农。他们为了采到合适的蜂蜜,带着蜜蜂往花开的地方赶。养蜂人伴着他们辛勤的蜜蜂准时赴约,他们是一群坚韧勤劳的赶花人。下图是“四川泸县某养蜂人制定的放蜂采蜜路线图”。
(1)在赶花人制定的放蜂采蜜路线图中 ,其起止点分别是 和 ,同时在该路线上,依次能看到的植被类型是 和 。
(2)在春节结束后,该养蜂人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准备阶段,此时,他在田间发现家乡的河流 (结冰或未结冰),在赶花阶段,当养蜂人在通江和天水之间穿越时,其穿越的山是 。此山脉南北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明显,说出该山脉的地理意义。
(3)6月底进入湟源时,发现当地月平均气温不足18℃,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33.下图下图是西藏自治区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藏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2)西藏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
(3)雅鲁藏布江河谷的主要种植 ,这里农作物穗大,颗粒饱满的原因是 ,昼夜温差大。
(4)这里是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一部分,近年来源头流量减少,有些支流出现干涸,写出一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4.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地区的划分界限大致以 _______(山脉)、_______(河流)一线为界。这一线是一月份 ______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_____
(2)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的特征是 ___________
(3)“旱地麦浪大豆香”描述的是 _________地区(填序号)。
(4)B、D两地中,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是 ______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____________ 地
(5)D地区是 _________族(少数民族)聚居地,本区的农业以 ________为主。
参考答案
1.C
2.A
3.C
【分析】
根据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进行分析解答。
1.
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南方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北方地区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甲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丙地夏季凉爽,冬季寒冷为高山高原气候;丁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正确。故选C。
2.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A正确。故选A。
3.
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这就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故“玉米黄,高梁红,大地笼罩青纱帐”这样的风光景色所在地是北方地区,C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况。
4.A
5.C
6.B
【分析】
4.
由图可知,图中甲山脉是呈弧形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故选A。
5.
由图中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出,西藏地区年降水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多、西北少,故选C。
6.
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当地的居民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河谷地带热量较充足、农业发达,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西藏自治区地形、降水及居民的分布。
7.D
【分析】
【详解】
我国的四大区域在降水量、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及耕地类型等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农业类型看,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其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及绿洲农业,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牧业和特色的河谷农业.依据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
8.A
9.A
10.B
【分析】
8.由图可以看出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四川盆地、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跨越了第一、第二阶梯,没有经过第三阶梯,故选A。
9.由图可知,图示区域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注入印度洋的是自北向南;河流水量丰富,但水流速度快,航运价值小;自然景观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选A。
10.川藏铁路沿线建了很多高桥和隧道,其主要目的是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克服地形的高度差,因为该铁路线跨越了第一、第二阶梯,地势落差大,修建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故选B。
11.A
12.C
【分析】
11.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我国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是旱地,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是水田,“雪域高原”指的是青藏高原,青藏铁路的建成,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根据题意.故选A.
12.根据小云和爸爸暑假期间观光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可判定他们是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具有高寒缺氧的环境特点,因此小云的爸爸出现了呼吸急促等缺氧状况,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3.D
【分析】
根据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体验“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生活需要去新疆,A错误。想看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观需要去内蒙古,故B错误;想观赏“稻花香开池鱼肥”的鱼米之乡风光需要去长江中下游平原,C错误。想一览那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纯净世界需要去青藏高原。D正确。故选D。
14.A
【分析】
根据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A正确。故选A。
15.C
16.A
【分析】
15.考察西北地区的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西北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气候干燥炎热且少雨,一般条件下,干旱地区的民族常常以烤制食品为主。因为烤制食品具有抗干燥,耐收藏,耐腐蚀等特点。
16.①是我国青藏地区的特产,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故选A。
【点睛】
该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分析即可。
17.A
18.A
【分析】
17.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等5种能源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地热能主要是因为其内部地质构造而产生的,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活跃。
18.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温日温差较大,去拉萨应带上棉衣或羽绒服,故A正确。
去西北地区应该了解蒙古族的赛马、射箭、摔跤等知识,可观摩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节,故B错误。
查铁路图﹣经过胶济﹣京沪﹣陇海﹣兰青﹣青藏铁路到达拉萨,故C错误。
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为藏族,信仰佛教,故D错误。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19.A
【详解】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有丰富水源的河谷平原地带,西藏自治区农业区集中在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农业区集中在湟水谷地,由于光照充足,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主要的农作物是青稞、小麦等.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20.B
【详解】
藏族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该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使当地的藏族穿着藏袍的方式不同,藏袍的特点是左右不对称,使穿脱更方便,故选B。
21.A
【分析】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详解】
图中“高原之舟”是指牦牛,其少数民族是藏族,分布在我国的青藏地区。据此解答。剪纸作品《高原之舟》中的少数民族是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民族分布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青藏地区的牲畜及民族名称,牢记即可。
22.B
【分析】
【详解】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牧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数量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并且工矿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产矿业规模大,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矿产资源开采效率和利用价值都很高,生产的矿车品销往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被誉为“坐在矿产上的国家”,故选B。
23.北方 青稞 地上河 丙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
【分析】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制约其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干旱。
【详解】
(1)读图可知,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属于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2)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地农作物代表是青稞,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3)上图所示的黄河景观是地上河,出现在下游河段,是由于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泥沙在下游慢慢沉积形成的。
(4)由图可知,甲、乙、丙的烧杯中沙土最多的是丙。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因此,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退耕还草。
24.内陆地区分布较多,沿海地区分布较少 人口 干旱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对沙棘果进行深加工,加工成饮品、食品、药品等 昼夜温差大,空气洁净
【分析】
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详解】
(1)读图1可知我国贫困地区的分布状况从海陆位置看,内陆地区分布较多,沿海地区分布较少;从地形类型看,多分布于山地、高原,较少分布在平原;从地势看,第三级阶梯分布最少。即分布在西北部高原山地,地势崎岖,经济落后。图中黑河﹣﹣腾冲线是我国的人口分布界线,该界线体现了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的特征。
(2)读图可知,A西北地区身居内陆,气候干旱,所以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3)B地区是内蒙古高原,B地区种植沙棘对环境的积极作用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当地利用沙棘脱贫致富的方式有:对沙棘果进行深加工,加工成饮品、食品、药品等。
(4)C青藏地区海拔高,其沙棘果营养和药用价值高的主要原因是昼夜温差大,空气洁净。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各类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主要影响的认识,读图解答即可。
25.青藏地区 春汛或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 河谷农业 耕地广,人口少,余粮多 热量相对不足 青藏地区海拔高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
【分析】
我国农业发展东西差异大,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小麦和大豆;青藏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其种植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形成河谷农业。
【详解】
(1)与东北地区相比,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2)图1中①河流为松花江。3-5月份正值春季,随着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大量积雪融水汇入河流,造成河流水位上涨,形成春汛。
(3)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热量不足,所以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形成河谷农业。
(4)松嫩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粮食需求量少,余粮多,因此商品率高。
(5)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生产限制性条件都是热量不足,但原因不同。东北地区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而青藏地区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
【点睛】
本题考查东北三省与青藏地区有关知识,要知道两地区热量不足的原因。
26.高山冰雪融水 海陆 干旱 全球气候变暖 地形因素 青稞 河谷 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湿热多雨 京沪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我国的交通线,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
(1)坎儿井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老的灌溉设施,其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距海遥远,加之山脉阻挡(海陆因素),降水稀少,自然环境特征表现为干旱。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山上冰雪每年都在减少。
(2)拉萨与南京纬度大致相同,但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是拉萨,原因是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地形因素)。扎西精心制作的美食,是以青稞为原料,青稞是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于地处青藏高原,青稞多种植在青藏地区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河谷地区青稞种植的有利条件是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3)“水乡”指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图片中民居的屋顶高耸,周围有水,反映了当地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
(4)乘火车从乌鲁木齐出发到南京,沿途经过的主要铁路干线有陇海,—兰新线和京沪线。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我国的交通线,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能够解决问题。
27.(1)氧气袋,太阳镜、防晒霜,羽绒服(答出两点即可)西宁;青海;牦牛;柴达木盆地;祁连
(2)青藏;西北
(3)第一站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气温差异大。
(4)夏季气温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5)问题:湖泊和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答出一点即可)
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全面禁猎;休牧育草(答出一点即可)
【分析】
青藏地区,当今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中西部和西藏自治区,高原也因此而得名。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的城市有拉萨、玉树等城市。
【详解】
(1)考虑到青藏高原的特点性,需要准备好氧气袋、太阳镜、防晒霜等;青海省的省会是西宁,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高原之舟”是牦牛,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⑦是祁连山。
(2)图中所示山脉是祁连山,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3)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是位于青藏高原,这里海拔高、气温低。
(4)同学们在第3站品尝到了当地香甜多汁的瓜果,这里瓜果甜的原因是夏季气温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5)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生态问题有:湖泊和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2000年8月19日,国家正式成立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31.6万平方千米.自然保护区内要求:①退耕还草(林),②全面禁猎,③禁采砂金,④休牧育草,⑤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这将有利于改善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点睛】
本题考查了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读图分析解答。
28.高原 盆地( 顺序可调换) 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灌溉水源便利;地形平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任答两点即可) 原料(钾盐矿)丰富;能源(石油)丰富;土地丰富廉价(任答一点即可) 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青海省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
(1)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有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等山脉,所以可知青海省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2)青海省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其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湟水谷地,湟水谷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湟水谷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有河流,灌溉水源便利;河谷地区,地形平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3)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发展盐化工产业的条件是柴达木盆地原料(钾盐矿)丰富;能源(石油)丰富;土地丰富廉价。
(4)由图可知,图中A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所以A地附近建设了水电站。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了青海省的地理特征,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能够解决问题。
29.一 草地 昆仑山脉 柴达木盆地 西北—东南 冻土;地势高峻;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 有利于:改变西藏贫困落后面貌,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利于西藏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西藏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利于西藏的对外开放,加强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等(写出2点)
【分析】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详解】
(1)青藏铁路起讫点是青海省的省会西宁至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青藏铁路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线,被称为“天路”,它处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内部;青藏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①昆仑山,②是柴达木盆地。
(2)青藏铁路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修建过程中存在的自然条件困难及原因有:①气候高寒,原因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②缺氧,原因是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③低气压,原因是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④冻土广布,原因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故形成大范围的冻土。
(3)青藏铁路穿行于青藏高原,它的开通将有利于加强我国各民族团结,促进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可以发展青藏地区的旅游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加强青藏地区与内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30.西南 一 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 海拔 喜马拉雅 尼泊尔 8844 确定尼泊尔地震是否对珠峰高程产生影响 寒冷 缺氧 连体羽绒衣 保暖避免寒冷 头盔 防止碎石掉落,减少受伤 较少 B、D A C B D 积雪 气温
【分析】
青藏地区是我四大区域中海拔最高的区域,由于海拔高、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受气候影响,该地区的地表特征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该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划分依据是地形地势。
【详解】
(1)根据地理知识和青藏地区图可知,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其边界除了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以外,还包括了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划定青藏地区主导因素为海拔。
(2)珠穆朗玛峰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我国与尼泊尔的边境上,2005年测量其高度为8844米,本次开展的目的根据题干可知,为了确定尼泊尔地震是否对珠峰高程产生影响。
(3)青藏高原寒冷、缺氧的恶劣环境需要提前适应;如连体羽绒衣,是为了保暖避免寒冷;头盔,防止碎石掉落,减少受伤
(4)每年4、5月时风雪天气较少,这个时期进行测量,不易发生危险;根据题干可知,风雪天气较少,但沙尘和暴雨仍时有发生;故选择BD。
(5)登山队员主要食物提供能量,需要热量高的食物选择A和C;容易腐烂冻坏的选择B;珠峰积雪覆盖,可以就地取材取得饮用水,故选择D。
(6)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常年覆盖着积雪,但由于气温的高低变化,积雪的厚度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31.气候因素 地形因素 季风因素 北方 多 季风区 小麦、玉米 青藏 世界屋脊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之间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可见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之间界线是青藏高原的边缘线,可见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北方地区、西北地区之间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可见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季风因素。
(2)我们学校(山西省交城县)位于北方地区,由于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属于季风区。本地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等。
(3)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质好,是本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青藏地区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被誉为“世界屋脊”。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能够解决问题。
32.(1)泸县;湟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不结冰;秦岭;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3)地势高,气温低。
【分析】
我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有的经济作物生长在温带、亚热带地区,有的经济作物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后者被称为热带经济作物。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有些经济作物是人们的衣食之源,有些经济作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详解】
(1)读图可知。赶花人的起点是3月份采油菜花的泸县,终点是6-7月份的湟源。四川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陕西是温带季风气候,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结冰一般位于北方地区,因此河流不结冰。读图可知,穿越的是秦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众多等值线的分界线,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意义,要从它的两侧地理现象的分界来说明它的意义。 1.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2.-月份0度等温线; 3.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4.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5.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6.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的分界线;7.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8.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3)6月底,湟源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温分布。
33.(1)河谷地带;
(2)西北高东南低;
(3)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4)全球气候变暖、鼠害猖獗、人类过度放牧活动,导致这一地区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湖泊骤减、沙化严重,生态恶化.
【分析】
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详解】
(1)西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带海拔比较低,气候温暖,适宜人居住,有利于发展经济,人口和城市比较密集。
(2)西藏地区的河流大多数由西北流向东南,判断地势分布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3)本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稞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4)近年来,“三江”源头流量减少,有些支流出现干涸现象,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鼠害猖獗、人类过度放牧活动,导致这一地区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湖泊骤减、沙化严重,生态恶化。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相关知识。
34.秦岭 淮河 0 气候 干旱 A D B 藏 畜牧业
【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详解】
(1)依据位置,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为: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界限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该分界线与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吻合,划分的依据是气候。
(2)C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其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的特征是干旱。
(3)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为旱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油料作物是花生和大豆,因此,“旱地麦浪大豆香”描述的是A表示的北方地区。
(4)B、D两地中,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是D所示的青藏地区,年降水量较多的是B所示南方地区。
(5)C、D两地中,D表示的青藏地区以藏族为主,该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