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下
8.1中东达标作业(word版含解析)
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由沙特阿拉伯主办的G20领导人峰会改为以视频方式举行。本次峰会以"为所有人实现21世纪的机遇"为主题,侧重于通过解决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暴露出的缺陷性问题,保护生命、恢复经济增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服装上看,沙特阿拉伯主要信仰(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犹太教 D.基督教
2.他们常佩戴的长头巾,除宗教信仰外,还可起的作用是( )
A.驱寒保暖 B.搭配衣服 C.遮阳挡沙 D.美容装饰
3.G20峰会,它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该论坛体现了( )
A.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条件各有优势,更需要合作
B.强大的国家不需要与任何国家合作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就是要加强发达国家的合作
D.无论国家大与小都可自强独立发展自己的经济
2020年以来沙漠蝗灾影响了大范围区域,沙漠蝗虫喜高温、耐干旱,迁徒的适宜温度在40℃左右。下图为“沙漠蝗虫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沙漠蝗虫主要活动区域的典型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四季分明 C.高温多雨 D.温和湿润
5.此次沙漠煌虫影响我国几率较小,主要原因是( )
①我国河流众多且多为内流河 ②西南边疆有喜马拉雅山脉阻挡
③气候特征与迁徙区域差异较大 ④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没有种植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图为亚洲西部沙特阿拉伯某地民居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区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是( )
A.该地区气候雨热同期 B.墙厚窗小利于隔热防晒
C.墙厚窗小可防雨防潮 D.高大宽敞利于防风保暖
7.该地区对传统民居加以保护,其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地方文化 B.节省建筑材料
C.节省土地资源 D.解决住房困难
8.该地区人们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 )
A.教堂 B.寺庙 C.道观 D.清真寺
卡塔尔获得了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的举办权,比赛将于2022年11月至12月期间举办,多哈是举办城市之一。读"西亚地图",回答下列小题。
9.为保障比赛期间各国运动员之间沟通方便,需招募大会志愿服务者,精通哪两国语言的志愿者符合要求( )
A.西班牙语和英语 B.汉语和英语 C.汉语和俄语 D.阿拉伯语和英语
10.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下列哪个做法不可取?( )
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 D.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两河流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发祥地之一,中东长期以来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两河流域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区②聚落分布区气候适宜,降水丰沛③该地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④石油资源也是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对两河流域所在的中东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宗教文化多元,矛盾冲突不断 B.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
C.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D.淡水资源丰富
13.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A.风和日丽 B.四季如春 C.全年高温 D.夏季多雨
旅行过程中你关注过各地不同的路牌吗?下图为“某国富有文化特色的‘请减速’道路警示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国( )
A.位于北极地区附近
B.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C.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河湖众多植被茂盛
15.警示牌上的野生单峰驼生活在热带,目前已灭绝,仅存一些被野化(将动物培养后再次放归大自然)的驼群。以下适宜野化单峰驼生存的区域是( )
A. B. C. D.
16.中东地区大部分居民信仰(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图为“中东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沙持阿拉伯降水稀少,非常干燥,从图中可直接找到的证据是( )
A.所在半岛三面环海 B.石油资源丰富 C.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D.森林茂密
18.目前,沙特阿拉伯为解决水资源不足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海水淡化②选择耐旱农作物③从南极地区输入冰川④发展喷灌、滴灌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关于中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东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
B.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油库”
C.本区石油绝大部分自给,少量销往西欧、美国、东亚等地
D.本区居民主要是白种人
20.网络直播是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旅行达人Andy习惯在直播中给大家留下一些问题。请根据Andy的三个直播片段,直播片段一:我刚刚到达一个国家,请大家根据我写在卡片上的四个提示语,猜猜这个国家是( )
A.日本 B.菲律宾 C.沙特阿拉伯 D.法国
21.从波斯湾出发运往欧洲和北美的石油,正确的海上运输路线是( )
A.波斯湾→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B.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C.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欧美
D.波斯湾→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太平洋→欧美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1月5日第17届亚洲杯足球赛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图中A处)开幕,比赛于2月1日结束。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23支球队和澳大利亚队共24支球队为最后冠军而战。
材料二:图乙示意亚洲及其它部分地区,图丙示意西亚及非洲东北部区域,图甲示意A地气候资料。
(1)开幕式上,主持人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____(语言)和当地官方语言阿拉伯语主持活动。
(2)由于众多球员不适应阿联酋恶劣的气候,导致开始的几场比赛冷门叠爆。据图甲得出,当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是:气温____;降水____。
(3)图丙中“A处”阿联酋地跨五带中的____带和北温带,判断依据是____。
(4)图乙中C地是马来群岛,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符合下图中的____,其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多雨。影响该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
23.读“中东石油输出图”,回答问题。
(1)A运输线经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____运河、____海、大西洋到达欧洲西部。
(2)B运输线经波斯湾、阿拉伯海、非洲南端的____、____洋到达欧洲西部北美地区。
(3)C运输线经波斯湾、阿拉伯海、____洋、____海峡、中国南海到达东亚地区。
24.读“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所在的是印度半岛,这里分布着____(人种),三大宗教中的____教产生于此地。人们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2)图中B所在的是____半岛,分布着白种人,人们用____语进行交流与沟通。____教创始于此,____是这里的宗教建筑物。
(3)图中C所在的是中南半岛,分布着____人种,人们大多信仰____教。
(4)图中D所用的语言是____,她属____人种,该语言和人种主要分布的地区是非洲北部和西亚。
25.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E地区位于____洲的东部,这里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
(2)近年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一路攀升,石油价格也震荡不稳,给世界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图中D地区最适合生长的粮食作物是____;图中B地区的恒河下游地区种植____(棉花、黄麻)面积最广;图中C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及其沿岸地区。
(3)图中A地区建立了世界上集政治、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叫____,目前有27个成员国。
(4)图中A、B、C、D四地区中,人口分布最为稀疏的是____地区。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石油丰富的地方C是中东地区的____湾,把这里的石油输送到我国必经过____海峡(号称石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2)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召开,中东国家积极参加,中东地区居民大多信仰____宗教(填“基督教”或“伊斯兰教”或“佛教”)。传统民居屋顶是平的,夜晩人们常把床铺安放在屋顶上,因为该地是典型的____气候。中东水资源匮乏,以色列发明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____(填漫灌或喷灌或滴灌)。
(3)F半岛上主要国家的粮食作物是____和小麦,由于粮食生产很不稳定,该国进行了两次“____”。
27.下左图所示地区是亚洲、欧洲、非洲交界地带,右图是南北美洲交界地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填写序号代表的亚洲、欧洲分界线名称:A____山脉D____海峡
(2)左图中,E为亚洲与非洲分界线____,它是沟通①____海与②____海的重要海上通道。
(3)右图中,F为南、北美洲分界线____,其沟通了大西洋与③____洋。
(4)左图中甲地主要居民的传统服饰见下图,他们属于____人种,信奉____教。
28.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E海峡的名称是____海峡,它位于____半岛与____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与________洋之间的海上通道.
(2)东南亚的位置特征为(________)
A、“五海三洲之地” B、“十字路口”的位置
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D、无法说清楚
(3)波斯湾海域周围____资源丰富,它的唯一出口是__________。
(4)图中G半岛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从亚洲分区来看,它属于____亚。半岛上的居民大多信仰____教。
(5)F半岛的地形特征为____,____。
29.读埃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和海洋名称。
大洲:A____,B____;海洋:C____,D____。
(2)图中字母E代表____半岛,该半岛应属于____洲。
(3)F代表的河流是___,该河是世界第___长河,它自南向北注入___海。
(4)埃及首都为____,其图中代码是____;从波斯湾起航驶往西欧的小型油轮,一般经过图示区域中的____运河。
30.读“亚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湾,此处沿岸有丰富的____资源。
(2)图中B国处于____板块和____板块之间,地壳比较活跃。
(3)限制图中C处农业生产的关键资源是____,该地居民大部分以____人种为主,该地信仰宗教主要以____为主。
3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由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此倡议提出以来,大批合作项目稳步推进。2017年5月31日,中国和肯尼亚合作的“蒙内铁路”(蒙巴萨一内罗毕)正式通车。
(1)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A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B地区的地形以____为主,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该地大多属于____国家。
(2)本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
(3)从蒙巴萨到鹿特丹最便捷的海上运输是经____运河的航线,蒙内铁路开通时,蒙巴萨属于____(填“湿季”或“干季”),我国和肯尼亚的互助合作称为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A
【分析】
1.
由图可知,沙特阿拉伯的居民头戴白色头巾,身穿宽大长袍,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多属于阿拉伯民族,故选 A。
2.
沙特阿拉伯的居民佩戴的长头巾除宗教信仰以外,还与当地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有关,头戴白色头巾有利于遮挡风沙,故选C。
3.
G20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该论坛体现了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条件各有优势,更需要合作;任何国家都需要与别的国家合作,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发展经济,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沙特阿拉伯风俗及国际合作概况。
4.A
5.C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地图,确定位置并分析其自然环境特点。
4.
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沙漠蝗虫喜高温、耐干旱,迁徙的适宜温度在40℃左右”说明沙漠蝗虫喜欢炎热干燥的环境,A正确。故选A。
5.
我国河流多为外流河,且河流对蝗虫迁徙影响不大,①说法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蝗虫主要从西亚向南亚迁移,由于我国西南边缘为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高大的山脉阻挡了蝗虫的前进,所以进入到我国机会较小,②说法正确;材料中提到,蝗虫主要生活在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我国没有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气候较为湿润,与适合蝗虫迁移的区域差异较大, 不适宜蝗虫的生活习性,候特征与迁徙区域差异较大,故沙漠蝗虫影响我国的机率较小,③说法正确,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地区有种植业,云贵高原也有种植业,④说法错误。综上所述,题中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利用新颖的蝗虫迁移材料综合考察了西亚、北非、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难度较大。
6.B
7.A
8.D
【分析】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
6.
读图可知,该民居的特点是墙厚,窗户小,平顶房,其原因是该地在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其墙厚,窗户小,平顶房减少热量的传递,防晒和风沙的入侵。故选B。
7.
统民居是一种建筑文化,从传统民居可以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见证,保护传统民居可以保护传统文化,所以该地区对传统民居加以保护,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地方文化,故选A。
8.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伊斯兰教的建筑是清真寺。教堂是基督教的建筑, 寺庙 是佛教建筑,道观是道教建筑,所以该地区人们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清真寺,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西亚。
9.D
10.B
【分析】
9.
卡塔尔世界杯上需要掌握的语言是阿拉伯语和英语,卡塔尔当地的语言是阿拉伯语,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故选D。
10.
作为一名 中学生,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可以做到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和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做到节能减排;使用一次性木筷是破坏森林资源的做法,不可取,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卡塔尔社会经济特征及节能有关知识。
11.B
12.D
13.A
【分析】
11.
两河流域气候干旱,河流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地表水源,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区,取水方便,①正确。两河流域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少,②错误。由于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该地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③正确。该地石油资源丰富,石油产地工业发达,人口密集,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故选B。
12.
中东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该地区宗教文化多元,矛盾冲突不断;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中东主要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A、B、C选择表述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选项要求。中东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少,淡水资源缺乏,D项表述错误,符合本题选项要求。故选D。
13.
天气表示的是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表示的是某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比较稳定,根据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判断,四个词语中,表示天气的是风和日丽,表示气候的是四季如春、全年高温和夏季多雨,A正确。故选A。
【点睛】
两河流域因为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聚落的分布和民居的特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的焦点所在,引起该地区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宗教文化冲突、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争夺稀少的淡水资源。
14.C
15.A
【分析】
14.
如图所示,图中的标志牌意为小心单峰骆驼出没,单峰驼主要生存在沙漠地区,且该地居民主要使用阿拉伯语,附近植被稀疏,故应为西亚、北非的热带沙漠地区。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
单峰驼生存的区域主要是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地区。读图可知,A是热带沙漠气候,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西亚、北非地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热带沙漠气候广布,主要是一些阿拉伯国家,以白种人为主,多使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
16.C
【详解】
中东地区大部分居民属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多称为穆斯林,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故选C。
【点睛】
17.C
18.B
19.C
【分析】
17.
半岛三面环海对该地区的干燥没有影响,A错误。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降水是由气候导致的,石油与气候无直接关系,B错误。该地区降水稀少,非常干燥,在图中可以看到沙漠广布,河流稀少,C正确。图中没有反应出森林茂密,D错误。故选C。
18.
沙特阿拉伯三面环海又是世界富裕国家,可以实施海水淡化工程,农业方面应该培育一些耐旱的农作物,灌溉可以采用节水措施,例如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从南极输入冰川,不现实,距离太远,时间太长,成本太大,①②④可以作为缓解该地水资源不足的措施,B正确。故选B。
19.
中东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A正确。该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B正确。该地由于自身对石油的消费量很少,所产绝大部分石油通过海洋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等地,C错误。本区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D正确。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中东地区,第1、2两小题主要考查该地匮乏的水资源,所呈现的地表荒漠景观和解决水资源不足的可行措施,第3小题考查该地重要的地理位置、世界石油宝库和多元的文化。
20.C
【详解】
从题干上来看,该国属于亚洲国家,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位于红海之滨,石油资源丰富,应该是选项中的沙特阿拉伯。日本、菲律宾、沙特阿拉伯都属于亚洲,日本石油资源少,菲律宾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法国位于欧洲。故选C。
【点睛】
21.B
【详解】
从波斯湾出发运往欧洲和北美的石油,正确的路线是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没必要经过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也不需要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故选B。
【点睛】
22.英语 终年高温 全年少雨 热 北回归线穿过阿联酋国家 A 纬度位置
【分析】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按照亚洲的分区,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详解】
(1)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阿拉伯当地的语言是阿拉伯语。
(2)由图甲可知,阿拉酋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
(3)图丙中A处阿联酋地跨热带和北温带,因为北回归线穿过该地区,北回归线以南是热带,以北是北温带。
(4)图乙中C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以上四幅图中,A是热带雨林气候,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是地中海气候;影响该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因为该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点睛】
23.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 好望角 大西洋 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
【分析】
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是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油国;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是中东地区发生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
【详解】
(1)由图可知,A路线经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到达西欧。
(2)B运输路线经波斯湾、阿拉伯海、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到达西欧。
(3)C路线经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后到达亚洲东部地区。
【点睛】
24.白种人和黑种人 佛 阿拉伯 阿拉伯 伊斯兰 清真寺 黄色 佛 阿拉伯语 白色
【分析】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详解】
(1)A印度半岛以白色人种为主,黑色人种次之,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使用的语言是英语。
(2)B半岛为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以白色人种为主,讲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宗教建筑为清真寺。
(3)C为中南半岛,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 人们多信仰佛教。
(4)由D图服饰可知,该民族是阿拉伯人,讲阿拉伯语,白色人种,这种语言和人种的主要地区是北非和西亚。
【点睛】
25.亚 水稻 黄麻 波斯湾 欧盟 C
【分析】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陆地上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海洋共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大洲之间与海洋之间大部分都有明确的界线。
【详解】
(1)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位于亚洲的南部和东部,显然E位于亚洲东部。
(2)图中D地区是东南亚,东南亚位于热带地区,故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B地区是印度,B地区降水较多,气温较高,适于黄麻的生长,故B地区种植黄麻面积最广,C地区是中东地区,中东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的地区,故D种植水稻,而B种植黄麻,C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3)A地区是欧洲西部地区,该地区为了加强联系,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欧盟,所以A地区建立的区域一体化的组织,叫做欧盟。
(4)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C地区由于处于沙漠地区,气候干燥,人口稀疏,故人口最为稀疏的是C地区。
【点睛】
26.波斯湾 霍尔木兹 伊斯兰教 热带沙漠气候 滴灌 水稻 绿色革命
【分析】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东南-西北走向。马六甲海峡地处太平洋、印度洋的交界处,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亚洲与大洋州的十字路口。东南亚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热带气候,高温多雨。生物种类多、森林覆盖率60%以上。产锡、稻米、天然橡胶、油棕、香料、木材等。使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C是石油资源丰富的波斯湾,这里的石油输送到我国必须经过有“石油海峡”称号的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2)中东地区的居民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传统民居是平地,是因为该地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该地区水资源匮乏,以色列发明了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滴灌。
(3)F表示的印度半岛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由于粮食生产不稳定,该国进行了两次“绿色革命”,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点睛】
27.乌拉尔 土耳其 苏伊士运河 地中 红 巴拿马运河 太平 白色 伊斯兰
【分析】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陆地上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海洋共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大洲之间与海洋之间大部分都有明确的界线。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A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D是亚欧分界线上的土耳其海峡。
(2)E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①表示的地中海和②表示的红海。
(3)右图中F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③表示的太平洋。
(4)图中所示的居民是阿拉伯民族,属于白色人种,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点睛】
28.马六甲 马来 苏门答腊 印度 B 石油 霍尔木兹海峡 热带沙漠气候 西亚 伊斯兰教 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分析】
考察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西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干旱的气候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详解】
(1)根据海陆轮廓,E地位于东南亚地区,E是马六甲海峡,它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通道,是东亚、东南亚前往南亚、非洲和欧洲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2)东南亚的位置特征是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故选B。
(3)波斯湾海域及其沿岸地区是世界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它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海峡,是海上石油运输队位于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
(4)读图可知,G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北回归线从这里经过,位于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全年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从亚洲分区来看,位于亚洲西部,因此属于西亚。半岛上的居民,大多信仰的是伊斯兰教居民,多数是阿拉伯人。
(5)读图,F是中南半岛,该地的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流,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点睛】
29.亚洲 非洲 红海 地中海 西奈 亚 尼罗河 一 地中海 开罗 ① 苏伊士
【分析】
考察埃及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埃及的自然环境。
【详解】
(1)读埃及图可知,埃及东北部的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C是红海,D是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A是非洲,B是非洲。
(2)图中字母E是西奈半岛,该半岛属于亚洲,埃及是地跨亚非两大洲。
(3) F代表的河流是尼罗河,该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它自南向北注入D地中海。
(4)埃及首都为开罗,位于该国东北部,尼罗河下游,其图中代码是①;从波斯湾起航驶往西欧的小型油轮,一般经过图示区域中的的苏伊士运河,该航行是条捷径,可缩短运输的路线。
【点睛】
30.波斯湾 石油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水资源 白色 伊斯兰教
【分析】
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是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西亚居民主要是白种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日本因位于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处,地壳活动频繁。据图中不同字母的位置解答。
【详解】
(1)读图可得,图中A是波斯湾,此处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2)图中B国是日本,该国家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3)C位于沙特阿拉伯,该国家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限制图中C处农业生产的关键资源是水资源,该地居民大部分以白色人种为主,该地信仰宗教主要以伊斯兰教为主。
【点睛】
31.温带大陆性气候 平原 发达 波斯湾及其沿岸 苏伊士 干季 南南合作
【分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详解】
(1)亚欧大陆南部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该地大多属于发达国家。
(2)阿拉伯半岛河流稀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本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3)D是印度洋,从蒙巴萨到鹿特丹最便捷的海上运输是经苏伊士运河的航线,蒙内铁路开通时,是南半球的冬季,蒙巴萨属于干季,此时高温少雨,我国和肯尼亚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两个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