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 学科素质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 学科素质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31 12: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8.1牛顿第一定律学科素质检测(含解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在太空中的宇航员没有惯性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B.是观察生活现象总结出来的
C.是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想象出来的
D.是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的
3.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运动员跳远 B.乘坐汽车系安全带
C.运动员投掷铅球 D.抖落雨伞上的水滴
4.如图,木块竖立在表面粗糙的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车对木块有向右的摩擦力
B.桌面对小车的支持力与小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小车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D.当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木块将向右倾倒
5.如图所示,当热气球匀速上升时,坐在吊篮中的人不慎从吊篮中漏掉一件物品.那么,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该物品的运动情况是:
A.因受重力而加速下落到地面 B.保持掉落时跟气球相同的速度继续上升
C.保持掉落时的速度下降 D.先减速上升,然后加速下降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乙物体所施的力
B.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所受的力一定为平衡力
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不可能都相同
7.小车内一细绳悬挂一小球,在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则下列四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C.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击打出去的棋子飞出后,上面的棋子落下是由于惯性
9.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举行,我国科学家王贻芳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的贡献和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B.牛顿提出: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C.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10.一列以速度 v 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 A 处有一小球.若车厢内的旅客突然发现(俯视图)小球沿如图 所示的虚线 A 点运动到 B 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是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11.下列对汽车行驶情况分析正确的(  )
A.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汽车就难以停下
B.刹车时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速度逐渐减小
C.公路上同一车道同向、同速行驶的汽车无需注意保持与前车的车距
D.汽车超载会压坏路面但对交通安全没有影响
1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B.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
C.物体在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也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是由于物体没有惯性
13.有些同学放学时骑自行车行驶太快 ,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因为(  )
A.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
C.运动快所以惯性大,因此难停下来
D.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停下来
14.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15.用手捏着一支粉笔静止于空中,现将手松开,假设在手松开的同时,粉笔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  )
A.粉笔将静止于原来位置 B.粉笔将加速落向地面
C.粉笔将匀速落向地面 D.粉笔将减速落向地面
16.抛出去的球在空中向上飞行的过程中,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如图所示,关于球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球立即停止运动,落下来 B.球继续沿原来的抛物线运动
C.球在空中静止不动 D.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结合右图可知,在汽车紧急刹车时,系安全带可以
A.增大因汽车加速行驶而造成的惯性
B.减小因汽车高速行驶而造成的惯性
C.减小因惯性对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
D.减小驾乘人员随车运动造成的惯性
18.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物体的惯性
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中是经常要加以考虑的。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来减小物体的惯性。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来增大物体的惯性。
通过上述阅读,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阅读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
(2)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
答: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通过减小飞机的_______来减小飞机的_______,使自身的_______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19.如图所示,重为600牛的人站在300牛的木块上,人拉绳使木块和人一起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人与木块相对静止。若地面给木块的摩擦力是木块给地面压力的0.2倍,不计滑轮轴心的摩擦。则:
(1)木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_____牛
(2)人受到木块的摩擦力为_____牛,方向为_____;(填“向左”或”向右”)
(3)木块除受到重力、地面支持力、地面的摩擦力外,还受到什么力?_____。
20.被细绳拴着的小球在水平面绕O点做圆周运动,轨迹图如图所示,不计阻力,某时刻细绳断,小球速度为v.
(1)过一段时间小球出现在水平面上P点(如图),速度为v',则v'______v(选填“>、<、=”),理由是:小球在水平面受到重力和___力平衡,由于不计阻力,某时刻细绳断时,小球由于具有____,将做_____运动
(2)作图找出细绳断时小球的位置,用点在轨迹图上表示.
(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题
理想实验法
理想实验法(又称实验推理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科学家们为了解决科学理论中的某些难题,以原有的理论知识(如原理、定理、定律等作为思想实验的“材料”,提出解决这些难题的设想作为理想实验的目标,并在想象中给出这些实验“材料”产生“相互作用”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按照严格的逻辑思维方法去“处理”这些思想实验的“材料”,从而得出一系列反映客观物质规律的新原理,新定律,使科学难题得到解决, 推动科学的发展。理想实验法又称推理法。初中阶段我们接触过伽利略理想实验,
如图甲所示的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填写序号)
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如图乙所示的是他画的“大炮”草图在地球上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只要这炮的威力足够大,炮弹的速度足够快,炮弹就可以围绕地球不停的转而不会掉下来。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2)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______。
(3)牛顿当年的推测已经变成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______。
(4)想想看,之前初中物理学习中,在研究什么问题时用到过理想实验的方法?请举一例______。
22.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物体的惯性
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则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中是经常要加以考虑的。当我们需要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来减小物体的惯性。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来增大物体的惯性。
(1)阅读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____有关。
(2)在本文第一自然段的叙述中较好地体现了“控制变量”这种研究方法,这一自然段所控制的是:两车受到的_____相同和两车的_____相同。
(3)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________
23.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物体的惯性
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两车的型号一样),在相同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考虑到.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来减小物体的惯性;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来增大物体的惯性.
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如图甲.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卷带装置等部分组成.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如图乙所示的弹簧,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1)阅读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_____有关.
(2)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通过减小飞机的______来减小飞机的______,使自身的______更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3)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______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
B.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刹车之后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是以不同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 反应距(m) 制动距(m)
40 7 8
50 9 13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①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摩擦,刹车后,由于_______,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车轮会发热,这是用(做功)的方法来增加车轮的内能.
②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________________s.
③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物理道理___________.
2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图所示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请在图中黑点O处作出小车在棉布上向右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________
(2)根据如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6.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物体的惯性
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中是经常要加以考虑的。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来减小物体的惯性。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来增大物体的惯性。
通过上述阅读,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A、阅读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____有关。
B、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
答: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_____来减小飞机的_____,使自身的_____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C、请你注意:在本文第一自然段的叙述中较好的体现了“控制变量”这种研究方法,这一自然段所控制是:两车受到的_____相同和两车的_____相同。
27.阅读有关科学发展的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的观点: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材料二)原子结构认识史:
科学家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研究仍在继续.但也有科学家质疑:原子内部的微粒真的无限可分吗?
(材料三)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为了更深入观察微观世界,人们不断地发展显微技术.随着科技发展,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将人类对生物的认识推进到更微观的层次……
(1)伽利略观点的研究对象是“运动的物体”,牛顿观点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物体”,比较牛顿和伽利略的观点,牛顿的研究对象除了关注“运动的物体”外,还包括了 .
(2)科学家在探索原子结构内部奥秘时,在不断的实验中重建模型,下列有关模型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模型是在实验和发现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的
B.模型一定是研究对象本身的放大或缩小,不可改变
C.建立模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
(3)显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下列属于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好处 .
A.塑料的发明使环境污染加剧
B.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便信息处理
C.手机的发明,使人们方便交流
D.高铁的应用,缩短了人们时空距离
(4)根据以上信息,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错误;
B.惯性与速度无关,只与质量有关,故B错误;
C.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故C错误;
D.当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A.牛顿第一定律是指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物体总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不受力,故是推理出来的,而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来,故A选项错误;
B.由A选项可知,是根据实验推理而来,而不是根据生活现象总结出来的,故B选项错误;
C.是根据实验推理而来,有事实依据的,故C选项错误;
D.是牛顿第一定律是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的,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运动员跳远需助跑,当起跳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是利用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乘坐汽车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的危害,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故B符合题意;
C.铅球投出手后,不再受人的作用力,由于铅球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是利用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抖落雨伞时,雨伞上的水滴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会从雨伞上落下来,是利用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
A.木块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二者保持相对静止,因此没有受到小车的摩擦力,故A错误;
B.由于小车上有木块,所以桌面对小车的支持力与小车的重力大小并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故B错误;
C.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小车的压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当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木块受摩擦力,木块下部随小车静止,而上部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木块将向右倾倒,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物体和气球一起匀速上升,如果物体脱离了气球,由于惯性,物体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又因为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上的速度越来越小,当速度为零的时候,物体开始加速向下运动.故D正确,ABC错误.
6.B
【详解】
A.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乙物体力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受力有两种情况,受平衡力和非平衡力。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当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就不发生改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平衡力作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因此,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不可能都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分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为0。
【详解】
小球随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为0,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故选B。
8.B
【详解】
A.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棋子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B选项符合题意;
C.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原来棋子处于静止状态,当用猛力打击一摞棋子中下面的一个时,下面的棋子由于受力,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会随下面的棋子飞出,在重力作用下落在它的正下方,故D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
A.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而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宇宙间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这一规律最早是牛顿发现的,称为万有引力定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并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托里拆利第一个利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详解】
火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球突然向前运动,说明火车正在减速,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故相对火车前进;球同时相对火车向北运动,说明火车向南加速(向南转弯),球由于惯性在南北方向要保持原来的分速度(为零),故相对与火车向北运动;火车同时参与两个分运动,故A符合题意.
11.B
【详解】
A.惯性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和速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
B.刹车后,汽车的速度逐渐减少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摩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公路上同一车道同向、同速行驶的汽车也需对行车间距加以限制,如果前面的车紧急刹车,后面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就容易追尾,故C错误;
D.汽车超载时,质量大,惯性大,出现交通事故不容易停下来,对交通安全影响很大,故D错误。
故选B。
12.A
【详解】
A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A正确,D错误;
BC.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是否受力等无关,故B、C错误。
故选A。
13.A
【分析】
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由于惯性,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详解】
A.由于自行车行驶的速度太快,即使紧急刹车,由于惯性,车子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故A符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刹车时不能产生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运动快,动能大,停下来所用时间较长,不是由于惯性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不能被克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关键要抓住: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14.C
【详解】
A.拍打衣服除尘,是对惯性的利用.拍打时,衣服受力改变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这样灰尘和衣服就分离了;
B.把足球射入球门,没有涉及到惯性知识,是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C.汽车限速是为了防止惯性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由于惯性车不能立即停止,降低速度可以减小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所行驶的距离,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D.跳远时快速助跑是对惯性的利用,助跑时,起跳前运动员是向前运动的,起跳后由于惯性,运动员依然向前运动,所以能跳得更远.
15.A
【详解】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因为粉笔原来是静止的,而松开手的同时,一切外力又同时消失,所以粉笔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选项A正确,故选A。
16.D
【详解】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抛出去的球在空中向上飞行的过程中,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球的速度始终不为0,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球应该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7.C
【详解】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和驾驶员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他们的惯性是不变的,汽车紧急刹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因惯性对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故C正确。
故选C。
18.质量 质量 惯性 运动状态
【详解】
(1)[1]因为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并且从短文中也可以看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所以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2][3][4]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质量来减小飞机的惯性,使自身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19.180 90 向右 人对木块的压力、人对木块的摩擦力
【解析】
【详解】
(1)[1]据地面给木块的摩擦力是木块给地面压力的0.2倍可计算出此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0.2×900N=180N;
(2)[2]人拉绳使木块和人一起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即人和木块是一个整体,所以由于此时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是180N,所以人和木块受到向左的拉力也是180N,即左边有两端绳子拉着人和木块,故据此能判断出每一段绳子上的拉力都是90N,即此时绳子向左拉人的力是90N,由于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此时人所受的绳子的拉力和木块对人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木块对人的拉力也是90N;
[3] 摩擦力方向与拉力的方向相反,为向右;
(3)[4]对此时的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即可知,此时木块除受到重力、地面支持力、地面的摩擦力外,还受到人对木块的压力和人对木块的摩擦力和绳对木块的拉力。
20.= 支持 惯性 匀速直线
【解析】
【详解】
第一空.被细绳拴着的小球在水平面绕O点做圆周运动,由于不计阻力,某时刻细绳断时,小球由于具有惯性,将按照原来的速度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过一段时间小球出现在P点的速度为v′=v;
第二空.小球在水平面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小球在绳子的拉力作用下,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而做圆周运动,由于不计阻力,某时刻细绳断时,小球失去绳子的拉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再改变,
第三空、第四空..由于小球具有惯性,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小球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五空.做PN的反向延长线,与圆相交于点M,M即为细绳断时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21.②④①③ 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人造卫星 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斜面理想实验中,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可以让小球到达水平面上时保持相同的初速度;如果斜面光滑,则小球不受阻力作用,会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然后逐渐减小斜面的倾角,发现小球仍然会达到原先释放时的高度;那么可以推断,若将斜面变为水平面,那么小球为了达到原先释放时的高度会一直运动下去;因此,正确的顺序排列为②④①③
牛顿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可靠事实),我们知道这是重力作用的效果,是石头的重力去改变石头运动方向,他从石头落回地面的距离不同,分析预测用相同的力去改变同一物体运动方向时,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运动方向越不易改变,即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较小,会落回离掷出点更远的地方。所以牛顿设想: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于是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现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制成了人造地球卫星。
第二空.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第三空.人造地球卫星
第四空.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用到了理想实验的方法:
让滑块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到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木板上,发现水平木板越光滑,滑块滑得越远,在这一可靠的事实基础上,推理出假如木板绝对光滑,滑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2.质量 牵引力 速度的变化量 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质量来减小飞机的惯性,使自身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解析】
【详解】
(1)因为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并且从短文中也可以看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因为资料中提到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空车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某一速度,而装满货物的车在较长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因此控制两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速度的改变量相同。
(3)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质量来减小飞机的惯性,使自身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23.质量 质量 惯性 运动状态 B D
【详解】
(1)根据短文知道,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由此说明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2)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样是通过减小飞机的质量的方法来减小飞机的惯性,目的是使自身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3)根据题意知道,发生碰撞前,安全带对人的拉力较小,而发生碰撞时,汽车会突然停止运动,人会由于惯性而向前运动,此时产生安全带的拉力会增大,当汽车停止运动后,安全带对人的拉力又会减小,故只有图象是B符合题意,故选B;
(4)根据题意知道,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所以,汽车突然拐弯时,为了起到安全作用,安全带不能自由伸缩,故A错误;汽车突然刹车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故B错误;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紧一些,故C错误;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会被锁住不能被拉动,故D正确,故选D.
24.滚动摩擦 惯性 0.66 汽车的速度 雨雪路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减小.汽车制动后,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摩擦力越小越不易停下来,所以要减速慢行.
【详解】
(1)汽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时,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刹车后,由于惯性,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反应时间:t1==0.63s,
t2==0.18×10?3×3600s≈0.65s,
t3=≈0.183×10?3×3600s≈0.66s
t4==0.1875×10?3×3600s≈0.68s,
t5==0.19×10?3×3600s≈0.68s,
该司机反应时间大约是:t==0.66s
(3)由表中数据可知:速度由40km/h到100km/h,对应的制动距离由8m到54m,故知:行驶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长,因此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汽车的速度.
(4)雨雪路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减小.汽车制动后,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摩擦力越小越不易停下来,所以要减速慢行.
25. D
【解析】
【分析】
先判断小车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然后根据力的示意图做出解答。
对于理想实验一定要明确,来源于实验,经过合理的推理得出。所以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合理的推论。
【详解】
(1)小车在棉布表面向右运动时,除了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如图:
(2)①②③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只有④是不可能保证其不受任何阻力作用,因此只有④是实验推论;故选D;
26.质量 质量 惯性 运动状态 牵引力 速度的改变量
【解析】
【分析】
(1)质量决定了惯性的大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根据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进行填空;
(3)认真阅读短文,从中找出两辆车的相同量和改变量。
【详解】
(1)因为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并且从短文中也可以看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质量来减小飞机的惯性,使自身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3)因为资料中提到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以及空车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某一速度,而装满货物的车在较长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因此控制两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速度的改变量相同。
故答案为:(1).质量 (2). 质量 (3). 惯性 (4). 运动状态 (5). 牵引力 (6). 速度的改变量
【点睛】
通过对此事例的探究,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7.(1)静止的物体 (2)A、C (3)B、C、D (4)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
【解析】
试题分析:(1)牛顿观点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物体”,即“所有的物体”无一例外,除了关注“运动的物体”,还包括了“静止的物体”.
(2)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模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型的性质和规律.故说法合理的是A、C.
(3)显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好处的是B、C、D.
(4)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了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
【考点定位】物理史 力与运动的关系 原子结构 显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