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30 12:4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1)了解农村改革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的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前承第7课《伟大的的历史转折》,后接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在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由此可见,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本单元乃至本册中关键的一课。?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又一次历史性的巨变,让中国人真正走向了富裕的生活,对中国影响深远,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在授课中需要结合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化,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通过阅读、理解历史材料,能够知道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史实,形成阅读、观察、处理信息的能力。
难点:结合具体史实和材料,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条件。?
学生无法做到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学生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认识是比较模糊而肤浅的。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培养历史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学会阅读历史资料,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在讨论农村生产关系在建国以来的四次调整的相关知识中,锻炼和增强表述自己想法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德州本土历史与教材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索身边历史的兴趣;通过阅读历史资料,学会在资料中提取解决问题的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丰硕成果与改革前辈“敢为天下先”改革气魄的关系,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五、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课前播放改革开放图片展。
从1978到2018,
不知不觉间,
改革开放已进入了第四十个年头。
四十年春华秋实,
四十年风雨兼程,
四十年不忘初心,
四十年砥砺前行。
“中华儿女多奇志”,
“玉宇澄清万里埃”。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部分,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过程:
我将课本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从“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和“迸发活力的‘国企人’”两个板块进行讲述,我还邀请了两位历史的见证人:一位是严宏昌,另一位是焦林杰,这是两人30多年前的老照片。由于工作繁忙,他们都无法来到我们的课堂,但是他们的事迹已经扑面而来了!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
一个村庄的位置可以有多高?安徽,小岗村,以不到100米的海拔标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高地;一枚手印的力量可以有多大?立下生死契,按下18枚红手印,释放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始动力。
40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冲破思想桎梏,唤醒沉睡的大地……
和小岗村一同载入史册的还有小岗村的18户村民和那张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第一部分】 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份珍贵的“宣言书”吧!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他们在干什么?危险不危险?
18户社员的发起人之一就是当时的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
如今,这张10多厘米见方的纸片,作为改革开放的珍贵物证,静静陈列在国家博物馆。
多么淳朴的农民!那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托孤求生、立誓为盟,做出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的呢?当时的小岗村还处在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下,请根据课本39页《相关史事》和下面两则材料,归纳农民的生产出现了哪些严重的问题呢?
材料一:当时出去要饭心里很苦恼,农民有地有田,有牛有犁有耙,为什么搞不上吃的?我们心里不服气,农民不是不会种地,按当时那个政策约束了我们。 过去喂猪不超过一头,喂鸡不超过三只。
——摘自《小岗村,严宏昌家的年关》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小岗村民们深受其害,生产搞不上去,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
带着吃一顿饱饭的简单梦想,1978年11月的一个深夜,在一间破草房里,严宏昌带着十几个农民,神情紧张地起草了那份“宣言书”,还做了口头约定:
一.我们分田到户以后,每户午秋二季所收的头场粮食,就要把国家征购和集体提留交齐,谁也不准装孬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国家、集体)
二.我们是“明组暗户”,不准任何人向上面和外人讲,谁讲谁不是人。(这是一个秘密行为)
三.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全队社员包下,还要把小孩养到18岁。(弄不好,社员要捅娄子,干部呢,得坐牢)
紧接着,大家赌咒发誓,一一按了手印。然后,严宏昌连夜将耕地和牲畜、农具按人头分到各户。
严宏昌的老伴不知道村里18个男人那天夜里摁手印时的悲壮,她只记得以前是抱着孩子没吃的愁得哭,1978年后,他们两口子要种30多亩地,经常干活累到哭。……包产到户,更到更夜到夜,几十亩地拼命干。种小麦二三十亩,水稻二三十亩,干到晚上可能天乌黑了才能回家,小孩都在家这里爬那里爬,睡得到处都是。村里人更是各显其能,种烟叶、种棉花、种花生、种果树、养猪,干什么、怎么干自己说了算。
——摘自《小岗村,严宏昌家的年关》
同学们,请根据材料分析:分田到户后,小岗村的村民们有了怎样的变化?
按下红手印的18户农民也没有想到,他们的抉择竟然极大释放了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生产力。人勤地不懒,如同释放了魔力, 1979年,小岗村获得了大丰收。
1979年小岗村主要经济指标
严宏昌高兴地说:“解决了吃饭问题,还首次交上了公粮,还清了20多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1979年的春节,小岗村人第一次不用出门讨饭。“除夕夜,家家户户杀猪宰羊,蒸白米饭,鞭炮响了一夜。”
此后的日子里,小岗村连年农业大丰收,农村大发展,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凤阳花鼓词也变了……
改革春风暖人心,家家户户喜洋洋。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屯满粮。
不光小岗村,还有一些地方也偷偷地实行了一些类似的改革。人民是改革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共产党则是改革的主心骨和领路人。中央对全国各地分田单干、包产包干等做法予以肯定和支持,统一命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国推广。于是,全国各地的人们蜂拥到凤阳学习“大包干”:没有地方睡,只能在学校的教室里打地铺;接待不过来,只能在县大礼堂重复播放录像带。那我们也来学习一下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保持集体公有不变的基础上,把土地等生产资料承包给家庭,赋予农民经营自主权,打出的粮食呢,除完成上交国家和集体定量任务外,剩余的都归自己。这是一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制度,有效破解了人民公社时代的难题。
1984年,严宏昌家里已经不愁吃穿,他寻思如何致富……开始发展工业,他办过塑料编织袋加工厂、米面加工厂、食用菌加工厂、工艺被厂……这些统称为乡镇企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从而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从1993年开始,严宏昌走上了仕途。2001年退休后的严宏昌还亲历了小岗村的土地流转: “要想致富,只有集中土地规模化生产。这不是回到过去‘大锅饭’的原点,而是一次全新的变革。” 小岗村,以土地承包制改革而出名;因土地的综合利用和流转而得到发展。
今天的小岗,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名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当年22元增长到2017年的18106元。
小岗村只是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整个中国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结合表格,你能说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吗?
冰河解封,大地开化。中国改革从农村起步,向城市延伸。说到城市呢,咱们德州也是个大城市啊!咱们德州最有名的是什么啊?
德州扒鸡名扬天下,但德州扒鸡集团这家国有企业的发展之路却是困难重重,“领航人”焦林杰身在其中,对这段改革史更是如数家珍,集团的“国企人”是怎样迸发活力的呢?我们快去探究一番吧!
德州扒鸡集团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温和式的,这从企业的名称上可以看出来,由1953的德州市蔬菜食品公司、1985年德州扒鸡食品公司、1992年德州扒鸡总公司,到 1999年成立了一家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山东德州扒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名称演变的过程就是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推进的过程。
史海探秘:从德州扒鸡集团的更名史看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请阅读材料,用笔标注,并根据材料归纳,德州扒鸡集团三次更名前后,分别碰到了怎样的困难和挑战?焦林杰等人又是怎样结合国家政策巧妙应对、创新发展的?
(资料包略)
学生们展示的过程中,结合改名史逐一解析国家的城市改革政策:

今天的德州扒鸡集团,是中华老字号企业。营销网络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生产扒鸡从当初的几万只,到目前的5000余万只。
德州扒鸡集团只是城市改革的一个缩影,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济南市历城区,它的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图表,归纳:“改革开放”四十年给国家、人民带来了哪些变化?
其实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丰硕成果的背后,都是改革前辈的艰难拓荒。面对未知的未来,焦林杰这样说:“企业需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活路,这个道理每个企业都懂。……关于今后德州扒鸡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们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
面对记者的采访,小岗村的严宏昌又说了些什么呢?(播放视频)
改革开放四十年,英雄人物万万千。他们,你认识吗?
作为学生,面对严宏昌、焦林杰这样的改革前辈,“我”也想说……说之前,让我们写一写,有备无患。加油!
(面对改革前辈,我也想说!可是和同学们的精彩发言相比,我又有些怯场,怕丢人了。还说吗?还是说说吧!)
教师升华:惟其艰难,才更需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要学习他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闯劲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智慧。
结束语:40年来,改革开放大潮滚滚向前,一个个村庄、一家家企业、一座座城市变化了模样。今天的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短短40年时间,超过7亿人口顺利脱贫。GDP总值当时只有3500多亿元,2017年总值达?827122亿元,在全球占比超过15%,是排名全球第三四五名的日本、德国、英国GDP的总和。网购消费全球之首,高铁、共享单车国际驰名……一个13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谱写出一曲气魄宏大的壮丽史诗。
202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新旧动能转换高瞻远瞩;2020,改革不停顿,整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