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宝鸡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30 17:0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宝鸡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总分150分,用时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的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能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能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真正自由的劳动将构成人的第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勤勉而高效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都特别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过程,在根本上,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然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有效,那么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出现普遍的困乏。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劳动需要技艺。
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德。一旦某人作为劳动者面开始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动,即技艺精湛的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使得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需要认真地钻研、反复地练习,探索有效的途径,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主义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发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的合作,不与他人保持团结,不积极参与既有的分工与协作,不愿作相应的奉献和适当的牺牲,那么,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社会主义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团结和社会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个体与群体之间都有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
(摘编自李义天《劳动造就美德》)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
B.
高超、精湛的技艺不仅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美德。
C.
劳动不仅是人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人之为人自由本质的途径。
D.
涂尔干部指出,劳动者将会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成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引用总书记论述,揭示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心论点。
B.
文章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
C.
文章多处引用名人的言论或观点,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D.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活要求,故需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间物质变换过程。
B.
劳动者在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技艺精湛的劳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C.
在现实的劳动要求的驱使下,劳动者更加自觉地参与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从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
D.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劳动者只有与他人团结协作,作出一定的奉献牺牲,才可能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
(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15分;4-5题,每题3分;第6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不少城市通过修法或立法纷纷跟进,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居民投放垃圾的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强制性垃圾分类的必由之路。如日本法律对乱扔垃圾和随意焚烧行为明确了判刑、处罚金或者两者并处的规定,引导居民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当下,“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大问题之一,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理解,但践行度普遍较低,更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如果没有立法强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实际效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强制是加快垃圾分类处理最有效的推动力之一,能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从而养成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如果越来越多居民按照法律规定和分类标准进行垃圾分类,自然不会对“被强制”有多大的不适感,反之,如果居民不把相关法律放在眼里,随意投放处置垃圾,就会受到强制性手段的处罚。
中国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不管你认同不认同垃圾分类,都要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不管你习惯不习惯“被强制”,都必须习惯这种方式,在法律规则面前,谁也不能成为例外。更何况,强制垃圾分类已是一种国际惯例,中国也不能例外。
垃圾分类的“强制力度”多大才合适,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具体把握,总体上应当因地而异、因城施策。比如“垃圾围城”情况严重,或者垃圾分类开展难度大的城市,“强制力度”不妨大一点,反之则可以适当小一点。同时,还应该根据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等指标确定罚款标准等,让立法执法强制力度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适应。
强制垃圾分类并非只能罚,通过奖励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比如韩国规定,奖励额度最高可达处罚金额的
80%,这有利于鼓励更多人监督垃圾分类。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应该探索更多的强制手段,最终以广大居民是否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来评价强制效果。进而言之,强制垃圾分类的法律措施不只是针对居民,相关单位以及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机构也都是强制对象,对垃圾分类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摘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二:
垃圾分类在上海市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居民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对后端处置和再利用产生积极影响,在提高垃圾处置效率、创新技术、提升附加值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垃圾分类还催生出一条绿色产业链,如湿垃圾厌氧生产沼气进行发电、生物利用等,绿色产业让垃圾处置走上快车道。
随着上海湿垃圾末端处置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湿垃圾用于沼气发电的效率也大大提升。更多湿垃圾悄然无声地转变为绿色能源,“反哺”千家万户。
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用科技手段对餐厨垃圾分解转化,形成收集、处置、再利用的垃圾分类闭环机制,日均处理餐厨垃圾近
25
吨,在减少垃圾的同时还能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料,以促进农业生产。
在上海市崇明区建设的国有首家自动化苍蝇幼虫处理湿垃圾厂于
2019

7
月底竣工,用餐厨垃圾喂养虫子的处置方式被付诸实践,垃圾处理的生物产业应运而生。据悉,这种处置既能降低垃圾处置成本,又有环保价值。
(摘自《中国环境报》,有删改)
材料三:
“我听老师讲过,15
个塑料瓶可以做一件T
恤,把有用的垃圾挑出来,会创造更大的回收价值。”这是陕西省
2018
届“中国好少年”、西安市高新二小
11
岁的小学生刘书妍对垃圾分类回收最初的印象。制作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图表分析,刘书妍在父母的帮助下最终完成了近
4000
字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西安市民有
98.4%的被调查者知道垃圾需要分类,但却有
63.1%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分类。被调查者认为分类垃圾箱太少和垃圾清运车统一清运是阻碍垃圾分类的最大原因。”
刘书妍通过社会调查提出了自己对西安市垃圾分类的建议:应该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加快垃圾清运和处理环节的彻底分离;实现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等。如今,在刘书妍的带动下,她所在的班级已开始垃圾分类。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国家立法对居民投放垃圾的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有利于开展垃圾分类降,低推行难度,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B.从刘书妍的调查报告可以推知,中国只有
1.6%的人不知道垃圾是需要分类的,但却有63.1%的人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分类。
C.中国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任何人对垃圾分类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法律规则面前,谁都不能讲特权。
D.垃圾分类的强制力度应该根据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等指标确定罚款标准等,比如发达城市的罚款标准就应高于一般城市。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借助科技的力量,我们可以变废为宝,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并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实现对千家万户的“反哺”。
B.通过立法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主要还是因为国民环保意识薄弱,广大居民没有养成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
C.前端投放、中端收集运输和末端处置三个环节如何协调配合以提高处置效率,上海在这方面已做了可资借鉴的有益实践。
D.刘书妍小小年纪就能够践行垃圾分类理念,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呼吁大家垃圾分类,值得我们学习。
6.我们该如何应对垃圾分类的挑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7-9题,每题3分;10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孙思邈①,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
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耳。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②,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④,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释: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④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充塞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
7.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判断正确的是
______
A.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
B.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
C.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
D.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
8.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释不正确的是
______
A.弱冠,古代指人们二十岁时行冠礼,标志着成年,但此时,身体还稍显弱小,还比较年少,故多称“弱冠”。
B.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兵家和墨家等。
C.谏议大夫,古代的官职,专掌议论,唐代的谏议大夫有权利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D.牲牢,古代特指祭祀时使用的牲畜,一般包括牛、羊、猪,因此又叫“三牲”。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孙思邈年轻时就很有才气,学富五车。他喜欢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
B.孙思邈不仅懂医学,而且学通数术。卢照邻认为他就像古代的庄子和当今的维摩诘圣僧。
C.孙思邈隐逸行医,从未考虑过功名。他拒绝了多位皇帝授予的官职,说明他对功名没有追求,不屈服于朝廷。
D.孙思邈历经数朝,犹如神化。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如同亲眼所见,乡里人都说他有几百岁。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②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
(二)古诗鉴赏(13分;11题4分;1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
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
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
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嘉客,
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诗以“感”入题,写景洗练生动,描写角度或仰或俯,时远时近,视觉听觉巧妙结合。
B.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烟影重重,诗人登临送目不禁遥想历史,怀人追往,感慨万端。
C.颔联远观秋风瑟瑟,叶落山凸,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杯酒对赏,慰此幽独。
D.颈联以凛冽西风,清哀画角,斜照落日,肃穆青松表达了诗人年华迟暮的悲凉。
12.诗歌的尾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错字不给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劝学》中,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______
”的君子,就要“
______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⑵《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______

______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14-17题,每题3分;18题6分;19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电视剧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审美、娱乐、情感沟通等多重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观众__________的力量也就越大。“注水剧”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__________。试想,一部收视率为2%的电视剧,收看人群就有2600多万人,一集电视剧45分钟,如果注水部分有10分钟,那浪费的时间就是2.6亿分钟。注水部分越长,被浪费的个人时间表和公共资源就越多。对电视剧制作方和播出方来说,(
):提振一时,贻害无穷。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电视整体收视情况必然__________。
国际上,减少剧集、保证单集精彩度已成为电视剧产业的共识。日剧的长度是10-12集。英剧更少,一般一年一季,一季3-9集。相比这两个国家,美剧的剧集往往较长,但由于竞争激烈,如果收视率不好,会立马遭遇“被砍”命运,这使得美剧制作追求__________。我国电视剧产业环境有自己的特点,但说到底,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国产电视剧经济效益要取得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耳闻目睹
不容置喙
火上浇油
精雕细刻
B.
耳闻目睹
不容忽视
火上浇油
精益求精
C.
潜移默化
不容忽视
雪上加霜
精益求精
D.
潜移默化
不容置喙
雪上加霜
精雕细刻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对总体收视状况本来已经令人苦恼的播出方来说,“注水剧”会对双方的品牌和信誉造成危害,不啻是一剂鸦片。
B.
“注水剧”不啻是一剂鸦片,对总体收视状况本来已经令人苦恼的播出方来说,它会对双方的品牌和信誉造成危害。
C.
“注水剧”会对双方的品牌和信誉造成危害,对总体收视状况本来已经令人苦恼的播出方来说,不啻是一剂鸦片。
D.
“注水剧”会对双方的品牌和信誉造成危害,不啻是一剂鸦片,对总体收视状况本来已经令人苦恼的播出方来说。
16.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靠好作品说话,要取得国产电视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
B.
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国产电视剧要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扎扎实实用“干货”和“硬货”赢得观众。
C.
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要取得国产电视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扎扎实实用“干货”和“硬货”赢得观众。
D.
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靠好作品说话,国产电视剧要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
17.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
小马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老师说:“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不吝赐教。”
C.
小李在国际信息竞赛中获得金牌,王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此次夺冠,为国家增了光,你真是我的高足呀!”
D.
某次读书交流会上,国学大家孙老师发言结束后,主持人说:“刚才孙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孔子想要对接舆说的话(不超过50个字)
19.请根据朱慧卿的漫画《脱贫攻坚战》,写一段文字,阐述其内容和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四、作文(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材料二:走南闯北,勤勉万事,真心系民间冷暖;走北闯南,万事勤勉,不忘百姓辛酸。
材料三:我辈军人流血用命,家国得保,百姓得安。为国而死,为民而死,军人本分,死得其所
!
--《谨言》
材料四: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习近平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出现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
800字。
高二语文答案WB202101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的阅读((9分;每题3分))
1.
C(B基本的技艺偷换成了高超、精湛的技艺;D曲解文意)
2.
D
3.
C
(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共15分;4--5题,每题3分;第6题9分)
4.
B
5.C
6.
①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并因地而异、因城施策,赏罚分明。②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积极推行,探索垃圾分类处理的有效做法,形成绿色产业链,让垃圾变废为宝。③广大居民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7-9题,每题3分;10题12分)
7.
B
8.
A
9.
C
10.
①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
②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导,用针灸治疗。圣人用最高尚的道德来调和,用人情事理来辅助。
(二)古诗鉴赏(共13分;第11题4分;第12题9分)
11.
D
12.
尾联虚写(想象)终有一天在冬日乘兴与友人一起踏雪,欣赏玉洁冰清之景。
情感表达: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酒兴诗兴高昂,虽然被贬仍旷达乐观。
结构安排:“乘兴携嘉客”照应诗题,“群玉峰”照应颔联“山争出”,使结构更加完整,诗情更为激越。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每空1分,错一个字不给分)
13.
(1)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重点字:知)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字:谀)
(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重点字:舞榭)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14-17题,每题3分;18题6分;19题8分)
14.
C
15.
C
16.
B
17.
B
18.(答案要体现孔子的思想,而不是学生的自圆其说)
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精神。
19.
内容:一块“贫困”的巨石挡住了致富之路;一位年轻干部满头大汗,手持钢钎和铁锤,正奋力凿开巨石;右边一家三口露出欣喜的表情。
寓意:干部是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带领百姓消灭贫困,走上富裕道路。
四、作文(60分)
参考立意:
①当今,仍需爱国与奉献;
②做人,应有崇高的追求;
③既要顾“小家”,更要念“大家”;
④既要“关注身边人”,更要关注“所有人”;
⑤爱国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⑥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
⑦“小家”的幸福来自“大家”情怀;
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使命)等。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