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二单元?第6课
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文回顾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三个小故事
回顾课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主要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和廉颇的高贵品质和爱国情怀。
战国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精读课文
学习完璧归赵
(1)仔细、快速地读第一个小故事,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2)从第一个故事中,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话练习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
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
到赵国
精读课文
起因
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
经过
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结果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精读理解
③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理直气壮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机智勇敢
品读语言1
精读理解
品读语言2
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聪明机智
果断勇敢
精读理解
品读语言3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国。
不畏强暴
复述课文
您要强逼我,我就和玉同归于尽。
一切都好商量!
尝试复述这个故事。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精读理解
渑池之会
故事要素
故事《渑池之会》
地点
人物
事件
渑池
秦王、赵王、蔺相如、廉颇
秦王想占赵国便宜
时间
过了几年后
蔺相如勇斗秦王
秦王吃亏,蔺被封为上卿
起因:
经过:
结果:
说话练习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后果是________。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
秦王吃亏
赵国便宜
精读理解
赵王鼓瑟
思考:
“渑池之会”上秦赵两国是打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
秦王击缶
精读理解
赵国占了上风。因为:
1.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
2.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
思考:“渑池之会”上秦赵两国是打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
精读理解
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
勇敢、随机应变
精读理解
语言:“希望您能击缶助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行动: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大义凛然
不顾个人安危
品读语言4
精读理解
负荆请罪
精读理解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结果是
将相
和一。
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
廉颇负荆请罪
很不服气
精读理解
蔺相如说的对吗?从这段话里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
品读语言5
品读体悟
语言:“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居功自傲、
个性耿直、心直口快、直截了当。
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说话练习
说一说:观察图片,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
提示: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课堂总结
回顾文中三个小故事,填写下表:
故事名称
起
因
经
过
结
果
渑池
之会
完璧
归赵
负荆
请罪
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
秦王要报复
,约楚王渑池会见。
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秦王斗智斗勇。
秦王命楚王为自己鼓瑟并叫人记录
,蔺相如以性命相拼迫使秦王为楚王击缶也叫人记录
。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被封为上卿。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课堂总结
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
将相和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秦王欺骗和氏璧
机智勇敢斗秦王
完璧归赵封大夫
智勇双全
侮辱赵王要鼓瑟
针锋相对要击缶
再立大功封上卿
维护尊严
廉颇不服欲羞辱
相如回避忍退让
负荆请罪将相和
顾全大局
以国为重
品德高尚
知错就改
精神可嘉
内容图示
渑池之会
方法渗透
本文在刻画蔺相如和廉颇时,就是选取了典型事例。
这样既能突出两人的性格特点,又能表现文章的主题。
选取典型事例
拓展延伸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先生之所以这样评价《史记》,首先是因为它的史学价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24史中的第一部史书。其次就是在古代史籍中,《史记》又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有着很高的文学成就。最后《史记》是在当时条件下的一部比较尊重历史的史书。
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
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3.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
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再见(共18张PPT)
第二单元?第6课
将相和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约前145年出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
称号: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史记》。
司马迁
司马迁祠
了解《史记》
《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了解《史记》
史
记
12本纪
30世家
70列传
10
表
8
书
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
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迹。
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
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故事背景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强大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壁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故事背景
召
臣
议
宫
献
诺
典
怯
拒
荆
罪
我会写
抄
读写学习
献
xiàn
巧记:南边有只犬。
不要少写一“横”
读写学习
相
宰相
xiàng
蔺相如和廉颇相见了。
xiāng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
强
qiáng
强迫
倔
强
qiǎng
jiàng
读写学习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攻无不克
渑池会见
理直气壮
为难
推荐
抵御
胆怯
廉颇
侮辱
鼓瑟
击缶
上卿
蔺相如
我会读
词义辨析
无价之宝:
绝口不提:
攻无不克:
指极珍贵的东西。
因回避而不说。
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整体感知
“将”指_______,
“相”指_______。
“和”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从“和”字可以推想
出什么?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廉颇
蔺相如
概括段意
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不和”到“和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写
__________的故事。
第二部分(
):写__________的故事
。
第三部分(
):写
________的故事。
1-10
完璧归赵
11-12
渑池之会
13-15
负荆请罪
读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生字、词。
3.尝试复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故事。
拓展延伸
官职,分别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大夫、卿
拓展延伸
和氏璧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所以这个字是“玉”字旁。“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种玉制成的璧,因其珍奇且来历不凡,被公认为世间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用15座城为诱饵骗取它的原因。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