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战》2课时课件(19+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8《冀中的地道战》2课时课件(19+2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30 21:55:47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www.
精品教育资料文库,上传教学资料赚钱的网站
第二单元?第8课
冀中的地道战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过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吧,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现在,我们一起重温当时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鬼子的精彩瞬间吧。
初读解题
哪位同学说一说“冀中”是什么意思?在预习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冀”是河北省的简称。
“中”中间,中部。
“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
作者介绍
周而复(1914—2004),小说家,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自幼入私塾学诗词习书法,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燕宿崖》《上海的早晨》《长城万里图》等。
背景资料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局部抗日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开始全面抗日战争,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为止。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最终取得胜利。我国已将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时代背景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战争进入困难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领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背景资料
了解背景
地道战
指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字词学习
说文解字
加一加:田+各=略
保+土=堡
象形识字:

象形字。本义为“小土山”。
说文解字

qīn
巧记:单人拉倒山,
宝盖又没点。
中间没有“竖”
说文解字


不要写成两笔。
隐蔽
变色龙善于通过改变身上的颜色来隐蔽自己。
认识多音字
mèn
闷热
cáng
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
zuān
钻石
zuàn
烦闷



宝藏
mēn
zàng
躲藏
补充词语

)计其数


)夫当关,(
)夫莫开
无(
)无(

想(
)设(

十里一(
),八里一(









初读感知
看到课文题目,我产生了疑问:“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呢?”带着这些问题读,我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快了,阅读的速度也快了。
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段话要讲什么,所以我读得更快了。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第一层(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层(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叙述了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
第三层(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课堂练习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2.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冀中人民挖了地道。
地道战留下了奇迹。
4
缩句
课堂练习
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坚强的
坚固的

堡垒
法子
毒辣的
连一连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试着回答课后练习第1、2题。
再见(共20张PPT)
www.
精品教育资料文库,上传教学资料赚钱的网站
第二单元?第8课
冀中的地道战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战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冀中人民的聪明才智吧。
课文回顾
这篇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地道?
精读课文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奇迹
—————
————————————————————
———————————————
句子赏析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情。
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全文
精读课文
这是本段的中心句。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
精读课文
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地道的位置和高度。
精读课文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地道里有许多大洞,生活设备齐全。
精读课文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生活气息很浓厚。
精读课文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
——————————————————
——————————————————
——————————————————
——————
陷坑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精读课文
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迷惑洞
孑口
精读课文
陷坑
警戒
迷惑洞
孑口
安全
精读课文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
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
句子赏析
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人民想出各种办法打击敌人。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对打击敌人的许多办法进行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与敌人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精读课文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
课堂小结
课文讲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那么这篇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呢?
先讲地道战产生的原因,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及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怎样进行通讯联络,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结构图示
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
出口
气孔
地洞
抗日战争史上

奇迹
产生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
式样
特点
打击敌人
保护自己
拓展延伸
和董必武同志七绝(其四)
朱德
黄河东岸太行陬,
封锁层层不自由。
愿与人民同患难,
誓拼热血固神州。
和董必武同志七绝(其二)
朱德
抗战连年秋复秋,
今秋且喜稻如油。
迷漫烽火黄河岸,
父老齐声话御仇。
描写抗日的诗词
课外实践
1.写一篇《冀中的地道战》读后感;
2.把你家房屋、院落的结构及特点写一写。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