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小学音乐 5.3保卫黄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小学音乐 5.3保卫黄河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31 11:5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作品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效果。
2.通过听赏、歌唱其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
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作品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向学生介绍黄河: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地称它为——母亲河。
接着下来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保卫黄河》。(播放歌曲《保卫黄河》)引入课题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光未然(1913~2002.1.28)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1940年去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 1905年6月13日(农历5月11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30日在莫斯科去世。
2、作品背景分析: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3、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长矛(máo)
咆(páo)哮(xiào)
青纱帐(zhàng)
(2)生词释义。
咆哮:黄河发出呼啸轰鸣声。
青纱帐:夏秋间长得高而密的大面积高粱、玉米等庄稼。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第二遍播放:学生跟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回顾文章,感受文章。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教师带领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对于自己在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再次细读文章,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