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3 税率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3 税率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30 13: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税率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税率(课本第10页例3)
教材分析:《税率》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在学习了折扣、成数之后的又一类百分数应用题。教材首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说明了纳税的含义以及税收的用途。四幅图分别体现了税收在国家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的作用与意义,指出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教材通过小精灵的提问,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纳税的种类以及应纳税额与税率的概念,理解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三者的关系。教学中,最困难的并不是计算本身,而是对于税种、应纳税额及税率的确定。例3 是以营业税为例,教学应纳税额的具体求法,其实质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本节课我首先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解决例3,再学习“做一做”,读题以后,让多几个学生谈谈“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理解,降低学生审题的难度,再让学生自主解答,最后对比“做一做”与例3,总结出具体纳税额要分清楚有没有免征额。
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已经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类知识。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求各种税收的应纳税额,其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我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教学目标,一.决定利用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降低难度;二.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共同探索出求应纳税额的解答方法,充分体现出老师的指导作用及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税收的作用,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会运用百分数知识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种税种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比较的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树立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会运用百分数知识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难点:应用税收知识,辨别、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迁移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前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口答,复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
1.100的3%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吨?
3.70万元的20%是多少万元?
探索新知。
探究点一:税率相关知识?。
1.结合第10页的4幅图,顺利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很顺利的引入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学生谈谈从图里看到了什么。
老师:国家把城市规划得这么漂亮,民生也搞得这么好,科技日渐发达。要搞建设,需要大量的金钱,这些钱从哪里来呢?这需要纳税。今天我们来学习税率。(板书课题:税率)
(2)紧接着介绍税收的作用,教育学生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2.学生按以下题纲自学课本:
你知道哪些纳税项目?
你能根据应纳税额、税率的概念用公式表示出应纳税额、税率、各种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老师做好板书整理。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各种收入×税率= 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税率=各种收入
(二).探究点二:探索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纳税、应纳税额和税率等专业术语,并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出应纳税额的解法。]
教学例3。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网
2.?结合例3,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营业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营业税、什么是应纳税额。?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3。2
3.小组合作学习:
A.认真思考,试着列出算式。
B.小组之间互相说说列式的依据是什么。育cnjy.com
4.小组汇报解题过程,集体订正。
30×5%=1.5(万元)
5.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分析那个是收入,哪个是税率。
(三)探究点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对例3进行扩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税收的复杂性,明白具体的纳税额要仔细分析。]
1.出示课本“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多请几个同学谈谈“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帮助学生审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集体订正。
5.对比例3与“做一做”,总结出具体纳税额要分清楚有没有免征额。
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填一填。(进一步巩固、熟悉纳税和税率这两个概念)
(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 ),把( )或( )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税率是( )与( )的比率。
2.判断。
(1)纳税不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 )
(2)某歌星举办个人演唱会,共收入120万元,按20%缴纳税款,这位歌星应缴纳税款24万元。 ( )
(3)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应交税:3000×20%=600(元)。 ( )
3.课本第14页第6题。
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李叔叔买福利彩票中了12万元,按规定应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李叔叔实际得到多少万元的奖金?
5.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
(1)华润超市8月份的营业额是1400万元,交了70万元的营业税,营业税的税率是( )。
A.1400÷70 B.70÷1400 C.1400×70
一辆轿车标价10万元,国家税法规定,应按10%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爸爸买这辆车实际花了( )万元。
A.10+10×10% B.10-10×10% C.10×10%
(3)根据新个税规定,个人收入在3500——5000元之间,超过3500元的部分应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阮老师的月收入为4000元,阮老师税后的月收入是( )
A.4000-4000×3%
B.4000-(4000-3500)×3%
(4000-3500)×3%
6.课本第14页第11题。
小丽家买了一套售价为32 万元的普通商品房。他们选择一次性付清房款,可以按九六折优惠付款。
打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元?
买这套房子还要按照实际房价的1.5%缴纳契税,契税是多少元?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进行回忆、归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把握,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堂小测。
[设计意图:通过小测,以此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7%缴纳营业税,这家公司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作业布置。
妈妈买了一瓶售价为100元的化妆品,其中消费税大约占售价的25%。妈妈为此支付消费税大约多少元?
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建设税,如果一间饭店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4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板书设计:
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30万元——收入
5%——税率
求营业税——应纳数额
根据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30×5%=1.5(万元)网 5%555555
答: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是1.5万元。
税率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税率=各种收入
教学反思:
《税率》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在学习了折扣、成数之后的又一类百分数应用题。税率问题平时学生接触不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对这一内容特别感兴趣。本节课我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开展。第一环节是课题的导入。通过4幅图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感受税收在国家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的作用与意义,指出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第二环节是结合情景,探索新知。让学生根据提纲自学,了解纳税的种类以及应纳税额与税率的概念,理解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三者的关系。然后运用税率知识,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互相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解决例3,引导学生总结,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注意分析哪个是收入,哪个是税率。再学习“做一做”,读题以后,让多几个学生谈谈“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理解,降低学生审题的难度,再让学生自主解答,最后对比“做一做”与例3,总结出具体纳税额要分清楚有没有免征额。第三环节是课堂练习。本节课我能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巩固练习,体现出由浅入深,既有基础知识,也有提高练习,练习的形式也多样性,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总结,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谈他们的收获。最后一环是小测,通过小测,发现本节课掌握情况良好。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能紧扣教学重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税种就有不同的税率,即使只是个人所得税这一项,因收入的高低不同,所适用的税率也不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辨别、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课堂氛围良好,许多学生都能大胆举手回答,主动参与,积极探讨。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应纳税额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