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六(下)第2单元《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六(下)第2单元《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31 15:3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快乐读书吧
这个单元我们一起漫步在世界名著花园,与名著相约。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哪些名著朋友吗?
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
——[法国]卢梭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小说。
——[意大利]卡尔维诺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阅读相同的一部作品,收获与感受可能也不尽相同。
任选本单元读过的一部名著,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推荐新朋友
选择其中的任意一本,写一篇推荐语。
爱丽丝漫游奇境
掉下兔子洞
爱丽丝挨着她的姐姐坐在河边,由于无事可干,开始觉得没劲。她对姐姐正在阅读的书瞧了一两眼,可是书上既没有图画,也没有对话。爱丽丝觉得:“一本书既没有图画,又没有对话,那有什么用处呢?”
因此她自己在心里琢磨着(她尽可能这么做,因为这炎热的天气把她弄得昏昏欲睡,呆头呆脑),编一个雏菊花环的乐趣,是不是值得她不怕麻烦,爬起身来,去一朵一朵地采摘雏。这时候,突然有一只粉红眼睛的大白兔跑到她跟前来。
这件事并不令人非常惊讶,爱丽丝听见大白兔自言自语地说:“哦,天哪!哦,天哪!我要迟到啦!”她也不觉得很奇怪。(她事后再想想,才觉得自己对这件事本来应该感到特别,但是当时这一切似乎都非常自然。)不过,大白兔这时候竟然从它的背心口袋里掏出一块表来,瞧瞧时间,然后匆匆跑掉。爱丽丝便马上站了起来,因为她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自己过去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只兔子有背心口袋,也没有看见过从那口袋里会掏出一块表来,她感到奇怪得不得了,便跟踪追击。跑过田野,正好及时赶到,看见它一下子跳进篱笆下面一个大兔子洞里去了。
一转眼工夫,爱丽丝便跟着它跳了进去,却想都没想一下,自己究竟怎样才能再跑出来。
兔子洞像一条隧道那样笔直向前,走过了一段路以后,却忽然向下倾斜,斜得那么突然,爱丽丝根本来不及想到停住脚步,便发现自己好像正在一口非常深的井里往下掉。
那口井如果不是非常深的话,那就是爱丽丝掉下去的速度非常慢,因为她一面往下掉,一面还有足够的时间东张西望,并且猜想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起初,她打算往下看,想弄清楚自己要落在哪儿,但是下面太黑了,什么也看不见。然后,她打量了一下四面井壁,只见四周全部是碗橱和书架;她看到东一处西一处的挂钉上挂着地图或者图画。她身子经过的时候,顺手从一个书架上取下一只瓶子,上面贴着标签“柑橘酱”。可是叫她十分失望的是,那是只空瓶。她不想把空瓶扔下去,怕这样会把下面的什么人砸死,因此,在她往下掉又经过一个碗橱时候,她设法把空瓶放到碗橱里面了。
“好呀!”爱丽丝心里想,“经过这样一次往下掉,以后从楼梯上翻滚下去就能不当一回事了!家里的人全都会觉得我是多么勇敢呀!哼,即使我从屋顶上掉下来,对于这件事我决不说一个宇!”(这一点很可能是真的。)
(选自刘易斯·卡罗尔著、王永年译:《爱丽丝漫游奇境》,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版)
你觉得爱丽丝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爱丽丝漫游奇境
怎样通过阅读感受名著魅力?
(1)结合写作背景。读名著之前,了解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鲁滨逊漂流记》背后鲜明的时代烙印,《骑鹅旅行记》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汤姆·索亚历险记》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讽刺,《爱丽丝漫游奇境》对现实的嘲弄,都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
(2)写感触。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可以结合鲁滨逊的经历和他的形象特点,写一写你的感受。
(3)做摘抄。看到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标注下来,以此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4)画思维导图。如果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人物关系图谱,以便在后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
制定阅读计划,做好阅读记录
《爱丽丝漫游奇境》
《汤姆·索亚历险记》
《鲁滨逊漂流记》
《骑鹅旅行记》
2-3个星期
五个星期左右
1
3
2
4
形式:阅读记录卡、
读书日记
内容:读的内容、
读后感受、
联想和疑问等。
阅读记录卡
{16D9F66E-5EB9-4882-86FB-DCBF35E3C3E4}阅读时间
年 月 日
时长
书名
作者
总字数
阅读数量

书中主要人物
人物:
他(她)是一个 的人
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感受
想法:
疑问:
阅读伙伴
自己评价
好书推荐
高尔基的《童年》
作品简介
《童年》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