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衔接辅导-8#议论文之文体知识 讲义+拓展提升练习(教师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寒假衔接辅导-8#议论文之文体知识 讲义+拓展提升练习(教师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30 18:01:13

文档简介

学科辅导讲义(学案)
授课模块 诗歌练习 议论文之文体知识
教学目标 熟悉议论文文体特征
【导入】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摘自余光中的《寻李白》 【练习】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别江楼橘柚香”,直叙其事,并交代了地点和季节。 B、“江风引雨入舟凉”,写出了诗人迎风沐雨的畅快。 C、诗人想象,朋友不久就要到达潇湘,那时夜泊江上,孤月高悬,两岸猿啼声声入梦。 D、末句的“长”字写猿声,使人想起《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请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导入】 白马非马 客方:可以说白马不等于马吗? 公孙龙:可以。 客方:为什么? 公孙龙:“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方面的规定,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说,对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规定的结果,白马与马也是不同的。 客方:有白马,不可以说是没有马。既然不可以说是没有马,那么白马不就是马了?既然有白马称为有马,那么为什么白色的马就不是马呢? 公孙龙:如果要求得到“马”,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要求;如果要求得到 “白马”,黄马、黑马就不能满足要求了。假使白马就是马,那么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便完全一样了,但是,如果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没有区别 ,那么,为什么黄马、黑马有时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呢、既然可以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这就明显地说明要求得到“马” 与要求得到“白马”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同样一匹黄马或黑马可以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这就是说明原来“白马乃马”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白马区别于马”,这是清楚不过的事理。 客方:照您的意思看来,马有了颜色就不同于马了。可是世界上没有无颜色的马,那么,能说世界上有颜色的马都不算是马了吗? 公孙龙:马本来有颜色,所以有白马。假使马没有颜色,就只有“马”而已 ,怎能称它为白马?但是,规定马是白色的马就与“马”有区别了。所谓白马,是马限定于白色的,限定于白色的马自然与马是有区别的,所以说 白马非马。 客方:马,是不受“白”限定的马;白,是不受“马”限定的白。把白与马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而相与限定,变成一个新的概念来称呼不受限定的概念,这当然是不可以的。所以,认为白马不是马,是不对的。 公孙龙:照您看来,有白马就是有马,但是,能够说“有白马就是有黄马”了吗 ? 客方:当然不可以那样说。 公孙龙(答难者再说):既然承认了“有马区别于有黄马”,就是把黄马与马区别开来了,这就是说黄马非马了;既然把黄马与马区别开来,反而要把白马与马等同起来,这不就是叫飞鸟沉到水里飞翔而让棺与椁各在西东 那样好笑吗?这是十足的逻辑混乱。 公孙龙:认为有白马不能说是没有马,这是不去考虑“白马”而就马形来说 的。但是,“白马”却是与马相结合「而不能分开」的概念,因此,作为白马的概念不能称为马。所以,称为“马”的,仅仅是以马形而称为马, 而不能以白马称为马。因此,称为马的概念,是不能作为任何一匹具体有色之马的概念的。 白色并不限定于哪一种事物的白,具体事物对“白”来说并不妨碍作为“白”的本质,因而可以忽略不计。白马,则是限定于白色的马。限定于具体事物的白(如白马)是与抽象的、一般的“白”有区别的。「同样的 理由」,“马”,是不限定于哪一种颜色的,所以,黄马、黑马都可以算数;白马,只限定于白色的马,黄马、黑马都因具有与“白马”不同的颜 色而不能算数。所以仅仅只有白马才能算数「换言之,只有白马才能答应 “白马”的概念,黄马、黑马都不能答应“白马”的概念」。不加限定的 概念与加以限定的概念是有区别的。所以说白马与马是有区别的。                  古龙这样说过:白马非马,女朋友不是朋友。是对这句话的最好理解。 【知识梳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一、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定义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分类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有的只具备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论据定义用来证明观点、看法、态度的材料(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分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谚语、原理、定律等。论证定义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详见下表“论证方法及作用”)
1.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明确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二、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证方法定义答题格式举例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将×××和×××加以比较,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第④段列举了雪松被雪压弯的事例后,又列举了梧桐有的枝条被雪压断的例子,构成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举出×××的例子来论证×××的论点,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从容淡定》:第⑦段列举胡适的例子证明了论点“从容淡定是人应该具备的情怀和精神境界”。引用(道 理)论证①名人言论、道理、古语、谚语、俗语等。 ②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有揭示,如“某某曾说过”等。引用×××的话来论证×××的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从容淡定》:第②段“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里引用古人的话,来证明“从容”和“淡定”的心性情怀。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把×××(论点)比作×××(喻体)来展开论证,使论点更加鲜明生动。培根《谈读书》:将人的天生才干比喻成自然花草,将读书比喻成修剪移接之术,以此来论述读书可补天然之不足的观点。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四、语言特色 准确性 严密性特点: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③判断和推理严密,逻辑性强。 作用: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生动性特点: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 作用:从修辞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性和感彩。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彩。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2分) 1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 1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4分)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1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3分) 【过关练习】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11.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3分) 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3.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3分) 14.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3分)学科辅导讲义(教案)
授课模块 诗歌练习 议论文之文体知识
教学目标 熟悉议论文文体特征
【导入】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摘自余光中的《寻李白》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别江楼橘柚香”,直叙其事,并交代了地点和季节。 B、“江风引雨入舟凉”,写出了诗人迎风沐雨的畅快。 C、诗人想象,朋友不久就要到达潇湘,那时夜泊江上,孤月高悬,两岸猿啼声声入梦。 D、末句的“长”字写猿声,使人想起《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案】B 【解析】该题综合考查文意把握,意境欣赏,形象鉴赏,情感体悟。B项,“写出了诗人迎风沐雨的畅快”不对,从整首诗歌来看诗人的心情是孤独、凄凉的,诗句中“凉”字也说明了这一点。 (2)请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传达出诗人给友人送别时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内容的理解及情感体悟能力。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一切景语皆情语。解答此题,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景物特点,体悟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本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给友人送别时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导入】 白马非马 客方:可以说白马不等于马吗? 公孙龙:可以。 客方:为什么? 公孙龙:“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方面的规定,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说,对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规定的结果,白马与马也是不同的。 客方:有白马,不可以说是没有马。既然不可以说是没有马,那么白马不就是马了?既然有白马称为有马,那么为什么白色的马就不是马呢? 公孙龙:如果要求得到“马”,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要求;如果要求得到 “白马”,黄马、黑马就不能满足要求了。假使白马就是马,那么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便完全一样了,但是,如果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没有区别 ,那么,为什么黄马、黑马有时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呢、既然可以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这就明显地说明要求得到“马” 与要求得到“白马”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同样一匹黄马或黑马可以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这就是说明原来“白马乃马”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白马区别于马”,这是清楚不过的事理。 客方:照您的意思看来,马有了颜色就不同于马了。可是世界上没有无颜色的马,那么,能说世界上有颜色的马都不算是马了吗? 公孙龙:马本来有颜色,所以有白马。假使马没有颜色,就只有“马”而已 ,怎能称它为白马?但是,规定马是白色的马就与“马”有区别了。所谓白马,是马限定于白色的,限定于白色的马自然与马是有区别的,所以说 白马非马。 客方:马,是不受“白”限定的马;白,是不受“马”限定的白。把白与马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而相与限定,变成一个新的概念来称呼不受限定的概念,这当然是不可以的。所以,认为白马不是马,是不对的。 公孙龙:照您看来,有白马就是有马,但是,能够说“有白马就是有黄马”了吗 ? 客方:当然不可以那样说。 公孙龙(答难者再说):既然承认了“有马区别于有黄马”,就是把黄马与马区别开来了,这就是说黄马非马了;既然把黄马与马区别开来,反而要把白马与马等同起来,这不就是叫飞鸟沉到水里飞翔而让棺与椁各在西东 那样好笑吗?这是十足的逻辑混乱。 公孙龙:认为有白马不能说是没有马,这是不去考虑“白马”而就马形来说 的。但是,“白马”却是与马相结合「而不能分开」的概念,因此,作为白马的概念不能称为马。所以,称为“马”的,仅仅是以马形而称为马, 而不能以白马称为马。因此,称为马的概念,是不能作为任何一匹具体有色之马的概念的。 白色并不限定于哪一种事物的白,具体事物对“白”来说并不妨碍作为“白”的本质,因而可以忽略不计。白马,则是限定于白色的马。限定于具体事物的白(如白马)是与抽象的、一般的“白”有区别的。「同样的 理由」,“马”,是不限定于哪一种颜色的,所以,黄马、黑马都可以算数;白马,只限定于白色的马,黄马、黑马都因具有与“白马”不同的颜 色而不能算数。所以仅仅只有白马才能算数「换言之,只有白马才能答应 “白马”的概念,黄马、黑马都不能答应“白马”的概念」。不加限定的 概念与加以限定的概念是有区别的。所以说白马与马是有区别的。                  古龙这样说过:白马非马,女朋友不是朋友。是对这句话的最好理解。 【知识梳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一、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定义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分类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有的只具备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论据定义用来证明观点、看法、态度的材料(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分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谚语、原理、定律等。论证定义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详见下表“论证方法及作用”)
1.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明确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二、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证方法定义答题格式举例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将×××和×××加以比较,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第④段列举了雪松被雪压弯的事例后,又列举了梧桐有的枝条被雪压断的例子,构成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举出×××的例子来论证×××的论点,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从容淡定》:第⑦段列举胡适的例子证明了论点“从容淡定是人应该具备的情怀和精神境界”。引用(道 理)论证①名人言论、道理、古语、谚语、俗语等。 ②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有揭示,如“某某曾说过”等。引用×××的话来论证×××的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从容淡定》:第②段“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里引用古人的话,来证明“从容”和“淡定”的心性情怀。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把×××(论点)比作×××(喻体)来展开论证,使论点更加鲜明生动。培根《谈读书》:将人的天生才干比喻成自然花草,将读书比喻成修剪移接之术,以此来论述读书可补天然之不足的观点。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四、语言特色 准确性 严密性特点: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③判断和推理严密,逻辑性强。 作用: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生动性特点: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 作用:从修辞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性和感彩。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彩。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2分) 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1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 1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1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4分)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13.示例一: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示例二: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1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3分) 14.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过关练习】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11.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3分) 文章先提出中国山水画具有意境美的观点;再分别论述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空灵之美、外象之美、诗意之美;最后指出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自然之妙,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举例论证。举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营造出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3.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3分) 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诗情与画意交融;③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 14.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3分) 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外象和诗意之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的交融。②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感悟造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