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了解溶液的组成与特征,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2.过程与方法:亲身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会实验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体验亲身参与探究和获取成功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1.溶液的特征与组成。
2.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三、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生活中,把有甜味的白糖加入到无味的水中,发现白糖消失了,水却变甜了,说明白糖在水中被溶解了,形成了糖水。糖水由白糖和水组成,所以它是混合物。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情况?
[合作探究]
一、溶液
活动1:把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采取哪些措施可使上述实验中的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快一些?
活动2:把少量碘加入酒精中,用玻璃棒搅拌,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上述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归纳:
溶液中的相关定义。
溶液的组成。
3.溶液的特征。
4.溶质与溶剂的判定。
⑴当固体、气体溶解在液体中时,溶质是固体与气体,溶剂是液体。
⑵当液体溶于液体中时,一般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但其中一种是水时,不论水的量为多少,它均为溶剂。
水是最常见也是较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等。
5.溶液的读法。
⑴一般读成“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白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读成白糖的水溶液。
⑵溶剂是水时,经常省略。如:食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简称食盐溶液或食盐水。
⑶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指水。如: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溶剂是水。
思考:
⑴果汁能溶于水,果汁是溶质吗?
⑵河水能养鱼,冷却后的开水不能养鱼。这说明河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它是溶质吗?
二、悬浊液、乳浊液
阅读课本P28。
归纳:悬浊液:
乳浊液:
活动:按课本P28表格中内容进行实验。
讨论: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小结]
物质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不同点 形成微粒
本质特征
相同点
举例
[随堂检测]
1.将少量菜油、醋、蔗糖、胡椒粉、味精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 形成悬浊液, 形成乳浊液,
形成溶液。
2.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
汽水 碘酒 食盐水 75%的消毒酒精
溶质
溶剂
3.判断正误。
⑴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⑵溶液都是透明、澄清、无色的。( )
⑶给农作物施的肥料是可溶性的,那样才更易被根吸收。( )
⑷清澈的河水是溶液,雨后浑浊的河水是悬浊液。( )
4.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黄河水 B.液氧 C.矿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