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30 22:2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大运河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水殿龙舟事”指什么?
“共禹论功不较多”是什么意思?
新课导入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目标要求: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培养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4.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影响
难点: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

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
建立:
建立者:
建立方式:
定都:
581年
隋文帝(杨坚)
外戚夺权
长安
新知探究
01
隋的统一
2.隋的统一
建立:
方式:
意义:
隋的统一
建康
南京
长安
西安
















隋灭陈路线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7年,隋灭后梁。
589年,隋灭陈,
南北重归统一。
589年
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的统一的原因
主观上
客观上
探究
答疑
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1.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2.隋准备充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隋文帝在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
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含嘉仓示意图
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尽道隋亡为此河,
运河悠悠连今古。
——隋朝大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
江南北国脉相牵,
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
大河头尾是家川。
——《七绝·大运河》
史料链接
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2时间:
3人物:
4规模: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
隋炀帝
三点
四段
五河
隋朝大运河
海河
涿郡(北京)
永济渠
长安
洛阳
黄河
通济渠
淮河
长江
邗沟
江南河
余杭(杭州)
钱塘江
积极: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局限性: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活动
探究
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繁荣,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人力资源)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5.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炀帝时为什么要耗费
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通大运河?
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
(
)多公里
三点:
四段:
五河:
1、目的:
2、在位皇帝、开凿时间:
3、概况:
4、地位:
5、作用: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
隋炀帝,605年
2000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扬州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的一部分)
大运河扬州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
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
,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思考:有何弊端?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先在各郡设置中正,其职权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
魏晋的选官制度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的依据是什么?依靠门第做官有哪些弊端?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是什么?描述科举制创立的过程。
史料研读: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4.意义:
想一想:
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科举制创立前,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
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淮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州观赏。
杨坚建立隋朝
开凿大运河
隋灭陈
统一全国
隋朝灭亡
一个短暂,却灼灼其华的王朝!
设立进士科
创立科举制
581年
589年
605年
618年

隋朝的灭亡
四、隋朝的灭亡
合作探究: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工程
征调人数
605年
营建东都洛阳
每月役丁两百万人
605年
开通济渠
百余万
605年
开邗沟
十余万
607年
修长城
男丁百余万
赋役繁重,刑法苛暴
——整理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四、隋朝的灭亡
合作探究: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军事行动
结果
607年
征林邑
士卒死亡十之四五
607年
征吐谷浑
死者过半
613年
征高丽
共征发兵卒、役夫三四百万
614年
征高丽
615年
征高丽
穷兵黩武,战争频繁
——整理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四、隋朝的灭亡
合作探究: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整理自七下《中国历史》
他(隋炀帝)还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时间: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朝统治根基不稳固
618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唐·罗隐
盛极一时的隋朝仅仅二世而亡,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①成由勤俭败由奢。
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C221
秦朝建立
618
隋朝灭亡
220
东汉灭亡
581
隋朝建立
秦朝灭亡
BC207
38年
14年
25
西汉灭亡
根据所学,比较秦朝和隋朝的异同点。
对比分析:
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
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了科举制。
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的。
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
w
隋文帝
隋炀帝
开创科举
完成统一
开通运河
残暴统治
顺应时代趋势
残暴统治


隋朝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完善科举
2.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
C.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当堂练习
1.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是在
A.581年杨坚
    B.589年杨坚
C.605年杨广     D.618年杨广
B
C
3.隋朝的历史作用是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4.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6.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A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