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标题
直角坐标平面内的运动(第2课时)
所属学科
数学
适用年级
七年级
对应教材
教材版本:
七年级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
第几册:
第二册
,
覆盖范围
第
十五第二节
单元,单元名称:
直角坐标平面内的运动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数学》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节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的第2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形结合的平台,是学生学习函数和平面解析几何的必要基础。第1课时,学习了在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的距离,第2课时进一步用点的坐标变化描述点的的运动,建立起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上下左右平移运动的坐标的关系。
学生分析
本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良好。其中部分学生有着积极的思维能力,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最基础的题目。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不难理解,通过导学稿,学生们对于知识点和概念预习良好,课堂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自我总结规律,并能够主动寻求解题方法,独立完成解题。
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设计
(参考总课题组2012年课题通讯)
说明:请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清楚地描述你希望学生在经过本阶段的学习后所能达到的具体目标。
目标1:掌握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平移前后的对应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目标2:通过对具体点的平移运动的研究,得到用点的坐标变化描述点的平移运动的一般结论,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方法;
目标3:通过对点的平移运动与坐标的变化关系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知识维度
教学内容
认知纬度
情感维度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注意
体验
感受
领悟
审美
概念性知识
1、平面坐标系内平移前后对应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
√
√
程序性知识
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方法
√
√
√
元认知知识
3、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
√
√
互动反馈技术[按点]问题设计与教学策略
说明:每个问题结合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设计,写清楚每个“按点”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不同反馈情况配合什么样的教学过程与策略;与教学目标定位之间的关系。
注:预设按点内容,要写清楚题干或选项内容;现设可以通过课堂生成内容。引导类按点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反馈后的调学把学生的学习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按点1
√预设
○现设
题干设计:已知点A(-2,5)、B(-2,-3),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
)(按点1)
选项设计:
(A)0;
(B)2;
(C)4;
(D)8.
问题类别:学情调查
问题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两点距离的认识。
反馈前后的教学过程设计:巩固第1课时的学习内容
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巩固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两点距离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按点2
√预设
○现设
题干设计:已知线段AB=2,且AB∥x轴,若点A的坐标为(3,-2),则点B的坐标(按点2)
选项设计:
(A)
(3,0)
(B)
(3,0)或(3,-4)
(C)
(1,-2)
(D)
(1,-2)
或(5,-2)
问题类别:学情调查
问题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两点距离的认识。
反馈前后的教学过程设计:巩固第1课时的学习内容
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巩固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两点距离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按点3
√预设
○现设题干设计:
选项设计:
问题类别:○学情调查或前测
○认知引导(形成性)○终结评测
问题设计意图:
反馈前后的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题干设计:
如图,将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三个顶点坐标是(
)
(A)
(2,2)(3,4)(1,7)
(B)
(-2,2)(4,3)(1,7)
(C)
(-2,2)(3,4)(1,7)
(D)
(2,-2)(3,3)(1,7)
问题类别:终结评测
问题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于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反馈前后的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掌握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平移前后的对应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说明:清晰地描述教学步骤以及相应的活动序列。请注意体现教学活动与框架问题的针对性并说明各活动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同时注明上述不同按点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目标指向第一阶段(一)复习旧知,预备新知
直角坐标系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两点的距离: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
平行于轴的直线上的两点A(,)、B(,)的距离是
|-|;
平行于轴的直线上的两点C(,)
、D
(,)的距离是
|-|
.
练习
1、已知点A(-2,5)、B(-2,-3),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
)(按点1)
选项设计:
(A)0;
(B)2;
(C)4;
(D)8.
2、已知线段AB=2,且AB∥x轴,若点A的坐标为(3,-2),则点B的坐标(按点3)
选项设计:
(A)
(3,0)
(B)
(3,0)或(3,-4)
(C)
(1,-2)
(D)
(1,-2)
或(5,-2)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角坐标平面内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是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进行点拨。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
学生使用按按按进行选择。
学生使用按按按进行选择。
白板演示
按点1
白板展示
按点2
白板展示
目标指向1
目标指向1
目标指向1
第二阶段(二)、微视频、导学稿预学习内容(回家完成)
1、问题
将点A(-3,3),B(4,5)分别作以下平移,并在图上标出平移后的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2、操作
将A(-3,3)向右平移5个单位;
将B(4,5)向左平移5个单位;
将A(-3,3)向上平移3个单位;
将B(4,5)向下平移3个单位。
3、归纳
一般地,如果点M(,)沿着与轴或轴平行的方向平移
(>)个单位,那么
向右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向左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向上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向下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4、作业
(1)点P(4,-2)
向左平移7个单位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2)点Q(-3,-1)向上平移5个单位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3)点M(-6,-4)
向
平移
个单位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3,-4);
(4)点N(-1,5)向
平移
个单位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1,0)。
(5)如图,将△ABC先左平移6个单位得到△A1B1C1,再将△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A2B2C2,写出各个三角形的顶点的坐标。
(三)、微视频、导学稿预学习交流反馈
归纳
一般地,如果点M(,)沿着与轴或轴平行的方向平移
(>)个单位,那么
向右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向左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向上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向下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口诀
左右平移,纵不变,横坐标左减右加,;
上下平移,横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
交流预习作业导学稿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再进行微视频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平移前后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所得,总结平移前后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及口诀。
教师点评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导学稿上进行操作,学生将答案填写于导学稿,再通过微视频进行答案的矫正
学生通过操作,以及微视频的观看学习,再自我总结规律
学生完成导学稿预习作业
学生交流
学生大声朗读口诀,熟读熟记口诀。
学生交流微视频展示问题
微视频中形象直观地展示点的移动过程。
微视频展示规律轮廓
导学稿展示
白板展示归纳轮廓
白板展示
白板展示目标指向1、2
目标指向1、2
指向目标1、2
目标指向1、
目标指向1、2
目标指向1、2
目标指向1
第三阶段(四)例题讲解
练习巩固
例题讲解
例1: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点A(-2,-3)、B(-2,4),将点A向右平移7个单位到达点C,
(1)求A、B两点的距离;
(2)写出点C的坐标;
(3)判断△ABC的形状。
练习巩固
1、选择题
如图,将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三个顶点坐标是(
)
(A)
(2,2)(3,4)(1,7)
(B)
(-2,2)(4,3)(1,7)
(C)
(-2,2)(3,4)(1,7)
(D)
(2,-2)(3,3)(1,7)
2、探究题
练习3、已知点A(0,0)、B(2、3)、C(2,4)、D(5,5)、E(1,4)、F(0,6)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线段AB、CD、和EF
(2)将线段平行于x轴(或y轴)的方向平移一个单位,叫做将线段走1步,设定线段AB、CD和EF中有一条不动,通过平移其余两条后将它们首尾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时如何平移可使完成任务所走的总步数最少?如果三条线段都动,最少走几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完成导学稿上答题过程,然后教师点评学生作业
练习
教师对部分学生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先自行思考,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最后选择最优方案进行点评。
学生思考并自我解决问题,然后回答交流。
学生思考完成
学生使用按按按进行掌握程度评测
学生先自行思考然后交流讨论,并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展示
白板展示
数形结合
白板演示解题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白板展示点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的运动
并且展示运动后坐标的位置和三角形的大小形状
白板展示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完成题目
目标指向1、3
目标指向1、3
目标指向1、3
目标指向1、3
第四阶段(五)归纳小结,交流感受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并小结白板目标指向1、2、3第五阶段(六)作业布置
巩固新知分层作业布置
练习册15.2(2)
必做题:第1、2、3(1)(3)、4题
选做题:3(2)题白板展示
教学反思
(一)按点的作用
1、按点设计对应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测量
整堂课结构清晰,以三个按点为主线,基本覆盖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按点1、2考察学生前一阶段知识理解和掌握,为之后的学习进行铺垫;按点3则是以课题为抓手考校了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
2、按点反馈有效体现学生真实水平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有“惊”有“喜”,例如按点3的回答,学生既表现出了一定的掌握度,更有一些学生不盲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虽然花的时间比别人多,可是还是坚持选出了自己的答案。按点既起到了导学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促进学生思维的作用。互动反馈技术的引入不仅仅是课堂效率的提高,更有学情反馈的真实性。
3、按点反馈及时帮助调整课堂进程
虽然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进行了详尽仔细的文本分析和学生学情分析,然后再预设教学重难点。但这些分析也只是教师的估计而已,尤其是学情方面,只能依靠教师对学生的大致了解,并不十分科学。但引入了互动反馈技术的语文课堂却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重难点。如本堂课中的按点1,学生回答情况统计如下:
在教师的预设中,教学目标1是不作为重难点的,预期学生通过复习,基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按点1的及时反馈就体现个别同学课前复习不充分,也还有一些同学即使复习了却仍旧存疑。在课堂上,教师就及时调整进度,放缓脚步,让回答正确的同学来“帮一帮”他们。一方面,解决了这些同学的存疑;另一方面,依托按点,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评测环境中,老师的提问慎重了,说的少了,学生说的多了,被打断的少了,不再是以往的填空式回答,取而代之的是小作文式回答。本堂课中学生的回答时间更长了,频率更高了。同时,学生的回答质量,即整理信息,积累知识,表达能力等也都有所提高。
(二)微视频的作用
1、微视频提高课堂有效性
微视频《直角坐标系中点的运动》这一知识点在课前让学生自学、探索,“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将通常在课堂上进行的知识点学习转移到了课前预习。教师只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通过反馈获得学生预习的信息。针对学生预习后仍旧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解惑,大大缩短了授课时间,也实现了有针对性。
2、微视频对学生能动性促进
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在微视频创设的情境下,在教师预设的操作引导下,反复观看找出规律,尤其是对一些学困生可以作巩固复习的指导。
因此微视频融入互动反馈教学中,不仅在教学不同环节中起到突破教学重难点作用,而且结合互动反馈技术作为评价工具,及时评测反馈,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自主学习评测环境,也有助于教师实施有针对性调控教学,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附1:导学稿
“15.2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2)”导学稿
预学准备
课前寻疑
一、学习目标:
目标1:掌握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平移前后的对应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目标2:通过对具体点的平移运动的研究,得到用点的坐标变化描述点的平移运动的一般结论,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方法;
目标3:通过对点的平移运动与坐标的变化关系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新课尝试
1、先尝试完成填空,再观看微视频(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图来解答)
(1)点A(-3,3)
向右平移5个单位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2)点B(4,5)
向左平移5个单位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3)点A(-3,3)
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4)点B(4,5)
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2、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归纳规律
归纳,一般地,如果点M(x,
y)沿着与x轴或y轴平行的方向平移m(m>0)个单位,那么
向右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向左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向上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向下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三、预学作业
1、填空(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图来解答)
(1)点P(4,-2)
向左平移7个单位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2)点Q(-3,-1)向上平移5个单位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3)点M(-6,-4)
向
平移
个单位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3,-4);
(4)点N(-1,5)向
平移
个单位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1,0)。
2、如图,将△ABC先向左平移6个单位得到△A1B1C1,再将△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A2B2C2,写出各个三角形的顶点的坐标。
A
,B
,C
;
A1
,B1
,C1
;
A2
,B2
,C2
。
我的问题:
四、微视频观看记录
暂停时间点:
暂停原因:
回看时间点:
回看原因:
附2
:学生课堂工作单
15.2(2)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2)
学生课堂工作单
一、巩固旧知:
【知识点】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两点A、B的距离是
;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两点C、D的距离是
。
1、选择:已知点A(-2,5)、B(-2,-3),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
)
(A)0;
(B)2;
(C)4;
(D)8.
2、选择:已知线段AB=2,AB∥x轴,若点A的坐标为(3,-2),则点B的坐标是(
)
(A)(3,0);
(B)(3,0)、(3,-4);
(C)(1,-2);
(D)(1,-2)、(5,-2).
3、已知点P(3,-2)、Q(m,2m-1),且PQ⊥x轴,则点Q的坐标为
二、课堂练习
例1: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点A(-2,-3)、B(-2,4),将点A向右平移7个单位到达点C,
(1)求A、B两点的距离;
(2)写出点C的坐标;
(3)判断△ABC的形状。
练习1、选择题
如图,将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三个顶点坐标是(
)
(A)
(2,2)(3,4)(1,7)
(B)
(-2,2)(4,3)(1,7)
(C)
(-2,2)(3,4)(1,7)
(D)
(2,-2)(3,3)(1,7)
练习2、已知点A(0,0)、B(2、3)、C(2,4)、D(5,5)、E(1,4)、F(0,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线段AB、CD、和EF
将线段平行于x轴(或y轴)的方向平移一个单位,叫做将线段走1步,设定线段AB、CD和EF中有一条不动,通过平移其余两条后将它们首尾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时如何平移可使完成任务所走的总步数最少?如果三条线段都动,最少走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