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09 13:42:39

文档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陈太丘与友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第一册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使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古文,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友人已经认识到错误,元方仍然“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教学目标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
学会在文中圈划出重点词语与句子,并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学会按节奏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
②过程和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过程,背诵课文的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古人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法,教师导学法,问题讨论法,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板书这两种方法。利用板书,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利于学生抛开课本讲述故事。
三、说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朗读法,合作法。朗读法能够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合作法,则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设置的教学环节分别是故事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讨论问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
下面我将就每个环节分别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何这样教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故事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认识会意字“信”的字意,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全文的思想内容有一个初步理解。
2、整体感知课文
在本环节中,我采用了学生自主阅读法,教师导学法。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析,首先我会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圈划出课文的重点词句,这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接下来我会让几个学生说说他们画出了哪些重点词句以及让两到三个学生帮助解决重点词句,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知情况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最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文意给课文断句,并根据断句的节奏进行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学习按节奏朗读课文的方法,并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3、讨论问题
新课标表明: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并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能说出尊君,君,家君三种称谓有什么不同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②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的看法,让这些问题形成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我会在学生讨论过后肯定同学们的看法,并告知学生应当做一个懂礼法守信用的人。
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上,联系学过的《论语》中曾子”的“与朋友叫而不信乎?” 和曾子杀猪的故事,进一步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4、仿句练习。
加强语言训练,加深对诚信重要性的理解。
5课堂小结
让学生复述故事,并希望学生以后能够做一个懂礼法守信用的人。这样,更能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把故事更好地记住,方便以后作文写文章的素材。
6、布置作业
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将会布置学生回去抄10条关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名言名句。这样可以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7、板书设计
我将从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进行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诚信!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守信、知礼

这样方便学生复述故事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以上就是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设计本课教学的。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25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
2.欣赏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语言描写
3.诚信做人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友人已经认识到错误,元方仍然“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切入
“信”字由“人”和“言”组成,其含义是讲信用,讲诚信。生活中都有过约定,你是否如约或失约、迟到?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指名读,注意把握语气、语调
3.评议朗读中的精彩处或不足处
4.分角色读:一生读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
三、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翻译全文,如有疑难同学间交流。
2.解释加线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 期日中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3.请三位同学翻译文章,其他同学帮助更正。
4、齐读并背诵课文
五、人物画廊
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人物有几个?(友人、元方)
2.文章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请分别找出有关语句。
3.个性品读
画出人物对话,并品味人物语言。
⑴首先揣摩友人的两处语言应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
提示:第一处(询问、客气),第二处(愤怒、音调高)
⑵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回答?
提示:第一处(客气),第二处(义正辞严)
⑶同桌两位同学试读一遍。
4.人物语言反应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交流讨论。)
明确: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懂礼、聪明、识义、正直不阿
5、探究:友人已经认识到错误,元方仍然“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模仿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形式,设正方和反方,每方可设主辩手一名、二辩手一名、三辩手一名。
2).赞同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正方,反对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反方。
3).正反双方分别阐明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六、拓展延伸
⑴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做人要讲诚信。
⑵积累关于诚信的名言和故事
请同学们把自己所知道的或自己亲身经历诚信故事先讲给自己的同桌,然后再讲给大家听。
(诚信故事举例:商鞅言而有信;孙武斩姬演兵;曾子杀猪;诚信的试金石。)
⑶老师来讲一个故事:
故事见《读者》(05年22期《盗马》)
请同学们续写故事结局。
老师总结:从这个故事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诚信是更高层次的智慧。
七、仿句练习“诚信是 ”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关于诚信的名言和故事积累在积累本。
八、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诚信!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守信、知礼
九、课后反思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是不是太无礼了?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同学样各抒已见。
于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还有的同学认为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
经过一番争论后,许多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因当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体验。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