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共51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共51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31 10:40:33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十一单元

化肥
课题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2020-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新课导入
亚硝酸盐是工业用盐,最常见的是亚硝酸钠,形状和味道都很像食盐。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3~0.5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g可致死。
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现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
我们平时吃的食盐和化学中的盐有什么联系呢?
化学中的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铵、碳酸钙等,不仅仅指食盐。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除食盐外,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钠(Na2CO3,
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又叫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也属于盐。

食盐
=
一、氯化钠
探究新知
一、氯化钠
氯化钠
(1)俗称:食盐;
(2)化学式:NaCl;
(3)性状: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咸味,溶液呈中性;
(4)氯化钠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①
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

氯离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食盐对于人的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人每天要食用一些食盐(5克左右)来补充从汗水、尿液、粪便里排出的氯化钠。但长期从膳食中摄入过量食盐时,也会引起高血压等病症。
(5)食盐的用途

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100毫升生理盐水中含0.9克医用氯化钠)。
生理盐水
一、氯化钠

食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取钠、氯气、氢氧化钠、盐酸、纯碱等化工产品。
②日常生活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鱼、肉、蛋等等。
炒菜调味
腌渍食品
一、氯化钠
(6)氯化钠的主要来源:海水、盐湖、盐井、盐矿。
④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选种。
选种
⑤公路上的积雪也用食盐来消除。
雪后的公路上撒盐
一、氯化钠
我们吃的食盐是如何得到的
一、氯化钠
一、氯化钠
海水晒盐
(盐田法)
海水
粗盐
溶解
固液混合物
过滤
滤渣
滤液
蒸发结晶
食盐晶体
①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加速溶解
粗盐提纯的步骤:
一、氯化钠
③蒸发
②过滤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否则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导致过滤不干净)。
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不留有气泡,提高过滤速度)。
·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中部(让滤液沿玻璃棒缓缓地流入漏斗);
·玻璃棒末端斜靠三层滤纸一边(避免将滤纸戳穿);
·漏斗下端紧靠接液烧杯的内壁(避免液体溅出)。
【注意】当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的水份。
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
玻璃棒的作用:起搅拌作用,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粗盐中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按如图流程进行“粗盐提纯”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得到的精盐是混合物
B.粗盐变为精盐是物理变化
C.加热蒸发时,待水分全部蒸干才熄灭酒精灯
D.玻璃棒用了3次,作用各不相同
C
一、氯化钠
针对练习
以下关于NaCl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由NaCl分子构成
B.NaCl的溶解度为36g
C.NaCl固体是纯净物,NaCl溶液也是纯净物
D.NaCl可用于除积雪
D
一、氯化钠
针对练习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碳酸钠
(1)化学式:
Na2CO3;
(2)俗名:纯碱、苏打;
(3)性状:白色晶体,风化成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注意】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4)用途:
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探究新知
碳酸钠
玻璃
造纸
纺织
洗涤剂的生产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2.碳酸钙
(1)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
(2)化学式:
CaCO3;
(3)性状:多为灰白色矿物,纯净物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
碳酸钙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4)主要用途:
①建筑材料;
②珍珠首饰;
③作补钙剂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俗名:小苏打;
(2)化学式:
NaHCO3;
(3)性状:白色粉末,能溶于水,水溶液有弱的碱性,较易分解。
3.碳酸氢钠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4)碳酸氢钠的主要用途: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俗名或存在
颜色状态
溶解性


NaCl
食盐
白色固体
易溶
调味品、
生理盐水等
Na2CO3
纯碱、苏打
白色固体
易溶
玻璃、
造纸等
NaHCO3
小苏打
白色固体
易溶
发酵粉、治
疗胃酸过多
CaCO3
白色固体
难溶
建筑材料、
补钙剂等
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
总结一下吧: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练一练】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A.小苏打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纯碱
D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练一练】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关于化学试剂的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B.亚硝酸钠用于腌制食品
C.盐酸用于配制药品
D.熟石灰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B
【练一练】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  )A.石灰石、大理石
B.纯碱、小苏打
C.生石灰、消石灰
D.干冰、冰
A
针对练习
想一想:
你还记得实验室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吗?
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
CO2↑+H2O
H2CO3
讨论:
比较碳酸钙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推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反应。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探究新知
实验11-1
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现象。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探究新知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它们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CO2
原理分析:
Na2CO3+2HCl=2NaCl+
NaHCO3+HCl=NaCl+
H2O+CO2↑
H2O+CO2↑
H2CO3
H2CO3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实验11-2
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并分析现象。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现象
分析
Na2CO3+Ca(OH)2=CaCO3↓+2NaOH
出现白色沉淀
可溶性碳酸盐和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CaCO3
+
2HCl
=
CaCl2
+
H2O+CO2↑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CO2↑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思考:
下列几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上述这些反应,都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
+
CD

AD
+
CB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探究新知
【练一练】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Fe
+
CuSO4
===
FeSO4
+
Cu
B.
2H2
+
O2
===
2H2O
C.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D.
NaOH
+
HCl
===
NaCl
+
H2O
D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针对练习
思考:
实验11-3
复分解反应一般发生在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之间,那么是不是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之间就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向两支分别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CuSO4溶液+NaOH溶液
CuSO4溶液+BaCl2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CuSO4+2NaOH=Cu(OH)2↓+Na2SO4
CuSO4+BaCl2=BaSO4↓+CuCl2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探究新知
讨论:
1.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属于;
都有沉淀生成。
2.前面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
属于;
相同的生成物是水。
3.碳酸钠、碳酸钙等含碳酸根的盐溶液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都有气体生成。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并不是任何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中学阶段常见的八大沉淀(难溶性物质):
1.四种盐: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硫酸钡(BaSO4)、
氯化银(AgCl)
2.四种碱: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铝[Al(OH)3]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探究
探究酸、碱、盐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是否能发生反应。
NaOH溶液
NaCl溶液
K2CO3溶液
Ba(NO3)2溶液
稀硫酸
判断依据
有水生成


无气体、无沉淀、无水生成
有气体生成
有沉淀生成

不能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练一练】组成相似的物质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物质中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是 
 。
A.氧化铁
B.盐酸
C.一氧化碳
D.硝酸钾
(3)物质在组成上的差异决定其性质上的不同。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NaOH+CuSO4=Cu(OH)2↓+Na2SO4
B
CuSO4
BaCl2+CuSO4=CuCl2+BaSO4↓
针对练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2NaOH

H2SO4

Na2SO4
+
2H2O
NaOH
H2SO4
H+
H+
SO42-
Na+
SO42-
Na+
OH-
OH-
H2O
H2O
Na+
Na+
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实质:
OH-
+
H+
=
H2O
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发生呢?它的实质是什么呢?
思考:
探究新知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2HCl

Na2CO3

2NaCl
+
H2O
+
CO2↑
Na2CO3
HCl
HCl
Na+
Na+
CO32-
H+
H+
Cl-
Cl-
Na+
Na+
H2CO3
Cl-
Cl-
H2O
CO2↑
+
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实质:
CO32-
+
H+
=
CO2↑+
H2O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Ca(OH)2

Na2CO3

CaCO3↓
+
2NaOH
Ca(OH)2
Na2CO3
Na+
Na+
CO32-
Ca2+
OH-
OH-
CaCO3↓
OH-
OH-
Na+
Na+
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实质:
Ca2+
+
CO32-
=
CaCO3↓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Na2SO4
+
2KNO3
——
K2SO4
+
2NaNO3
×
Na2SO4
KNO3
KNO3
Na+
Na+
SO42-
K+
K+
NO3-
NO3-
Na+
Na+
NO3-
NO3-
SO42-
K+
K+
K2SO4
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练一练】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若能发生,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1)NaCl+Ca(OH)2 
 。
(2)K2CO3+CaCl2 
 。
(3)Na2SO4+BaCl2 
 。
(4)BaSO4+Na2CO3 
 。
(5)
HCl
+
BaCO3 
 。
(6)AgNO3+KCl 
 。
不能反应
═CaCO3↓+2KCl
═BaSO4↓+2NaCl
不能反应
=BaCl2+H2O+CO2↑
2
═NaNO3+AgCl↓
针对练习
思考:
结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碳酸钠除了能跟酸和某些碱反应外,还能与其它类物质反应吗?
还能与某些含Ca2+或Ba2+的盐反应生成沉淀,如:
Na2CO3
+
BaCl2
===
BaCO3↓+
2NaCl
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
【总结】纯碱的化学性质:
1.能与酸反应
2.能与某些碱反应
3.能与某些盐反应
盐的通性
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盐=新盐+新盐
【条件】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可。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探究新知
思考:
小明发现实验室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他想知道该溶液是否变质,并设计了几种方案,请你补全空缺部分。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
,则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②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Ca(OH)2溶液,若
,则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化学方程式是

③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若
,则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化学方程式是

有气泡产生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有沉淀产生
有沉淀产生
Na2CO3+CaCl2═CaCO3↓+2NaCl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练一练】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加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是(  )
A.石灰石
B.熟石灰
C.纯碱
D.烧碱
C
【练一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
C.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D.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
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C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针对练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讨论:
迄今为止,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物质的知识。为方便记忆和进一步学习,我们应该对学过的物质进行整理和分类。可按组成和性质对学过的物质进行整理和分类,例如: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1.根据物质组成是否单一,可以把物质分成几类?
两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2.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
两类。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探究新知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3.在单质中,可以按性质的差异把它们分成几类?
两类。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氧化物
4.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组成的差异把它们分成几类?
四类。
5.试在各类物质下方列举具体的物质(写化学式)。
NaCl
NaOH
H2SO4
CO2
CuO
O2

C
Fe

Al
空气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练一练】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并列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等。下列概念中属于交叉关系的是(  )
A.单质和化合物
B.化合物和氧化物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D.酸和碱
C
【练一练】分类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的是(  )A.氧气、碳酸钙、空气
B.合金、硫酸钠、矿泉水
C.铁、食盐、冰水共存物
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A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针对练习
知识视窗
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侯德榜(1890-1974)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一、常见的盐
1.什么是盐?
2.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
二、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三、盐的化学性质
(1)和金属反应(2)和酸反应
(3)和某些碱反应(4)和某些盐反应
四、物质按不同组成、结构等进行分类的方法;
课堂小结
1.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B.CaO
氢氧化钙
生石灰
C.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NaCl
氯化钠
食盐
2.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苛性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也可用于食品干燥剂
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又可做面点发酵剂
C.消石灰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也可用于处理污水
D.石灰石可制生石灰,也是炼铁的原料
B
A
课堂练习
3.在烧杯中盛有HCl和CaCl2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测得pH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B.B点时,溶液中只含氯化钠
C.A、B、C三点中,溶质的种类分别是3、2、1
D.C点时,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
4.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发生化学反应,有无色气体放出,也可能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A.CaCl2
KOH 
Na2CO3
B.Na2CO3
BaCl2
HCl
C.K2CO3
HCl 
NaOH
D.CuSO4
HNO3
NaCl
5.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是镁,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B.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C.若丙、丁分别是化合物和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
B
6.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相关问题:
(1)盐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酸,它们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和 
 (填写符号);它们在工业上常用于金属除锈,写出任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应用广泛。我市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呈酸性,应选用 
 试剂(指示剂)检验该废液。若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从经济可行的角度考虑,选用 
处理该废液。
(3)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现有Ba(NO3)2溶液、稀硫酸、Na2CO3溶液、KOH溶液和CuSO4溶液。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能够与上述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并有沉淀生成的物质,写出该反应 
 。
A.稀盐酸
B.烧碱溶液
C.硝酸铵溶液
H+
Fe2O3+6HCl=2FeCl3+3H2O
石蕊试液
熟石灰
NaHCO3+HCl=NaCl+H2O+CO2↑
2NaOH+CuSO4═Cu(OH)2↓+Na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