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09 14:1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生动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弄清故事层次间的过渡及其由浅入深的逻辑推理过程。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灭亡性,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3.理解文章的主题,领会文中潜在的思想:探索不应该有终止之时,培养自我不断探索的精神。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1.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伽利略的生平和科学贡献。2.学习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注意以探讨说明特征为主,进行摹状貌片断仿写练习。3.抓信访典型事例,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感受作者的观点的正确;在分析中抓住人物自我感觉与客观实际的矛盾,理解“我们的知识有有限的”这一主题。
相关链接 【说明方法介绍】【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从本质上来区分,打比方是修辞本质上是比喻,强调相似点,有本体和喻体。摹状貌,不是修辞,虽然也强调相似,但更多的说明趋势,状态具有什么特征,无本体与喻体。【作者简介 】
伽利略(1564~1642),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比萨,意大利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成功地改变了科学的进程,使物理学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支持用实验来检验科学理论,用数学的办法来验证成果的观点,他是第一个用望远镜来观测夜空的人,在行星和恒星方面他也有很多发现,在与传统思想决裂的精神鼓舞之下,伽利略为科学进步铺平了道路,他的主要著作有《对话》和《论述》。
知识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颖慧(yǐng) 臆断(yì) 宛然(wǎn) 迥然不同(jiǒng) 惊诧(chà) 牛犊(dú) 惊愕(è)嗣后(sì)窒息(zhì)一幢(zhuàng) 匣子(xiā) 门枢(shū) 毋宁(wú) 蟋蟀(xī shuài) 折断(zhé) 笃信(dǔ) 啁啾(zhōu jiū) 宽宥(yòu) 弥补(mí) 厚薄(báo)2.解释下列词语。 (1)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2)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3)饶有兴味: 形容人的兴致很高。 饶:丰富。
(4)聊以自娱: 姑且用来自我娱乐。 (5)信步而入: 随意走进。(6)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的地方。(7)天资颖慧:形容人生性聪明。 迥然不同:差异很大,完全不一样。迥:远。
(8)兴致勃勃:兴趣较浓。
(9)无所不晓:没有不知道的事。3.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D )
他喂养了许多鸟雀,( )地欣赏其啁啾,聊以自娱。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 ),借助( ),能( )地叫出各种声音,皆好听极了。
A.饶有情趣 巧妙之技 呼吸之气 随心所欲
B.随心所欲 呼吸之气 巧妙之技 饶有兴趣
C.饶有兴味 呼吸之气 巧妙之技 随心所欲
D.饶有兴味 巧妙之技 呼吸之气 随心所欲4.为下列句子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C )
( )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 )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 )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或相信:蟋蟀( )不会飞,( )却能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而响亮的声音。
A.与其 因为 毋宁 不但 而且 B.与其 毋宁 但是 因为 所以
C.与其 毋宁 因为 尽管 但 D.与其 毋宁 可是 尽管 但5.本文作者 ,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比萨,意大利的 、 和 ,他的著作有 和 。(伽利略(1564~1642)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对话》和《论述》)写出关于知识的名言两句(2分)① ②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课堂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爱默生。他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自读课文,用心体会找出文章中介绍的自然界中的几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明确:有九种方法,分别为:鸟啼、吹笛、提琴、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指尖敲杯、昆虫振翅(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铁簧片(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蝉鸣2.找出文中介绍各种发声原理的句子。(课前收集善于蝉的发声原理知识和慧性的形成资料。)明确:句子略。蝉的发声原理,蝉的腹部两侧各有一片弹性绞强的薄膜,叫做“声鼓”,外面覆盖一块盖片。里面有鼓腹和完美的扩音系统,由两片褶膜,一个音响板和一个通风管组成。蝉在高歌时,不是用锤敲鼓,而是用肌肉徐徐颤动,拉扯动鼓动膜振动空气,发出的颤音在褶膜里扩大,然后它从音响板上反弹回来,音量变得更大。接着,张开穴上的盖片,鼓声就传扬开来了。3.行文中作者并未让“笛”或“软笛”从人物的嘴里说出,而是描绘“笛”或“软笛”在这个人眼里的形象:“正在吹着一根木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着,忽而捂住某些孔眼,忽而放开,使木管发出了那种响声……“作者为什么这样来写?有何作用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写法?明确:(1)这样写,突出了这个人对笛的无知,表明了他的全神贯注,观察的仔细,也增添了行文的趣味。(2)行文中,作者也并未让“琴“或”拉琴从这个人嘴里说出,而是描绘“琴”或 “拉琴”在这个人眼里的形象,收到了特定的表达效果。这是摹状貌说明。4.摹状貌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之一,就是对事物进行描摹。行文中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收到特定的表达效果,还能增添行文的趣味性。本文摹状貌描写有两处,是写作的范例,请你发挥想象,对你所见到的某一事物进行摹状貌说明。 5.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说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1)举例子:整个第二段,作者通过构思寓言式故事,借用典型事例说明问题,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阅读时能使读者始终保持浓烈的兴趣。如:举牧童吹笛的例子,说明正是对世界的好奇才有了探究的兴趣,才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举对蝉鸣发声的原理和部位的思考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当我们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充满了对新事物的探究、渴望,就会发现自身的渺小,知识海洋的浩瀚无垠。 (2)作比较: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象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介绍昆虫与鸟雀的发声原理)作用:说明黄蜂、蚊子与苍蝇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乐音。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它的成因何在,更应当予以谅解了。 作用:作者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慧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6.说明要有顺序,主体部分事例的编排顺序能否调换?明确:(!)事例的编排顺序不能调换。因为若调换顺序,就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习惯。作者选用的是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重点体现了主人公知识愈增多却又愈感无知的过程。(2)全段文字一次次写他知识的增加,一次次转折开云写他愈感自己的无知,这样编排为是了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7.文章把千百年的认识史浓缩为一个人的故事片,集中紧凑,生动形象,富于趣味,请同学们理清思路,抓关键性词语复述故事。(1)A、表时间的词语可为一条复述线索,如:晚间——翌日——走进一座圣殿时——另外一次——后来——嗣后——捉到一只蝉后——最后B、惊诧——惊愕——感觉十分奇妙——茫昧——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这一系列表心态变化莫测的词语也可作为一条复述线索。(2)抓关键词语复述故事。8.品味语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举例: (1)“笃信 ”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相信”替换吗?明确:“笃信 ”,忠实地信仰,比“相信”的程度深,反映了他的深刻认识,所以不可替换。(2)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都好听极了。明确:“极”表程度,用来修饰“惊异”,准确地刻画了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求中所获得发现后的心情在这句话中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运用“借助”“随心所欲”将鸟儿人格化,语言显得形象生动。9.“探索,不应有终止之时。”这是文章的潜在思想,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新的启示?明确:(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也许我是错的,也许你是对的,但是很可能我倚门卖笑最最错的,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3)因为知识有限,所以我们需要别人发现和纠正我们的错误。
巩固训练 当堂练习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主要是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A.《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大量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伽利略在《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文主要是介绍各种发声的方法。
C.伽利略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正确理论。
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都是事理性说明文。 2.“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加点字“似乎”在文中作用是什么?联系上下文件说说作者发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答:“似乎二字,表明这一发现是无意地形成,从朦胧的感觉而逐步清晰。发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3.读了本文,我是这样理解的:生活中有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但只要你有勇气,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就会向你敞开。请你参照加点的字,将画线的部分改成两个三字短语,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解析】扣住字数、句式要求作答。 【答案】善思考,敢行动。4.读下列两则名言,结合文章观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谈谈自己的感想。(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课后作业 1.将文后句子回填文中横线上,顺序恰当的是( A ) ________________,比如,早晨的露珠玲珑晶莹,不过,一旦把他们采集下来,那珍珠般的光泽就会立刻荡然无存。_________________,比如,远山如黛,美丽而且神奇,可当你真的走近它,才发现那不过是一大堆冷漠的石头。______________,比如,水中清亮的月影,你要伸手一碰,那美丽的明媚就会立刻碎掉!
(1)美,有时是不能近观的(2)美,有时是不能触摸的(3)美,有时是不能采摘的
A. (3)(1)(2)B. (1)(2)(3)C. (2)(3)(1) D. (3)(2)(1)2.与其它三句意思不一样的是:( D )
A、 我是要去西双版纳的。 B、我不得不去西双版纳
C、 谁也阻挡不了我去西双版纳 D、 我说过我去西双版纳吗?6.用“灯火 静悄悄 悦耳”三个词语(词语顺序可以调换),扩展成一段话,不超过60字。(例如:夜幕降临,灯火闪烁,我独自一人漫步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四周静悄悄。忽然,不远处传来悦耳的歌声,令人陶醉。) 3.读下面语句任选其中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醉里挑灯看剑 将军白发征夫泪 铁马冰河入梦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4.仿写。例句:知识的海岛越大,无知的海岸线越长。仿写: (知识的大树越高,无知的绿荫就越多。)5.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1)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面的内容。(3分)答:                                                                          (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答:                                ((1)示例:画面的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书的封面写有“一本好书”字样,封底写有“一生财富”字样。书的下面露出三双脚,分别代表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一个孩子,他们共同阅读这本书。(2)示例:一本好书能给人有益的知识,拥有知识就拥有了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反思总结
格言警句: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