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岳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岳麓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09 15:1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岳麓版)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_
1、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A.“为政以德” B.有教无类 C.无为而治 D.“仁”和“礼”
2、孔子编定整理的典籍不包括( )
A.《诗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3、小明的同桌考试作弊,小明想找他谈心,这时候他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思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
5、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 )
A.是否主张“礼” B.是否追求气节
C.对人性的看法 D.是否实行仁政
6、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他比喻( )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已的规律
C.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7、诸子百家中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8、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B.黄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
C.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
D.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家、墨家、法家等各家的内容
9、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治主张
10、要把握“理”,程朱理学认为主要途径是( )
A.实践 B.格物 C.“本心” D.“良知”
1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A.用政治上的统一来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12、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是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确立正统地位的(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汉武帝 D、秦始皇
1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14、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最主要的是( )
A.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在韩非的法家理论中,法、术、势相结合,三者中作为前提的是( )
A. 法 B. 术 C. 势 D. 术、势
16、隋唐时期儒学家们针对当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 )
A.天人感应学说 B.三教合一主张
C.经世致用主张 D.重农抑商思想
17、下列有关宋代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B.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C.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唯物主义思想
D.其本质目的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18、心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分别是( )
A、韩愈、李翱   B、程颢、程颐
C、朱熹、陆九渊  D、陆九渊、王阳明
19、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的是( )
A.印刷术 B.火药 C.造纪术 D.指南针
20、具有今天十进位值制功能的算筹记数法最早出现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春秋战国 D.宋元时期
21、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是( )
A.《旧唐书 天文志》 B.《甘石星经》
C.《授时历》 D.《齐民要术》
22、中医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是谁首创的( )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扁鹊
23、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筹算计算法和珠算法
24、中国古代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
A.《本草纲目》   B.《唐本草》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25、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上述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后来这种情况得到极大改变,是主要得益于( )
A.雕版印刷 B.制墨技术 C.活字印刷 D.造纸技术
26、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的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
27、“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 )
A.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C.抨击封建道德观念 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2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不包括(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9、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30、三国中关于“关羽割骨疗伤”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医学取得的成就是(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黄帝内经》 D.“麻沸散”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A C C C A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D C C B C D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B C D D B A A D
二:材料分析题(两题,第一题20分,第二题1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古代有一位理学家与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以下是他们之间的对话:
朋友问:山中美丽的花草树木,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的感觉与否没有关系,你认为呢?”
理学家说:“你来看此花草树木,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1)从对话中,你可以推断这位理学家应该是( )(2分)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王守仁
(2)材料中,这位理学家认为花草树木存在与否的依据是什么?(2分)
(3)这位理学家的思想核心是什么?(3分)有什么现实的意义?(3分)
三:问答题(10分)
33:列举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10分)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材料分析题(两题,第一题20分,第二题10分)
31、(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4分)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6分)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2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2分)。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2分)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4分)
32、(1)D,(2)以人的主观感觉为依据。(2分)
(3)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3分)现实意义;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3分)
33;简答题
儒家;孟子:仁政学说,人性本善说,先义后利,舍生
取义。荀子:“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道家;庄子;“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
法家;韩非;法、术、势相结合。
兵家;孙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