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情境导入
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齐读课题
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解读诗题
旅店
题写
题意: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南宋京城
作家介绍:林升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长相思》《洞仙歌》等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背景介绍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背景介绍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压榨;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熏
杭
xūn
háng
生字学习
熏
xūn
不要写成“横”
熏香
生字学习
词
语
解
释
旅店。
邸:
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临安:
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汴州:
朗读诗歌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
/
/
/
/
/
/
精读理解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再读诗歌,说说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你能在这首诗中找到答案吗?
精读理解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停止。
精读理解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简直。
不再考虑收复失地
~~~~~~~~~~~
北宋京城。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
这里指的是达官显贵。
精读理解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意: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曾经繁华的故都汴梁。
精读理解
暖风熏得游人醉
醉
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
精读理解
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
汴州
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开封。
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不是他们真正的家。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
精读理解
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请大家看一看画中的部分景象。
精读理解
《清明上河图》(局部)
精读理解
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你们着急不着急?着急什么?
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
西湖歌舞几时休
总结诗篇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古诗,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在讽刺的语言中,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激愤之情。
诗歌比较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歌比较
不同:
(1)《示儿》是以“悲”写情,诗人在临终时还在关心着国家的统一,希望儿子在家祭的时候把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
(2)《题临安邸》以“怒”写情,通过对统治者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所作为加以讽刺,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感情。
相同:
两首诗都有盼望南宋重振雄风,收复失地,恢复大好河山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达的方式不同。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搜集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记录并背诵下来。
再见(共26张PPT)
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
《示儿》听写
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听写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情境导入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龚自珍怎样的愿望。
齐读课题
己亥杂诗
解读诗题
己亥杂诗
“天干”的第六位
“地支”的第十二位
己亥即1839年。
龚自珍
清
作家介绍:龚自珍
生平简介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今文经学派”重要人物,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所作诗文,大胆揭露清朝封建统治的黑暗与腐朽,热情歌颂理想与个性解放,强烈抒发要求“更法”“改图”的愿望,洋溢着炽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定盦文集》
名言佳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背景介绍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目睹了生活在苦难中的百姓民不聊生的生活,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这三百一十五首诗总题为《己亥杂诗》。
亥
恃
拘
hài
shì
jū
哀
āi
生字学习
词语解释
降
jiàng
xiáng
降落
降临
喜从天降
投降
降服
降龙伏虎
辨析
表示“落下”、“下落”等意思的时候,读jiàng,如下降、降落、降速;表示“投降”、“使归顺”、“使驯服”时读xiáng,如投降、降服等。
运用
只见孙悟空一个筋斗翻至天外,忽的又从天而降(jiàng),众村民大吃一惊,这才信了他确有降(xiáng)龙伏虎的本事。
词
语
解
释
依靠。
恃:
喑:沉默。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寂静无声。比喻人
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万马齐喑:
振作、振奋。
抖擞: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不拘一格: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生气:
自然界的主宰者,这里指皇帝。
天公:
朗读诗歌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
/
/
/
/
/
/
疏通诗意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能正确地读顺诗句,掌握诗句含义。
说说通过自学,你能读懂什么?
疏通诗意
~~~~~~
“哀”,悲哀。
朝气蓬勃的局面。
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终究。
依靠。
只有依靠风雷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出朝气蓬勃的局面,人们不敢发表意见终究是一种悲哀。
死气沉沉的社会现状。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品悟诗情
“哀”,悲哀。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比喻
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品悟诗情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自然界的统治者。
振作。
不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一种方式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品悟诗情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朝八股取士制度
期待人才辈出。
暗指当政者。
品悟诗情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生气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万马齐喑
指社会政局毫无生气,人们都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不拘一格
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品悟诗情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再读一读这两句,我劝谁?劝什么?怎样劝?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结合作者写诗的社会背景,再读一读这两句诗。
品悟诗情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以向天公祈祷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再读诗歌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
要点解读
主要内容
《己亥杂诗》通过诗人对国家现状的种种分析和作者情真意切的呼喊,抒发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快点到来的愿望和期待国家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你看到这首《己亥杂诗》后你会怎么做?
兴办教育事业
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积极纳谏
培养人才
拓展阅读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布置作业
⒈诵读默写本诗。
⒉读背《己亥杂诗》其五。
再见(共22张PPT)
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
示儿
情境导入
一生创作了众多爱国诗歌的陆游,在去世之前,他的心志是否有所改变呢?
情境导入
示
儿
陆
游
宋
“示儿”是什么意思?
作家介绍:陆游
生平简介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谟阁待制。晚年退居蒙乡。
今存诗九千余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
《游山西村》《关山月》《书愤》等。
名言佳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艺术风格
诗风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背景介绍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后,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直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这首诗是陆游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祭
乃
jì
nǎi
生字学习
祭
jì
不要少写一“点”。
巧记:
夕多点,又半撇,
两个小孩在下面。
生字学习
多音字学习
空
kōng
kǒng
空间
空中
古音,同“孔”,
洞的意思
kòng
空地
钻空子
表示“天空”、“无结果”等意思的时候,读kōng,如空间、竹篮打水一场空;表示“闲着的”、“没有被利用上的”等意思时读kòng,如空地、钻空子等,在古音中读kǒng,同“孔”,如“然骞凿空”(《汉书·张骞传》)。
辨析
词
语
解
释
同“原”,本来。
只是。
乃: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
示儿:
但:
乃翁:
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九州:
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元:
整体感知
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诗时,每句的节奏划分是二二三或四三。
精读理解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告诉,告知。
借助注解,解读诗意,说说诗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元
同“原”,本来。
但
但是。
乃
你,你们。
精读理解
死去元知万事空,
诗意:本来就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同“原”,本来。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元知死去万事空”。
一切事情。
精读理解
只,只是。
奋斗一生,仍不见国家统一
一个“悲”字,点出作者的遗憾。
国家统一
诗意:只是悲伤没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
精读理解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朝的军队。
平定北方。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你的父亲。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把这个消息告诉我。
精读理解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爱国情感的是什么?
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体悟感情
这首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
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要点解读
主要内容
《示儿》一诗通过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
拓展延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一
宋·陆
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
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
出门搔首怆平生。
拓展延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
宋·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拓展延伸
这是怎样的泪?
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示儿》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