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近代民族工业
1840年以后,中国向外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进行了哪些活动?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近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挣扎和抗争。
导入
学习本课,你会了解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历程,你会理解一位清末的科举状元为什么毅然退出官场走上实业救国之路。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
1、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鸦片战争后… …
洋务运动中… …
19世纪六十年年代… …
2、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分布地区: … …
著名的企业: … …
3、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 …
发展表现… …
4、民族工业之花凋谢的原因… 127页
完成125页想想
完成125页记记
完成126页想想
我国手工业
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和缫丝机
周廷弼在江苏吴县创办的苏经缫丝厂
(1897)
孔多森创办的上海阜丰机器面粉公司
(1898)
同文书局印刷的书籍
时间
新设厂矿总数
投资总额
平均每年新设厂矿数
每年投资额
民族工业发展短暂的春天
1895——1913
583个
120.295
30--31个
6.331
1914——1919
379个
85.880
(6年间)
63个
14.300
(千元)
(千元)
(19年间)
厂矿资金增多
纺织业面粉业
发展最快
特点:
沿海和通商口岸
轻工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发展缓慢
1912-1919
地域分布
行业分布
不平衡
发展时间
短暂
不平衡性
短暂性
制约性
行业分布
地域分布
外国资本
封建经济
(1853-1926)江苏南通人,创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政治上属于立宪派。
(1875-1952)江苏无锡人。创办申新、福新等公司。主营面粉和纺织。即所谓“面粉大王”。
(1866-1947)安徽人,袁世凯的财政管家。举办多种实业,有“南张北周”之誉。
荣家的保兴面粉厂外景
(荣氏兄弟1902年创办)
1907年徐祥林
在上海创建的振华纱厂
经济史专家认为“在西方殖民主
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军阀主义夹缝
中,我国的民族工业缓慢发展,国
人致于实业,曾出现三次热潮……
中国近代(五四运动以前)的社会
进步无疑是以此为基础的”
二、企业家张謇
1、张謇是哪里人士?
2、说说他人生道路变化的原因?
3、张謇创办了哪些企业?
4、张謇的进步思想表现在哪里?
张謇,江苏南通人,1894年状元。1895年,在南通建成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把实业、教育称为“富强之大本”。
张謇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早年产品——棉纱
上海大达外江轮步公司
1903年,张謇力排众阻创办了大达外江轮步公司,使苏北的河道上奏响中国人的轮船汽笛。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颁给张謇的大奖状 (1915)
张謇故居院内的张謇塑像
位于江苏南通的张謇纪念馆
1.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和时间
2.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分布
3.著名的近代民族工业企业
4.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原因、
时间和发展情况)
5.中国民族工业逐渐走向崩溃(原因)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张謇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
2.张謇由状元毅然退出官场走上实业救
国的道路
3.张謇创办的主要企业
4.张謇遇到的艰难险阻
5.“父教育而母实业”口号的提出
6.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和第一座博物馆的创
建
企业家张謇
课堂小结
经济史专家认为“在西方殖民主
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军阀主义夹缝
中,我国的民族工业缓慢发展,国
人致于实业,曾出现三次热潮……
中国近代(五四运动以前)的社会
进步无疑是以此为基础的”
请问三次热潮是指什么?
三次“热潮”
1、19世纪60、70年代,
兴起和发展(洋务运动)
2、19世纪90年代
进一步发展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20世纪初,
短暂的春天
重要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诞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甲午战争、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的影响,一战放松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
三部曲
学习与探究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发展艰难?
学习测评
1、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帝国主义的压迫、封建专制管理体制和经济剥削始终阻碍着它的发展。
2、一战结束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
侵华战争;
4、抗日战争后中国内战,
美货泛滥国使中国民族工
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1、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于: (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戊戌变法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2、在此期间,中国的第一大工业和第二大工业是:( )
A、火柴业和造纸业 B、面粉业和造纸业
C、纺织业和面粉业 D、纺织业和火柴业
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1)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
(2)使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调整
(3)作为战胜国,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4)客观上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向前发展
A、(1)(2)(3) B、(1)(2)(4)
C、(1)(2) D、(2)(3)(4)
5、甲午中日战争后,许多人认为,振兴实业是救国的
重要方法,张謇甚至将实业称为“富强之本’’。试分析这
一思想出现的社会原因。结合“一战’’前后有关史实,
评论“实业救国’’的主张和实践。这说明了什么?
4、张謇认为发展实业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
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小,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贸工业的激烈竞争
( )
1、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中不包括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B颁布了一系列进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经济措施
C废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民族工业发展争取了权益
D推动了群众性反帝斗争运动的发展
5、下列属于民国初年出现的经济
团体是
A 共进会
B 筹安会
C 保路同志会
D 中华实业团
4、实业救国活动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B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是实现民族独立的根本之道
7、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其最重要的影响是
A 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C 推动了新文化的出现
D 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
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
革命转变
6、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为实现
中国近代化而积极奔走。他说:“……再过五十年
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对此话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孙中山积极的世界观
B孙中山没有正确估计中国民族工业的前途和命运
C反映孙中山对中国的现代化充满信心
D孙中山科学地预见了中国近代化的实现
3、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上,
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没有得到
发展,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资源的大肆掠夺
2、下面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
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欧洲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②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工业的垄断地位开始瓦解
③美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④日、美在华的经济势力开始势均力敌
A ① ② ③ B ② ④
C ① ③ D ①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