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部编八(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不要脱离这条总路线,脱离了就要发生“左”倾和右倾的错误。有人认为过渡时期太长了,发生急躁情绪,这就要犯“左”倾的错误。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还在继续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不去搞社会主义改造,这就要犯右倾的错误。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1、土地所有制形式:
农民土地私有制
2、消灭了地主阶级:
劳动者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剥削者
改造背景
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农民刚获得的718公顷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你能想象在不成片的几亩多地上使用拖拉机的情景吗?
改造背景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背景 以苏为师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苏联农民的道路就是我国农民的道路
苏联集体化农业的好处说不完。我们那里常受旱涝的威胁。但在苏联,坡地不旱,洼地不涝,都长得好庄稼。因为苏联不靠天吃饭,防风护林带、水渠和人造雨,是土壤保有充足的水分。这是我们亲眼见到的。我们到过乌克兰,那里的集体农场有土地一两万亩的算小的,有一二十万亩的很平常。我们看到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做着比人工效率高得不可比拟的工作。……集体化和机械化以后,劳动效率何止提高十倍。——全国全面丰收模范耿长锁
苏联集体化的农业真好。苏联地大,经过集体化之后,把土地集中起来,能够充分地使用劳动力和机器。从苏联的经验看来,要集体化就要把小块土地联成大块,要制造大机器,要把劳动力组织起来。……我们的农业要保证给工业足够的原料,而工业将给农业以机器。——全国著名农业劳模李顺达
国家
农民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需要农民进行互助合作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改造形式
改造目的
改造原因
不仅如此,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王国范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呢!
穷棒子社的故事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有强的国家吗?”
团结互助
穷棒子社的故事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改造过程
03
高级农业合作社
02
初级农业合作社
01
农业互助组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改造过程
社会主义公有制
{5A111915-BE36-4E01-A7E5-04B1672EAD32}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
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
改造结果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是指近代中国剪刀行业中的两名“状元”。在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指导下,党和政府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大力支持。此时,已经逐渐式微的王麻子刀剪店如枯木逢春。1956年,北京68家刀剪作坊联合在一起,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王麻子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59年,北京市命名成立北京王麻子剪刀厂,注册“王麻子”商标。就在同一时期,杭州制剪生产合作社恢复“张小泉”称号,改名杭州张小泉剪刀生产合作社并建起了新工厂。王麻子、张小泉,两把剪刀的变迁,生动阐释了成功进行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形式: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在公私合营的企业与未合营的企业之间,私营企业大中小户之间,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的矛盾突出,如果不突破所有制界限,不突破企业乃至行业界限,统一调动生产力,统一安排,不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则一系列的矛盾就不能克服,生产力就会受到破坏。
材料一: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改造原因
国家
工人
发展工商业、解放生产力,向工业化迈进
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原因
苏联对封建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没收
我国对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的政策:没收
然而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却是:社会主义改造
在党内,较早提出对资本家“和平赎买”的是刘少奇。在建国前他就提出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的政策是要不得的。过早地消灭资本主义,要犯“左”的错误。他认为与民族资产阶级还可以搭伙10~15年,如果民族资产阶级过早消失了,消灭了,以后你还要把他请回来。必须主动联合资本家,主动同他们合作。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今天还不能废除。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若干发展是进步的,对国民经济、对工人都是有利的。对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要加以保护,对危害者要制止。
关于过渡的方式,他说,中国可以不采取苏联、东欧推翻资产阶级的流血方式,而采取民族资本家“与我们一起走入社会主义”的方式。资本家将来可以把工厂企业交给国家,国家不是没收,而是给以代价,还可以发给高薪,请资本家继续办厂。可见,他已经考虑到“和平赎买”的办法了。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俩在20世纪初期怀着开办工业、救国图强的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一度被称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但是也同其他民族资本家一样,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压榨下,在夹缝中生存,甚至遭到过国民党特务的绑票勒索。实业救国理想的破灭让他们都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解放前夕,荣氏一家对共产党的到来感到恐慌,几个兄弟有的跑到泰国,有的躲进香港,荣毅仁和父亲恨透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坚决不愿离开祖国。
中国第一财团荣氏家族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史上不仅不是革命的对象,而是我们要团结的对象。他们虽有剥削工人的一面,但是他们有爱国的一面,也是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荣毅仁
解放初期,由于政府贷款、委托加工和收购产品,才使荣氏企业摆脱困境,盈利逐渐增加。
荣毅仁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办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哪能有今天?”
1954年,荣毅仁率先将自己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举行公私合营大会那天,荣毅仁发表演讲说:“社会主义改造对于我失去的是属于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6年,无偿将整个商业帝国交给国家。自己更是四处奔走,现身说法,宣传国家的改造政策。
红色资本家
中国第一财团荣氏家族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1954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国有企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公积金30%
国家34.5%
工人福利15%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改造方式
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公有制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政策
第一、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的而不是无偿,逐步的而不是突然的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第二、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
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视野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
资本家的身份:剥削者
与国家合作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或管理者
消灭了资产阶级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荣毅仁
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
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9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82年后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长。
1983年起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当选为全国工商联第六届执委会主席。
1993—199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96年被推举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荣誉会长。
2005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红色资本家
中国第一财团荣氏家族
北京西单区13个工业行业157户资本家踊跃地在申请公私合营书上签名
1955年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招牌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过程
?1955年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商店实行公私合营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过程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保定市私营百货业的工商业者踊跃签名申请公私合营
上海市工商业者家属代表写保证书表示拥护私营
?1955年永安公司批准公私合营后职工们积极进行资产清点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过程
1956年1月15日,南京市各行各业参加游行申请公私合营,资本家和私营业主高举“跑步进入社会主义”的标语。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过程
1956年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过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改前
改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三大改造
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造的结果和实质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直接占有;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 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开始消亡; 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
改造意义
三大改造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
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引导农民、手工业者
参加合作社
改造形式:公私合营
改造政策:和平赎买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三大改造的局限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材料反映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刘少奇都说过建国后要搞一段新民主主义,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0年、15年、20年,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新中国刚建立三年,毛泽东又提出从现在起就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刘少奇所以主张建国后允许资本主义发展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主要是考虑中国面对人口众多、工业极其落后、国家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要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只能通过先发展农业、轻工业以逐步积累资金,然后再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只能在国家把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经济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尽可能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然而,进入1952年后,随着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顺利完成,国营经济在工业生产中比重的迅速增加,土地改革后农民互助合作化运动的普遍开展,以及朝鲜战局的趋于平稳,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而只能学习苏联的办法,走快速工业化即有限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并相应地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生产资料的国有化和公有化,以便在保证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把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用于工业化的基础建设。显然,这样做已不再是新民主主义政策,而是社会主义政策了。
——朱家木《对中国当代史定义、分期、主线问题的再思考》,《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1月
薛暮桥指出,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得太早,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中国,应当有一个较长的新民主主义时期,不宜匆忙消灭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私营企业。而且社会主义改造原定15年完成,结果四五年就搞完了,把资本主义经济和绝大部分个体经济统统消灭了,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衡量一种经济成份有无存在的必要,应当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而50年代的中国,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远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当时都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
庞松等在《滑轨与嬗变》中提出,新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的充分发展之后,再转入社会主义社会,才是最正确的选择。“骤然而至的经济结构大变革虽然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绝对优势,但同时也使中国广大城乡主要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私人经济绝大部分被消灭;组织起来的农民进行商品流通交换活动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而趋于萎缩;全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排斥市场调节作用的前提下,愈来愈多地被纳入国家计划的单一轨道;曾经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环境下比较活跃的商品经济的发展,长期受到不合理的遏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因缺乏相应的商品经济的条件而陷入停滞状态。”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我们所以必须这样做,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这个理论观点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以后几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过于求“纯”的消极影响。
——林蕴晖《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
新中国成立,按《共同纲领》规定,民族资本主义在五种经济成分中有一定的地位,可以适当地发展。到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我们原来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发生了变化。此后20多年经过许多曲折,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又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胡绳访谈录》,《百年潮》1997年第1期
1954年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