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
1.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部分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一样厚
2.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两极的冰川作用
B.人类的挖山、填海造陆等活动
C.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现象
3.在我国东海海域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这证明了( )
A.古代人类曾生活在海底
B.海陆是不变的
C.地壳是运动的,这里曾经是陆地
D.这里的海陆变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4.地球内部能量剧烈释放的形式是( )
A.地壳运动
B.褶皱、断层
C.褶皱和地壳运动
D.火山、地震
5.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是( )
A.集中分布在各大洲内部
B.集中分布在各大洋内部
C.火山与地震的分布没有任何关系
D.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6.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①
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
乘汽车逃命 ③
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④
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①
全球地壳共分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②
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碰撞地带常常形成很深的海沟
③
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④
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 )
A.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C.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
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
9.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 )
A.削低高山
B.填平深谷
C.使表面趋于平坦
D.以上选项都成立
10.地球上出现“沧海桑田”的变化和千姿百态的地形的原因是( )
A.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B.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轮流作用的结果
D.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不断作用的结果
11.地球上储量比例较少,但在水循环中作用很大的水是( )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大气水
D.冰川水
12.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最多的是( )
A.河流水
B.地下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13.下列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周围的空气中含有水( )
①
早晨草坪上的露珠 ②
冬天早晨口中呼出的一团“白气” ③
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罐外壁冒“汗” ④
夏天久置于空气中的无水硫酸铜粉末会变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15.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引水渠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水汽蒸发
B.径流输送
C.大气降水
D.水汽输送
16.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长江、黄河发源地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17.仙人掌的下列结构中与缺少水分无关的是( )
A.发达的根系
B.叶转变成刺
C.植株高大
D.肉质茎
18.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规律是( )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19.当前水资源紧张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你认为保护水资源最有效的途径是
( )
A.节约和合理用水
B.防治和治理污水
C.淡化海水
D.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20.地球表面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分布平衡
B.基本平衡,各地差不多
C.沿海地区淡水资源都非常充足
D.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较充足
21.板块结构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分别是____、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它们是被____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上移动。
22.读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上图所示水圈的各种水体中,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
A.____;
B.____;
D.____;
E.____;
(2)在上述各种水体中,( )为水圈的主体,( )为陆地淡水的主体。(填字母)
(3)水能不断地循环的内因是____。
1.关于软流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
B.可能是地震的发源地
C.位于上地幔的顶部
D.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2.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
B.南极地区发现煤田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海浪拍击海岸
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陆两栖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4.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 )
A.火山活动的结果
B.河流冲刷的结果
C.地壳变动的结果
D.地震活动的结果
5.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
②
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
③
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⑤
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⑥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
⑦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⑧
一般说来,各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难以形成火山、地震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⑥⑧
6.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某地(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还造成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多名登山者失去联系。下图中能解释此地多地震原因的是( )
A
B
C
D
7.如图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8.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可能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如下列选项中的( )
A.荷兰的围海造田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C.三峡水库修建
D.植树种草
9.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水循环不够活跃的是( )
A.赤道附近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印度洋海域
D.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10.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11.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干旱,洞庭湖、鄱阳湖、洪湖都“喊渴”,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水循环角度来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施加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人们可以用冰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12.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
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
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曾宣布,“机遇号”火星车已找到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的强有力的证据。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的理由( )
A.水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C.有水的环境里才有生命
D.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
14.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D.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贫乏问题
15.“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相符的是____。(填序号)
①
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②
洗衣、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③
水龙头滴水置之不理
④
关停一些污染大、用水量大、产能低的工厂
16.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
A.____;
B.____;
C.____;
(2)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____。(填文字)
(3)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____之中。(填字母)
(4)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了____。
17.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____。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____。
1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张裂区,常形成____或____,如____和____的形成。
(2)板块相碰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____,如____的形成。
(3)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____,多火山和地震,尼泊尔所在的火山地震带为____。除此之外,另一火山地震带为____。
(4)据测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请查阅相关的资料,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
19.下面是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生物和自然界的环境因素,请在它们之间用箭头标出主要的水循环途径。
20.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A图反映的问题是____,B图反映的问题是____。
(2)相应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是
A.____。
B.____。
21.如图为对不稳定径流进行改造的示意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不稳定径流是指水量____变化大。
(2)这是一幅对地表径流进行改造的示意图,改造的主要方法是____,其作用之一是在河流洪水期____、枯水期____,从而调节径流量的____变化。第2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
课标要求
考试细则
【课程内容】1.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某地的经纬度,学会阅读常见的地图。3.知道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是随季节而变化的。4.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5.关注卫星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仪的应用。6.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7.知道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三类岩石。8.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引起了地形的变化。9.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10.了解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减灾能力。1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1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13.知道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和危害。1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主要地形。15.知道水体的分类和各种水体所占比例。16.知道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17.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18.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19.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20.关注水体污染和防治。21.说出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活动建议】1.查阅有关史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漫长历程。2.用多种方法说明地球是个球体。3.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4.观测和记录正午太阳高度角。5.观看电子地图和遥感图像。6.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7.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野外考察,寻找地形变化的证据。8.收集有关火山、地震的资料,讨论人们如何提高防震减灾的能力,在地震多发地区可进行防震演习。9.查阅张衡发明地动仪的史料。10.查阅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资料,加深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领悟科学精神。11.用泥土或其他材料制作简单的地形模型,并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12.将各种水体的数量按比例绘制图表。13.分析各大洲水资源的差异。14.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15.调查并探讨当地保护水资源的措施。16.调查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情况。
1.知道地球的自转及其和昼夜的关系。2.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3.地壳运动(1)了解地壳是变动的。(2)说出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火山和地震。4.地震的预防:了解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的能力。5.板块学说和地形(1)了解板块学说的要点。(2)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外力(流水、风、冰川)对地形影响的特点。6.水体的分类:知道水体的分类。7.水循环: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8.水资源(1)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分布和严重缺水危机。(2)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1.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处于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处于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则从东向西进行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昼夜交替不仅调节了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对于地球上生物界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2.地壳运动和主要地形类型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2)地壳运动
地壳在不断地运动。按照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类型。水平运动使地表岩层在有些地方发生弯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有些地方则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垂直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地壳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
(4)火山、地震分布及地震灾害的防御
①
世界上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和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②
地震灾害的防御
a.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强各类工程的抗震能力。
b.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建立健全减灾工作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进地震灾害保险、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工作。
3.地球上的水体
(1)水体的分类
①
按照水的空间分布,水体可以分为大气水、陆地水(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海洋水。其中,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2.53%。而陆地淡水中最主要的是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68.69%,其次是地下淡水,占陆地淡水的30.06%。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②
按照水中无机盐的浓度,水体可以分为咸水和淡水。
③
按照水的状态,水体可以分为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2)水循环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冰川融化、升华、凝华等。
(3)水资源
①
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a.全球有60%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供水困难。
b.我国是世界“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供水不足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②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a.节约用水,循环用水,一水多用。
b.防治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c.修建水库,进行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
(2017·杭州)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C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试题解析】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到内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命题意图】
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题中无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2.
(2019·杭州)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A )
A.(1)(2)(3)
B.(1)(2)(4)
C.(1)(3)(4)
D.(2)(3)(4)
【试题解析】
地壳不断变动是内力的作用。
(1)高山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内力作用,故(1)符合;(2)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是内力的作用,故(2)符合;(3)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是内力的作用,故(3)符合;(4)风蚀的岩石,是风力的作用,即外力的作用,故(4)不符合。
【命题意图】
题干的主旨是地壳的变动,根据所学知识,须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3.
(2020·杭州)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C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试题解析】
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于各大板块的边缘地带;杭州位于亚欧板块的东部;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故选:C。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包括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解答关键是要知道六大板块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是火山地震原因的最好解释,也是山脉形成,不断升高的根本原因。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需要一定的综合思维和分析能力。
4.
(2017杭州)2008年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这一发现最有可能成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证据( B )
A.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
B.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
C.距今2亿年前大陆发生了漂移
D.距今6500万年前哺乳类动物开始繁盛
【试题解析】
从题目提供的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不能推测出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故A错误;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与该选项“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年份相近可能成为证据之一,故B正确;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与距今2亿年前大陆发生了漂移没有因果关系,故C错误;
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不能推出距今6500万年前哺乳类动物开始繁盛,故D错误。
【命题意图】
本试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寻找证据的方法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演化,了解板块学说的内容和地球上生物演化的大年代的推测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能辨析证据与原因、结论的差异。
5.
(2018杭州)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 )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出并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
C.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
D.发现煤气中毒者,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试题解析】野外遭遇泥石流,应迅速离开河谷,向山坡高处跑,应沿沟的垂直方向逃生,不能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A错误;
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有毒气体上浮,因此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B正确;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C正确;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关才煤气并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拨打“120”,同时采取人工呼吸进行救助,D正确。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的是各种灾害和意外急救的方法,包含了泥石流、地震这两种自然灾害,以及室内火灾、煤气中毒两种意外灾害,培养学生从小关注人类防灾减灾,遇到危险能积极有效地进行自救,对现实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体现科学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的思想。第
2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
1.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部分是( A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一样厚
2.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C )
A.两极的冰川作用
B.人类的挖山、填海造陆等活动
C.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现象
3.在我国东海海域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这证明了( C )
A.古代人类曾生活在海底
B.海陆是不变的
C.地壳是运动的,这里曾经是陆地
D.这里的海陆变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4.地球内部能量剧烈释放的形式是( D )
A.地壳运动
B.褶皱、断层
C.褶皱和地壳运动
D.火山、地震
5.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是( D )
A.集中分布在各大洲内部
B.集中分布在各大洋内部
C.火山与地震的分布没有任何关系
D.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6.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D )
①
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
乘汽车逃命 ③
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④
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A )
①
全球地壳共分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②
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碰撞地带常常形成很深的海沟
③
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④
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 B )
A.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C.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
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
9.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 D )
A.削低高山
B.填平深谷
C.使表面趋于平坦
D.以上选项都成立
10.地球上出现“沧海桑田”的变化和千姿百态的地形的原因是( D )
A.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B.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轮流作用的结果
D.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不断作用的结果
11.地球上储量比例较少,但在水循环中作用很大的水是( C )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大气水
D.冰川水
12.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最多的是( C )
A.河流水
B.地下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13.下列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周围的空气中含有水( B )
①
早晨草坪上的露珠 ②
冬天早晨口中呼出的一团“白气” ③
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罐外壁冒“汗” ④
夏天久置于空气中的无水硫酸铜粉末会变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B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15.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引水渠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B )
A.水汽蒸发
B.径流输送
C.大气降水
D.水汽输送
16.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B )
A.长江、黄河发源地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17.仙人掌的下列结构中与缺少水分无关的是( C )
A.发达的根系
B.叶转变成刺
C.植株高大
D.肉质茎
18.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规律是( C )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19.当前水资源紧张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你认为保护水资源最有效的途径是
( B )
A.节约和合理用水
B.防治和治理污水
C.淡化海水
D.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20.地球表面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D )
A.分布平衡
B.基本平衡,各地差不多
C.沿海地区淡水资源都非常充足
D.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较充足
21.板块结构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分别是__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__、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它们是被__海岭、海沟__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__软流层__上移动。
22.读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上图所示水圈的各种水体中,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
A.__海洋水__;
B.__淡水__;
D.__冰川水__;
E.__地下淡水__;
(2)在上述各种水体中,( A )为水圈的主体,( D )为陆地淡水的主体。(填字母)
(3)水能不断地循环的内因是__水的三态变化__。
1.关于软流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
B.可能是地震的发源地
C.位于上地幔的顶部
D.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2.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D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
B.南极地区发现煤田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海浪拍击海岸
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 )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陆两栖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4.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 C )
A.火山活动的结果
B.河流冲刷的结果
C.地壳变动的结果
D.地震活动的结果
5.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
②
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
③
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⑤
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⑥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
⑦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⑧
一般说来,各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难以形成火山、地震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⑥⑧
6.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某地(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还造成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多名登山者失去联系。下图中能解释此地多地震原因的是( B )
A
B
C
D
7.如图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D )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8.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可能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如下列选项中的( B )
A.荷兰的围海造田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C.三峡水库修建
D.植树种草
9.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水循环不够活跃的是( D )
A.赤道附近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印度洋海域
D.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10.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C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11.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干旱,洞庭湖、鄱阳湖、洪湖都“喊渴”,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从水循环角度来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施加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人们可以用冰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12.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①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
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
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曾宣布,“机遇号”火星车已找到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的强有力的证据。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的理由( A )
A.水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C.有水的环境里才有生命
D.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
14.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D.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贫乏问题
15.“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相符的是__①②④__。(填序号)
①
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②
洗衣、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③
水龙头滴水置之不理
④
关停一些污染大、用水量大、产能低的工厂
16.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
A.__地壳__;
B.__地幔__;
C.__地核__;
(2)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__地幔__。(填文字)
(3)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__B__之中。(填字母)
(4)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了__岩石圈__。
17.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__碰撞说__。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__环形山(或月坑)__。
1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张裂区,常形成__裂谷__或__海洋__,如__东非大裂谷__和__大西洋__的形成。
(2)板块相碰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__山脉__,如__喜马拉雅山__的形成。
(3)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__活跃__,多火山和地震,尼泊尔所在的火山地震带为__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__。除此之外,另一火山地震带为__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火山地震带__。
(4)据测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请查阅相关的资料,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__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__。
19.下面是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生物和自然界的环境因素,请在它们之间用箭头标出主要的水循环途径。
20.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A图反映的问题是__水资源浪费严重__,B图反映的问题是__水资源污染严重__。
(2)相应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是
A.__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__。
B.__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__。
21.如图为对不稳定径流进行改造的示意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不稳定径流是指水量__季节__变化大。
(2)这是一幅对地表径流进行改造的示意图,改造的主要方法是__修建水库__,其作用之一是在河流洪水期__蓄水__、枯水期__放水__,从而调节径流量的__季节__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