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讲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讲解+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1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讲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讲解+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02 11:41:16

文档简介

第二篇 生命科学
第1讲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1.在面对某个具体物体时可以轻易判断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但生物具有多样性,因此要给生物下定义却很困难。下面是一些同学对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都由细胞构成
B.都能自由运动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繁殖后代
2.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基本特征的是 
(  )
A.
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B.人体受到外界抗原刺激会产生抗体
C.蜗牛受到触碰会缩回壳内
D.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3.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的选择错误的是
(  )
A.观察蜗牛用放大镜
B.观察面包霉菌菌落用显微镜
C.观察月球时用天文望远镜
D.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用显微镜
4.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光时,光线太强,选用小光圈、平面镜
B.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同时眼睛注视物镜
C.视野中有污点时,转动目镜和物镜,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
D.物镜由20×转换成40×,视野变大,物像变大
5.把字形“生物”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字形应是(  )
A.
B.
C.
D.
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为更清楚地观察a处的细胞结构,视野由甲变为乙,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
A.将装片从上往下移
B.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C.调节粗准焦螺旋
D.换用高倍物镜
7.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上”,如图甲所示。怎样使图像变成如图乙所示
(  )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8.2014年我省重新发现白蚁家族中的“大熊猫”——浙江亮白蚁。它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在生物分类上它属于 (  )
A.昆虫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9.如图分类检索表中,鸽子的位置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0.长兴的白果(银杏种子)和德清的枇杷是湖州的特产。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枇杷属于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  )
A.白果与枇杷的甜度
B.叶的形状
C.种子外壳有无果皮包被
D.白果与枇杷的颜色
11.人们常在阴湿的地面发现许多低矮弱小的植物,这类植物有茎、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根很简单,称为假根。这类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因此,常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这类植物是指  
(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12.如表是对四种生物结构特征的对比(表中“√”表示有,“×”表示无),其中对哪种生物特征的描述是完全正确的(  )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叶绿体
噬菌体


×

×
乳酸菌
×




酵母菌




×
草履虫




×
A.
噬菌体
B.乳酸菌
C.酵母菌
D.草履虫
1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细菌、真菌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B.细菌细胞和真菌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等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
D.制作豆酱、腐乳、奶酪等食品离不开真菌中的霉菌 
14.与图中所示生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物是一种杆状细菌
B.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C.该生物依靠呼吸作用贮存能量
D.该生物有细胞核
15.每年4~5月有些桂花树上长着紫蓝色的果子,桂果是一种中药原材料,有润肺止疼等功效。桂花树在分类上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16.观察下图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请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B.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与狗的近
C.猫与虎长得最相像
D.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17.蛙是我们熟悉的动物,也是科学研究常用的动物。蛙属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下表是脊椎动物检索表。“两栖类”在检索表中对应的是____(选填“A”“B”“C”“D”或“E”)。
脊椎动物检索表
1a 胎生……………………………………………………A
1b 卵生……………………………………………………2
2a 体温恒定………………………………………………B
2b 体温不恒定……………………………………………3
3a 在陆地上产卵…………………………………………C
3b 在水中产卵……………………………………………4
4a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D
4b 幼体和成体都用鳃呼吸………………………………E
18.根据你所学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____正对通光孔。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较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4)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戊中箭头),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9.若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葫芦藓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栽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请据此分析作答:
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
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
3组
49
113
164
172
250
4组
41
93
149
196
224
5组
34
79
107
154
182
(1)葫芦藓在栽种时,除了严格控制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____的环境,每组栽种250株的原因是____。
(2)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你认为是叶片细胞中的____遭到了破坏,导致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离污染源的____和污染____有关。
1.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2.某同学喜欢观察鸟的行为。他曾看到某种鸟在吃蓟的种子,就想证实蓟的种子是不是它最爱吃的食物,于是用三种食物(蓟的种子、稻谷、太阳花的种子若干)进行实验研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假设是“这种鸟可能最爱吃蓟的种子”
B.实验时应把蓟的种子放在离鸟最近的地方
C.实验前三种食物的取用数量应一样多
D.如果发现三种食物都被鸟吃完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3.小明同学准备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煮沸后装入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其中。你认为最可能成功制成酸奶的操作是(  )
A.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并密封
B.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不密封
C.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密封
D.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不密封
4.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细胞数为 (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5.以下四种动物,从生物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角度来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6.如图圆圈表示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P可以表示用皮肤辅助呼吸
B.Q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E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D.F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图片(如下图),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生物
(1)写出A~F中C、E所代表的生物名称。
C____;E____。
(2)在这些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____;无根,具有茎和叶的植物是____。(填字母代号)
(3)在生物分类学上,水稻与水杉同门不同纲,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请说出这两组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较多的是____。
8.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较暗,应选择____。

大光圈;②
平面镜;③
小光圈;④
凹面镜
(2)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一般正确的应该是____眼望着目镜观察,同时另一眼____(填“睁开”或“闭着”),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____。
(3)如图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4)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下图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____ ②
____
(5)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图中的镜头
A和镜头____进行观察。
(6)细胞是一个立体结构,但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则是该细胞的某个平面图。甲、乙同学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两个同种动物组织细胞装片(细胞形态结构相同),结果甲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圆形,乙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长方形。请你推测该种动物组织细胞的立体形状最可能是____。
(7)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作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是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9.检索表是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工具。
(1)生物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一对或几对____的区别,逐项排列编制而成。
(2)下表是四种植物叶片的信息表,某同学根据这些信息尝试对这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并制作了二歧式检索表,表中“
”处信息已省略,此检索表中“?”处的信息是____。
种类
叶片信息

叶缘内有褐色纹;叶呈盾形、浅裂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深裂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盾形、深裂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浅裂
1a 
…………………………………………甲
1b 
…………………………………………2
2a ?……………………………………………丙
2b 
…………………………………………3
3a 
…………………………………………乙
3b 
…………………………………………丁第二篇 生命科学
第1讲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课标要求
考试细则
【课程内容】1.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2.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观察各类生物。3.列举真菌的主要特点。4.观察常见生物,如一些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知道这些动物的主要特点,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5.知道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点。6.观察和描述常见生物的生活环境,感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活动建议】1.根据自己的认识或收集到的生物资料,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2.用放大镜观察池塘或土壤中的微小生物;用显微镜观察常见微生物(如酸奶中的乳酸菌,发酵面团中的酵母菌,牙秽中的各种菌等)和天然水体中的微小生物或微生物(如池塘中的变形虫、衣藻和草履虫等)。3.观察常见的、比较典型的生物,如校园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昆虫、青蛙、蚯蚓以及动物园中的鸟类和兽类等。4.观察校园中生长的藻类、苔藓、蕨类植物。5.养殖小动物或种植植物,对其形态、生活史、生活习性进行观察,撰写观察报告。
1.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2.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3.举例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及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五大类群的主要区别,能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常见生物进行简单分类。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识别分类的依据,学会二歧分类检索表的使用。4.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5.知道组织是如何形成的,说出动物、植物的主要组织,描述器官、系统的组成。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
(2)能进行呼吸。如,高等植物、高等动物呼吸时都会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3)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如,蚕宝宝会不断长大,后结茧发育成飞蛾,飞蛾又会产卵。
(4)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如,蜗牛受惊会缩回壳内,含羞草的叶受到刺激后会合拢。
(5)能遗传、变异及进化。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鹰进化出锐利的双眼。
(6)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如,北极熊为适应寒冷环境,身上有厚厚的脂肪(适应环境);树木在岩石缝隙中生长,加速岩石的风化(影响环境)。
2.生物最基本的特征: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
二、
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1.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观察发现,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没有听觉。
2.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结构
(2)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制成的。其主要结构包括目镜和物镜,两者放大倍数相乘即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即: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如果一个细小的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显微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像的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q”。最简便的方法,把“b”旋转180°即可得到答案。
(3)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距和观察等过程。

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对光
A.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选用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放片
把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部位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夹住。

调距
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此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以防物镜碰到玻片而损伤物镜或将玻片标本压碎。
B.左眼注视目镜,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观察: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4)重难点突破

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明暗、物像大小和数目的关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看到的物像越大,但能看到的物像数目越少。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与物像的移动
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物像移动的方向和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即要将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污物位置的判断
视野中的污物可能在目镜、物镜或装片上。

视野偏暗或偏亮时的处理方法
A.视野偏暗(光线过弱)时的处理方法:
a.使用凹面镜:具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线较强。
b.调节遮光器:调节至大光圈,使视野内光线变强,视野变亮。
B.视野偏亮(光线较强)时的处理方法:
a.使用平面镜:可以减少光线的反射。
b.调节遮光器:调节至小光圈,使视野内光线变弱,视野变暗。
三、
生物的分类
1.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等级
(1)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物种)。
(2)在生物的分类系统中,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分类等级越低,生物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2.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1)分类依据
(2)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无脊椎动物
形态结构特点
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
草履虫
腔肠动物
身体呈辐射对称,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
水螅
扁形动物
身体扁平,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
血吸虫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蛔虫
环节动物
身体分若干体节
蚯蚓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多数有贝壳
河蚌
节肢动物
身体、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其中的昆虫是动物界最大的类群
蝗虫
棘皮动物
成体呈辐射对称,幼体两侧对称;体表有棘状突起,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海参
  ②
脊椎动物
形态结构特点
常见动物
鱼类
水生,用鳃呼吸,靠鳍运动,身体表面常覆有鳞片,体温不恒定
鲢鱼、鳙鱼、青鱼
两栖类
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
青蛙、蟾蜍、大鲵
爬行类
真正陆生,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
蛇、鳄鱼、龟
鸟类
体表覆羽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白鹤、猫头鹰、燕子
哺乳类
体表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虎、狮子、猫
3.常见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1)分类依据
(2)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孢子植物
种类
藻类
苔藓类
蕨类
结构
无根、茎、叶
有茎、叶,无真正的根
有根、茎、叶
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或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举例
单细胞:衣藻、小球藻 多细胞:紫菜、海带
葫芦藓、地钱
蕨、胎生狗脊
  ②
种子植物
种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结构
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生殖方式
种子生殖
举例
松、杉、柏、银杏
单子叶植物:小麦、玉米、水稻、美人蕉双子叶植物:大豆、花生、苹果、棉花、向日葵、枇杷
4.常见微生物的分类及特征
(1)分类依据
(2)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分裂生殖。

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分为多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和单细胞真菌(酵母菌),通过孢子或出芽生殖。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且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繁殖方式为自我复制。
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
举例
光照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温度
低温环境下的小麦生长缓慢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空气
液体表面草履虫更多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
举例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种内竞争
农田中相邻的同种作物争夺阳光、水分
种间关系
捕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共生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
寄生
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中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适应: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大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如植物根尖结构、小肠的结构等。

形态和结构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如枯叶蝶、竹节虫等。
(2)影响:某些生物的存在或生理活动,使得环境发生了变化,即生物能影响环境。例如,森林中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等。
【特别提醒】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有时还成为对生物有害甚至致死的因素。
1.(2016·杭州)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当人胃部表皮细胞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会分泌水解酶(FUCA2),催化水解糖蛋白侧链上的岩藻糖。幽门螺旋杆菌可以摄入胃部表皮细胞上岩藻糖的水解产物,获得生长的养分与能量。此外,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播给健康人。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幽门螺旋杆菌与霉菌在细胞结构上最本质的差异是__没有成形的细胞核__。
【试题解析】
学生在答题时要掌握细菌、真菌结构的异同点,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命题意图】
本题这一小空主要考察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关键区别。
2.(2017·杭州)下图六种动物分成甲、乙两类的分类依据是( D )
A.水生还是陆生
B.是否胎生哺乳
C.体温是否恒定
D.是否具有脊椎骨
【试题解析】
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黄姑鱼、眼镜蛇、蝙蝠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为一类;蜗牛、蜚蠊、蝗虫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为一类。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2017·杭州)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观测范围相匹配的是( B )
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体
C.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
D.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
【试题解析】
A.苯分子、病毒等直径在10-10~10-8m之间,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故A错误;B.酵母菌和衣藻等物体的直径在10-6m~10-5m之间,需要用光学显微镜,故B正确;C.蜗牛和花等物质的长度在10-2m~101m之间,需要用放大镜观察,故C错误;D.月球、太阳系等天体的直径在106m~1022m之间,需要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故D错误。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体大小的认识,以及是否会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进行观察。
4.(2020·杭州)用显微镜观察经染色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不吻合的一项是( C )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的原因
A
视野中没有细胞
未在口腔内壁刮取细胞
B
视野中无光斑
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C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细胞数量太多
D
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
观察者将装片往右移动
  【试题解析】
A.由于未在口腔内壁刮取细胞,视野中没有细胞,正确;B.由于物镜未对准通光孔,视野中无光斑,正确;C.“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这些黑色圆圈是气泡,造成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错误;D.由于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观察者将装片往右移动,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正确。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是否会判断装片中的各种现象,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
5.(2020·杭州)小金在野外观察到4株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若上述4株植物中有一株植物是桃树,则它是( C )
1a 有叶…………………………………………………………………………2
1b 无叶…………………………………………………………………………P
2a 有花粉………………………………………………………………………3
2b 无花粉………………………………………………………………………Q
3a 种子有包被…………………………………………………………………R
3b 种子无包被…………………………………………………………………S
A.P
B.Q
C.R
D.S
【试题解析】
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为二歧分类法,题中把植物分为有叶和无叶两个分支,有叶植物继续分为有花粉和无花粉植物,有花粉植物继续根据种子有无包被分为种子有包被植物和种子无包被植物。桃树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因此桃树有叶,有花粉,种子有包被。因此应该是R。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查阅检索表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桃树这种常见植物的了解。
6.(2020·杭州)历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归于植物界,后来由于其在营养方式和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被单独归为真菌界。最近,科学家发现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遗传物质的相似性超过了植物。
(1)如图所示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__出芽生殖__;从同化作用的角度看,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__异养__。
(2)真菌与绿色植物在营养方式上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真菌细胞缺乏__叶绿体__(填写细胞结构)。
(3)根据上述材料可初步推测,真菌与__动物__(选填“植物”或“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
【试题解析】
图示显示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没有叶绿体。因此酵母菌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是异养。根据科学家发现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遗传物质的相似性超过了植物推测,真菌与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真菌与动植物在细胞、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上的区别。第(3)小问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内容并作出判断的能力。第二篇 生命科学
第1讲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1.在面对某个具体物体时可以轻易判断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但生物具有多样性,因此要给生物下定义却很困难。下面是一些同学对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D )
A.都由细胞构成
B.都能自由运动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繁殖后代
2.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基本特征的是 
( A )
A.
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B.人体受到外界抗原刺激会产生抗体
C.蜗牛受到触碰会缩回壳内
D.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3.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的选择错误的是
( B )
A.观察蜗牛用放大镜
B.观察面包霉菌菌落用显微镜
C.观察月球时用天文望远镜
D.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用显微镜
4.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对光时,光线太强,选用小光圈、平面镜
B.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同时眼睛注视物镜
C.视野中有污点时,转动目镜和物镜,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
D.物镜由20×转换成40×,视野变大,物像变大
5.把字形“生物”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字形应是( D )
A.
B.
C.
D.
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为更清楚地观察a处的细胞结构,视野由甲变为乙,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D )
A.将装片从上往下移
B.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C.调节粗准焦螺旋
D.换用高倍物镜
7.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上”,如图甲所示。怎样使图像变成如图乙所示
( A )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8.2014年我省重新发现白蚁家族中的“大熊猫”——浙江亮白蚁。它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在生物分类上它属于 ( A )
A.昆虫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9.如图分类检索表中,鸽子的位置是 
( C )
A.甲
B.乙
C.丙
D.丁
10.长兴的白果(银杏种子)和德清的枇杷是湖州的特产。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枇杷属于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 C )
A.白果与枇杷的甜度
B.叶的形状
C.种子外壳有无果皮包被
D.白果与枇杷的颜色
11.人们常在阴湿的地面发现许多低矮弱小的植物,这类植物有茎、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根很简单,称为假根。这类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因此,常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这类植物是指  
( B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12.如表是对四种生物结构特征的对比(表中“√”表示有,“×”表示无),其中对哪种生物特征的描述是完全正确的( C )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叶绿体
噬菌体


×

×
乳酸菌
×




酵母菌




×
草履虫




×
A.
噬菌体
B.乳酸菌
C.酵母菌
D.草履虫
1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细菌、真菌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A.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B.细菌细胞和真菌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等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
D.制作豆酱、腐乳、奶酪等食品离不开真菌中的霉菌 
14.与图中所示生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该生物是一种杆状细菌
B.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C.该生物依靠呼吸作用贮存能量
D.该生物有细胞核
15.每年4~5月有些桂花树上长着紫蓝色的果子,桂果是一种中药原材料,有润肺止疼等功效。桂花树在分类上属于( A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16.观察下图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请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B.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与狗的近
C.猫与虎长得最相像
D.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17.蛙是我们熟悉的动物,也是科学研究常用的动物。蛙属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下表是脊椎动物检索表。“两栖类”在检索表中对应的是__D__(选填“A”“B”“C”“D”或“E”)。
脊椎动物检索表
1a 胎生……………………………………………………A
1b 卵生……………………………………………………2
2a 体温恒定………………………………………………B
2b 体温不恒定……………………………………………3
3a 在陆地上产卵…………………………………………C
3b 在水中产卵……………………………………………4
4a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D
4b 幼体和成体都用鳃呼吸………………………………E
18.根据你所学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__低倍物镜__正对通光孔。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C__。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C )
A.甲图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较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4)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戊中箭头),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__逆时针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9.若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葫芦藓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栽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请据此分析作答:
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
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
3组
49
113
164
172
250
4组
41
93
149
196
224
5组
34
79
107
154
182
(1)葫芦藓在栽种时,除了严格控制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__阴暗潮湿__的环境,每组栽种250株的原因是__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结论更可靠__。
(2)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你认为是叶片细胞中的__叶绿体__遭到了破坏,导致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离污染源的__距离__和污染__时间__有关。
1.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B )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2.某同学喜欢观察鸟的行为。他曾看到某种鸟在吃蓟的种子,就想证实蓟的种子是不是它最爱吃的食物,于是用三种食物(蓟的种子、稻谷、太阳花的种子若干)进行实验研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此实验的假设是“这种鸟可能最爱吃蓟的种子”
B.实验时应把蓟的种子放在离鸟最近的地方
C.实验前三种食物的取用数量应一样多
D.如果发现三种食物都被鸟吃完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3.小明同学准备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煮沸后装入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其中。你认为最可能成功制成酸奶的操作是( C )
A.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并密封
B.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不密封
C.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密封
D.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不密封
4.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细胞数为 ( B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5.以下四种动物,从生物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角度来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D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6.如图圆圈表示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 )
A.P可以表示用皮肤辅助呼吸
B.Q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E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D.F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图片(如下图),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生物
(1)写出A~F中C、E所代表的生物名称。
C__蜜蜂__;E__水稻__。
(2)在这些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__B__;无根,具有茎和叶的植物是__D__。(填字母代号)
(3)在生物分类学上,水稻与水杉同门不同纲,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请说出这两组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较多的是__水稻与水杉__。
8.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较暗,应选择__①④__。

大光圈;②
平面镜;③
小光圈;④
凹面镜
(2)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一般正确的应该是__左__眼望着目镜观察,同时另一眼__睁开__(填“睁开”或“闭着”),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__q__。
(3)如图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C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4)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下图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__在装片上__ ②
__在目镜上__
(5)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图中的镜头
A和镜头__D__进行观察。
(6)细胞是一个立体结构,但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则是该细胞的某个平面图。甲、乙同学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两个同种动物组织细胞装片(细胞形态结构相同),结果甲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圆形,乙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长方形。请你推测该种动物组织细胞的立体形状最可能是__圆柱体__。
(7)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作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是__顺时针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9.检索表是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工具。
(1)生物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一对或几对__相对性状__的区别,逐项排列编制而成。
(2)下表是四种植物叶片的信息表,某同学根据这些信息尝试对这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并制作了二歧式检索表,表中“
”处信息已省略,此检索表中“?”处的信息是__叶呈盾形__。
种类
叶片信息

叶缘内有褐色纹;叶呈盾形、浅裂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深裂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盾形、深裂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浅裂
1a 
…………………………………………甲
1b 
…………………………………………2
2a ?……………………………………………丙
2b 
…………………………………………3
3a 
…………………………………………乙
3b 
…………………………………………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