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2讲 人体保健(讲解+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1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2讲 人体保健(讲解+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02 11:03:32

文档简介

第12讲 人体保健
1.每年入冬后,病毒性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很多人感觉流感“来势汹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B.流感病毒是本次流感的传染源
C.病毒性流感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D.对未患流感的同学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下列描述的物质中,被人体免疫系统可能识别为抗原的是(  )

心脏病人植入的血管支架

花粉过敏者吸入的花粉

糖尿病人注射的胰岛素

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在人体针对病原体的抵抗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B.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
D.吞噬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液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4.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细胞死亡会引起免疫反应
B.只有在病原体的刺激下,淋巴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C.人体免疫功能越强,身体的自我保护功能也会越强
D.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5.下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6.锻炼上臂肌肉时,伸肘和屈肘动作的上臂肌肉协作情况如下图。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分别是(  )
A.舒张,收缩
B.舒张,舒张
C.收缩,舒张
D.收缩,收缩
7.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小林不小心患了病毒性感冒,体温达40
℃左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冒要做好预防工作,其中勤洗手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来说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要治疗该同学的感冒,要给他使用抗生素
C.该同学体温一直维持在40
℃左右,此时他的产热大于散热
D.此时他的消化与吸收功能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了
8.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骨髓的捐献者称为供体,接受供体骨髓的病人称为受体,受体做完移植手术后要在无菌隔离区度过一段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移植的供体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抗原
B.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C.移植手术后,受体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D.目前预防白血病最简便易行的手段是注射疫苗
9.(1)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所用的蛇毒、抗蛇毒毒素分别是____(填字母)。
A.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B.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D.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2)被毒蛇咬伤的病人应该注射____,该免疫属于人工____免疫。
10.下图是人体对某种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人体通过甲、乙两种途径产生的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其中的死病毒和活病毒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____的作用,均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2)通常,图中乙途径所示的免疫是人们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的。例如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称为____。
(3)除题中所示的免疫方式外,人体还有哪种免疫方式?请举一个例子说明。____。
11.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每年在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我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十分普遍。
(1)有关诺如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该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B.该病毒可用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来杀灭
C.该病毒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D.该病毒寄生在患者的肠道活细胞内
(2)从传染病学角度来说,诺如病毒属于____。
(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如果某健康儿童血清中检测出相应的抗体,说明该儿童______。
12.某人患阑尾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这属于特异性免疫。____(判断对错)
13.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注射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它们感染后并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十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绵羊全部死亡。请回答:
(1)此实验的原理是甲组绵羊受到____(即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的刺激产生____获得了免疫力,乙组绵羊体内因没有相应物质而死亡。
(2)实验中甲组绵羊的第二次注射并没有发病的现象属于____。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
1.将甲品系的小鼠的皮肤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再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小鼠的皮肤对a小鼠来说都是抗原
B.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C.第二次移植的皮肤更快地死亡脱落,是因为a小鼠体内已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D.第一次移植时,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是小鼠a产生了特异性免疫的结果
2.下图所示为HIV病毒造成艾滋病的病程。在潜伏期,如何检测病人是否被感染(  )
A.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检测HIV   
B.采集口腔黏液检测HIV抗体
C.采集血液直接检测HIV    
D.采集血液检测HIV抗体
3.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获得。他们提出的“端粒学说”使人们对癌症和衰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该学说认为,细胞DNA的末端有一个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些,当端粒足够短以后,细胞就不再分裂而逐渐老化死亡。而端粒是由端粒酶控制的,如果细胞中有端粒酶,则端粒可以得到修复,长度得以保持,细胞也就保持分裂能力。
(1)端粒酶和唾液淀粉酶均是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但唾液淀粉酶不能修复端粒,这一现象体现的酶的一个重要性质是____。
(2)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正常体细胞不含端粒酶,而癌细胞具有端粒酶,因为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____。
(3)根据端粒学说,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它的作用原理可以是____。
4.2018年11月26日,某科学家宣布,人类首次对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的双胞胎婴儿诞生,这对婴儿的CCR5基因经过修改而失效,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消息传出,国内外科学界一片哗然,并纷纷提出质疑。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主要破坏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第____道防线,使人体易患各种传染病和恶性肿瘤。
(2)下列各项中,支持“应严禁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这一主张的有____。
A.由于存在错误编辑等技术问题,被编辑婴儿存在健康风险
B.北欧人群中约10%的个体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
C.被编辑者的基因会通过生殖扩散到后代个体
D.该技术的运用,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人类基因改造
5.目前,治疗艾滋病无特效药,有学者提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新生儿具有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的能力。但这有违伦理道德,且违反包括中国在内大多数国家的法律。
(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HIV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从传染病角度分析,HIV病毒属于病原体
C.从免疫学角度分析,HIV病毒属于抗体
D.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2)运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目标基因时,可能会破坏其他正常的基因。所以通过基因编辑出生的婴儿可能出现的问题有____(写出一项)。
6.如图所示是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1)正常人在进食后,由于大量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____,但一般在2小时后又可恢复到正常范围。这是由于在____的调节下,使血糖处于
____状态。
(2)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后,相应地血糖含量比正常人____得多。原因是糖尿病患者____分泌过____,从而引起血糖浓度过____,以致肾小管无法将____全部吸收,于是____随尿液排出。
(3)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控制和调节
____,适当锻炼,注射____。
7.某研究小组完成了关于抗生素对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系列实验。分析并回答:
(1)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怎样的影响?上图显示的是在均匀涂布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顺次放置浸有不同浓度青霉素溶液的圆纸片,置于
37
℃恒温下,培养
3
天后的结果。

有不同浓度青霉素的圆纸片周围出现清晰区的原因是____。

为了严格控制青霉素的剂量,对圆纸片的要求是____。(写出一点即可)

大肠杆菌和能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
(2)该研究小组运用上述实验方法还研究了相同浓度的三种不同抗生素对枯草杆菌生长的影响。请你在下图画出处理方案,并对你的处理加以注解。
答图第12讲 人体保健
1.每年入冬后,病毒性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很多人感觉流感“来势汹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B.流感病毒是本次流感的传染源
C.病毒性流感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D.对未患流感的同学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下列描述的物质中,被人体免疫系统可能识别为抗原的是( A )

心脏病人植入的血管支架

花粉过敏者吸入的花粉

糖尿病人注射的胰岛素

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在人体针对病原体的抵抗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
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B.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
D.吞噬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液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4.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红细胞死亡会引起免疫反应
B.只有在病原体的刺激下,淋巴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C.人体免疫功能越强,身体的自我保护功能也会越强
D.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5.下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6.锻炼上臂肌肉时,伸肘和屈肘动作的上臂肌肉协作情况如下图。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分别是( C )
A.舒张,收缩
B.舒张,舒张
C.收缩,舒张
D.收缩,收缩
7.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小林不小心患了病毒性感冒,体温达40
℃左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感冒要做好预防工作,其中勤洗手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来说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要治疗该同学的感冒,要给他使用抗生素
C.该同学体温一直维持在40
℃左右,此时他的产热大于散热
D.此时他的消化与吸收功能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了
8.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骨髓的捐献者称为供体,接受供体骨髓的病人称为受体,受体做完移植手术后要在无菌隔离区度过一段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移植的供体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抗原
B.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C.移植手术后,受体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D.目前预防白血病最简便易行的手段是注射疫苗
9.(1)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所用的蛇毒、抗蛇毒毒素分别是__D__(填字母)。
A.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B.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D.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2)被毒蛇咬伤的病人应该注射__抗蛇毒毒素血清__,该免疫属于人工__被动__免疫。
10.下图是人体对某种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人体通过甲、乙两种途径产生的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其中的死病毒和活病毒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__抗原__的作用,均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2)通常,图中乙途径所示的免疫是人们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的。例如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称为__计划免疫__。
(3)除题中所示的免疫方式外,人体还有哪种免疫方式?请举一个例子说明。__非特异性免疫;如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__。
11.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每年在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我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十分普遍。
(1)有关诺如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__D__。
A.该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B.该病毒可用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来杀灭
C.该病毒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D.该病毒寄生在患者的肠道活细胞内
(2)从传染病学角度来说,诺如病毒属于__病原体__。
(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如果某健康儿童血清中检测出相应的抗体,说明该儿童____感染过该病毒(或患过该病)__。
12.某人患阑尾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这属于特异性免疫。__错__(判断对错)
13.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注射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它们感染后并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十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绵羊全部死亡。请回答:
(1)此实验的原理是甲组绵羊受到__抗原__(即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的刺激产生__抗体__获得了免疫力,乙组绵羊体内因没有相应物质而死亡。
(2)实验中甲组绵羊的第二次注射并没有发病的现象属于__特异性免疫__。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对照__。
1.将甲品系的小鼠的皮肤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再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甲、乙两种小鼠的皮肤对a小鼠来说都是抗原
B.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C.第二次移植的皮肤更快地死亡脱落,是因为a小鼠体内已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D.第一次移植时,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是小鼠a产生了特异性免疫的结果
2.下图所示为HIV病毒造成艾滋病的病程。在潜伏期,如何检测病人是否被感染( D )
A.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检测HIV   
B.采集口腔黏液检测HIV抗体
C.采集血液直接检测HIV    
D.采集血液检测HIV抗体
3.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获得。他们提出的“端粒学说”使人们对癌症和衰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该学说认为,细胞DNA的末端有一个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些,当端粒足够短以后,细胞就不再分裂而逐渐老化死亡。而端粒是由端粒酶控制的,如果细胞中有端粒酶,则端粒可以得到修复,长度得以保持,细胞也就保持分裂能力。
(1)端粒酶和唾液淀粉酶均是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但唾液淀粉酶不能修复端粒,这一现象体现的酶的一个重要性质是__专一性__。
(2)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正常体细胞不含端粒酶,而癌细胞具有端粒酶,因为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__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__。
(3)根据端粒学说,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它的作用原理可以是__切断端粒酶或抑制端粒酶的活性__。
4.2018年11月26日,某科学家宣布,人类首次对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的双胞胎婴儿诞生,这对婴儿的CCR5基因经过修改而失效,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消息传出,国内外科学界一片哗然,并纷纷提出质疑。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主要破坏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第__三__道防线,使人体易患各种传染病和恶性肿瘤。
(2)下列各项中,支持“应严禁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这一主张的有__ACD__。
A.由于存在错误编辑等技术问题,被编辑婴儿存在健康风险
B.北欧人群中约10%的个体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
C.被编辑者的基因会通过生殖扩散到后代个体
D.该技术的运用,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人类基因改造
5.目前,治疗艾滋病无特效药,有学者提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新生儿具有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的能力。但这有违伦理道德,且违反包括中国在内大多数国家的法律。
(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__ABD__。
A.HIV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从传染病角度分析,HIV病毒属于病原体
C.从免疫学角度分析,HIV病毒属于抗体
D.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2)运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目标基因时,可能会破坏其他正常的基因。所以通过基因编辑出生的婴儿可能出现的问题有__某些正常的基因丧失,导致发育异常,出现遗传病等__(写出一项)。
6.如图所示是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1)正常人在进食后,由于大量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__升高__,但一般在2小时后又可恢复到正常范围。这是由于在__胰岛素__的调节下,使血糖处于
__正常__状态。
(2)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后,相应地血糖含量比正常人__高__得多。原因是糖尿病患者__胰岛素__分泌过__少__,从而引起血糖浓度过__高__,以致肾小管无法将__葡萄糖__全部吸收,于是__葡萄糖__随尿液排出。
(3)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控制和调节
__饮食__,适当锻炼,注射__胰岛素__。
7.某研究小组完成了关于抗生素对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系列实验。分析并回答:
(1)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怎样的影响?上图显示的是在均匀涂布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顺次放置浸有不同浓度青霉素溶液的圆纸片,置于
37
℃恒温下,培养
3
天后的结果。

有不同浓度青霉素的圆纸片周围出现清晰区的原因是__青霉素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青霉素周围出现无菌的透明圈__。

为了严格控制青霉素的剂量,对圆纸片的要求是__等大、质地相同(或吸收青霉素溶液量相等)__。(写出一点即可)

大肠杆菌和能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大肠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青霉菌细胞内有细胞核__。
(2)该研究小组运用上述实验方法还研究了相同浓度的三种不同抗生素对枯草杆菌生长的影响。请你在下图画出处理方案,并对你的处理加以注解。
答图第12讲 人体保健
课标要求
考试细则
【课程内容】1.了解健康的概念。2.知道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保健。3.识别免疫现象、类型。4.列举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的事例。5.说出营养素的作用,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6.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保障。了解一些生活卫生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7.知道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8.知道冠心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等疾病的预防。【活动建议】1.了解本地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调查近年来狂犬病发病及疫苗使用情况。2.记录自己3~5天的饮食,对照科学膳食的“金字塔”分析自己的饮食是否科学合理;对肥胖、过度减肥和厌食症、暴食症等问题展开讨论。3.收集吸烟、酗酒、饮食不平衡等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人体健康的资料。4.参观禁毒展览。5.举办青春期卫生讲座。
1.
知道健康的概念。2.识别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原和抗体。3.说出人体的免疫功能,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4.知道过敏反应,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措施。5.了解人体运动系统和保健,知道吸烟、酗酒、吸毒的危害。6.了解引起冠心病、肿瘤及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
一、
健康
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二、
免疫
1.免疫的功能
(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防御感染)。功能过高:过敏反应;功能过低:易受感染或发生免疫缺陷综合症,如艾滋病。
(2)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维持自身稳定)。功能过高:自我免疫病,如类风湿。
(3)监视、识别和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免疫监视)。功能过低:肿瘤。
2.
3.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抵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2)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功能。
第一道防线示意图
第二道防线示意图
(3)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侵入人体的某一特定抗原。
疑难辨析: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还是第二道防线,还是要看存在于哪里的溶菌酶。①
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该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尿、乳汁等体液以及微生物中也含此酶。②
如何判断属于第几道防线:如果是直接与外界接触的则为第一道防线,如泪腺中的溶菌酶、唾液中的溶菌酶。如果不是与外界直接接触则为第二道防线,如体液中(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等)的溶菌酶。
4.抗原和抗体
抗原:能使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比如:病原体、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大分子异物、疫苗等。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能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5.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时间
先天就有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形成因素
由遗传因素决定
病原体作用于人体后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特点
对多种病原体有效,而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
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效,具有专一性
范围
第一、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6.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1)人工自动免疫:注射疫苗或抗原物质,让人体产生相应抗体。特点是慢、维持时间长。
疫苗: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人工被动免疫:把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可使人体立即获得免疫。特点是快、维持时间短。
三、
严重危害健康的三大疾病
(1)冠心病(病因):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水平高。(2)肿瘤(病因):一种细胞性疾病,由于种种致癌因素影响,导致细胞分裂失去控制,连续不断地分裂。(3)糖尿病(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
四、
吸烟、酗酒、吸毒的危害
(1)吸烟:主要损害呼吸系统;(2)酗酒:主要危害神经系统;(3)吸毒:具有很强的成瘾性,破坏人体免疫力及各个系统。常见的毒品有大麻、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冰毒和摇头丸。
五、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1)人的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关节:活动的骨连结,由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腔和关节囊组成(如图)。

运动过程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2)运动的产生: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使人体产生各种运动。
1.(2017·杭州)呼吸道感染、皮肤烧伤等都容易引起发热,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但持续高烧是有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__37℃__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__体温调节中枢__调节。
(2)皮肤烧伤易感染主要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中的__非特异性免疫__功能大幅降低,病原体大量入侵体内。(选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或“人工免疫”)
(3)根据有关酶的知识,简述持续高烧带来的危害:__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使进入体内的食物不能及时得到消化,因此持续高烧往往伴有消化不良__。
【试题解析】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为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致使皮肤受损,病人若护理不当,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
【命题意图】
与本专题有关的是第2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免疫的分类的掌握。
2.(2018杭州)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可以促使人体( C )
A.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大量特定抗体消灭病原体
B.接受大量抗体或淋巴因子,立即获得针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C.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D.产生针对特定传染病的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试题解析】
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这是因为疫苗能促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命题意图】
考查疫苗的作用和意义。
3.(2019杭州)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试题解析】
A.被毒蛇咬伤后,可以用抗蛇毒免疫血清治疗,因为免疫血清里含有清除蛇毒的专门抗体,但不属于预防接种,故不符合题意。B.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注射了此血清后体内一段时间内会还有抗蛇毒的抗体,但抗体不会长期存在于人体内,而且只能治疗被毒蛇咬伤,所以不能用来预防。预防的话要注射疫苗,疫苗一般是灭活病毒,相当于抗原而不是抗体,故不符合题意。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符合题意。D.注射抗蛇毒血清就是抗体,故不符合题意。
【命题意图】
考查计划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注射蛇毒的目的等。
4.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有利于关节的灵活运动
B.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
C.肺泡外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利于呼吸时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吸收回血液
【试题解析】
A.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正确。B.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错误。C.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肺泡,其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正确。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吸收回血液,正确。
【命题意图】
考查关节、小肠、肺、肾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5.如图是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病毒增殖与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回答:
(1)该病毒与人的关系是__寄生__,免疫学认为侵入人体内的病毒属于__抗原__。
(2)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__a__;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__c__。
(3)第二次感染时,抗体的产生量明显比初次感染__多而快__。
(4)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__体液__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再通过__细胞__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5)如果在初次感染之前一个月给人体注射过相应疫苗,会使其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出现,原因是人体内__已获得免疫(已产生抗体)__。
【试题解析】
(1)病毒必须寄生于红细胞才能生存,免疫学认为侵入人体内的病毒属于抗原。
(2)据图分析,a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b表示疾病程度曲线,c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
(3)二次免疫的过程比初次感染是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4)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5)人体注射过相应疫苗,可以产生获得免疫(已产生抗体)使其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出现。
【命题意图】
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