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3讲 健康与环境(讲解+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1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3讲 健康与环境(讲解+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02 11:36:22

文档简介

第13讲 健康与环境
课标要求
考试细则
【课程内容】1.列举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2.了解传染病的特点及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以及传播环节和预防措施。3.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4.知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毒物质和防御措施。5.知道安全用药的常识。6.列举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活动建议】1.收集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资料,出专题墙报;或请有关专家作相关报告。2.收集某种传染病(如流感、肠炎等)流行的资料。3.调查环境毒物的传播及其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调查常见的中毒现象(农药、食物、有害动物和有害植物中毒等)。4.调查滥用抗生素的危害。5.练习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1.说出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及其预防措施。3.知道环境毒物和防毒的措施。4.列举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知道安全用药的常识。
传染病
1.定义: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易错辨析1: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动物中传播的疾病。比如:新冠肺炎、艾滋病、流感、细菌性痢疾。
遗传病:DNA、染色体、基因等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比如:色盲、先天愚型、血友病。
2.传染病3个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
3.传染病3个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易错辨析2:
病原体: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一般比较微小)。
传染源:散播病原体且自身能感染这种疾病的人或动物。
4.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治疗、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戴口罩、消灭媒介动物等。

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接触,预防接种,锻炼身体。
易错辨析3: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还是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重点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的相关措施,比如接种疫苗、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锻炼。所以健康人戴口罩不应该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者动物的途径,戴口罩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病,比如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无论是传染源佩戴还是易感人群佩戴,都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5.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类型
病例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流感、腮腺炎、麻疹、百日咳、SARS等
空气、飞沫等
消化道传染病
甲肝、菌痢、伤寒、蛔虫病等
饮水、食物等
血液传染病
疟疾、流行性乙脑、丝虫病等
吸血昆虫等
体表传染病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血吸虫病等
皮肤体表黏膜接触等
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梅毒、淋病等
性接触等
6.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
环境毒物: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农药、一些医用药物及工业毒物,经接触后进入人体,有时会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病变,这些物质称为环境毒物。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毒蕈(xùn)、发芽的马铃薯、有毒的化学物质(如砷、汞、铅、锌、亚硝酸盐及农药)。
细菌性食物中毒:腐败变质的食物(微生物及它们产生的毒素)。
易错辨析4: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食物中毒
毒蕈中毒误选为细菌性中毒。错因分析:毒蕈为真菌,学生易把真菌、细菌混为一谈,错选毒蕈中毒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7.急救的基本方法
急救首要行动是排除致死因素。
1.(2020·杭州)2020年初以来,世界多地先后爆发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新冠肺炎”是一种高致病性的遗传病
B.勤洗手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没有预防效果
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D.对确诊病例进行强制医学隔离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试题解析】
A.“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不是遗传病,A错误;
B.佩戴口罩,勤洗手以及室内的消毒等方法可有效预防
“新冠肺炎”,B错误;
C.疫苗通过对健康人群注射,使人获得对病毒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
D.确诊病例属传染源,对其进行医学隔离可不让它传染到其他区域,属控制传染源,D正确。
【命题意图】
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2020·湖州)新冠肺炎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如图所示,所以在疫情期间外出时提倡戴口罩。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新冠病毒( D )
A.属于单细胞生物
B.能离开生物体独立生活
C.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D.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试题解析】
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错误。
B.新冠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错误。
C.患新冠肺炎的人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错误。
D.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正确。
【命题意图】
与本专题相关的C选项考查了对传染源和病原体的辨析。
3.(2020·台州)2020年初以来,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新冠疫情,几百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说明传染病具有__传染性__和流行性的特点。
(2)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__切断传播途径__。
(3)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中含有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康复者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属于__特异性__(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试题解析】
(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说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治疗新冠肺炎其中的一种治疗手段是对重症患者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清,因为康复者体内含有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命题意图】
考查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措施,免疫类型的辨别。
4.每年春季是流行性感冒多发的季节,老师会在这个时候给同学们一些预防流感的建议。下列建议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是( A )
A.患有流感的同学及时到医院就医
B.经常打扫教室卫生和开窗通风
C.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D.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能力
【试题解析】
A.病人是能够向外散播病原体的人,故属于传染源,给生病的人及时治疗,是针对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故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
B.经常打扫教室卫生和开窗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错误;
C.及时接种相应流感病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
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命题意图】
考查对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判断。
5.(2018·杭州)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 )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出并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
C.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
D.发现煤气中毒者,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试题解析】
A.野外遭遇泥石流,应迅速离开河谷,向山坡高处跑,应沿沟的垂直方向逃生,不能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A错误;
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有毒气体上浮,因此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B正确;
C.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C正确;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拨打“120”,同时采取人工呼吸进行自救。D正确。
【命题意图】
考查急救的方法。第13讲 健康与环境
关爱生命健康生活。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  )
A.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B.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C.参加体育锻炼
D.沉湎网络游戏
2.联合国把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倡导“爱生命,不吸毒”。以下有关毒品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B.吸毒会使免疫系统遭到损害
C.每个公民都应参与禁毒活动
D.为了兴奋可以吸食少量毒品
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人类普遍易感。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新冠病毒流行最为有效的方法。下列做法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定期消毒
B.测量体温
C.勤于洗手
D.隔开餐桌
4.疟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的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疟原虫是传染病疟疾的传染源
B.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C.消灭传播疟疾的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疟疾属于寄生虫性传染病
5.煤气中毒也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燃易爆。当对煤气中毒患者进行救护时,下列做法安全有效的是
(  )
A.弯腰、捂住口鼻进入房间,马上打120急救电话
B.弯腰、捂住口鼻进入房间,马上开窗通气
C.直立、捂住口鼻进入房间,马上打120急救电话
D.直立、捂住口鼻进入房间,马上开窗通气
6.通过学习科学,你对一些常见疾病一定有所了解。下列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  )
A.流行性感冒、缺铁性贫血
B.蛔虫病、疟疾
C.乙型肝炎、肢端肥大症
D.夜盲症、肺结核
7.下图是在抢救伤员时,医护人员所用的一些急救措施。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表示病人心跳、呼吸突然同时停止后救护者采取的急救方法
B.甲图在进行急救前,应注意先使病人呼吸道畅通
C.某人a处出血时,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按乙图位置止血
D.乙图表示救护者采取指压止血法急救
8.吸毒会引发肺癌和重度贫血等多种疾病。毒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巨大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远离毒品。
(1)恶性肿瘤细胞具有____,并且能够转移,侵犯新的组织等特点。
(2)重度贫血是指红细胞计数和____的数值都远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疾病。
9.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的抗疫斗争上下同心,举措得力,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请回答:
(1)疫情期间,为防止病毒感染,专家建议大家要科学佩戴口罩,据此判断新冠肺炎属于____(填“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
(2)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____。
10.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季节性流感导致全球每年数亿人患病。
(1)20世纪40年代开始生产流感疫苗。很多时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可能是因为流感病毒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____,产生新的毒株。
(2)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按传播途径来分,流感属于____传染病。
11.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该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和接触。该病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____。
(2)新冠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排出并散播。如图表示患者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横膈运动方向。则甲、乙两图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__。
A.甲、乙都吸气 
B.甲、乙都呼气  
C.甲吸气、乙呼气
D.甲呼气、乙吸气
(3)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含有抗体的血浆来治疗重症患者,这种方法属于____免疫。
(4)目前尚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预防是抗击这场疫情的最有力“武器”,请从保护自身角度,说说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____(答出两点即可)。
12.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
(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而新型冠状病毒不具有该结构。
(2)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和空气传播。按传播途径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____传染病。
(3)经过一系列科学的防疫措施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请举一例你熟知的措施:____。
13.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大量的科研人员针对病毒溯源、感染机制以及治疗方案等开展了深入研究。
(1)研究发现很多致命病毒都源于蝙蝠,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在分类上蝙蝠是一种____动物。
(2)蝙蝠的生活习性与人类基本没有交集,其体内的很多病毒对人类不具传染性。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这次的新冠病毒首先由蝙蝠传给穿山甲,并在穿山甲体内发生变异,演化出具备了传染人类的能力。据此请你对人类应如何对待野生动物提出合理建议是____。
(3)面对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人们寄希望于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早日上市。但相对于细菌等其他病原体,由于病毒寄生在人体的____中,因此很难研制出具有针对性的特效药。而疫苗的使用对象是数量庞大的健康人,研发后的疫苗在上市前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早期临床试验对象通常是少数志愿者,通过检测接种后其体内是否具有相应的____来判断疫苗的有效性。
14.1955年,中国科学家汤飞凡分离出一种能引起沙眼的微生物“TE8”,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TE8”等类似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沙眼衣原体属于____(选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不使用公共毛巾和脸盆,有利于预防沙眼传染,这种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____。
1.下列动物属于病原体的是 
(  )
A.蚊子
B.疯狗
C.蛔虫
D.带细菌的鼠
2.下列情况发生后不能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抢救的是
(  )
A.溺水
B.煤气中毒
C.触电
D.肋骨折断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下列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
(  )
A.洁身自好、避免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艾滋病
B.对肝炎患者划分专门的活动区域并进行及时治疗
C.地震和洪灾发生后,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
D.养成室内通风和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4.食用下列哪种食物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  )
A.发芽的马铃薯
B.河豚
C.毒蕈
D.变酸的稀饭
5.下列关于传染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是传染病的根源,称为传染源
B.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
C.只有患病的人或动物,才能称为传染源
D.被病原体污染的水、空气、食物,可以称为传染源
6.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思想指引下,中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
    
检索表
1a 有细胞结构…………………………………………2
1b 无细胞结构…………………………………………A
2a 有成形的细胞核……………………………………B
2b 无成形的细胞核……………………………………C


(1)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分离和基因测序,是研发疫苗和药物的基础。

图甲是有关酵母菌、大肠杆菌、新型冠状病毒的检索表,其中表示新冠状病毒的是____。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研发新冠疫苗,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____。

为应对疫情,同学们都居家学习,在此期间做法合理的有____。
A.健康饮食,平衡膳食
B.长时间躺床上看书
C.多服用抗生素增强抵抗力
D.关爱家人,乐观面对生活
(2)佩戴口罩出行是新冠肺炎的重要举措。

佩戴口罩时,需要用手指按压口罩上的直金属丝,使得口罩和脸部尽量紧贴,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从力的作用效果看,手指按压金属丝说明力能使物体____。

小敏戴上口罩后一会儿,呼出气体使他所戴眼镜的镜片出现模糊现象,镜片模糊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

一次性口罩需要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应放入____垃圾桶最合适。
(3)对公共场所的定期消毒是控制新冠肺炎的有力保障。“84”消毒液被广泛用于新冠疫情的卫生消毒,可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生成物中有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其中次氯酸钠是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写出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
____。
7.近几年登革热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公众造成威胁,其传播速度也是相当快,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也是刻不容缓,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热带病毒性疾病。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前者以发热、皮疹、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病死率低;后者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中山大学某团队利用显微胚胎注射技术建成蚊子工厂,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实验室雄蚊与自然界非携带沃尔巴克氏体雌蚊交配所产的卵不能发育。通过大量释放实验室雄蚊,可以使蚊子种群数量降低到足以引起疾病流行的临界线以下。
(1)中山大学的研究,在防治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____。
(2)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最新报告说,他们发现了登革热病毒的一类新抗体,与此前发现的抗体不同,这类抗体对所有类型的登革热病毒都可发挥作用,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疫苗或治疗药物。若运用注射疫苗来治疗,这属于____免疫。若跟踪检查可知,登革热病毒疫苗进入人体后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
(3)为什么不考虑用抗生素来治疗登革热病呢?
____第13讲 健康与环境
1.“关爱生命,健康生活”。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 D )
A.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B.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C.参加体育锻炼
D.沉湎网络游戏
2.联合国把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倡导“爱生命,不吸毒”。以下有关毒品的认识错误的是( D )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B.吸毒会使免疫系统遭到损害
C.每个公民都应参与禁毒活动
D.为了兴奋可以吸食少量毒品
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人类普遍易感。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新冠病毒流行最为有效的方法。下列做法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B )
A.定期消毒
B.测量体温
C.勤于洗手
D.隔开餐桌
4.疟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的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疟原虫是传染病疟疾的传染源
B.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C.消灭传播疟疾的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疟疾属于寄生虫性传染病
5.煤气中毒也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燃易爆。当对煤气中毒患者进行救护时,下列做法安全有效的是
( B )
A.弯腰、捂住口鼻进入房间,马上打120急救电话
B.弯腰、捂住口鼻进入房间,马上开窗通气
C.直立、捂住口鼻进入房间,马上打120急救电话
D.直立、捂住口鼻进入房间,马上开窗通气
6.通过学习科学,你对一些常见疾病一定有所了解。下列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 B )
A.流行性感冒、缺铁性贫血
B.蛔虫病、疟疾
C.乙型肝炎、肢端肥大症
D.夜盲症、肺结核
7.下图是在抢救伤员时,医护人员所用的一些急救措施。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A.甲图表示病人心跳、呼吸突然同时停止后救护者采取的急救方法
B.甲图在进行急救前,应注意先使病人呼吸道畅通
C.某人a处出血时,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按乙图位置止血
D.乙图表示救护者采取指压止血法急救
8.吸毒会引发肺癌和重度贫血等多种疾病。毒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巨大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远离毒品。
(1)恶性肿瘤细胞具有__不间断分裂__,并且能够转移,侵犯新的组织等特点。
(2)重度贫血是指红细胞计数和__血红蛋白__的数值都远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疾病。
9.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的抗疫斗争上下同心,举措得力,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请回答:
(1)疫情期间,为防止病毒感染,专家建议大家要科学佩戴口罩,据此判断新冠肺炎属于__呼吸道__(填“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
(2)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__控制传染源__。
10.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季节性流感导致全球每年数亿人患病。
(1)20世纪40年代开始生产流感疫苗。很多时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可能是因为流感病毒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__变异__,产生新的毒株。
(2)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按传播途径来分,流感属于__呼吸道__传染病。
11.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该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和接触。该病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__病原体__。
(2)新冠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排出并散播。如图表示患者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横膈运动方向。则甲、乙两图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C__。
A.甲、乙都吸气 
B.甲、乙都呼气  
C.甲吸气、乙呼气
D.甲呼气、乙吸气
(3)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含有抗体的血浆来治疗重症患者,这种方法属于__特异性(或体液、人工、人工被动)__免疫。
(4)目前尚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预防是抗击这场疫情的最有力“武器”,请从保护自身角度,说说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__居家隔离、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消毒、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__(答出两点即可)。
12.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
(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细胞__,而新型冠状病毒不具有该结构。
(2)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和空气传播。按传播途径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__呼吸道__传染病。
(3)经过一系列科学的防疫措施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请举一例你熟知的措施:__戴口罩(合理即可)__。
13.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大量的科研人员针对病毒溯源、感染机制以及治疗方案等开展了深入研究。
(1)研究发现很多致命病毒都源于蝙蝠,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在分类上蝙蝠是一种__哺乳__动物。
(2)蝙蝠的生活习性与人类基本没有交集,其体内的很多病毒对人类不具传染性。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这次的新冠病毒首先由蝙蝠传给穿山甲,并在穿山甲体内发生变异,演化出具备了传染人类的能力。据此请你对人类应如何对待野生动物提出合理建议是__禁止捕猎、贩卖和食用野生动物__。
(3)面对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人们寄希望于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早日上市。但相对于细菌等其他病原体,由于病毒寄生在人体的__活细胞__中,因此很难研制出具有针对性的特效药。而疫苗的使用对象是数量庞大的健康人,研发后的疫苗在上市前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早期临床试验对象通常是少数志愿者,通过检测接种后其体内是否具有相应的__抗体__来判断疫苗的有效性。
14.1955年,中国科学家汤飞凡分离出一种能引起沙眼的微生物“TE8”,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TE8”等类似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沙眼衣原体属于__病原体__(选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不使用公共毛巾和脸盆,有利于预防沙眼传染,这种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__切断传播途径__。
1.下列动物属于病原体的是 
( C )
A.蚊子
B.疯狗
C.蛔虫
D.带细菌的鼠
2.下列情况发生后不能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抢救的是
( D )
A.溺水
B.煤气中毒
C.触电
D.肋骨折断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下列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
( B )
A.洁身自好、避免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艾滋病
B.对肝炎患者划分专门的活动区域并进行及时治疗
C.地震和洪灾发生后,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
D.养成室内通风和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4.食用下列哪种食物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 D )
A.发芽的马铃薯
B.河豚
C.毒蕈
D.变酸的稀饭
5.下列关于传染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
A.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是传染病的根源,称为传染源
B.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
C.只有患病的人或动物,才能称为传染源
D.被病原体污染的水、空气、食物,可以称为传染源
6.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思想指引下,中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
    
检索表
1a 有细胞结构…………………………………………2
1b 无细胞结构…………………………………………A
2a 有成形的细胞核……………………………………B
2b 无成形的细胞核……………………………………C


(1)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分离和基因测序,是研发疫苗和药物的基础。

图甲是有关酵母菌、大肠杆菌、新型冠状病毒的检索表,其中表示新冠状病毒的是__A__。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研发新冠疫苗,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__抗原__。

为应对疫情,同学们都居家学习,在此期间做法合理的有__AD__。
A.健康饮食,平衡膳食
B.长时间躺床上看书
C.多服用抗生素增强抵抗力
D.关爱家人,乐观面对生活
(2)佩戴口罩出行是新冠肺炎的重要举措。

佩戴口罩时,需要用手指按压口罩上的直金属丝,使得口罩和脸部尽量紧贴,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从力的作用效果看,手指按压金属丝说明力能使物体__发生形变__。

小敏戴上口罩后一会儿,呼出气体使他所戴眼镜的镜片出现模糊现象,镜片模糊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液化__。

一次性口罩需要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应放入__B__垃圾桶最合适。
(3)对公共场所的定期消毒是控制新冠肺炎的有力保障。“84”消毒液被广泛用于新冠疫情的卫生消毒,可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生成物中有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其中次氯酸钠是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1价__;

写出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
__Cl2+2NaOH===NaCl+NaClO+H2O__。
7.近几年登革热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公众造成威胁,其传播速度也是相当快,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也是刻不容缓,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热带病毒性疾病。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前者以发热、皮疹、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病死率低;后者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中山大学某团队利用显微胚胎注射技术建成蚊子工厂,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实验室雄蚊与自然界非携带沃尔巴克氏体雌蚊交配所产的卵不能发育。通过大量释放实验室雄蚊,可以使蚊子种群数量降低到足以引起疾病流行的临界线以下。
(1)中山大学的研究,在防治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__切断传播途径__。
(2)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最新报告说,他们发现了登革热病毒的一类新抗体,与此前发现的抗体不同,这类抗体对所有类型的登革热病毒都可发挥作用,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疫苗或治疗药物。若运用注射疫苗来治疗,这属于__特异性__免疫。若跟踪检查可知,登革热病毒疫苗进入人体后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__右心房__。
(3)为什么不考虑用抗生素来治疗登革热病呢?
__登革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对病毒无作用。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