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31 15:1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讨论、总结、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心脏模型结构的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
(2)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难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质疑揭示内容
从题目“输送血液的泵”,你能想到哪些问题?
1.触摸感觉心脏的跳动。
2.感受心脏的具体位置。
  学生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
达成共识:心脏如泵输送人体内血液。
亲身体验,感受自己的心脏及所在位置。
集体明确: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从题目入手,使学生大胆联想心脏与发动机、水泵相似的功能。拓展思维明确 “心脏如何完成人体内血液输送”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
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动手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学习和表达交流的基础上,清晰准确的表述心脏的位置。
模型课件展示心脏外形
1.小组观察心脏模型。模型左右与身体一致吗?
2.描述心脏的形态,猜测人的心脏大小。
3.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
  1.小组交流观察心脏模型。
2.观察“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科学的强化知识点:心脏如拳似桃状偏向左方。
  小组在观察心脏模型中轻松、愉快地获得“心脏的形态、大小”知识。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聆听心跳感受心脏功能
1.观察思考:大屏幕展示心脏跳动。感受心脏的组织构成。
2.交流学习课前资料。
3.学生展示充满水的气球,通过挤压观察水位变化。
4.问题质疑:心脏是泵,与收缩和舒张有什么联系?
  1.学生讨论。心脏的跳动表现的是收缩和舒张,据此推测心脏由肌肉组织构成。
2.小组交流学习:课前准备的水泵原理、资料。
3.知识学生观察总结:气球中的水位随挤压上升,回缩下降。
4.明确心脏收缩和舒张与输送血液的功能有关。
  利用课前资料,锻炼学生知识整合的意识,通过具体问题提高分析推断能力。强化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
探究心脏结构
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心脏模型。
1.心脏有几个腔?名称分别是什么?
2.心脏四个腔上下、左右之间是什么关系?
3.观察心脏壁的厚薄。比较心房、心室;左、右心室的不同点。
4.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完善心脏模式图。
5.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特殊结构是什么?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动态展示心脏工作过程
6.运用课件进一步总结、强调知识点。
  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辨认。试用简单图形勾画心脏四个腔。
2.学生利用穿线连通辨认心脏四腔、与四腔相连的血管,描述四个腔之间的关系。
3.打开模型部件,观察心脏壁。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发现改善心脏的结构能加强心脏的功能,明白合理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分别选择不同的血管向内注水,观察水从哪条血管流出。明确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室连的是主动脉, 右心室连的是肺动脉,左心房连的是肺静脉,右心房连的是上下腔静脉。
分析、总结规律: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用图形表现心脏四腔及血管的结构模式图。
学习小组的代表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交流。
5.学生述说自己的发现: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生形成共识:
下为心室上为房,左右不通上下通。
动脉连室静连房,房室动脉有瓣膜,
血液倒流可预防。
  设置悬疑,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自主发现和交流探究中激起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
1.利用心脏模型轻松的区分心脏内部结构及心脏壁特点。
2.利用穿线连通、注水分辨体现知识生僻点,在自主、合作中观察、记录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构建心脏的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
3.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更深刻的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强化生物学观点,并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通过动手操作,分析规律,是基础知识识记的关键。
5.几何简单模式图表现心脏四腔及血管之间的联系,及时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整合, 使学生从具体图像上升到知识体系的高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记忆和提取,树立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意识。
6.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同时集体小结,提高学生对重要知识识记、理解,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1)出示心脏工作动态课件:
引导学生分步观察心脏每跳动一次经历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每一个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变化及血液流动方向。
(2)成人的心脏24 h内所做的功,相当于把32 t的重物升高33 cm,并且不会感到疲劳,这是为什么?
提供信息: 如果一分钟心跳75次,则一个心动周期占0.8秒,其时间分配,一次心跳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时间分别为0.1秒和0.3秒,而舒张时间分0.7秒0.5秒。
(3)请同学们交流自己所调查的与心脏有关的疾病,以及如何保护心脏的知识。
课件展示心脏疾病,丰富学生的知识。
鼓励学生交流对心脏的新认识和体会。
  (1)学生观察、描述心脏每跳动一次经过的一个连续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动脉瓣所处的状态和血液的流动方向。
(2)学生进行比较心房、心室分别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差。通过比较发现心脏是非常注意自身保护的,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已经为自己制定了劳逸结合的工作“制度”即心动周期,就是心脏一缩一舒的规律。在一昼夜中,工作不到12小时,休息超过12小时,它舒张时是休息,收缩时也轮流休息。
进而解释在人的一生中心脏不倦地工作的原因。
(3)学生交流收集的心脏知识资料。
总结保护心脏的方法:
学生表达交流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利用多媒体演示心脏的工作过程,使知识变得动态、真实,给学生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了感性材料。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脏的工作过程:学生通过比一比,了解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学会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自我反思和思想升华,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位置、形状
二、结构和功能
血液流动的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