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实战(一)
2020年12月15日
《2020全国Ⅰ卷作文解析》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解读】
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今年全国一卷考题的作文材料分为明显的两个层次:
1、历史事件
2、后世评价。
历史事件
1.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材料第一层是简述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是根据《春秋左传·庄公九年》《国语》《史记·齐太公世家》《管子》等历史资料改编而成。这段材料包含了三个人物和多重关系:三个人物:齐桓公——从“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从“争夺君位”到“成就霸业”;鲍叔——从“辅佐小白”到“辅佐齐桓公”,从“辅佐争夺君位”到“甘居人下”;管仲——从“辅佐公子纠”到“辅佐齐桓公”,从“政敌”到“贤相”。齐桓公与管仲:从“被箭射中衣带钩”到“重用管仲”,从“政敌”到“互相成就”。齐桓公与鲍叔:君与臣,信任与被信任。管仲与鲍叔:“政敌”与“好友”,“有才”与“识才”,“推荐”与“被推荐”。为什么要厘清人物及各种关系呢?因为作文的立意就是从人物品行与人物关系中得出来。
后世评价
2.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段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是人们称颂齐桓公建立的霸业,第二句孔子对管仲的赞扬,第三句是司马迁对鲍叔“知人”的称颂。这三句话的逻辑关系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并列关系——三句话分别赞颂三个人,这与材料的三个人物照应,也与任务指令中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照应;二是因果关系——齐桓公之所以成就霸业,离不开管仲的才能和鲍叔的“知人”。这段文字是对上述历史事件的评价,一则能帮助考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二则暗含了作文立意角度,如“管仲之力”或“鲍叔能知人”。
权威解读
借“史”还魂,鉴古观今
2020高考落下帷幕,全国Ⅰ卷作文题无疑热度最高。 它和往年相比,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形式载体变了,命题者绕开“疫情”“扶贫”“小康”等高频高热度的话题,借助“桓管鲍”这一脍炙人口的典故,分出三条思维的线,考生沿着每条线都要故事可讲,都有心得可谈。 尽管材料本身并无大的新意,但当各地备考沉浸在2018和2019的主旋律中,难以自拔时,全国Ⅰ卷让广大师生觉得那么近又那么远。最起码有一点,题目起到了很好的防套作防宿构作用,今年出来说押中题目的很少很少。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此题命题者用的是一招借“史”还魂,托古说今,考生需要穿越到两千多年前,回溯那段“历史”,找到它的“魂”,而又要回归到当下,着眼现实。所以,聪明的考生脱掉题目的马甲,会发现它的里子差不多,还是那些并不陌生的内容,兜来转去:顶层设计,领袖胸襟,大国气象;强国富民,一匡天下,复兴大业;公心用才,知人善任,选贤举能;人民立场,家国情怀,大我无私;格局视野,渡人渡己;忠义贤良,仁厚宽恕……大其牖,天光入;公其心,万善出。 注意“读书会”的情境设定,以及“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的任务要求。重点选定一个对象,读到点子上,也读出新意,读出灼见,就是佳作。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相对于去年区分不大的“劳动精神”,今年的鉴古观今,应更能彰显出优秀学子的阅读沉淀和视界广度。 希望如愿。
【写作角度和立意】
从齐桓公的角度立意:成大事要有容人之量;做人要有不计前嫌之美德;成就事业需要善于用人;志存高远方能成就大事;具有开阔胸怀与包容的气度;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等。
从管仲的角度立意:成大事者必有雄才大略;恪尽职守铸就人生辉煌;士为知己者死;识时局而知变通;感知遇之恩而知回报;放弃小我方能成就大我;成全他人就是成全自己等。
从鲍叔的角度立意:做人要虚怀若谷;不嫉妒他人才能是一种美德;要有知人之明更有要荐才之量;知才、识才与荐才;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忠君爱国;不计个人得失;给自己正确的定位;绿叶也有独到之美等。
当然,也可运用“观果思因”思维方式审题立意。如思考“从其自身看,为什么齐桓公能成就霸业”,我们可以从“善于听取,摒弃前嫌,志存高远”等角度思考。 一则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最佳立意不止一个。那么,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对象就可有多种立意。立意的角度多了,在确定观点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材料,既要考虑最佳角度,也要考虑最适合自己展开的角度。 【备考启示】要坚持积累丰富而鲜活的素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海量阅读,既是一个培养语感的手段,也是丰富写作素材的途径。到了高三,可按专题建立自己的储备库,丰富积累,充实语料。
高分标题集锦
★鲍叔的角度
鲍叔之风,山高水长甘居人下,襟怀其上渡人渡己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无我的大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慧眼识才,智者也鲍叔:低姿态的高贵公其心,万善出为公者,无私心
做水一样的人鲍叔:水利万物而不争心底无私天地宽历史的“隐形人”澄澈的眼光,博大的胸怀鲍叔的“不为之为”鲍叔:可敬的“摆渡人”鲍叔的自知与知人鲍叔的大局观鲍叔不求名,自有万世名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以国为重,不存私利避让贤路,为国荐材鲍叔之“大德”
★齐桓公的角度
海纳百川的气度真正的王者风范大度容人,大国气象齐桓公的上上品质宽容,最高贵的复仇桓公的智慧与宽仁当如鲍叔,闪耀仁者之光齐桓公的“天下观”为天下计,不顾荣辱计利当计天下利(于右任名言)胸中自有乾坤在知人善任,乃强国之至道
★管仲的角度
贤臣的楷模为人臣,当如是——我读管仲当仁不让,做担当者挺直担当有为的脊梁管仲:拳拳赤子心得其所,尽其才心怀天下,舍我其谁
管仲:审时度势,鞠躬尽瘁管仲:苟利国家生死以国士择良主而栖管仲:千古一国士管仲:忠于使命,人臣之至管仲:忠于人主,更忠于社稷交一挚友,侍一明君,成一贤臣
论据收集
1.亲贤臣,远小人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2.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宋末的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的《正气歌》?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3.倾听良言 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假如刘备能听信忠言,戒骄戒躁,又何至于落得个大事难成,白帝托孤的结局呢?假若当初刘备不能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开言路,察纳忠言。 假若当初周厉王能听从良言,不钳民口,又何至于落得个众叛亲离,被流于彘的下场呢?假若当初赵太后不能听从触龙的劝谏,让长安君“质于齐”,又怎能得到齐国的援助,使国家摆脱困境呢?要想使国家兴旺安定,当权者就要善纳人言。假若当初楚怀王能听取屈原的意见,又何至于落得个“兵挫地削”“客死于秦”的下场呢?如果当初康熙不能采纳周培公的进谏,又怎能取得打败吴三桂,平定三藩的辉煌业绩呢?能虚心纳谏,则国家兴旺;不能虚心纳谏,则国家衰亡。 假若当初吴王能阖闾能听从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呢?假若当初越王勾践当初不能采纳范蠡、文种的意见,又怎能实现灭吴复国的愿望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4.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适用于要经历磨难,才能成长;要经受漂泊,才能有所作为。原诗选自于明朝俞大猷的《秋日山行》:溪涨巨鱼出,山幽好鸟鸣。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俞大猷 (1504-1580),字志甫,别号虚江,晋江 (今属福建) 人,熟知兵法,有文武才。嘉靖中举武士,官福建总兵,都督同知等。与戚继光同为抗倭名将,转战于江浙闽粤赣,战功赫赫。谥武襄。有《正气堂集》。俞大猷的诗慷慨激昂,刚健有力,此诗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试看:大丈夫如果不以四海为家,抛妇别雏,远离家园,又怎能造福百姓,报效国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忠勇之心,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地刻画出热血男儿的刚毅形象,令人为之扼腕。逆旅,客舍之谓也。《庄子·山木》:“阳子之宋,宿于逆旅。”以旅店为家,谓生活不安定,长年在旅途中奔波,联系到俞大猷的军旅生涯,这是真实的写照。“丈夫不逆旅”是反诘,也表现出某种矛盾心境:丈夫也有父母妻儿,也该享受天伦之乐,他何尝不知道逆旅之苦累,思乡之痛楚,却决然离家而去。这一取一舍,用最质朴的语言表现出来,却放射出眩目的光辉。
名师下水范文一
知人让贤,家国天下 胡记霞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古为今用是王道,观书读史论春秋。同学们,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他的大局为重,他的不计名利,他的知人让贤,都让我心有共鸣,获益匪浅。 大局为重,吃亏是福。同学们,我从鲍叔身上看到了人性的闪光。
《史记》载:“鲍叔即进管仲,以身下之。”心有格局,此鲍叔之谓也!揆诸现实,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危亡,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心有国家大局,实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科学家们不计个人得失,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更多的祖国建设者们心存社稷,砥砺奋进,风雨兼程。同学们,我们要学习他们以大局为重,胸怀天下,用自己的“吃亏是福”的心态而利他利国,照亮中华民族奋斗的星空。
《菜根谭》有言:“宠利无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诚哉斯言!那些隔离区里减掉飘飘长发的女护士,那些寒风凛冽中坚守工作岗位的社区工作者,那些“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国防卫士,那些“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人民公仆,他们不计名利,以自己的尽职尽责,保国人之快乐安康;他们甘为配角,以自己的乐于奉献,写就了自己的非凡人生。同学们,我们要学习他们,不计名利,甘为配角,活出别样人生。
不计名利,甘为配角。同学们,我从鲍叔身上学到了乐于奉献。
知人让贤,胸襟宽广。同学们,我从鲍叔身上明白了家国天下。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此言得之!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贤人志士因无人赏识而泯然众人?多少名臣将相因小人构陷而郁郁而终?管仲之于鲍叔牙,恰如伯乐之于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牙以知人让贤的宽广胸襟,为管仲搭建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也让齐国成就了“五霸”之名。同学们,我们要学习鲍叔牙,知人善任为国谋,腹有雅量气自华,摒弃“小我”,成就国家。
观一叶而知秋,阅一书而知理。同学们,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能腹有雅量,人贵能胸襟宽广,人贵能家国天下。愿我们都能效仿前贤,学习鲍叔;心有大局,不计名利;摒弃“小我”,家国天下!
谢谢大家!
名师下水范文2
一代霸主齐桓公,上上品质来铸就郭鹏源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位的发言真是异彩纷呈,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齐桓公九合诸侯,雄霸天下,溯其原因,千秋教育家孔子认为是管仲之力,史学大家司马迁归因于鲍叔知人。可我却认为:若齐桓公如不可雕之朽木,不可污粪土之墙,内因不行,外因虽极佳也是枉然,如刘禅,虽有“三国智绝”诸葛亮鞠躬尽瘁辅佐,可也终落个乐不思蜀的笑谈。所以齐桓公千秋留名,万代赞颂,主要是他上上品质之功。
同学们,齐桓公雄心壮志,相信:与生俱来人中首,唯我与日月争光。双脚踢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 尽人皆知:若质为烂泥、为蒲柳、为“沙雕”、为“露上水珠”,即使有终有变为“水泥混凝土”、“擎天砥柱”、“沙漠之鹰”、“稀世明珠”之雄心,也因自身资质卑下,各自愿望终会化为泡影。而齐桓公却是无人可及的天生君主,古今愁情,愿能担尽担,尘世之浊浪,愿双脚踢翻,既雄心勃勃谋君位,又以“装死”之智抢时间,终于长途奔袭数日后,先公子纠得国君之位。 试想,若没有谋君位以解民于倒悬之心,若没有被射诈死之智慧,又若没有登上君位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之雄心?何以有齐国国君齐桓公?又何以一步步登顶霸主之位?
同学们,齐桓公厚德载物,相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千年以来,欲成雄主的人成千上万,而成者寥寥。终落得自刎乌江的西楚霸王项羽;与维新派对峙到底的慈禧;独断专权,终被痛打的“落水狗”蒋介石,他们不仅目光短浅,还气量狭小,毫无包容他错之心,要么大肆诛杀所谓异党,要么草菅民命,置百姓与水火之中。而齐桓公则相反,他虽被管仲带兵阻击,被射中,不得已逃脱,但却厚德载物,相信管仲当时只是各为其主,逼不得已。正是如此,管仲才会在被包容、被信任后,唯他马首是瞻,助其功成名就。正如魏征所言:“源深而流之远,根固而木之长,德厚而国之治。”
同学们,齐桓公察纳雅言,相信: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是的,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语蜜言,不如一句真言。我们都知:忠言如良药,苦口苦心,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欣然悦纳。历史上,比干劝谏被剖心;范增劝谏无效反被斥;周天逸冒死劝谏被嘉靖帝杖毙……这些大臣惨烈而死,皆因这些国君刚愎自用,独断为大。与之迥然相反,齐桓公秉持千古一霸之品质,听鲍叔之言,重用管仲;听管仲之略,终不以兵车,九合诸侯,雄立天下!
综上,相信同学们如我一样认为,正是因为齐桓公有“简能而任,择善而从”等诸多品质,才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才成就了他的不世之春秋霸业!上上品质无敌,正如欲“中华有为”的任正非,即使被困重重,也依然率领华为5G驰骋于世界通信领域;正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新时代领路人,即使在新冠肆虐的2020年,仍率领我们中国无敌于天下! 好,我的读书会分享完毕,谢谢大家耐心聆听!
名师下水范文3
知人者,人多之郑俊彩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书卷多情似故人,“管鲍之交”的故事,你我皆知,哪个人物让你感触最深呢?司马迁曾言:“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何以如此说?千年后的韩愈给出了答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啊,知人者,人多之,但谁能知人、可为伯乐呢?
同学们,你应知,伯乐者,须有识人之慧眼。 就如鲍叔识管仲之才,以为“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故举之,缪贤也拥有这样一双慧眼。“无人可使报秦”,缪贤说“蔺相如可使”,因其曾劝自己不要“亡赵走燕”,而被认为“勇士,有智谋”,这一举荐,方才有了“完璧归赵”之佳话。不惟古时,今时亦有具慧眼之人。电影缺一个很酷的少女,黄百鸣在街上发现了正和男朋友吵架的袁洁莹,当即邀请她来试镜,这才有了后来名声大噪的开心少女组。同学们,所谓伯乐,该有一双如鲍叔般的识人之慧眼。
同学们,你该知,伯乐者,须有惜人之明心。 就如鲍叔明知管仲和小白有“一箭之仇”,却力劝桓公重用管仲,萧何也有这样一颗明心。奇韩信之才,萧何数次向刘邦举荐,怎奈“上不我用”,于是韩信逃跑了,而萧何月夜追之,这一追,为大汉王朝追回了“多多益善”的将帅之才。不惟古时,今时亦有具明心之人。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24岁的梁漱溟遗憾落榜,蔡元培因钟情于其《究元决疑论》,只说:“梁漱溟想当北大学生没有资格,那就请他到北大来当教授吧!”这一请,为北大请来了“中国的脊梁”。同学们,所谓伯乐,该有一颗如鲍叔般的惜人之明心。
同学们,你可知,伯乐者,须有容人之雅量。 就如鲍叔举荐管仲后,“甘居其下”,唐太宗也有这样一份雅量。魏征起初是隐太子洗马,劝其“早为之计”,隐太子兵败,唐太宗却对曾献计杀自己的魏征委以重任,并以“镜”称之,不得不说,这份容人之雅量,让后来的“贞观之治”更添光彩。不惟古时,今时亦有具雅量之人。马云曾说:“野猪惊了,把枪一扔,撒腿就跑的这叫职业经理人。”而最终,他却选择了“虚实都能”的职业经理人张勇来接管阿里帝国,不得不说,这份容人之雅量,必将让阿里愈发强盛。同学们,所谓伯乐,该有一份如鲍叔般的容人之雅量。
最是书香能致远,同学们,知人者,人多之,因知人难。知人,须如鲍叔般,有识人之慧眼、惜人之明心、容人之雅量。而这知人之伯乐,如星,照亮远路;如梯,助力登顶。我辈青年虽羽翼未丰,亦当深思之、慎取之,待来日,为人伯乐,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下水范文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廖鹏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非常荣幸在此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昔有鲍叔,有知人之智,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终成齐国一代霸业。他人皆赞誉管仲之匡扶之功,独有司马迁有知人之明,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司马迁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便是鲍叔,因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知人方能举荐贤才,才不至有怀才不遇之遗憾。
《论语》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实为不易。昔有烛之武心怀凌云之志,能言善辩,然而无伯乐举荐,只得湮没无闻。后来,郑国临难,佚之狐慧眼识珠,他向郑伯举荐烛之武,并说如果烛之武面见秦伯,一定能凭借口舌之功,智退秦国军队。烛之武感念佚之狐的举荐和郑伯的信任,于是“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历史会铭记烛之武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会镌刻下佚之狐的知人之智。 揆诸历史,多少贤才没有遇到鲍叔、佚之狐这样的伯乐而壮志难酬。李太白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遭赐金放还,杜子美高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志向难遂,陆放翁悲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而壮志难酬,辛稼轩悲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而君主不知。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难成大业,就难在一知己。正因如此韩昌黎才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哀叹。
自知者明,自知方能发现别人亮点,才不至于有刚愎自用之遗憾。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灵魂发问引人深思。处在鲍叔之位,如果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刚愎自用,发现不了管仲的治国才能,恐怕齐桓公难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所以只有先自知,才能有知人者智。刘邦就有自知之明,他自知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国抚民不如萧何,行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将这三杰收之麾下,自知与知人配合无垠,终开创汉朝之基业。 而反观荆轲,明知要等友人上路,刺杀秦王的可能才大一些。而在太子丹的催促下就贸然上路。且对自己的剑术预估过高,陶渊明曾感叹“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此外,秦武阳毕竟没见多大世面,自己还需要帮他掩饰。可谓既无自知之明,又无知人者智。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自知自己的长短,然后见贤思齐,取长补短,才能在共赢中谱写新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下水范文5
鲍叔牙,高高在“下”王琳琳
亲爱的同学们:
从逃难他国,到傲视群雄;从落魄公子小白,到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翻转空前,成就巨大。这高光,或许一下就吸引了世人目光。可我却认为,甘居人下的鲍叔牙,才是成就这盛况的功臣。 临卷而叹,鲍叔牙谦虚礼让,甘居管仲之下。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征战杀伐,尘埃落定,当得知国君想拜自己为一国之相时,鲍叔牙非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忧心忡忡,自言“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极力举荐正失势的管仲;管仲拜相,鲍叔牙甘居其下四十年。谦虚礼让,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同学们,谭嗣同曾言“不骄方能师人之长”,正在为前途而奔跑的我们,让自己枝繁叶茂、才华横溢的同时,亦不妨为他人喝彩,为对手鼓掌。 抚卷而思,鲍叔牙忠心耿耿,辅佐桓公之下。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纵观鲍叔牙一生,年少时随小白漂泊,中年时为齐桓公卫国,晚年亦任相挑重担,了却君王天下事;一生为臣,一生为忠臣,皎皎忠心通日月,悠悠丹心息波涛。而反观不愿屈为人下的廉颇,不满乐乘取代自己,反戈一击,逃走魏国。逃走的廉颇,并未得到他想象中理想实现、鲜花掌声的荣耀;相反,却被“叛逃者”这顶无形的帽子扣实,再无人敢用,终在抑郁不得志中客死他乡。同学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其说鲍叔牙是“愚忠”,莫不如说是“大勇大忠”,在那烽烟纷飞的历史风尘中,为国为民,一心追随,随时准备着,献上星火之光,唯愿照亮一方国土。
掩卷而悟,鲍叔牙不计私利,为国为民而下。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是什么,让鲍叔牙一心推举地位声望远不如自己的管仲?是什么,让鲍叔牙甘愿对齐桓公一生长相随?是什么,让鲍叔牙“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家国之爱,是从一而终的家国之爱,是超越了对自身利益重视的家国之爱!同学们,一滴水,唯有放进大海,才永不干涸。国与民,唯有同心前行,才能共度险难。新中国立,百废待兴,“我忠于中国人民”,钱学森拼尽全力回国;“愿将一生献宏谋”,于敏28年隐姓埋名;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们,为国而下,以精诚让中国科技腾飞。民族复兴,青年站起,黄文秀,学成返乡,把扶贫当做“长征路”;白衣战士,不顾危险,把抗疫当战场;新一代青年,传承创新,扛起非遗传承的希望……他们,为民而下,以热忱为中国画卷书写传奇。
同学们,历史不仅是历史,也是当下,更是隐喻未来。今日之中国,虽无烽火狼烟,可世界仍有霸权;更何况,疫情阴影尚未散去,贸易纷争仍在继续,国计民生面临挑战。愿你我,读历史,看现在,思未来;不刚愎,不佛系,不随波逐流,不粉饰戾气,懂得欣赏,懂得忠爱,懂得国与我同在!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下水范文6
君临天下,有容乃大侯巍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今天读书会所讨论的这三位春秋风流人物,各有各的优点,个顶个的厉害,但相比于管仲的变通,鲍叔的谦恭,我感触更深的是齐桓公的宽容:齐桓公不计前仇,以曾经射杀自己的管仲为相,最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正所谓君临天下,有容乃大。 同学们,回望历史:臣匡天下,宽容为大;君王有容,大业乃成。
历史上,凡成大事者,都是不拘小节的人:蔺相用宽容这把钥匙打开了廉颇固执心锁,赢得将相和的局面;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得南中地区人安心安;李世民重用曾提议杀害自己的魏征,赢得了贞观之治;宋仁宗宽容大度,于是名仕贤臣云集,包拯、司马光、王安石……俗话说,将军额上跑马场,宰相肚里能撑船,若想成为王者,心中就应该容得下星辰大海。欲成大事者必须胸怀宽广,能屈能伸、广纳建议、知人善用,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自我反省。哪怕对于敌人,也要用宽容的心对待,尊敬对手。
同学们,反思当下:百般挑剔者,满身戾气;斤斤计较者,格局太小。 生活中,难免会与他人发生摩擦,如果遇到摩擦就暴跳如雷,像动怒的狗熊,非得给人一巴掌才出气,结果往往会是两败俱伤:昆山龙哥因电动车挡道,拔刀相向,结果被白衣男反杀;重庆乘客因坐过站和司机争吵,导致公交车坠江,14人罹难;郑州一老人因座位与小伙争执并打了小伙四个耳光,小伙未还手,老人自己却突然猝死……现实社会中,因小摩擦酿成血案不胜枚举,而选择宽容,结果往往是皆大欢喜:当你因为一件小事和他人争吵时,他的一句“对不起,是我的错”也许就能换得你微笑;当我怀着歉意归还不小心被我损坏的他人的东西时,他一声 “没关系”就能让我收获感激。宽容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化长矛为鲜花的神奇力量。
同学们,展望未来:人人宽容,美美与共;世界宽容,天下大同。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有一句特暖人心话叫做“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是呀,这场疫情让多少人学会了宽容,丢下了自私,懂得了体谅。更可喜是,疫情之下,以“宽容”为内核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且愈发深入人心。因此我想说:如果社会是一潭混水,那么宽容就是泥桨沉淀的催化剂;如果说人心是色彩芜杂的染缸,那么宽容便是除去杂彩的漂白剂;如果说人与人相隔一堵墙,那么宽容便是墙之窗,空气流通,隔窗相望。 君临天下,有容乃大;人人宽容,世界大同。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