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5370012331700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单元训练
一、单选题
1.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展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己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D.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2.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加强全球治理机制成为共识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3.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个类似的机制。”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4.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融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 B.在发展过程中利益失衡
C.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 D.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5.“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日本为独霸世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美国面临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而迅速衰落
C.中国在新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D.俄罗斯凭借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频繁施威
6.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和谐”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只有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世界才能和平发展。尊重不同文明有利于( )
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②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③发展本民族文化④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19年5月,华为副总裁鲁勇在《5G智联万物,数字慧通未来》的高端对话中称:“5G是一个革命,未来的网络一定是一个平台,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一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生物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空间技术
8.习近平主席来到某著名国产手机公司英国伦敦分公司参观,听取了该公司在英发展情况汇报,肯定其理念创新和组织创新的行为。该公司到海外开办分公司顺应的时代潮流是( )
A.经济全球化 B.文化多元化
C.区域集团化 D.多极化趋势
9.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
A.中国致力于推动发展 B.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
C.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D.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
10.下面是某校高一某研究小组收集的历史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缓和与动荡的时代 B.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C.多极化趋势下的世界 D.动荡不安的当代世界
11.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有关国际组织的解说无误的是
国际组织
解说
A
不结盟运动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是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C
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D
上海合作组织
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A B.B C.C D.D
12.“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蛋糕屑。”这句话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恐怖主义 C.毒品走私 D.贫富差距悬殊
13.王逸舟教授指出:“不能不承认,多极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带来机会,也可能造成麻烦和不确定性。”下列属于消极面的是
A.美国通过多种手段建立单一霸权 B.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被少数大国控制
C.导致国际社会领导权的逐步削弱 D.个别国家处心积虑地谋求大国地位
14.下面是1990年美国对世界主要大国或地区的实力对比进行分析的情况表
这反映出
A.美国较为关注对其霸权存在威胁的国家和地区 B.苏联已处于解体的边缘不足于对美国构成威胁
C.美国因冷战需要特别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D.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15.罗纳德·芬德利在《强权与富足》中指出:“一战、二战、冷战表明,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这说明,战后以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的建立
A.有效消除了战争根源 B.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
C.保证了全球共同发展 D.有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6.下面两图中的中国外交活动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C.促进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D.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17.下图漫画的名字叫《拼图》,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以下对漫画主题分析正确的是
A.战争的威胁消除 B.中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C.和平与动荡并存 D.和平与共同发展是主流
18.下图反映了1940一1990年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这表明这一时期
A.美国经济发展逐渐没落 B.德国经济的比重增加
C.美德经济稳居世界前两名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材料分析题
19.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需要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摘编自(美)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产生“政治上的考虑”的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过渡时期”出现的新国际格局及新力量。
(3)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简析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的互动几乎无处不在。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
材料二 有学者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国内媒体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视野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快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建议。
参考答案
1.D2.A3.C4.B5.C6.B7.C8.A9.C10.D11.B12.D13.D14.A15.D16.D17.D18.D
19.(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2)全人类共同行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20.(1)背景: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2)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力量:欧盟建立;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谋求政治和军事大国等。
(3)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言之有理并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21.(1)意义: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等。
(2)同:两者都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区一体化;两者在不同时期都扩大了倡议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异:“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同发展为根本属性,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以务实合作为导向;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经济战略,美国试图通过附加诸多不平等条件的援助控制欧洲,与苏联冷战对抗。建议:向世界积极宣扬“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人们对其的了解;用实际合作成果向外部世界展示其共同发展的根本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