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训练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训练word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1 08:2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34440012014200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训练
一、单选题
1.1831年英国辉格党领袖格雷出任首相后,提出了议会选举改革方案,但遭到下院否决。格雷获国王批准解散下院,并在新一轮大选中获胜。第二年议会通过改革方案,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这表明此时英国
A.议会、内阁和国王形成“三权分立”的构架 B.工业革命刚开始,贵族仍然拥有较强实力
C.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 D.首相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上对国王负责
2.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3.“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4.16世纪,马丁·路德说:“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邪恶之行不能制造邪恶之人,但是邪恶之人行邪恶之事……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于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与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马丁·路德此话的主旨是
A.肯定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作用 B.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结果
C.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的信仰 D.强调善功对于灵魂救赎的意义
5.彼特拉克说道“自然之物即使是真实的,对幸福生活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了解动物、鱼类和蛇类的本性,却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的起源和归宿,这对我又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彼特拉克
A.重视人在社会的价值 B.对宗教信仰表示怀疑
C.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 D.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
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C.通过绘画等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7.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当时
A.人们纷纷追求奢侈与享乐 B.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C.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法律成了一纸空文
8.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
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9.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主要是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
10.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金;议员在议会中的发言、争论或提出议案不应受到法院或议会外任何地方的审讯。其作用是
A.创立了三权分立体制 B.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C.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力 D.提高了内阁的政治地位
11.当美国南部11个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时,林肯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他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是
A.1787年联邦宪法:总统是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B.1787年联邦宪法: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C.宪法第13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的公民权
D.宪法第14条修正案: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12.一名高一的学生在学习某知识点时,自主设计了如图表格。这一知识点属于
A.科学革命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3.英国DK公司在《伟大的绘画》中介绍某画家的一副作品时作如下描述:“画家为了这幅画设计了整个充满想象力的方案,为这些湿壁画作了上百张的细节图与初步草图,并在宏大而弯曲的表面巧妙地实现了极为复杂的透视……,当我们仰头望去,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超出了人类尺度的世界。”下面有关这幅作品的理解正确的是
A.此画为教皇装饰“签署厅”而作 B.描绘了末日降临时基督裁决众人命运的场景
C.与壁画《哀悼基督》出自同一人 D.这幅画主要表示了宇宙、人类和邪恶的起源
14.下表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法国斯特拉斯堡各类印刷出版物所占百分比的数据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主要表明了
类别时间
宗教书籍
古典书籍(哲学、文学、艺术等)
其他(占星术、几何、代数等)
15世纪末
60%
10%
30%
16世纪初
27%
33%
40%
A.宗教失去主体地位 B.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
C.古典主义开始复兴 D.法国成为宗教改革的中心
15.妥协是政治的艺术,是西方民主政治得以确立和发展的一种手段。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材料中的“手段”是
A.1640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B.1688年光荣革命
C.1689年颁发《权利法案》 D.1832年议会改革
16.有学者在评价马丁.路德时说:“他的这崭新的简明的教义 ,提出 了新的“上帝观”,从根本上批判了罗马教皇赖以维护封建制度及其特权地位的三大理论武器。”据此可知,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17.即便制宪者们再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A.与民主自由的精神相背离 B.是妥协的产物
C.没有体现北方自由州的意志 D.着眼于蓄奴州的利益
18.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政治活动做了具体规定:如国王执行职务时必须依照内阁和议会的决定、大臣的建议而行动,不能自行其是;国王批准议会的法案仅是程序,国王必须根据多数党领袖组织政府等。这说明,英国国王
A.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仍是政治活动的中心
C.给政坛带来了动荡 D.主动放弃了行政权力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为非作歹的坏蛋,摇身一变,披上一件法衣,成为了神父。“本来是只吃羊的狼,现在竞成了牧羊人”。而且声誉日增。他编造了一套神话,骗取了一个头脑简单的妇女,使她还以为蒙受天使的垂爱。但神父好计败露,成了过街老鼠。
——《十日谈——第四天,天使出丑》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
(2)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彩彪炳于世。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
——整理自夏新华《借鉴与移植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
材料二 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
——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并说明《权利法案》确立的宪政原则。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新的政体”的进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新政体”与英国政体的相同点。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1)英国在国家崛起中确立了怎样的政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政体的主要特点。
(2)材料一中丘吉尔指出了美、英政府首脑与议会(国会)的不同关系,说明你对此的理解。
(3)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
参考答案
1.C2.C3.C4.C5.A6.D7.B8.C9.C10.B11.B12.B13.D14.B15.B16.C17.B18.A
19.(1)相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都抨击教会。
背景:都是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
(2)思想: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
影响: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
20.(1)特征:原生性(独立自主性);不成文性;延续性;保守性。宪政原则:法治;议会主权;议会至上。
(2)进步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相同点:都属于代议制民主;司法独立;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资产阶级掌权。
21.(1)政体:君主立宪制。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2)美国总统与国会互相制约,不经国会同意,总统很难采取行动;英国首相本身就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一般会得到议会的支持,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还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所以首相很少会受到议会的困扰。
(3)德意志帝国的主要权力掌握在皇帝和首(宰)相手里,政治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议会无足轻重,它只是给德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