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170011252200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单元训练
一、单选题
1.据统计,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2930万,城市化水平为3%;185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至8080万,城市化水平上升至6.4%。这反映出当时
A.新兴政体全球扩展 B.工业革命不断发展 C.电气革命成效斐然 D.民众生活极大改善
2.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
3.马克思指出:“当贸易在英国已发展到手工劳动不再满足需求的时候,人们就感到需要机器了。”马克思在此强调的是
A.英国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B.英国传统手工工场日益兴旺
C.英国机器工业发展迅速 D.市场扩大刺激工业革命兴起
4.“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这首唱响全球的《国际歌》中所蕴含的共产主义理论诞生于( )
A.巴黎公社 B.《法兰西内战》 C.《共产党宣言》 D.空想社会主义
5.巴黎公社建立后,对外发表公报,宣称:“巴黎所追求的,是建立共和国获得城
市应享的特权,它衷心希望能为法国的其他城镇做出一个榜样……巴黎只希望拥有自己的自
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他城镇的平等权利。”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是
A.巴黎工人建立的城市自治政权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合法代表
C.法国各地城市政权的合法代表 D.法国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
6.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巴黎公社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B.巴黎公社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C.巴黎公社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巴黎公社宣布废除私有制
7.“《共产党宣言》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并展望未来——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终将逐步发展为消除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
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D.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8.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9.英国人口在1801年大约是890万人.1851年是1790万人.1901年达到3550万人。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进行 B.外来移民的增加
C.生育观念的转变 D.圈地运动的推动
10.以下表格为1740—1861年英国铁产量统计,铁产量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时间
1740年
1788年
1791年
1861年
铁产量
1,735吨
6,830吨
125,079吨
3,800,000吨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占领了广阔的殖民地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成为了世界贸易中心
11.有学者指出英国技术发明有两个优势。一方面是英国行会制度比较薄弱,给技术发明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 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为大机器生产培养和训练了所必需的工人队伍、组织基础、劳动形式以及工业技术。材料 处应填
A.手工工场 B.圈地运动 C.海外殖民 D.代议制度
12.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 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C.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D.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13.以下是某影视剧本对19世纪中期的伦敦的描述,需要修改的是
A.人们以坐轮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家接着一家,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杆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14.某一时期,非洲、拉美、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时期是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时期
C.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5.某同学在复习中列出了一系列事件(下表)。他意在说明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日不落帝国”的兴起
C.血腥的资本积累 D.“蒸汽时代”的到来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蒸汽机的历史意义包括
①促进了机器的发明和发展②带动交通运输业革命??
③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④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火车)一小时48公里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这反映了
A.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 B.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思想文化
C.宗教改革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 D.天主教会在殖民地倡导神本主义
18.英国政府曾经通过立法,规定被赶出农村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乞丐,都要在肩上打烙印,被迫从事强制劳动,如果他们胆敢抛弃劳动再度行乞,就要处以死刑。该立法
A.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B.巩固了自然经济的地位
C.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D.阻碍了圈地运动的推行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恩格斯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弗里德里斯·恩格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民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二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评论道:“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的产生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白银的跨大陆流动大潮中, 中国和欧洲的金银价差距是一个主要动力。中国金银价一直高于欧洲,早年是1:3甚至更低,明初大概是1 :6-1 :5,随后到1 :8-1 : 7,直到清代仍旧高于欧洲,欧洲中世纪一般是1: 14-1: 10,甚至更高(按照美国经济史学家汉密尔顿1934年的数据,1643~ 1650年金银价为1: 15)。地理大发现引爆了全球化。根据学者德科民的统计,1571-1821 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银子共计4比索,其中的1/4-1/2流入中国。白银的流入,不仅使元之后历朝帝王屡次禁银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使得中国经济加速货币化,无意间进入全球化搅拌之中。
-----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 诸大陆这一经济 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增长。1860 年至1913 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 年至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正如所预料的那样,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虽然得不到有关全球状况的统计数字,但据一位经济学家估计,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生活水平是欧洲宗主国生活水平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更准确地说,我们知道,英国在19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中,其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在这同一时期内,工资却略略增长了5%,从而使生活水平提高了35%以上。西欧其他国家在这些年间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
-----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白银流动的原因,并指出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B2.D3.D4.C5.A6.B7.A8.C9.A10.C11.A12.B13.C14.D15.D16.D17.B18.A
19.(1)同:都看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异:恩格斯看到了圣西门等没有认识到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2)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斗争手段是捣毁机器;材料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自觉阶段,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相结合。
(3)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20.(1)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
(2)托克维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评论工业革命:一方面工业革命的成果推动了英国和世界的进步;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压迫,资本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的侵略,使其进步性蒙上了阴影。
21.(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欧洲对亚洲商品的大量需求(亚欧贸易的发展);金银比价差异下的巨大利润吸引。影响:对欧洲:大量白银流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西欧出现了“价格革命”。对中国:促进了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出现了白银货币化。对世界: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和经济交流;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一体化。
(2)积极作用:欧洲经济迅猛发展,欧洲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欧洲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更进一步加强。